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在《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中,裴矩是哪朝的名臣??浅论历经六朝的裴矩是如何做到“君明臣直、君昏臣佞”的

古语云:“君明臣直,君昏臣佞”,这句话用来形容历经六朝,顺势而为,助明败昏的裴矩是再合适不过的,遇到明君裴矩就直言进谏,不畏生死,尽职尽守的辅佐,遇到昏君裴矩就趋炎附势,不纠其过,随意散漫的辅佐。

那么裴矩是如何在明君与昏君之间做到方圆随性的呢?今天笔者从裴矩历经的六朝为基点来分析这其中的缘由。

裴矩剧照

一、北齐之裴矩

裴矩在年幼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从小是由他的伯父抚养长大,裴矩从小就很聪慧,多才华,成年后,在北齐任司州兵曹从事,此时的北齐皇帝高纬昏庸无度,整个朝局腐败到了极致,国家已经走向灭亡的边缘,甚至为了推卸亡国的责任,将皇位传给自己八岁的儿子高恒,面对病入膏肓的北齐,智谋再过人的裴矩也已经没有拯救之策,更何况他的职位也没有足够大的权利,让他去为北齐做出改变,在北周大军的碾压下,不过短短数日,北齐就宣告灭亡。

此时的裴矩知道他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所以他选择安静的等待北齐的灭亡。

二、北周之裴矩

北齐灭亡后,余部都归顺了北周,北周的定州总管杨坚很是欣赏裴矩的才华、学识,于是便将裴矩收为己用,裴矩为杨坚出了不少计谋良策,杨坚对待裴矩很重视,后来杨坚的官位升到了丞相,杨坚随即就把裴矩也调到了都城来帮助自己。

此时的裴矩也是欣赏杨坚的为人,在受到杨坚的赏识后,裴矩也是为杨坚出谋划策,为杨坚的称帝之路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隋朝之裴矩

隋文帝

隋文帝

杨坚在成为丞相之后势力逐渐增大,在公元581年,感觉时机成熟的杨坚称帝建立隋朝,杨坚即隋文帝,裴矩被任命为给事郎,裴矩受到隋文帝的重用,为了回报隋文帝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来帮助隋文帝:

1、平定岭南地区

公元590年,隋文帝派裴矩前往岭南地区巡抚,正巧碰上王文进等人在南康地区作乱,于是裴矩便就地召集了一些没有经过训练的人组成了一支军队,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居然平息了这场叛乱。

随后,王仲宣等人又在广州、东衡州等地进犯,于是裴矩又联合大将鹿愿扫平了叛乱,此后裴矩又陆陆续续将一些残余的岭南势力清除掉,岭南二十多个州都尽归顺隋朝政权。

隋文帝对此事大为赞赏当着朝廷文武百官的面夸赞裴矩:“裴矩能仅仅凭借三千弱兵,就击败敌军,朝廷中有这样的臣子,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可以说评价是相当的高,不过在这次的平定中裴矩确实也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

2、削弱突厥

在隋文帝时期,突厥的势力非常强盛,一直是隋文帝的心头大患,隋文帝一直想要借机削弱突厥的势力,此时的突厥主要有三大势力东突厥可汗都蓝可汗、西突厥可汗达头可汗、东突厥可汗的弟弟启明可汗,公元599年,东西突厥可汗联手攻打启明可汗,启明可汗不敌就有意归附隋朝,隋朝借机帮助启明可汗,趁机起兵攻打突厥,由裴矩和史万岁带兵攻打,隋军势大,东突厥人见隋军来势汹汹,便有一名部下杀了都蓝可汗意图解围,见此情景的西突厥可汗也自己开溜了,势单力薄的达头可汗,在一年后被史万岁打败战死。

此次征讨为隋朝大大削弱了突厥的势力,裴矩和史万岁都功不可没,只是无奈最后史万岁被冤杀。

隋炀帝

隋炀帝剧照

隋文帝在晚年逐渐怠政,误信谗言,杀害忠臣,这仿佛是封建社会很多帝王的一个通病,早年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到了晚年很多都会变得迷信多疑,怠于政务,在公元604年,隋文帝去世,晋王杨广即位即隋炀帝,隋炀帝是为及其好大喜功的主,在位期间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为科举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以及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常年征战劳民伤财,开凿京杭运河动用的大量人力物力,虽然出发点有的是好的,但是他没有结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就做这些自以为能为自己增加丰功伟绩的事,那么对于这样一位帝王,裴矩是如何对待他的呢?

