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裴矩是怎么变成丝绸之路的?8000公里丝绸之路的再造父母——四朝元老裴矩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经济文化巅峰时期,其开放的国风,先进的理念,强盛的国力,是当时东亚地区第一强国,并深深影响着周边国家的政治文化发展,唐王朝的强盛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励精图治的结果,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当时丝绸之路的繁盛产生的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

自从汉代张骞打通河西走廊,出使西域各国,使中国与西域的通商关系得到确定,路线得以明确,自此西方与中原沟通成为现实,逐步形成后世影响欧亚历史经济文化发展的丝绸之路。

但汉王朝衰落以后,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一方面中原政权无暇顾及对西域的管控,另一方面游牧民族对丝绸之路的通道河西走廊的侵扰,特别是五胡乱华期间,商人在丝绸之路的权益安全不能得到保障,丝绸之路几度陷入关停状态。

到了南北朝末期,隋政权完成了中原的统一,开始关注对外经济的复苏工作,于是将眼光重新放在了西域河西走廊上,计划恢复丝绸之路,于是一个山西人被委以重任,他就是河东裴氏的裴矩

漫画《镖人》中的裴矩

《镖人》这部漫画的历史背景正是设定在隋代,此时杨广已经即位为帝,史称隋炀帝,这位隋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因滥用民力、穷兵征伐导致国本动荡,最终隋朝灭亡。但论其成就也对后世颇有影响,比如开创了科举制度,修建了连通洛阳和江南的隋朝大运河,还有营建了东都洛阳。

隋炀帝

而裴矩也曾侍奉这位毁誉参半的隋末皇帝,并在隋炀帝的示意下做出了一番可歌可颂的成就,而这部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漫画,正是描绘了裴矩在当时如何推行他这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经历,那就是经营河西走廊,再通丝绸之路。

裴矩最开始登场是在大业三年大兴城皇宫前,上柱国将军贺若弼劝谏隋炀帝停止东都洛阳的营建和运河开凿工作,停止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被隋炀帝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诛杀,而裴矩也在劝谏现场,被隋炀帝问及是否同来劝谏,裴矩冷静的将话题转向花颜团魁首知世郎现身西域的奏报,避免了引火上身的危机。

裴矩的登场,一方面给这个人物刻画了一个冷静城府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将他在漫画中的定位确定下来,那就是以消除朝廷的潜在威胁为名,专注于西域外交事务,打通西域通商道路,这也是历史上裴矩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做出的一大贡献之一。

隋炀帝同意了裴矩处理西域事务的请求,并将裴矩的官职由官吏人事的吏部侍郎升任为可直接接触皇帝的黄门侍郎,有了直通天子的权利。

之后裴矩回到他处理西域事务的根据地——甘肃张掖,会见了河西走廊上颇具威望的五大胡人商家,并以珍贵的金丝绸缎和免除贸易税费的优惠,拉拢五大家族归顺朝廷,借此控制西域通商。历史上裴矩也是用过这样的外交手段对付突厥外族。

在漫画最新的剧情中,裴矩与许国公宇文述在大兴城会面,并就当前政局详细分析利害关系,与宇文述达成同盟,在保证盟友利益的同时,也在寻求盟友的协助,希望宇文述能够支持对付西北外患西突厥,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大志——重开丝绸之路的关口西域河西走廊。

虽然在故事情节上有很浓重的艺术创作虚构内容,但从整体上说,《镖人》对于裴矩的人物刻画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原型的,至少在他致力于经营西域打开丝绸之路这件事上是完全符合历史实情的。

南北朝时期的裴矩

裴矩,本名裴世矩,生于五胡乱华的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一支大家族之后,即山西闻喜的河东裴氏

河东裴氏,家族祖先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西周秦国的开过君主秦非子,他的六世孙为解邑君,并正式以"裴"为姓,逐步发展成中国封建时期的名门贵族,之后由于家族繁衍庞大,分为了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追根溯源,均源自山西闻喜的河东裴氏。

河东裴氏作为封建社会的名门望族,自秦汉开始直至隋唐,家族辈出人才,有家谱记录的宰相就有59人,七品以上官员更是多达3000多人。

裴矩正是出生于这样的中原三晋望族之中。在南北朝的动荡年代,中原地区成为了外族争权夺利的战场,裴矩的父辈曾为了躲避战乱,在河西走廊地区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山西地区稍有平稳才迁回,因此幼年时裴矩就对该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裴矩父亲亡故后,就跟随伯父裴让之,成年后在北齐仕官。

