首页 / 投稿 / 正文

范蠡为官,官至宰相,富可敌国,从范蠡的经历一窥他成功的奥秘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已,群雄争霸,诸侯割据,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每个诸侯王都想要站出来做那个统一天下的英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寻访名士,发布求贤令,希望将天下名士都招募到自己的门下,以此来充实自己的力量。的确之后的历史证明,谁得到了更多士子的支持,谁往往就可以得到天下。

在春秋末期,位于东南之地的越国后来居上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出自《荀子·王霸》)。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名叫范蠡的大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范蠡最初在楚国,但是由于楚国的国君昏庸无能,整日饮酒作乐,因此范蠡就选择离开了楚国来到了当时国力尚不强大的越国。

此时的越国国君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勾践。

按照常理,谋臣一般都会在主公创业之初或者已经小有所成之时出现辅佐。

但范蠡却是选择在勾践即将面临灭亡之际才突然出现,而正是他的出现改变了勾践的命运,也改变了越国的命运。


当时勾践刚刚在不久前打败了吴王阖闾的军队。

并且斩杀了阖闾,取得了胜利。

但继位的吴王夫差,从一开始就将为父亲报仇作为了国策,一直在努力扩充军备,并最终将勾践的军队打败。

此时的勾践可以说是进退两难,几度想要自杀。

但他的鲁莽行为被范蠡制止了。

他对勾践说:“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意思就是让勾践前往吴国宫中为奴,以保全性命,以求东山再起。

勾践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才有了后来的卧薪尝胆和最终的“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勾践灭掉吴国之后,范蠡深知功高盖主的危害,因此选择了明哲保身,主动离开了朝廷。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轶事。相传范蠡曾经来到一条河边勘察地形,无意间看到一个想要轻生的女子,范蠡上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劝服了女子,并将她带在了身边。这个女子就是西施。在范蠡离开越国之后,就带着西施隐居到了太湖之畔。后来,由于文仲被杀,他们不得已再次搬迁,最终来到了陶朱一带。

在这里,范蠡发挥出了他的另外一项才能,那便是经商。

他敏锐地观察到什么才是百姓急缺的物品,以及各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变动。

在范蠡经商时,他的货物总是比别人便宜,并且质量还比别人的好。

因此,范蠡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当时有名的商人。

后来,甚至专门有人来到陶朱向范蠡请教经商的秘诀。

由此可以看出,范蠡的经商头脑真乃世所罕见。


后来,由于当地的国君十分仰慕范蠡的才华便请他出山做自己的宰相

范蠡知道如果自己坚辞不受一定会惹怒国君,自己的日子就不会好过了。

于是他就答应了下来。

但他始终记得官场的法则,那就是要时刻认清自己的地位,于是,在做了几年宰相之后,范蠡就再度选择了急流勇退,带着自己的家眷以及大量的财富归隐山林,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在笔者看来,范蠡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它既懂得为官之道又懂得经商之法,在这两个领域都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后世尊崇的对象。其实,范蠡之所以不贪恋权力和名利,和他信奉道家学说也有着莫大关系。

众所周知,道家学说强调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不会刻意要求人去追逐名利。北魏李暹在为《文子》作注的时候,就曾说过:文子“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由此得知,范蠡确实信奉黄老之学,这一点对他的人生经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总结:

正是因为范蠡不贪恋名利,才使得他能够坐拥亿万财富,还能够善终。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总是孤独的,身居高位的他们总是带着怀疑的眼光去打探身边的人,因此才有了“伴君如伴虎”的说法。

但范蠡深谙此道,懂得如明哲保身,既不会让统治者难堪,也不会让自己丢失名节。

正因如此,范蠡才能够在官场上进退自如,才能够得到后世的推崇与尊重。

参考资料:

《史记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v20230428183005e3a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