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唐中宗与韦皇后,唐中宗和韦皇后之第五十六章·有国有家皆是梦

建造于唐中宗神龙年间的《大唐皇帝供养图》,是唐中宗唯一留给世人的形象

如前所述,李旦通过高超的表演技能,在没有损害自身形象的前提下,夺走了本该属于李重茂的皇位。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完全放松下来,毕竟李重茂作为李显唯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还是有可能在支持者的簇拥下夺回皇位的。

因此,为了坐稳自己经过多年谋划而来的皇位,李旦就必须把那些有可能会在将来拥护李重茂重登九五的人赶出权力中枢。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和李隆基就对李显、韦氏生前的亲信展开了一场政治上的大清洗。

根据《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的记载,李隆基在发动唐隆政变的第二天,就下令关闭了所有的宫门和京城各处的城门,并派遣万骑营将士分头搜捕韦氏在长安城内的亲属和党羽:“六月……辛巳(此处为辛丑的误写)……闭宫门及京城门,分遣万骑收捕诸韦亲党。

于是,来不及逃跑的韦温就被万骑营将士从家里拉到了东市斩首:“斩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韦温于东市之北。

”而穿上丧服的宗楚客在刚刚骑上黑驴,准备前往太极宫守灵的时候,就收到了爆发政变的消息,便赶紧带上宗晋卿往城外的方向逃跑,却在通化门被守门的士兵认了出来。

那些士兵讥笑宗楚客说:“你就是宗尚书吧!”说着,立功心切的他们就摘下了宗楚客的孝帽,当场砍下了他和宗晋卿的头颅:“中书令宗楚客衣斩衰、乘青驴逃出,至通化门,门者曰:‘公,宗尚书也。

’去布帽,执而斩之,并斩其弟晋卿。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韦温、宗楚客、宗晋卿可以顺利地逃离长安,也不见得就能逃过这场死劫,无非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罢了。

要知道,在唐隆政变爆发之前,纪处讷、张嘉福就分别前往关内道、河南道巡察折冲府兵马,结果,他们分别走到华州、怀州的时候,就被斩杀了:“侍中纪处讷行至华州,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张嘉福行至怀州,皆收斩之。

由此可见,逃跑是没用的,而赵履温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就没有想过逃离长安,而是企图用别的办法自救。

在李旦挟持李重茂来到安福门发布安民告示的时候,他就出现了:“相王奉少帝御安福门,慰谕百姓。

”想当初,他不惜耗尽国库的财物来讨得安乐公主的欢心,没完没了地为安乐公主营建宅第园林,有的时候,他还会在脖子套上牵牛的绳索,并按住自己的紫色官服,亲自为安乐公主乘坐的牛车充当力夫:“初,赵履温倾国资以奉安乐公主,为之起第舍,筑台穿池无休已,擫紫衫,以项挽公主犊车。

”后来,安乐公主被杀的事情传遍了整个长安,收到这个消息的他虽然知道大事不妙了,却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飞快地跑到了安福门附近,然后冲着站在门楼上的李旦、李重茂跳着表示忠诚的舞蹈,并高呼“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之类的口号,企图借此博得李旦、李重茂的好感,从而争取到活下去的机会。

可是,还没有等他喊完口号,李旦便下令万骑营士兵砍下了他的头颅:“公主死,履温驰诣安福楼下舞蹈称万岁;声未绝,相王命万骑斩之。

”由于他生前总是征召平民百姓为安乐公主充当民夫,也就成了平民百姓非常痛恨的恶官。

于是,当他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具新鲜的尸体之后,在安福门周围围观的平民百姓就争先恐后地冲上去,然后你一刀我一刀地割完了他尸体上的肌肉,就连内脏也被挖走了,转眼之间他就成了一副骷髅,可以说是死无全尸了:“百姓怨其劳役,争割其肉,立尽。

