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唐中宗的韦皇后,唐中宗和韦皇后之第五十四章·虎兕相逢大梦归

建造于唐中宗神龙年间的《大唐皇帝供养图》,是唐中宗唯一留给世人的形象

说起来,在那些被李隆基收买的文臣武将当中,就数钟绍京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要知道,如果钟绍京拒绝参与政变,不让李隆基进入禁苑,那么,不需要他向韦氏举报李隆基的所作所为,也足以让李隆基的政变计划功亏一篑。但是,功名利禄的诱惑,最终还是让他做出了必然会让他后悔终身的选择。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前所述,在李隆基发动政变之前,钟绍京正是长安的苑总监。

而根据《旧唐书·卷四十四·志第二十四·职官三·京、都苑总监》的记载,这个官职主要负责对皇宫内苑的各种动植物、各处景点建筑乃至各方人员的管理,可以称得上是皇室园丁的老大:“监各一人,从五品下……苑总监掌宫苑内馆园池之事。

副监为之贰。

凡禽鱼果木,皆总而司之。

凡给总监及苑内官属,人畜出入,皆为差降之数。

”但是,从整个官僚体系的角度来看,这种和皇室相关的官职虽然看起来比较体面,却只不过是一个非常边缘化的芝麻官。

放在长安这种权贵云集的地方,这样的官职也不具备多大的政治地位。

这也难怪钟绍京的妻子会劝说他为李隆基发动的政变大开方便之门,哪怕这样的行为会严重危害到宫廷的安全也在所不惜。

因为按照她的设想,只要李隆基能够成功夺走皇位,那么,钟绍京就能因此立功受赏,从此平步青云,自己也可以妻逐夫荣,在长安的官太太圈子当中博得更大的体面。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按照我们这个时代的观念来看,钟绍京夫妇的所作所为,就像富豪死者家里的园丁夫妇,串通富豪死者的侄子抢劫富豪死者的遗产,并杀害富豪死者的遗孀和子女。

显而易见的是,他们这样的做法已经严重违背了职业道德。

可想而知,不管在什么时代,也不管在什么地点,像他们这种吃里扒外的人注定是不受欢迎的。

于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荣华富贵,终究还是和他们失之交臂了。

根据《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的记载,李旦再次当上皇帝之后,便任命钟绍京为宰相了:“六月……癸卯……睿宗即位,御承天门,赦天下……以钟绍京为中书令。

”然而,钟绍京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只担任过司农录事、苑总监之类的无权官职,根本就没有行政管理的经验。

因此,他在掌握权力之后,也只会任凭自己的主观想法而滥用赏赐或滥用刑罚,导致大家都很讨厌他:“钟绍京少为司农录事,既典朝政,纵情赏罚,众皆恶之。

”可想而知,他和同僚们的关系搞得十分紧张。

就在这个时候,薛稷建议他向李旦上一道请求辞职的奏疏,借此缓解他和同僚的关系。

他采纳了薛稷的意见,并且也这么做了:“太常少卿薛稷劝其上表礼让,绍京从之。

”看到这里,或许有的人会认为,薛稷这是一片好心。

可是,如果他真的只是一片好心,也不会马上进入朝堂,然后对李旦说:“钟绍京虽然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可是,他毕竟是小吏出身,也没有什么才能和品德,现在一下子就把他提拔到宰相的位置上,恐怕有损朝廷的形象,那还怎么让人们继续敬仰朝廷的美德呢?”李旦认为薛稷说的很有道理,马上就把钟绍京贬谪外放了:“稷入言于上曰:‘绍京虽有勋劳,素无才德,出自胥徒,一旦超居元宰,恐失圣朝具瞻之美。

’上以为然。

丙午,改除户部尚书,寻出为蜀州刺史。

”不过,根据《旧唐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四十七·钟绍京传》的记载,仅仅过了两年左右的时间,钟绍京又被调回了长安享受高官厚禄:“钟绍京,虔州赣人也……玄宗即位,复召拜户部尚书,迁太子詹事。

”偏偏姚崇特别讨厌钟绍京这种吃里扒外又没有什么才能的家伙,便向李隆基举报钟绍京曾经对李隆基抱有怨言的事情,导致钟绍京再次被贬外放,连爵位也被一并剥夺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钟绍京就和妻子开始了长达十几年颠沛流离的人生:“时姚崇素恶绍京之为人,因奏绍京发言怨望,左迁绵州刺史。

及坐事,累贬琰川尉,尽削其阶爵及实封。

俄又历迁温州别驾。

显而易见的是,李隆基作为一个统治者,不会去信任更不会去重用一个吃里扒外的人。

当钟绍京失去了利用价值之后,就会被他当成用过的抹布一样扔在一边。

可是,最开始的时候,钟绍京哪里预料得到自己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如果他预料得到这样的结果,或许就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李隆基等人放入禁苑了。

