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战疫感人小故事?
①
2月16日夜晚十点,当_拖着疲惫的身体打开家门,映入眼帘的是母亲手中的一盘自制蛋糕,“现在买不到生日蛋糕,我们就在烧饼上放了点水果,虽然有点丑,但代表父母的心意,祝儿子生日快乐”!在连续的抗击疫情阻击战、总体战中,他完全忘记了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正月初一接到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任务后,浉河区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安监办主任_就始终坚守在金牛国际安置小区疫情卡点工作岗位上。
金牛国际安置小区与胡湾村毗邻,城乡连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村民们平时习惯于从安置小区大门进出,给疫情防控增加了困难。为防止疏漏,_主动联系社区负责人,在两个小区之间搭建围挡进行封闭式管理,同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和村干部面对面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管控,从根本上杜绝了两地人员互串、交叉感染的风险。
严守阵地无缺口。
为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工作,_第一时间组织社区同志挨家挨户排查106户居民,连夜整理出371人的居民登记册,对他们近期的活动情况和身体状况做到了全面掌握,然后严防死守,不留任何缺口。
一次,当排查了解一退休老干部家中有亲戚聚餐时,他立即带领村干部上门劝返,老干部不仅不听解释还大为不满,他不急不躁,耐心劝导,直至亲眼看到其亲戚离开小区。
十多天后,当他偶遇那位老干部时,老干部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小伙子,你是为我们着想,做得对”!
热情服务送温暖。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_还积极主动为他人为企业提供服务。
2月中旬的一天,一位青年驾车外出被拦了下来,该青年情绪比较激动,当得知他是要急着外出务工但没有离境手续时,_不怕办理手续路程远且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驾车陪同该青年办理了相关手续,使他当天顺利离开信阳。
疫情发生后,信阳市的口罩非常短缺,为了确保他有口罩使用,家人都宅在家里不外出。
可是,每当他看到同事及小区有老年人和小孩没有佩戴口罩时,他毫不犹豫地把身上的备用口罩送给了他们,同事说他:“你把备用口罩都给了别人,你自己怎么办”?_总是笑着说:“先应急再说吧”。
作为安监办主任,_除了要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外,还要对辖区准备复工复产的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评估。为帮助企业早日复工复产,他制定了《企业防控新冠肺炎工作应急预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方案》,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安全保障。
②
自武汉封城开始不断有人确诊,但总有那些人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值得致敬的真实感人故事,武汉卓尔万豪酒店由北京,上海的医疗队近400医护人员住在这里,大年初三下午,来了一个农民,他叫秦师傅,45岁武汉的一位菜农,这个质朴的农民骑了40公里的电动三轮车,只为医疗队送来了400斤白菜,但他很开心,告诉酒店的人,这是最新鲜的。
③
李文亮
无论过去多少年,这7位战疫英雄的故事,都要讲给我们的孩子们听
李文亮,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2011年7月参加工作,2014年到武汉中心医院工作。
在生活中,他爱美食、爱电影,和我们别无二致。但是当疫情即将蔓延,医院领导又下达封口令时。李文亮医生义不容辞地在微信群中披露了新型病毒的消息,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为此,李文亮医生遭受了不公平的训诫和批评。
2020年1月6日,李文亮在收治一名患者时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他在住院治疗期间表示,康复后要再投入抗击疫情战斗中。然而可惜的是,李文亮医生却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7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爱的妻儿与父母。
作为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他是一个英雄,一个有担当的普通人。
2、夏思思
夏思思是是湖北省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的医生,出生于1990年的她是一个2岁男孩的母亲。疫情爆发后,夏思思医生主动抗击于一线。并于1月15日诊治了一位76岁的病人,病人于当天下午确诊为新冠肺炎。
当时,夏思思刚下夜班,原本可以回家休息。
但在临时接到任务后,她毅然改变行程,折回医院参与救治。
随后几天,夏思思担心老人病情,主动留在病房。
尽管夏思思医生有防护,没想到还是感染了,后抢救无效离世。
她的丈夫哽咽着说:她没留下一句话,突然就走了。
夏思思医生2岁的儿子当时以为妈妈还在上班。
夏思思舍小家,为大家,不愧为中华的好儿女。
3、刘智明
刘智明是武昌医院院,疫情期间不幸感染了病毒。抢救期间,刘智明曾留下话,“如果万一,不要插管”。知情者透露是因为在气管插管打开的瞬间,喷血、喷气管内附着物具有传染性,刘智明害怕同事因此染病,所以才会如此叮嘱。
2月18日10时30分,武汉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在武汉同济医院去世,年仅51岁。
4、柳帆
柳帆生前系武汉市武昌医院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护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已经退休的柳帆一直在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射室参与救治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她因直接接触患者,不幸感染新冠肺炎,2020年2月14日经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更令人惋惜的是,柳帆去世前,他的父亲、母亲和弟弟也先后因新冠肺炎而去世。柳帆的殉国,代表着千千万万奋战于前线的英雄护士,她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5、黄文军
二、你身边有哪些物流小哥的故事?
