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统编历史教材讲课,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怎样使用?

这样使用的,首先把统编教材从头到尾粗略的看一遍,心里有一个大概的历史时间轴,然后再从头到尾仔细的看第二遍,画出重点的地方

主题有:

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的历程 。

中国近代史:为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不懈斗争 。

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

世界古代史:古代文明的产生 发展与多元面貌。

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工人运动 民族解放的斗争 。

世界现代史: 战争与和平 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

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凭空形成,也不能只靠灌输形成。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探究学习要求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深度学习,而教材中的每课容量大,知识点多。如何处理课时有限、课程容量大与探究学习之间的矛盾?这是教师使用统编教材面临的最大挑战。

要迎接这一挑战,必须把握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和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统编教材分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

必修教材和选择性必修教材的设计意图不同,因此两者在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上各有特点。

我们这次大赛使用的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意在“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

” 因此,采用通史方式,中外历史分编,按时序组织学习专题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知识。

根据这种设计意图和编写特点,教师在用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教学时,就不必面面俱到,而要把重点放在历史发展脉络、阶段特征,以及最能够体现阶段特征的史实上,其他内容可以少讲或者不讲。也就是说,对教学内容要有取舍。

2、历史教学内容的取舍

历史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大部分师范生初上讲台面临的问题。

很多同学讲课时往往想把教材中的内容全教给学生,每个知识点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

想把所有的内容讲清楚,结果是一个都没讲明白,学生听完不知所云。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教学中应该根据教学立意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课重点,重点内容可以补充典型史料、历史细节,设计学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非重点内容起铺垫作用,可以用概述法,目的是讲清重点内容的来龙去脉。

把什么内容定为教学重点,主要取决于教学立意。

3、历史教学的立意

什么是教学立意,学界有各种观点。

我认为,教学立意简单讲就是一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新课标的术语叫家国情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什么样的家国情怀,这是教学立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从外面硬加进本课教学,而是从本课内容自然生成的。

怎么生成?精选一两个重点知识,补充历史细节,还原历史原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历史情境中体验过去人们的生活、他们面临的问题、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

善的作为榜样,恶的引以为戒。

如果能达此目的,教材中的知识点讲多一些,讲少一些都无关紧要,关键是怎么讲。

这涉及教学方法问题。

4、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但是目前新教材的容量与课时不匹配,所以我主张课堂教学最好是教师讲述和学生活动相配合。

纯粹的探究教学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单列时间。

常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确保自己能够把一节课的内容讲明白,在此基础上把重点内容转化为学生活动,其他内容用讲述法,为重点内容的学生活动作历史时空背景的铺垫。

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不讲?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立意,在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判断。

如果一节课的教学能做到详略得当,内容准确,内容之间有逻辑,有故事、有情节,能吸引人,能引发学生思考,就算是成功了。

5、统编教材的使用

 前面提到,统编教材容量大、语言高度概括。这是教师教学面临的挑战。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教材的优点。要把几千字、几万字才能说明白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等,用一两句话,十几个字、几十个字在教材中表述出来,这需要很高的史学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历史教材由教育部组织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史学专家编写,经国家教材委、国家各相关部门、中学等各个方面的代表审核、提出修改意见。

经过多轮修改,我们现在看到的教材已经不是编写者个人的作品,而是全国各方代表集体编纂的成果。

教材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时保证历史内容的科学性。

教材中的历史概念、术语力求反映学术界的共识,史料选择力求典型、贴切。

同学们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用好课文和各种辅助栏目的史料。对于初上讲台的同学们来说,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历史概念、术语尽量用教材中的表述,不要自己创造发明新概念和术语。

比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导语中提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第1课中说“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在本次教学大赛中,有同学讲这节课时,用了一个新概念,“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这就不准确了。

