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晏婴都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故合传在一起。
他们的事迹见于前文《齐太公世家》,所以列传只论其轶事。
诸葛亮在隆中时,常自比管仲乐毅,遭俗人讥笑,以为管仲是古之圣贤,孔明之自诩实属骄妄,此说可见管仲之盛名。
晏婴即晏子使楚故事中的晏子,晏婴之于管仲,约相当于孟子之于孔子。
后世有《管子》和《晏子春秋》,其书颇可观。
管仲,名夷吾,颍上人。管仲年轻的时候和鲍叔牙交好,鲍叔知其贤。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善待管仲,从无怨言。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后来,小白立为君,即齐桓公,鲁国杀公子纠,管仲被囚。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鲍叔牙推荐管仲,甘愿位居管仲之下。鲍叔牙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能够识鉴人才。因为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后世便把好朋友的交情称为管鲍之交。并由此留下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某某”的名言。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之时,齐国还是东方滨海的小国。
管仲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世俗同好恶,因此深得百姓之心。
《管子》书中有一句名言常被引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又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国家下达政令应该像流水的源头,以顺民心。
管仲执政的指导思想就是百姓想要的就给他们,百姓反对的就废除。
管仲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善于因势利导,非圣人不能也。
管仲又贵轻重,慎权衡,此亦圣人之能也。
齐桓公怨恨少姬无礼并改嫁而南侵蔡国,管仲因而劝桓公伐楚,责楚国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齐桓公北征山戎,而管仲因令燕国国君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曹沫劫持桓公为盟,事后桓公想背约,管仲却劝桓公顺应形势信守盟约,诸侯因此都归附齐国。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此老子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之意。
管仲之所以在圣贤之间,不以圣人称焉,是因为管仲豪奢,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他家有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全套饮宴餐具,但当时齐国国君和百姓都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管仲制定的政策,齐国因此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