然而,已经发生的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在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这一天,李隆基等人终究还是进入了禁苑,并来到了钟绍京的住处集合。

在夜幕刚刚降临的时候,葛福顺、李仙凫便从羽林军所驻扎的玄武门来到了钟绍京的住处,向李隆基询问行动的信号,以方便他们率领羽林军将士发动政变:“六月……庚子……时羽林将士皆屯玄武门,逮夜,葛福顺、李仙凫皆至隆基所,请号而行。

”而李隆基给出来的行动信号,就是一场随时有可能会出现的流星雨。

在钟楼敲响了夜晚的第二更钟声之后,这场流星雨终于出现在了夜空当中:“向二鼓,天星散落如雪。

说起来,美丽的流星雨通常会被人们当作吉祥的象征,然而,它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天文现象,并不具备预测吉凶的功能。

要知道,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每年都会有数百个流星群活动,每天又会有几个到十几个的流星群活动。

换句话说,就是每天都会有流星雨。

只不过,绝大部分流星雨的流量很小,根本没有观测的价值。

在一年之中,有观测价值的流星雨最多也就十来个,并且只有象限仪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的流星雨。

而在全年三大周期性的流星雨当中,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到来的时间虽然比象限仪流星雨晚,却是全年三大周期性的流星雨之首。

因为它几乎会在每一年夏天的夜晚到来,每次到来的时候所爆发的流星数量也是最多的。

因此,从周期性的长短和爆发的流星数量来说,它也就成了天文学上最为活跃、最经常被人观测到的流星雨,这对非专业的流星雨观测者而言,它就是最好的流星雨。

那么,几乎每年会在夜空降临的英仙座流星雨,具体会在哪个时间段出现呢?答案就是每年的7月17日到8月24日之间。

巧合的是,相关的历史研究早就把唐隆政变爆发的公历时间确定为公元710年7月21日了。

这样看来,李隆基等人在这一天看到的流星雨,其实就是英仙座流星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日期其实也不太准确。

如前所述,这场政变爆发于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而我出生之前的最后一个庚子日是公元1987年12月17日,经过日期计算器的计算结果表明,公元710年7月21日到1987年12月17日相差了466564天。

可是,如果两个公历日期所对应的干支是同一个的话,它们之间相差的天数只能是60或者是60的倍数,而466564明显并不能被60整除,反而还有余数4。

如果要抹平这个多出来的余数4,那就要把这场政变爆发的日期往后推四天。

这也就意味着,唐隆元年六月庚子日所对应的公历日期,其实就是公元710年7月25日。

问题就这样来了,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李隆基料定发动政变的这天晚上一定会出现流星雨呢?其实,他自己也未必能够确定流星雨来到地球上的具体时间,他只能确定这个时间就在六月份的某一天晚上。

虽然李隆基不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但是,作为一个具有政治野心的人,研究天象往往就是他必然要做的事情之一。

事实上,根据《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传·太宗二十一女·合浦公主传》的记载,在唐高宗时期的永徽年间,李隆基的姑祖母高阳公主准备谋反,便安排了亲信去推演天象,准备根据天象来确定发动政变的时间:“合浦公主,始封高阳……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

永徽中,与遗爱谋反,赐死。

”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那么,李隆基会根据天象来决定发动政变的时间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也就意味着,在李显被毒杀之后,李隆基恐怕不是第一次偷偷进入钟绍京在禁苑的住所了。

如果到了六月二十二日的那天晚上还没有爆发流星雨,他估计还会有别的办法来发动政变,只是会缺少“天命所归”这样的盖章认证而已,那对民众的说服力可能就不会那么强大。

而他非常幸运地在六月二十日的这天晚上等到了一场流星雨,也就让他有了发动政变的信号。

根据《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的记载,在看到夜空当中灿烂无比的流星雨之后,刘幽求便兴奋地说道:“这是一个非常吉祥的征兆,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大事一定能够成功!既然老天爷都在鼓励我们了,那就不要错过这样的机会!”这话说完之后,葛福顺就迫不及待地拔出了宝剑,带上手下的士兵闯进了韦璿、韦播、高嵩所在的军帐当中,继而砍下了他们的头颅,再把他们的头颅拿出来展览给所有的羽林军将士,并高声喝道:“皇后毒死了先帝,又企图颠覆江山社稷,实在是人神共愤!所以,今天晚上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努力把皇后的娘家人还有他们的党羽全部除掉!只要看到身高超过马鞭的人,都给我砍下他的头颅!然后,我们再一起拥戴相王当皇帝,以此安定天下!如果哪个人胆敢首鼠两端,继而帮助反贼,那就会被判处株连三族的刑罚!”显而易见的是,所谓的“皇后毒死皇帝”,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政治目的口号,其所描述的事情在真实性方面必然要大打折扣的。

