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西安事变历史情景剧PPT,西安事变的目的 结果影响

西安事变目的: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2西安事变历史意义有哪些

西安事变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

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事件之一,它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发动的逼将抗日的意义重大的事件。西安事变的目的就是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后,全中国人民,特别是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一致,共同抗击日夲侵略者。西安事变意义重大!

西安事变的目的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为了促使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抗日,最终目的迫使蒋介石和共产党联合共同抗日。

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最终迫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全面抗战。因蒋介石是当时国家元首,被两个将军扣押,不仅对中国,在全世界的影响都极大!

每天上午和下午演出多场,每场演出60分钟。

《12·12西安事变》取材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在华清池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历史故事,以实景影画的形式纪念改变中国命运的这段历史,用演艺“追溯”历史,用科技升级体验,用创新解读文化。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经过中共代表团斡旋,蒋介石被迫答应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放。

原因: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强敌虎视眈眈,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如此,国民党军队最大的任务就是:消灭红军。

1936年年底,张学良和杨虎城屡次力劝蒋介石抗日,但力劝未果,张学良和杨虎城悍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历史上注定不会忘记的一个年份。

这一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張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在多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在西安用武力扣押了蒋介石。

事变发生后,在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调停下,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结朿了十年内战,开始了国共合作的新时期,成为我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1936年12月12日,为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善“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依然在西安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一致要求抗战的情况下,蒋介石的不抵抗运动和发动内战激怒了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因此才有了双十二的西安事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04271734070ef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