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仲买鹿制楚阅读理解?
“管仲买鹿制楚”是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因为齐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国强大而不获成功,管仲便提议让商人去买楚国的活鹿,于是楚国的男女几乎全国总动员,全都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弃了粮食生产,这就让楚国衰败。
齐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国强大而不获成功,向管仲请教办法。管仲让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幷且告诉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
于是楚国的男女几乎全国总动员,全都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弃了粮食生产;而齐国却早已“藏谷十之六”了。当楚国的百姓无粮可食时,管仲又关闭了国界,终止活鹿和粮食交易。结果,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二、买鹿制楚的历史故事?
①
《管子》记载齐桓公想要讨伐楚国,但是楚国经济富庶,军事强悍,齐桓公思索再三,觉得伐楚困难重重,于是,找到管仲商议。
管仲建议让齐王出高价钱向楚国购买楚国的特产梅花鹿,并且发动齐国的氏家贵族一起大量的向楚国购买梅花鹿。
楚国民众发现齐国人高价买鹿,纷纷放弃耕地种粮,开始养殖梅花鹿,他们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钱财,粮食就能买得到。
然而此时,齐国也在出高价大量的向楚国周围的国家购买粮食,楚国周围各国发现齐国给的价格高,纷纷把自己国家的粮食卖给齐国,换取更多的钱财。
直到齐国把军队所需的粮食购买足够以后,齐国放弃购买梅花鹿。
恰逢青黄不接之时,齐国对楚国发起了全面进攻,楚国由于国家没有存粮,军饷不足,而周围各国也没有粮食卖给楚国。
导致楚国虽有大量的钱财,却没有支撑军队参战的粮食,最终无法与齐国对抗,丧师失地。
②
《史记》有关于买鹿制楚的历史故事。大约公元前284~279年,赵国将军买鹿在攻打楚国时,楚国公子围困了他七天七夜。买鹿想出用鹿皮做成“蝮蛇”围攻商量之计,最终攻克楚国。
三、管仲典故?
管子即是管仲
历史典故之一: 买鹿制楚 管仲用计消灭了敌国
楚国强大,是齐国的劲敌。
管仲就让齐王养鹿,从楚国大量高价收购楚鹿,同时低价在楚国倾销粮食。
在齐国的价格哄抬下,鹿价飙升,楚人纷纷进山猎鹿,捉一只鹿相当于种几亩地的收入,于是楚国农民弃田捉鹿。
看着时机成熟,管仲忽然禁止粮食出口,同时禁止养鹿,己有的鹿大量出口低价转卖。
这样一来,鹿价大跌无人再要,粮价却飙升,楚国人无钱买粮,纷纷逃亡。
齐王出兵攻击楚国,挨饥受饿的楚兵临阵脱逃,楚王只好认输讲和了。
这次战争,奠定了齐国的霸主之位。
历史典故之二: 买缟灭鲁 管仲用计消灭了敌国
齐鲁是邻国,本来封地差不多大,一个是周公的子孙,一个是姜子牙的后代。
鲁国就成为管仲的第一个战胜目标。
鲁国的纺织技术发达,织出的缟又薄又细,天下闻名。
管仲就让齐王穿鲁缟做的衣服,同时鼓励齐国人都穿鲁缟,同时鼓励商人大量进口鲁缟。
这样鲁国人看织缟有利可图,慢慢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田地种桑养蚕,大量的农人从事鲁缟的生产,农业生产就荒废起来。
管仲看着时机成熟,让齐王一声令下,齐国人禁止穿鲁缟。
这样一来,鲁国经济大坏,出口拉动型经济一落千丈,粮价大涨,鲁国迫于经济崩溃,不战而屈于齐国。
四、买鹿制楚是什么意思?