相对于赵履温的贪生怕死,韦巨源则直接放弃了求生的机会。

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有八十岁了,也活够了,与其等着被杀,还不如主动牺牲,好歹也显得死得壮烈一些;又或许他真的把李隆基当作了乱臣贼子,如果自己会死在李隆基发动的叛乱当中,反而是一件足以称道的事情。

于是,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对家人说:“我好歹是个朝廷命官,看到国家有难,怎么能够拒绝挺身而出呢?”说完,他便不顾家人的反对,走出家门来到了大街上,果然就被叛乱的士兵当场杀害了:“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巨源闻乱,家人劝之逃匿,巨源曰:‘吾位大臣,岂可闻难不赴!’出至都街,为乱兵所杀,时年八十。

如果说,赵履温的死亡是滑稽的喜剧,韦巨源的死亡是壮烈的悲剧,那么,周仁轨的死亡就是灵异的鬼故事。

根据《新唐书·卷二百零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外戚·周仁轨传》的记载,曾经帮助韦氏报仇雪恨的周仁轨,后来就以韦氏的娘家人的身份被调往武则天的老家就任长史。

在任期间,他依旧不改残忍好杀的秉性:“周仁轨者,京兆万年人,后母族也。

方为并州长史,残酷嗜杀戮。

”有一天,他发现衙门的正堂之前突然出现了一截从人类身上斩断的手臂,便非常厌恶地命人把这截手臂扔到了野外。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突然想起了这截莫名其妙出现的手臂,便前往扔掉这截手臂的地方查看,发现它居然还没有腐烂,依然好好地在那里:“异日,见堂下有断臂,恶之,送于野,数昔往视,故在。

”周仁轨本能地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却也猜不出来这意味着什么。

结果还没过完这个月,韦氏就死在了唐隆政变之中,随后李隆基就派人前往并州诛杀周仁轨。

当无情的刀剑向自己劈来的时候,周仁轨便本能地抬起手臂反抗,却被斩断了手臂。

在手臂掉在地上的那一瞬间,他才明白那截断臂预示的事情就是他要被杀的事情,紧接着他就被杀了:“是月,韦后败,使者诛仁轨,刑人举刀,仁轨承以臂,墯地乃悟。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的记载,并不是每一个死于这场政变的人,都可以被记录他们临死之前的言行举止。

比如,马秦客、杨均、叶静能等人就只有被斩首之后,头颅被悬挂起来供人围观的记录,而这样的刑罚,比起韦氏自己的尸首被扔在大街上的待遇来说,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六月……辛巳(此处为辛丑的误写)……于是枭马秦客、杨均、叶静能等首,尸韦后于市。

到了这个时候,三五成群的万骑营将士在血雨腥风的刺激下,已经很难控制好被激发出来的兽性了。

尽管葛福顺在动员他们参与政变的时候,就声称只杀身高超过马鞭的人,但是,已经杀人杀红了眼的他们,是很难控制住自己不滥杀无辜的。

事实上,在唐隆政变当中,就有无数个包括婴儿在内的平民百姓,仅仅因为住在韦氏家族的聚居地杜曲,便被崔日用率领的叛军杀害了,哪怕他们很可能就不姓韦,而是姓杜,或者是姓别的姓氏:“崔日用将兵诛诸韦于杜曲,襁褓儿无免者,诸杜滥死非一。

或许对李旦、李隆基来说,踏着尸山血海走上皇位,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过。

问题在于,在历朝历代的宫廷政变当中,把完全无辜的平民百姓也牵连进去的也只有唐隆政变了。

不过,这种肆意滥杀的状态也没有持续很久的时间,因为他们不会放任事态持续扩大,以免损害自己的名声,继而妨碍自己篡夺皇位。

于是,在发动唐隆政变的第二天,他们便挟持李重茂下了一道制书,制书当中这样说道:“既然图谋叛逆的罪魁祸首都已经伏法了,剩下的党羽就不再追究了。

”制书虽然是这么讲的,然而,李显、韦氏生前非常倚赖的武氏家族,并没有被一并赦免。

在这个显赫一时的外戚家族当中,几乎每个成员就落了个被流放甚至被诛杀的结局,极少有人能够幸免于难:“是日,赦天下,云:‘逆贼魁首已诛,自馀支党一无所问。

’……武氏宗属,诛死流窜殆尽。

”此外,根据《新唐书·卷二百零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文艺中·宋之问传》的记载,早就在景龙年间被贬外放的宋之问、冉祖雍,在李旦再次当上皇帝之后,就因为先后依附过武家、韦氏的政治污点而被解除官职并流放岭南,看起来暂时保住了性命。