1、前段时间有个快递小哥给我打电话,问我具体地址,我就嘴贱的问了句,什么时候能送到啊?小哥索,你想不想我快点送过去啊,你说想我就快点。
2、有次去领快递,人多我在旁边等,忽然,一姑娘看着我我也看着她,这眸子啧啧,她马上对我念了一串手机号码,我楞了指了指快递小哥 “他。” 3、冬天的时候太冷了,下楼拿包裹,我懒得换衣服就裹着个大斗篷下楼了,那种女巫式的酒红色厚重大斗篷,快到脚了那长度。
小哥本来在单元楼门口骑在电瓶车上玩手机,听到开门声抬头整个人颤抖了一下,随之“哎哟!
”了一句……我签单的时候他说:“吓死我了刚才还以为是杀手来了。
” 4、男朋友寄了个快递送的,收货人写的【刘小猪】,快递打电话来: “你是刘小猪么?” “额,恩?额,好吧,你是谁?” “有你的快递下来一楼收发室取一下” 我以为事情很正常地结束了!
过了半小时,我收到了一个微信好友申请【该死的通讯录匹配】 打开:“你叫刘小猪,你妈知道么?” 5、顺丰快递服务实在太热情,有一次去拿快递学生证忘记带了,路途略远,不想回去拿。
顺丰大叔见我为难,就执意要开着他送货的电动三轮送我去宿舍拿证件,我就坐在装满包裹的三轮车的前排,风光地在学校绕了一圈,而且那会儿正是下课高峰,频频感受到路上惊奇的目光,我害羞地低下了头。
6、在学校午睡,醒来有未接,安徽阜阳的号码,当时网上认识一个阜阳的姑娘,就发短信问“你是左撇子妖精”么……然后短信秒回:我是快递。
7、去年夏天,特别热。
快递发短信:请一定要在2点前来取,要不然会热死的!
我回:怎么办,我3点才能回来取 快递回:好吧,记得带点孜然和辣椒面
三、三明小吃历史故事?
来一份葱油拌面,再配一碗茶树菇老鸭汤,是在王府井附近上班的张女士的午饭。“因为菜品种类多,又实惠,这一顿饭也就25元钱。”这是张女士经常把这家沙县小吃当做午餐食堂的原因。面条量足,老鸭汤营养美味,在店肆遍地的王府井大街,这里是毋庸置疑的高性价比之选。
“沙县小吃”这四个字是有魔力的。时至今日,提及沙县,可能很多人不能准确说出它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隶属三明市,但却一定知道以沙县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沙县小吃”。沙县和小吃,互相成就,经过多年发展,在食客们心中,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8.8万家沙县小吃,不仅吸纳沙县本地超过6万人外出经营餐饮,还辐射带动周边地区6万多人创业,营收超百亿元。
20多年来,沙县人以小店经济的模式,用家乡小吃蹚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成名立业之路。
经营模式:
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这是早期沙县小吃经营者对小店的定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限于资源匮乏和经济压力,一些擅长制作小吃的沙县人,走出沙县,到周边城市售卖小吃赚钱。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元进店、两元吃饱”的小店,一天竟能赚两三百元。看到谋生的可行性,越来越多的沙县人纷纷外出,经营沙县小吃。沙县小吃由此发迹。
价廉,不是沙县小吃最大的优势,物美才是。
在沙县小吃的菜价单上,有米、面、豆、肉四大系列,特色面食、盖浇饭、馄饨、砂锅、汤面、汤饭、炖汤、卤味、套餐、特色小炒等十几个大类,包含240多种饭食,其中有39种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堪称古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化石”。
繁多的品类,调和了南北口味,能让消费者在一家小店里同时满足多样的需求,适应了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大众餐饮文化。
从本土特色饮食,到打破南北饮食习惯壁垒,沙县小吃一直在顺势而为,伺机而变,灵活的经营思路,使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喜爱。
所以会有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秘书长尚哈玲所言,自古以来,沙县小吃便是南北客商的心头之好。
在沙县小吃的发展过程中,沙县人自发外出经营功不可没,当地政府的长期支持也至关重要。当时,沙县县委、县政府正在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政府从百姓自发外出经营沙县小吃中得到灵感,逐渐将小吃作为产业来抓,鼓励外出经营创业。
此时,恰逢东南沿海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时期。大量劳动力的涌入,不仅加速城市的发展,也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于当时生活和工作节奏快的中低收入人群而言,价格低廉、品种繁多的沙县小吃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物美价廉的定位填补低消费空白,沙县小吃就此开始了快速扩展。
发展战略:
一乡·一城·一队伍
沙县小吃虽然在各地安营扎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店面卫生不理想,“脏、乱、差”情况时有发生;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其他地方小吃知名度也远高于沙县小吃。在这样的环境下,沙县小吃能够后来居上,与沙县政府的政策制定推广紧密相连。
1997年,沙县政府多次召开小吃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将小吃定位为支柱性第三产业,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还成立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作为沙县小吃行业管理的社团组织。