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每一个羽林军将士都对葛福顺的这番动员表示了欣然听从,毫不怀疑的态度:“刘幽求曰:‘天意如此,时不可失!’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韦璿、韦播、高嵩以徇,曰:‘韦后鸩杀先帝,谋危社稷。

今夕当共诛诸韦,马鞭以上皆斩之!立相王以安天下。

敢有怀两端助逆党者,罪及三族!’羽林之士皆欣然听命。

”接着,葛福顺便把韦璿、韦播、高嵩的首级送到了李隆基跟前。

借着灯光看过了这三个血淋淋的头颅之后,李隆基便与刘幽求等人走出了禁苑的南门,钟绍京则带上两百多名手持斧子、锯子的工匠跟在他们的后面,趁着夜色潜入了西内苑,开始准备攻打太极宫了:“乃送璿等首于隆基,隆基取火视之,遂与幽求等出苑南门,绍京帅丁匠二百余人,执斧锯以从。

按照李隆基的安排,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打玄德门进入位于太极宫右边的东宫,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进入位于太极宫左边的掖廷宫。

他们约定,在他们作为先头部队拿下这两处宫殿群之后,就进入太极宫,然后在三清殿后面的凌烟阁会师,并敲响军鼓作为展开下一步行动的信号。

就这样,这场政变正式拉开了帷幕,葛福顺、李仙凫成功地杀害了守门的将士,并闯入了太极宫:“使福顺将左万骑攻玄德门,仙凫将右万骑攻白兽门,约会于凌烟阁前,即大噪;福顺等共杀守门将,斩关而入。

”在他们成功地控制好太极宫之后,钟楼也敲响了夜晚的第三更钟声,宣告时间已经是唐隆元年六月辛丑日子时了。

葛福顺、李仙凫就在这个时候敲响了军鼓,发起了攻打太极宫的信号。

在听到这一声声响彻夜空的鼓声之后,率领羽林军将士、工匠驻守在玄武门外的李隆基便马上带着一众人马浩浩荡荡地杀入了太极宫。

与此同时,在太极殿广场守卫灵堂的南牙卫兵在听到鼓声之后,便齐刷刷地披挂盔甲,手持武器,一块儿响应李隆基等人的行动:“隆基勒兵玄武门外,三鼓,闻声,帅总监及羽林兵而入,诸卫兵在太极殿宿卫梓宫者,闻噪声,皆被甲应之。

连续不断的鼓声,终于惊动了正在太极殿守灵的皇室成员。

虽然他们未必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却一定会知道这样的事情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于是,韦氏在惊慌失措之余,立即跑到了驻扎在太极殿广场的万骑营搬救兵。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的万骑营当中早就没有了她的亲信,因此,她才踏进万骑营的地盘,便被一个眼疾手快的万骑营士兵砍下了头颅。

紧接着,这个万骑营士兵就喜滋滋地带上她的首级去找李隆基邀功请赏去了:“韦后惶惑走入飞骑营,有飞骑斩其首献于隆基。

”与此同时,察觉到情况大为不妙的武延秀往掖廷宫的方向逃跑了,却在肃章门附近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而跟着他一起逃跑的贺娄尚宫因为速度慢了一些,早就在太极殿的西边被砍下了头颅:“斩武延秀于肃章门外……斩内将军贺娄氏于太极殿西。

”此外,根据《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诸帝公主传·中宗八女·安乐公主传》的记载,这个时候的安乐公主本来在画着晚妆,准备在结束守灵之后便去就寝。

当她听到外面兵荒马乱的动静之后,便也赶紧出来查看,才走到位于太极殿广场左边的右延明门,就有一个万骑营士兵冲上来斩下了她的头颅:“安乐公主,最幼女……临淄王诛庶人,主方览镜作眉,闻乱,走至右延明门,兵及,斩其首。

可想而知,当时在太极殿守灵的皇室成员,都在惊心胆战地看着眼前的血雨腥风。

不过,在他们当中,上官婉儿应该是最为淡定的一个。

根据《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九·唐纪二十五·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景云元年庚戌》的记载,这个时候的她不慌不忙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份遗制,率领着一队举着烛台的宫女走出了太极殿。

当刘幽求的身影出现在她眼前的时候,她马上迎了上去,把手里的这份遗制递了过去,并告诉他:“当初先帝刚刚驾崩的时候,我接受了皇太后的命令去撰写遗制,然后在遗制当中册立温王为皇太子,又让相王辅佐皇太子。

