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隋末名臣?
①
裴矩(547年-627年),男,本名世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
裴矩出身于河东裴氏西眷房,早年历仕北齐、北周、隋朝,曾参加隋灭陈之战,并率三千敝卒定岭南,安抚突厥启民可汗,历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等职,封闻喜县公。
大业年间,裴矩仍受重用,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人一同掌握朝政。
他为隋炀帝经营西域,打击吐谷浑,并用计分裂突厥。
江都之变后,裴矩又先后效力于宇文化及、窦建德,始终受到尊重。
武德四年(621年),裴矩降唐,历任殿中侍御史、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检校侍中、民部尚书,封安邑县公,受到唐高祖、唐太宗的推崇。
贞观元年(627年),裴矩病逝,时年80岁。追赠绛州刺史,谥号敬
②
高颎(541年—607年8月27日),隋朝著名宰相、军事谋臣。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高颎出身渤海高氏,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
杨坚为周静帝大丞相时,知道高颎精明强干,知兵事,多计谋,任命他为相府司录。
相州总官尉迟迥起兵反叛,高颎请将兵平叛,自愿前往监军,命人在沁水上架桥,大破尉迟迥军。
以功封柱国,升相府司马。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任尚书左仆射兼纳言,旋拜左卫大将军。
隋文帝有统一南北之志,高颎推荐贺若弼、韩擒虎二将分别任吴州和庐州总管,作灭陈准备。
隋开皇元年(581)九月,节度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两路隋军攻陈。
二年春,陈宣帝卒,陈遣使请和,遂班师。
三年,率军与诸将分道击突厥。
五年,任左领军大将军。
七年,隋灭后梁,奉命赴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安集其遗民,甚得人和。
不久,向文帝献取陈方略。
开皇八年(588年)隋朝以晋王杨广为元帅伐南陈,任元帅长史,指挥全军一举平南陈。
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不久后又免去齐国公爵位。
隋炀帝时,被起用为太常卿。
二、西域图记成书年代及主要贡献?
书名。隋裴矩撰。三卷。约大业元年(605)至三年间成书。隋炀帝大业年间,裴矩在张掖(今甘肃张掖市)掌管互市,搜集西域四十四国山川、姓氏、风土、服章、物产等资料,编撰此书,并附有地图。
原书已佚,但其主要内容包含在《隋书·西域传》中。
其序存《隋书·裴矩传》,所载自敦煌达西海之通道,为研究丝绸之路重要材料。
西域图记》由裴矩在隋朝编写,是一本以记录西域各国地理资料为主的地方志。是我国古代有关中西交通重要文献。原书共有三卷,合四十四国,今已散佚,只有《隋书·裴矩传》收录了它的序言。
三、关于欧阳询的故事80字?
欧阳询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分别是南朝陈,隋和唐朝,当然隋朝已经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了,所以欧阳询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为国效力。
欧阳询的一生担任过许多的官职,都是一些关于礼仪或文书编撰类的,这也就证明了他在文学书法方面的造诣。如果你认为担任一个文职只要有学识你就错了,还得字写得好啊,如果你字写的别人都不认识,那么你编撰的书也就没有作用。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路过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墨迹,他驻马观看,看了很久后才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继续观察,等到疲乏,竟然铺开大衣坐下来观察,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欧阳询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值得赞扬,正是海纳百川不择细流的胸怀成就了他在书法技艺上的卓越表现,他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上没有和他能够匹敌的,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③
欧阳询出身于世家望族,他的父亲欧阳纥(gē)在陈代官至广州刺史。
初唐小说《白猿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欧阳纥的妻子随夫南下,路途中竟被一只白猿掳去。欧阳纥得知后,寻找到自己的妻子,杀死了白猿。而其妻归来后即生下一子,就是欧阳询。所以,欧阳询相貌丑陋。
这个故事是唐人用来诋毁欧阳询的。因为欧阳询长得瘦削,看起来像猿猴(“状颇瘦削,类猿猱”),所以当时有人化名来毁谤他。