1、编撰《西域图记》

公元606年,裴矩深知隋炀帝想要一统西域的理想,于是亲自走访西域四十多个国家,记载相应的地理资料,人文风俗等,为此后的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攻打吐谷浑

公元608年,裴矩为了占据吐谷浑地区,前去游说铁勒出兵援助隋朝攻打吐谷浑,成功说服铁勒,最后大败吐谷浑,吐谷浑残部被逼逃亡到南方部分地区,吐谷浑几千里的的土地全部被隋朝收为己有。

此次攻打吐谷浑,可以说裴矩还是站在帮助隋炀帝的立场上的。

那么裴矩会这样一直帮助隋炀帝吗?显然不是的,我们接下来了解下裴矩给隋炀帝出了哪些“馊主意”。

3、厚利西域诸国,只为脸面

公元609年,裴矩为了让西巡的隋炀帝感觉到自身的“丰功伟绩”,就允诺西域二十多个国家,只要他们来朝贡隋炀帝就给他们大量的好处,于是在裴矩的安排下,当隋炀帝到达燕支山时,西域很多国家的国主都跑来争相迎接,场面十分浩大,马车都被堵得没有办法行进,见此情景的隋炀帝乐开了花,立马给裴矩升职。

一年后,裴矩继续他的“馊主意”,他建议隋炀帝为了进一步显示隋朝是天朝大国,应该让全国的“唱戏班子”来到都城表演,并且邀请西域诸国的人前来观赏,免费给他们提供食宿,与此同时为了显示隋朝百姓的富裕,还给都城的百姓都派发了上等的衣物,让他们穿上,当西域诸国的人到来时能看到大隋朝的繁盛。

效果确实也达到了,后来西域诸国在“趁吃趁喝”一顿之后,大赞隋朝的富裕,隋炀帝那是喜笑颜开啊!对于裴矩的这一套,隋炀帝很是受用,大赞:“大识朕意,凡所呈奏,皆朕之成算”裴矩呢可能也觉得总是出“馊主意”不太好于是后来又献了一个绝佳的妙计利用反间计迫使当时的东西可汗处罗可汗和射匮可汗相互攻打,使得突厥再一次被内耗,而且是不费一兵一卒,这一切仿佛都被裴矩玩弄于鼓掌之中。

4、三征高句丽

公元611年,这一年隋炀帝到北方巡视突厥地区,当他来到突厥之地时,不巧的是恰巧碰到了高句丽的使者也在突厥,这就让隋炀帝感觉很不开心了,君王之间的心情不开心,自然动不动就容易引发战争,于是隋炀帝为了显示君威,打算征讨高句丽,此时的朝中大臣们大多持反对意见,因为连年的耗费民力,已经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起义不断,如果打仗肯定会牵扯到粮草和招募士兵,这样会加剧百姓的反抗,让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有人站出来支持隋炀帝,这个人就是裴矩,而且不是动动嘴皮的支持,是亲自带兵攻打高句丽,这就让隋炀帝很满足,自己的政策想法有人支持,于是就全权交给了裴矩,不曾想第一次就大败,此时裴矩仍然建议继续攻打,可是第二次仍然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三次终于打败了高句丽,但是经过三次征讨,动用了大量的国力,隋朝本就岌岌可危的政权被推向灭亡的边缘。