自此,沙县小吃由当地人自发创业的个体经营,逐渐演变成有沙县政府引导的产业。
为了集中力量拓展市场,沙县实施“一乡一城一队伍”的发展战略。即一个乡镇负责发展一支沙县小吃队伍,锁定一个目的地城市,有针对性的提高沙县小吃的市场占有率。
1999年,当地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对从事沙县小吃业的人员培训、技术咨询、指导服务和技能竞赛、外出展出等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引导沙县小吃转型升级。
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沙县人走出去,也为了让外出经营的队伍得以协调管理,沙县大胆鼓励乡镇科级干部停薪留职带头外出经营小吃。政府干部以身作则,投身沙县小吃的经营,也带动了更多的沙县人勇敢走出去。
2011年,总投资1000万元的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大楼落成,为小吃业主提供包括连锁经营、企业高管、高级经营师等全方位培训,引导一批富起来的小吃业主进行公司化、标准化经营。截至2019年年底,沙县小吃培训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0多期,培训学员2万多人次。
沙县小吃产业的不断发展,让沙县由贫到富,小吃产业也随之成为沙县的支柱产业。2018年,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6元,人均GDP位列全省前五,实现全面脱贫。2019年底,祖国大江南北共有8.8万家沙县小吃,店面遍地开花。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看来,沙县小吃的成功是我国个体经济成功发展的典型案例。
管理体制:
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
2008年,沙县小吃集团正式成立。在整个小吃行业,这是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集团实行总公司、子公司、终端店“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如今,已在全国成立了23家沙县小吃集团餐饮子公司,发展沙县小吃连锁标准店近三千家。沙县政府实施沙县小吃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战略,对小吃店面统一设计装修风格,打造沙县小吃品牌形象。
此外,通过对沙县小吃产业园的打造,沙县政府对产业创新的探索从未止步。
2019年,在沙县小吃中央厨房项目中,国内首条机械化沙县小吃核心产品生产线调试完成。
以沙县小吃的蒸饺加工为例,生产10吨蒸饺,传统手工制作需要900人制作一天,现在最多只需20人。
制成的蒸饺,从沙县小吃产业园源源不断配送至全国各地沙县小吃加盟连锁店。
而在中央厨房,餐饮智能化系统将连锁店的运营数据同步展示在大屏幕上。“从2015年开始,我们开始搭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并开始对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介绍。
如今,沙县政府围绕小吃产业做足文章,逐步延伸到生产种植、加工销售等沙县小吃特色食品全产业链。食品工业园已吸引65家食品企业入驻,2018年,全县食品产业产值超80亿元,带动包括物流配送、餐饮及旅游等在内的第三产业发展,促其增长到82亿元。
此外,为进一步丰富沙县小吃的文化内核,沙县对1997年开始的小吃旅游文化节进一步升级,通过小吃搭台、文化推动、经贸唱戏等手段,将沙县进一步打造成“吃货的天堂”。
同时,借力于“一带一路”建设,政府制定沙县小吃国际化发展战略,对接海外市场。如今,沙县小吃已经走进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沙县小吃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这20多年,是沙县小吃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小店经济的缩影。
责任编辑: 张欣烁
四、海尔品牌故事?
关于这个问题,海尔品牌故事始于1984年,创始人张瑞敏从山东青岛的一个小厂开始,经过多年的努力,将海尔从一家小型厂家发展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海尔的成功得益于其创新的企业文化和质量管理体系。海尔一直将“用户至上”作为企业宗旨,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海尔通过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质量控制水平,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口碑。
在发展过程中,海尔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拓展市场和业务。除了家电产品,海尔还涉足了物流、金融、房地产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企业集团。
海尔的品牌影响力不仅在国内,还深入到了国际市场。海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在全球拥有300多个分支机构和超过40万名员工。
海尔品牌故事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只有坚持创新、质量至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