买鹿制楚,是说管仲发现楚国有一种土特产-梅花鹿。于是散播消息,高价收购。楚国平民听说后都不再种庄稼,全跑到山上抓梅花鹿。
再后来,连军队里的士兵也加入进来,把战马兵器换成捉鹿的工具。整个楚国进入癫狂状态。这样过了一年,楚国人人都成大富翁,满屋满仓的金银珠宝。可是土地荒废,粮食出现短缺。
买鹿制楚意思是指管仲买了小鹿来抑制楚国的发展。
五、管仲以鹿之谋征楚的经过?
管仲一面在齐修建方圆百里鹿苑,一面高价楚地收购活鹿,楚王闻之大喜,广告天下,大猎活鹿以耗齐币。
楚人纷纷弃农猎鹿,管仲趁势抬高收购价,猎鹿活动如被火上浇油,结果,齐储粮5倍,楚用活鹿也赚5倍的钱。
此时,管仲下令断绝与楚的一切交往。
楚国这才醒悟,钱币再多也不能填肚子,粮价飞涨,齐乘势高价售粮,楚陷入恐慌和危机,三年后,楚慑服于齐。
六、服帛降鲁,食粟制楚?
这两个词语都是描述在历史上的两种不同的行为表现。服帛降鲁是一种表示谦虚、服从的表现,通常是在战争中失败后,投降方向胜利方表达服从的意愿。而食粟制楚则是一种高傲、强硬的表现,通常是指在战争中强势一方施加的压力和控制。两者所代表的意义和态度截然不同,体现了不同党派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
应该是服帛降鲁粱,买鹿制楚。
这是管仲三策中的两策。
服帛降鲁梁,出自《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但据说好像是东汉伪托之作)。另两策分别是——买鹿制楚和买狐皮降代国,都是管仲在当齐国宰相期间,为齐桓公出的经济战的计策。
买鹿制楚:齐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国强大而不获成功,向管仲请教办法。管仲让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幷且告诉楚国商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
于是楚国的男女几乎全国总动员,全都为捕捉生鹿而奔忙,放弃了粮食生产;而齐国却早已“藏谷十之六”了。当楚国的百姓无粮可食时,管仲又关闭了国界,终止活鹿和粮食交易。结果,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
③
意思是布匹让鲁国投降了,粮食控制住了楚国。
七、衡山之谋买鹿制楚两则故事?
管仲楚国购鹿计
管仲楚国购鹿计,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管仲向齐桓公献计高价购买楚国的鹿,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征服了楚国。
当时兵力强大楚国不听齐国号令,齐国好几位将领主张武力征楚,但是齐桓公觉得楚人善战,出兵的话讨不到好处。
这时管仲建议派人去楚国高价买鹿,这些人还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当时鹿是楚国的特产,原本不值钱,但经炒作鹿价不断飙升。
于是楚国上下开始全民皆猎鹿,地也不种了,造成楚国的米价疯涨,而齐国又控制了粮食贸易,导致楚国粮食奇缺,元气大伤。
这时齐国趁机出兵讨伐楚国,楚国不战而降。
从此齐国富强,一直延续到威王、宣王之时。
两则故事---衡山之谋,买鹿制楚。
衡山之谋
齐桓公即位后,想派兵攻打旁边的衡山国。奈何衡山国盛产兵器,衡山利剑,天下无双,又加之民风彪悍,不易对付。
桓公就找管仲商量对策,管仲劝桓公先不要动刀兵,然后派一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衡山兵器因此大幅涨价,燕、代、秦等各国也赶紧跟着到衡山国大肆收购兵器,一时之间,可谓天下争购。
看到暴利的情况,衡山国国君告诉宰相:"天下各国都到衡山争购我国兵器,可以价钱再提高十倍以上,命令衡山国老百姓 先放弃农业,全部转而打铁,制造兵器,狠狠的赚他一笔!"。同时,管仲悄悄派人到赵国,衡山国购买囤积粮食。
三年之后,就在衡山国全国欢呼发大财的时候,齐国突然封闭关卡、陈兵边境,同时,停止和禁止收购衡山国的兵器,并且高价收购粮食。一时之间,兵器价格暴跌,粮食价格大涨。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田地已经荒废了好几年,短期根本涨不出庄稼,国内闹饥荒,国民大部分逃亡到齐国,于是只能举国投降,臣服齐国。
买鹿制楚
齐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南方的楚国一直是齐国的最大敌人。但是楚国地域广阔,军力强盛,这让桓公非常头疼。
有一天,桓公问管仲:“楚国是一个强国,大国,国力强盛。我们如果举兵讨伐楚国,恐怕力不从心,你说该怎么走?”