教材中的表述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力求反映客观历史、符合学术界的共识。

多一个词,少一个词,或者顺序颠倒,都有可能曲解原意,违背历史的科学性原则。

  第二,如果自己对所教内容没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不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按照教材的结构来组织教学即可。

课程标准在教学和评价建议中提出,可以按照学科大概念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这需要建立在对所教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

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例如,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材分四个子目: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

有同学对这课内容重新作了整合,教学中分为三个部分呈现本课内容:秩序的崩溃,秩序的酝酿,秩序的重建。

 秩序的崩溃,讲的是列国纷争、华夏认同与经济发展;秩序的酝酿,讲的是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和百家争鸣;秩序的重建主要是讲各国的变法运动。

其中蕴含的逻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引起人们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考,提出各种解决办法,于是出现百家争鸣局面,酝酿出重建秩序的各种方案,然后出现各国变法运动,重建秩序。

春秋战国的历史是按照这种逻辑顺序发展的吗?如果对这段历史了解得很清楚,显然不会得出这样的认识。

所以我说,如果自己对所教内容没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不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第三,首选教材各种辅栏中的史料,教材中的史料不足以说明问题时,再找课外史料。

统编教材在“史料阅读”“学思之窗”“问题探究”等栏目中都提供了史料或其他类型的材料。

这些史料大部分都是编写者根据本课课文叙述的重点精心选择,经过多方审核、调整、修改,具有典型性、可靠性。

教师需要认真阅读理解这些史料,了解其与课文所述内容的关系,与本课教学重点的关系,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运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历史认识。

总之,对于师范生来说,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把教材内容读懂、读透。

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史料还原教材概括性语言背后的史实,充分理解所教内容。

然后,根据教学重点精选最重要的史实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非重点的内容,就用教材中的话概括叙述即可。

这样,就能够在教学中做到内容连贯、详略得当、有故事、吸引人,能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统编教材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课,主要内容有三个,第一是明朝的建立,具体有元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结束元朝统治,观察明朝的地图。

第二,明朝如何强化皇权,具体有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建立厂卫制度。

第三,从明代开始,科举制度发生变化,实行八股取士。

第四,明朝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能传入中国,纺织业和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晋商等商帮。

这些看似丑萌的人物画像,其实大有来头,出自一对著名明代画家:王圻、王思义父子。

课本里的这些黑白的人物画像,也就是出自他俩画的“明代穿越指南”——《三才图会》。

全书十四门一百零八卷,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物无所不包,所以取名“三才”。

本书的史料价值非常大,比如:在服装方面,现在许多汉服爱好者在复原衣冠形制时,都要参考这套书。

再拿《人事》卷来说,但凡历史上稍微有点名气的人,父子俩都给他们做了画像。

我们都知道课本里除了这些黑白人像,还有很多彩色的。

比如:我们很熟悉大文豪王安石、李白。

这些彩色画像更是不得了,全都珍藏于皇宫密室之中,也就是故宫博物院的南边——南熏殿

历史是一门让我们了解过去的科目,之所以学习历史,目的是让我们不忘初心,不能忘记国家是怎样从衰落到今天的盛世繁荣的

摘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反映了新时期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和治学方针。

通过与基于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制的人教版教科书比教,对统编版历史教材的创新与改革进行充分地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使用教材,转变教材观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两汉”时期的历史为例,研究和对比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选取、单元导语、课前导语、插图、课后习题设置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推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是部编版或叫统编版。

2011年,我国实施新课程标准;2011版新课标实施后,全国初中历史教材出现一纲多本的现象(一纲是指2011版课程标准,多本是指多个有实力的出版社编辑教材并报教育部备案)。

2016年开始,由于国家教育需要,教育部着手编写教材,初中历史教材逐渐过渡到教育部统一教材。

2020年,全国统一使用教育部编写的教材,称部编版或统编版。

这套教材全国使用,不再允许其它出版社,编辑部编写初中历史教材。当然港澳台由于情况特殊,不使用这套教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30317190818b07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