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在桂州被赐死了,并没有得到赦免:“宋之问,字延清……睿宗立,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

祖雍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

倡饮省中,为御史劾奏,贬蕲州刺史。

至是,亦流岭南,并赐死桂州。

而那些侥幸逃出生天的文臣武将,也都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几乎没有几个可以继续保留之前的荣华富贵,尤其是那些跟韦氏联络有亲,却又得以幸存的人更是逃不过被清算的命运,其中就数韦嗣立的情况最为典型。

根据《旧唐书·卷八十八·列传第三十八·韦思谦传·子嗣立附传》的记载,在唐隆政变当中,韦嗣立就差点因为是韦氏生前的党羽而被万骑营将士杀害。

幸运的是,他的妻子正是宁王李宪的姨妈。

在经过李宪的斡旋保护之后,他总算逃过了一场死劫:“嗣立……韦氏败,几为乱兵所害,宁王宪以嗣立是从母之夫,救护免之。

”只不过,根据《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的记载,他很快就和另外几个韦氏的党羽一起被贬外放了:“六月……癸卯……汴王邕贬沁州刺史,左散骑常侍、驸马都尉杨慎交贬巴州刺史,中书令萧至忠贬许州刺史,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嗣立贬宋州刺史,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赵彦昭贬绛州刺史,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贬华州刺史。

”看似幸运的是,才过了短短五天的时间,他就和姚崇、萧至忠、赵彦昭、崔湜一块儿再次官拜宰相:“戊申……以许州刺史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州刺史韦嗣立、许州刺史萧至忠为中书令,绛州刺史赵彦昭为中书侍郎,华州刺史崔湜为吏部侍郎,并同平章事。

”然而,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就和萧至忠、赵彦昭一块儿再次被贬外放了:“秋,七月……壬戌,崔湜罢为尚书左丞,张锡为绛州刺史,萧至忠为晋州刺史,韦嗣立为许州刺史,赵彦昭为宋州刺史。

”尽管如此,经历了这番大起大落的他,还是要比那些死于唐隆政变当中的韦家子弟幸运得多,而这份幸运,正是他和李宪的亲戚关系带给他的。

那么,这个李宪是什么来头,为什么他可以为韦嗣立求情,并且还顺利地保住了韦嗣立的性命呢?原因就在于,李宪正是把皇太子的位置让给李隆基的李成器。

根据《旧唐书·卷九十五·列传四十五·睿宗诸子·让皇帝宪传》的记载,李成器后来改名为李宪,又被改封为宁王,薨逝之后还被追封为皇帝:“睿宗六子……肃明顺圣皇后刘氏生让皇帝……让皇帝宪,本名成器,睿宗长子也……开元……四年,避昭成皇后尊号,改名宪,封为宁王……二十九年冬……十一月薨,时年六十三……敬追谥曰让皇帝。