只是皇太后还有宗楚客都没有采纳我的意见而已。

还好,我把当初撰写这份遗制的草稿留下来了,它可以证明我对李唐王朝的忠心耿耿。

”就在这个时候,李隆基也过来了,刘幽求便把上官婉儿说的这番话转述给了李隆基,又把那份遗制交给李隆基看过了,然后为上官婉儿求情。

当事情发展到这里的时候,上官婉儿依然是信心满满的,自以为能够逃过此劫,却不料李隆基突然下达了将她斩首的命令。

一代才女,就这样死在了军旗之下:“六月……庚子……及中宗崩,昭容草遗制立温王,以相王辅政;宗、韦改之。

及隆基入宫,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

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

”从这件事情上面就可以看出来,上官婉儿早就知道会有这场政变了,否则,她也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准备好遗制和说辞。

而她之所以能够提前得到即将发生政变的消息,必然是因为太平公主事先给她通气过了,并且也确定李隆基一定能饶她不死。

可惜的是,这一次,她失算了。

那么,李隆基为什么会杀掉政治立场在他这边的上官婉儿呢?难道是太平公主事先没有跟他通过气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太平公主不可能不把这么重大的事情告诉李隆基。

只不过,不论是太平公主还是上官婉儿都没有想到,李隆基根本就没有打算留下上官婉儿的性命。

要知道,李隆基之所以会发动这场政变,本身就是为了扶持李旦做皇帝,再让自己继承皇位。

要是上官婉儿还活着,再把她留在后宫,那她很有可能会成为太平公主安插在皇帝身边的眼线;让她出宫过日子吧,偏偏她又和很多大臣的交情都不算太浅,那太平公主很有可能会通过她进一步培植自己的政治力量。

而这两种可能性对李隆基来说,都是非常麻烦的政治问题,足以影响他将来更好地掌控皇权。

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也只能除掉上官婉儿了。

在杀害上官婉儿之后,李隆基、刘幽求等人便闯进了太极殿。

这个时候,李重茂就在太极殿守灵,刘幽求却当着他的面对一众羽林军将士说:“大家约好了今天晚上就拥立相王当皇帝,为什么还不赶紧把这件事情定下来呢!”可以说,这句话一下子就戳破了葛福顺声称发动政变是为了给李显报仇的谎话。

然而,李隆基并不想让李旦留下一个“篡位”的名声,也就不想在这个时候让李旦当皇帝,便赶紧制止了刘幽求,不让他继续说下去,又快速地转移了话题,命令并率领羽林军将士抓捕了不少还在宫中当值或者还在把守各处宫门的韦氏族人,一些虽然不姓韦,但是平常得到韦氏重用的人也被他们一并斩杀:“时少帝在太极殿,刘幽求曰:‘众约今夕共立相王,何不早定!’隆基遽止之,捕索诸韦在宫中及守诸门,并素为韦后所亲信者皆斩之。

”到了天蒙蒙亮的时候,李隆基也就彻底控制了整个太极宫内外的兵马:“比晓,内外皆定。

随后,李隆基离开了太极宫,前往相王府拜见李旦,为自己在发动政变之前没有事先禀告李旦而磕头谢罪:“辛巳(此处为辛丑的误写),隆基出见相王,叩头谢不先启之罪。

”很显然,李隆基的这番表演,就是做给其他人看的,目的就是坐实李旦事先对这场政变毫不知情的“事实”,从而帮助李旦维持好“淡泊名利”的形象。

而李旦也非常理解李隆基的这番苦心,便喜极而泣地抱着他说:“大唐的江山社稷能够得到保全,全都是你的功劳啊!”这句话可不仅仅是感慨而发的话,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李隆基的政治地位,不论李旦是否愿意,只要他想当皇帝,那就必须这么做。

在完成了这番必要的政治表演之后,李旦这才打着辅佐李重茂的名义,由李隆基护送着,在羽林军将士的簇拥下进入了太极宫:“相王抱之泣曰:‘社稷宗庙不坠于地,汝之力也!’遂迎相王入辅少帝。

就这样,这场由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起,史称唐隆政变的政治斗争暂时告一段落了。

需要注意的是,韦氏虽然在这场政治斗争当中落了个“虎兕相逢大梦归”的结局,却也不等于她就是一个愚蠢无知的妇人。

毕竟她在李显驾崩之后的种种表现,本身就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只不过,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她的政治手段再好,也架不住宫廷官僚乃至宫廷侍卫的背叛。

更何况,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旦对自家皇位虎视眈眈,并且因此布局多年的小叔子发起突然袭击,她作为寡嫂也是难以招架的。

建造于唐中宗神龙年间的《大唐皇后供养图》,是韦皇后唯一留给世人的形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y20230324005006f54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