管仲说:“大王我有办法,您出高价购买楚国特产的麋鹿吧。这一招准管用。”
于是齐桓公在与楚国交接的边境上设立了一座小城,并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管仲让齐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搜购。
楚王听说了这件事情,给乐坏了,对其宰相说:“那个金钱,是人都喜欢的,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东西。而麋鹿,不过是禽兽而已,楚国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无所谓。
现在齐国出那么多钱来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楚国的福气啊!老天让齐国这个大傻冒来便宜我们,太好了!赶快发布命令,让老百姓赶紧捕捉活鹿,尽快把齐国手上的钱换过来!”
为炒做这一事件,管仲还煞有介事地对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说:“你能给我弄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
八、管仲流传民间的故事?
买鹿制楚 管仲用计消灭了敌国楚国强大,是齐国的劲敌。
九、买鹿之谋的故事简写?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在宰相管仲的辅佐下,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曾经割据一方的诸侯国。到后来,只有南方的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了。齐桓公于是做好了征服楚国的准备。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率重兵攻打楚国,但是担任宰相的管仲认为不可。他告诫那些将军们:“齐楚两国实力可谓旗鼓相当,两国一旦交战,可能要进行长时间的苦战。而长期陷入战争状态,可能把我们多年来辛苦积累下来的粮草等物资全部耗尽,更别提两个国家要付出多少万人的生命代价了。”
众将军们一听这话,觉得言之有理,于是都不再提请战的事。但是仗还是要打的呀!
管仲倒是不急,但也没有撒手不管。虽然不再说什么,他却带领大将军们去铸钱作坊看工匠炼铜铸钱,将军们都不知道管仲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几天以后,管仲派出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买鹿。在齐国,尽管人们一般只把鹿作为肉食资源,但鹿仍然是比较稀缺的资源。而在楚国,鹿则属于大宗特产,只花两枚铜币就能买到一头不错的鹿。
管仲让那些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请大家相互转告,有鹿的赶快来卖。”
楚国的楚成王和大臣闻听此事后,很是兴奋。他们认为齐国将因此而衰落,十多年前就有先例,卫国的卫懿公就是因为过分沉溺于养鹤而亡国了,齐桓公好鹿,不计成本,真可谓蹈卫懿公的覆辙。楚国君臣们那个高兴啊,在宫殿里大吃大喝,就等着齐桓公自伤元气,好坐得其利。
刚开始,齐国商人的采购价是三枚铜币一头鹿,过了10天,采购价涨到五枚铜币一头,再后来,鹿越来越少,管仲让商人把收购鹿的价钱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
楚国的老百姓看到一头鹿的价钱竟然和一万斤粮食接近,都不愿意再种田了,纷纷携带猎具到深山老林去捕鹿;连楚国的官兵也有人将兵器换成猎具,纷纷结队上山去捕鹿。
一年后,楚国国库里的铜币堆成了山,但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捕鹿的人多,种田的人少了呀。最后,楚国自产的粮食根本不够本国消费需要,提着钱根本无粮可买。原因是管仲已向诸国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国进行粮食贸易。齐国是大国,大家都听它的。
这么一来,没用多少时间,楚国军队就人饥马瘦,战斗力大大消弱。管仲见时机已到,号令集合诸国之军,开往楚境。此时的楚成王真正是内外交困,无可奈何,赶忙派大臣前往求和,同意不再割据称强,并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后来,有人把管仲这次用的计策称为“买鹿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