他的父亲欧阳纥后因犯谋反罪被杀,按照当时的刑律,其子欧阳询当在株连之列。陈朝的尚书令江总与欧阳纥是故友,就收养了欧阳询,使他幸免于难。
589年隋灭掉陈后,32岁的欧阳询跟着江总一起成为隋朝的官员。
唐高祖李渊在称帝前与欧阳询是好友,往来甚密。
李渊建立李唐王朝后,欧阳询也做了唐朝的官,而且深得李渊、李世民的器重。
唐太宗贞观年间,他与虞世南、冯承素等一起受封为当时最高学者“弘文馆”学士,专门教授书法。
后来,欧阳询担任太子率更令,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又获封爵为渤海县男。
所以,后人又称他为“欧阳率更” “欧阳渤海”等。
欧阳询被唐太宗李世民誉为第一流书法家,曾奉召与裴矩、陈叔达合撰巨著《艺文类聚》共一百卷。
④
欧阳询有一次骑马出去,碰巧看到一个金代著名书法家索靖写的石碑。欧阳询不自觉地停下来观察,离开前仔细观察了很久。然而,走了几步后,我忍不住又回到了下马区,再次看了一眼。重复了这么多次后,我还是不愿意离开。最后,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碑文在离开前在碑旁停留了三天。
⑤
南陈太建元年(569年),在岭南几代经营后,三十三岁的将军欧阳纥(hé)终于下决心起兵,虽然父亲欧阳頠(wěi)是开国的元勋,但是现在,他相信陈宣帝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任。
然而,欧阳纥起兵后的事态却急转直下,最后兵败被杀,全家伏诛。他的儿子就是欧阳询,当年只有只有13岁,因为藏起来才而得以幸免。
两个月后,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得以免死,逃过大劫。这时的丞相名字叫江总,他当年落难时曾寄居岭南多年,与欧阳家交厚,江丞相收留了年幼的欧阳询。并把他带到建康,从此欧阳询寄居在江家二十年。
后来,陈后主即位,江总依然得到重用,江总与陈后主君臣性格相投,日日陪君王饮宴后宫,二人在诗文音乐上都颇有才华,但君却是亡国之君,而臣则是狎玩之客,堪比后来的宋徽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亡国歌曲“后庭花”,就是当年陈后主的代表作。
直至陈亡,欧阳询随养父入隋为官,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三十六岁的欧阳询任隋的太常博士。当时,同殿称臣的李渊与欧阳询交往甚厚。这位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hào)的后裔,世代显贵,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后来开创唐朝。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六十五岁的欧阳询开始在唐为官,任侍中。
贞观六年(632)时任太子率更令的欧阳询奉旨写了《九成宫醴泉铭》,时年七十五岁。
贞观年间,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逝世。
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也以书法闻名,后来因反对武则天弄权而死。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大赦天下,欧阳家得以平反昭雪,恢复祖庙,荫一子官继嗣,及至北宋,又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
欧阳询生在将军府,少年时就以孤儿的身份寄养在叔伯家,长大后经历了陈隋唐三朝而得善终,成书家之翘楚,声名远播海外。
一千多年前,唐高祖李渊就曾说过“询之书名,远播夷狄。
”,至今,欧阳询的字对日本书法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朝日新闻的四个字就是来自他写的隶书碑《大唐宗圣观记》。
他的字结体端正,法度森严。
笔画坚定,出锋含蓄有节。
当代书家欧阳中石、田英章等,都是精于欧体的同时旁通诸家的。
⑥
欧阳询的字体虽然分布比较长但是分间布白,整体非常的严谨,中宫也是十分紧密,主笔伸长,看起来气势十分的奔放,疏密均匀,书法的严谨程度恰到好处。
清包世臣曾赞美:“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意思是指欧阳询的书法字体非常的有力量,写出来的笔画非常的结实有力,还不会过度的遒劲,笔画之间不失丰满,长短都是恰到好处。
⑦
欧阳通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徐氏教导他一定要学习继承父亲的书法。
她怕儿子懒惰,不肯学书法,就时常给些钱让欧阳通去购买父亲遗留下来的墨迹,欧阳通买了这些墨迹后,刻苦地学习、临摹,下决心使自己的字也能像父亲一样有人购买收藏。
⑧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他特别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只要看见王羲之父子的墨迹就买回来学习研究。
一天,他看到一本王羲之传授王献之的《指归图》,不惜花了很多钱买了回来,放在家里天天观赏研究,有时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还时常废寝忘食,整整学习一个月。
⑨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