”但是,李宪最多只能帮助韦嗣立保住性命,却无法保证韦嗣立不会被李旦贬谪。

而且,他和韦嗣立的关系,反而还成了李隆基坚决在政治上清算韦嗣立的原因所在。

根据《旧唐书·卷八十八·列传第三十八·韦思谦传·子嗣立附传》的记载,韦嗣立后来被李隆基召回了长安,看起来他的仕途好像雨过天晴了:“开元初,入为国子祭酒。

”可是,没过多久,就有人出面弹劾他了。

原因就是他在韦氏联合宗楚客、韦温伪造遗制的时候,没有出面制止这样的行为。

李隆基采纳了有关部门的弹劾意见,再次把韦嗣立外贬出京了。

从此以后,韦嗣立再也没有活着回到长安:“先是,中宗遗制睿宗辅政,宗楚客、韦温等改削藁草,嗣立时在政事府,不能正之。

至是为宪司所劾,左迁岳州别驾。

久之,迁陈州刺史……开元七年卒,赠兵部尚书,谥曰孝。

”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类似秋后算账的举动,只可能是李隆基授意有关部门这么干的,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折腾韦嗣立,更是为了打压曾经救下韦嗣立的李成器。

尽管李成器并不敢染指皇权,但是,本身就是以旁支郡王的身份夺走皇位的李隆基,还是要用这种难以捉摸的无常君恩,人为地给李成器制造恐慌的情绪,让李成器不敢对皇位产生什么想法。

这样看来,和韦氏来自同一个宗族的大臣韦嗣立,即使身为李旦的连襟,依然躲不开李旦、李隆基在政治上对他的清算。与他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便是萧至忠了。尽管萧至忠曾经是李旦的相王府属官,甚至还救过李旦的性命,却因为和韦氏两度联姻,也免不了被贬外放。

如前所述,萧至忠有个已经去世的第三女被安排给韦氏的同母弟弟韦洵结为冥婚,另一个活着的女儿则嫁给了韦氏的表弟崔无诐。

而根据《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萧至忠传》的记载,在韦氏败亡之后,他就赶紧挖掘了韦洵的墓葬,将第三女的灵柩迁回了自己的家族墓地,用这样的方式和韦氏在政治上划清界限。

而他这样的举动便遭到了大家的嘲笑:“韦庶人又为亡弟赠汝南王洵与至忠亡女为冥婚合葬。

及韦氏败,至忠发墓,持其女柩归,人以此讥之。

”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被贬为许州刺史了,后来还被贬为晋州刺史。

再根据《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忠义·崔无诐传》的记载,在韦氏败亡的时候,他那个嫁给崔无诐的女儿已经去世了,便趁着这个机会和崔无诐断绝了岳婿关系。

而崔无诐自己则被韦氏连累,长期被打压贬谪,一直做着不可以回到京城的地方官:“崔无诐者,京兆长安人也……无诐婚至忠女……及韦庶人败,至忠女亦死,无诐坐累久贬在外。

同样是在婚姻上和韦氏划清界限,窦怀贞、李邕所采取的办法就非常血腥了。

如前所述,他们曾经在李显的安排下,分别娶了韦氏的乳母莒国夫人、妹妹崇国夫人。

而根据《新唐书·卷一百零九·列传第三十四·窦怀贞传》的记载,在韦氏败亡之后,窦怀贞就杀了莒国夫人作为向李旦、李隆基示好效忠的投名状。

可是,即便如此,他依然被贬外放了:“窦怀贞,字从一……韦后败,斩妻献其首,贬濠州司马,再徙益州长史。

”与此同时,根据《新唐书·卷七十九·列传第四·高祖诸子·虢庄王凤传》的记载,李邕也做出了杀妻的举动,并在朝会上将崇国夫人的首级献给了李旦、李隆基,惹得众人议论纷纷。

可是,即便如此,因为杀妻而遭受众人鄙视的他,依然被削去了爵位,并被贬为名义上的沁州刺史,不被允许过问当地的政务:“虢庄王凤,字季成……中宗更以凤孙邕嗣王,娶韦后妹……未几,韦氏败,邕杀其妻,送首於朝,议者鄙之。

削爵,贬沁州刺史,不事。

不过,在后来的岁月当中,由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政治斗争,萧至忠、窦怀贞就作为太平公主的帮手而被调回了长安,得以继续身居高位,即使他们后来的下场更为悲惨,好歹也振兴了一回;李邕更是被李隆基调回长安恢复了原来的爵位,得以继续在长安享受着首善之都的生活条件。而韦安石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根据《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韦安石传》的记载,看起来对权力不感兴趣的李旦在篡位之后,便对政治势力十分强大的李隆基非常忌惮了,便想找个人作为打压李隆基的帮手。