影视作品中的裴矩

之后北齐灭亡,此时裴矩遇上了之后隋王朝的开国者杨坚,当时还是定州主管的杨坚很赏识裴矩,于是将他揽入帐下,直至后来裴矩的母亲去世,裴矩返回了山西闻喜。

北周建国之后,原来北齐的许多余部都投奔了北周,杨坚也不例外,投奔了北周静帝并被任职丞相,而掌握了北周要权的杨坚,想起了裴矩这个曾被他赏识并欲重用的人,于是便派人召集裴矩,继续在他的帐下效力,一直到杨坚自立为帝,建立隋朝,裴矩升任为给事郎,主管内史省事务,相当于执行宰相职权了。

攻略突厥,削弱外患

隋王朝虽然结束了长期以来的中原割据动荡的局面,但刚刚建立的大隋王朝,内部局势仍然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即便如此,这个新生的政权还要面对北方突厥的侵扰,西边吐谷浑对中原的威胁,要稳固大隋的统治地位,如何应对外患成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事务。

西突厥使用的银币

突厥本身虽强悍,但并非坚不可破。突厥由于其松散的政治结构,境内本就因便于统治的需求产生了多名小可汗,实际已呈现割据之势,只是大可汗威名仍在,勉强处于一统状态,一旦内部矛盾加剧,纷争在所难免。

隋代军事家长孙晟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于是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步分化打击突厥,最终使得突厥分裂为了东西两部。

但即便如此,两部突厥仍是隋朝不可忽视的祸患。

东突厥虽已臣服大隋,但也只是因为势弱暂时依附,事实证明之后的东突厥也时常反复。

而西突厥自诩远离中原,时常侵扰隋朝边境,特别是河西走廊一带,劫掠商队,影响中原西部外贸活动。

长孙晟

当时东突厥的可汗是都蓝可汗,他的妻子大义公主本是北周的公主,原号千金公主,是北周宣帝的堂妹,为了应突厥的和亲请求远嫁关外,就在她出嫁的第二年,杨坚就取代了北周幼帝建立的隋政权,千金公主随心怀恨意,但为了夫家脱离被隋朝灭亡的绝境,还是请求成为大隋皇帝的女儿,于是被改封为大义公主

但安稳日子安生了几年,大义公主又想起了家仇国恨,不仅提议都蓝可汗反隋,还私自于西突厥联系,密谋攻打隋朝之事。这件事被隋朝知道以后,裴矩便出使东突厥,以联姻利诱都蓝可汗,让他除掉大义公主,并揭发了大义公主私通的丑事,于是这个潜藏突厥内部的不安定因素被清除了。

公元599年,东突厥都蓝可汗联合西突厥达头可汗攻打启民可汗,启民可汗兵败后南下归附了隋朝,希望能够得到中原政权的帮助,于是裴矩与太平公史万岁被任命领兵出击,趁突厥内斗之机予以突袭,本就因内斗有所损耗的突厥军队,一见隋军来势汹汹,早就没有了战意,最终都蓝可汗被自己的部下杀害,而达头可汗也在一年后击败,自此突厥势力被进一步削弱。

经营西域,疏通外贸

隋炀帝即位后,有意恢复外贸,打通丝绸之路,于是找来通晓西域事务的裴矩,裴矩提出的经营河西走廊的理念,深得隋炀帝赏识,于是委派裴矩监管西域通商事宜。

接到皇帝的指示以后,裴矩选定了张掖作为他经营西域的根据地。

为什么会选在张掖?张掖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对于经营河西走廊来说,张掖是前后都可顾及的绝佳位置,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汉代之后虽因长期战乱导致丝绸之路荒废,但并非没有贸易活动在进行。

当时西域商人会在某个场所与中原商人进行交易,而这个交易场所就是裴矩选定的张掖。

因此在张掖展开通商管理事宜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河西走廊

要开通丝绸之路,掌控西域是一个必要条件,裴矩也深知西域安定对于重开的贸易时多么重要,于是他走访西域各国,查访西域的风俗、地理等情况,撰写了《西域图记》,为之后丝绸之路的开放奠定了基础。

为了能够保证河西走廊的安全,保障贸易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消除河西走廊南侧吐谷浑的威胁成为了首要任务之一。于是裴矩游说铁勒部族共同攻打吐谷浑,最终将其逼迫南迁,远离了河西走廊,进一步保障了丝绸之路的通商安全。

吐谷浑的地理位置

隋朝灭亡之后,裴矩归降了唐朝,继续委以重任,对于西域事务仍十分关注。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西突厥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和亲,本来李渊是不愿意的,但裴矩进言,沿用原来长孙晟提出的"远交近攻"思路,提出以和亲稳住西突厥,待国力发展殷实之后,再考虑远征突厥事宜,李渊这才同意。

之后裴矩有多次实施计谋,分化削弱突厥,使突厥逐渐走向衰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i202212111940052263.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