5、隋朝覆灭

公元616年,隋炀帝乘坐他的龙舟在大运河上,准备前往扬州巡视,恰逢此时各地起义军北上,隋炀帝带着的军队是骁果军,士兵们见隋朝政权岌岌可危,加之思念家乡亲人都纷纷逃跑,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裴矩再次站出来想出了一个“馊主意”:“让江都(扬州)地区的寡妇、未婚女子、尼姑等人都召集来供士兵们缓解这思乡之苦”这个说实话真的是有点有违道德了,女性虽然在古代社会地位低,但是这样的事件在古代发生的还是极为少见的,裴矩这件事做的实实在在给自己脸上抹上了一个“大污点”。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政变,将杨广杀了,宇文化及建立了许国,后宇文化及考虑到裴矩是前朝重臣以及骁果军的拥戴就没有动裴矩,反而是重用了裴矩。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裴矩给杨广设计的一个个馊主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收拢骁果军的人心,这是他在朝代更替中依然能保住性命的关键。

四、许国之裴矩

宇文化及剧照

宇文家族建立的许国,仅仅短暂的存在了不到一年,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所杀,自然这么短的时间,无论是裴矩是否想要帮助宇文化及,想必时间上也是不允许的,宇文化及毕竟是篡位得来的皇位,没有太深厚的底蕴,所以皇位来的快,去的也快。

五、夏国之裴矩

窦建德剧照

窦建德灭了许国之后,在乐寿建立了夏国,窦建德的国运比许国要强一点,于公元618年建立,最后在虎牢关窦建德被李世民所杀,于公元621年灭亡,期间虽然窦建德任命裴矩为“尚书右仆射”,但是刚刚建国的窦建德也没有给太多的实权给裴矩,更多的是看在前朝老臣的份上给的官职,并且裴矩是否有心帮助窦建德也很难说。

六、唐朝之裴矩

夏灭亡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渊也算是个宽怀大量的君主,继续任用了裴矩,索性裴矩没有让李渊失望,裴矩一改之前的消极怠慢,积极的为唐高宗出谋划策,李渊很重视他,将他安排在太子李建成身边,负责解决突厥的一些事项。

后来西突厥想要和唐朝和亲,唐高宗本来不愿意,但是裴矩详细的和唐高宗讲解了远交西突厥进攻东突厥的战略后,唐高宗采纳了裴矩的意见,经过裴矩对突厥的一次次计谋,突厥渐渐走向衰落,这位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高宗剧照

唐朝在有序不紊的发展下,迎来了储位之争,二皇子李世民发动了宣武门之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全部杀死,即位为唐太宗,为了解决当时的东宫余党,李世明派裴矩前往劝说,在裴矩的劝说下余党全部归附。

李世明虽然手段残忍,但是对于国家的治理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的,即位后他为了惩治官员的腐败现象,居然想出了“钓鱼执法”的办法,李世明故意安排人给一些官员送礼,只要有谁收礼的就治罪,后来这事被裴矩制止:

裴矩对李世明说:“朝中官员如果真有受贿的情况,您确实是应该严厉惩治的,但是您故意利用财物试探臣子,让他们落入你的陷阱中,恐怕是不符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圣训的”

李世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采纳了裴矩的意见,并且在群臣的面前夸赞裴矩“能够直言进谏,不看朕的脸色,如果以后我做的每件事都能收到这样的谏言,有何愁天下治理不好呢?”

唐太宗剧照

不久,裴矩因为年老离世,但是裴矩为唐朝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裴矩在唐朝是和魏征齐名的谏臣,为唐高宗和唐太宗提供了无数的良策妙计,对唐朝初期国家的稳定繁荣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结语:俗语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可能就危及自己的性命,所以在古代臣子面对皇帝一些不恰当的政策时,大都会为了明哲保身,会选择沉默,因为他们深知皇帝的“威严”是不可侵犯的,反对皇帝的政策就意味着说皇帝的政策是“错误的”,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很多人对裴矩的评价都不是很高,但是在笔者看来,孰能无过,在南北朝的乱世之中,裴矩凭借着“君明则直,君昏则佞”的圆滑出事方式得以生存,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在看到他身上污点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为隋朝和唐朝做出的贡献,尤其是在分化突厥、开通丝绸之路等方面带来的积极贡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f202212111930072aa8.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