于是,李旦秘密召见了韦安石,并故意责问说:“我听说朝堂上有很多人只对皇太子忠心耿耿,你怎么就没有察觉到这样的情况呢?”显而易见的是,李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韦安石去找李隆基的错误,以方便他自己借题发挥,继而打压李隆基。

但是,韦安石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并没有去迎合李旦的话,反而义正言辞地对李旦说:“陛下为什么要说这种亡国之君才会说的话呢?我想,这一定是太平公主为了挑拨离间而故意跟陛下说的吧!”接着,韦安石就把李隆基猛夸了一顿,然后建议李旦不要继续被类似的谗言所迷惑了:“韦安石,京兆万年人……睿宗尝密召安石,谓曰:‘闻朝廷倾心东宫,卿何不察也?’安石对曰:‘陛下何得亡国之言,此必太平之计。

太子有大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天下所称,愿陛下无信谗言以致惑也。

”李旦被这番话气得变了脸色,就不耐烦地说:“我已经知道了,你不必再说了!”就这样,韦安石躲过了被当作打手的命运:“睿宗矍然曰:‘朕知之矣,卿勿言也。

”但是,这不代表韦安石就此逃过一劫了。

因为他很快就被解除了宰相的职务,继而被贬外放了:“出为蒲州刺史。

无几,转青州刺史。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已经死去的人,也逃不过被清算的命运。

比如,根据《新唐书·卷二百零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一·外戚·周仁轨传》的记载,这个时候的李旦下令拆毁了荣先陵,并任凭平民百姓盗取荣先陵当中值钱的陪葬物品:“睿宗夷玄贞、洵坟墓,民盗取宝玉略尽。

”又比如,根据《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睿宗本纪》的记载,李旦还废黜了韦氏、安乐公主的皇室身份:“景云元年七月己巳……追废皇后韦氏为庶人,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

”再比如,根据《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的记载,李旦不仅剥夺了武三思、武崇训的爵位和谥号,还毁了掉他们的坟墓和棺材,并把他们的尸骸挖出来扔在地上:“六月……戊申……追削武三思、武崇训爵谥,斫棺暴尸,平其坟墓。

此外,李旦还下令恢复了武则天的天后称号,使她的称号和唐高宗的称号“天皇大帝”相匹配,进一步强调她是唐高宗的妻子,借此否定她的皇帝身份,从而否定武周王朝的合法性:“丁未……则天大圣皇后复旧号为天后。

”随后,作为否定武周王朝的补充措施,李旦还下令废黜了武氏的家庙和陵寝:“秋,七月……乙亥,废武氏崇恩庙及昊陵、顺陵。

当政治清算进行到了差不多的时候,李旦这才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景云:“己巳,赦天下,改元。

”在韦氏的党羽当中,有一批没有来得及被清算的,就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赦免:“凡韦氏余党未施行者,咸赦之。

”与此同时,作为在政治上否定韦氏的补充措施,李旦还平反了那些曾经和韦氏作对,并因此受刑而死的人,并给他们追赠官职和爵位:“六月……己酉……追赠郎岌、燕钦融谏议大夫。

秋,七月,庚戌朔,赠韦月将宣州刺史。

癸丑……追复故太子重俊位号;雪敬晖、桓彦范、崔玄暐、张柬之、袁恕己、成王千里、李多祚等罪,复其官爵。

就这样,在经过李旦、李隆基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命运休戚以共的李显、韦氏以及他们生前的亲信,都落了个“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的下场,也就不会有人打着法统的名义去拥护李重茂了,李旦也就差不多坐稳了皇位,李隆基的皇位继承权也就得到了保障。

建造于唐中宗神龙年间的《大唐皇后供养图》,是韦皇后唯一留给世人的形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z2023032401002677910.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