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怎么评价历史人物曾国藩?历史怎么评价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

         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他恪守儒家思想,做人做官的典范,被世人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他在政治、军事、文学、思想、理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也是首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积极践行者,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位忠义之士、具有远见的战略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和人格修炼深深影响了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人。

曾国藩被历史所普遍认可和尊重

在清朝末年,曾国藩为实现“中兴大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晚清新政”的基础,他的治学、治军、治政、治民和弘法功绩被推崇,被明代史家蒋廷锡评价为“尚书之法度、天下之清流”,而且他在书信和日记中,“强调道德、反腐反贪、勤政爱民”等观念成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典范

随着历史和社会进步,对曾国藩的评价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他具有时代限制性,也有一些质疑他的思想,并认为历史的评价应该全面而客观

曾国藩评价相对复杂

曾国藩曾是清政府的一位大臣,他的治理方法及政治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一生致力于“变乱防患原则”,主张利民思想,带领地方上升发展,此外,他还积极推广和发展农业,提出许多农业发展政策

同时他在咸丰之治,颇具争议,其对太平天国的残酷打压、对草民利益的忽视都成为了历史上的争议点,因此评价上有正有负,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利益目标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就不同

曾国藩是清朝末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堪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位杰出的先驱和先锋。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以下是对曾国藩评价的几点:

1、 实施 “夏制秋毫,冬治果实”的农村改革,提倡实业和农业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2、 提倡崇尚复古,推崇儒家思想,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 对抗英法联军入侵,努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建立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训练水平的军队。

4、 维护了清朝政治和社会稳定,遏制了太平天国和其他民变的破坏,因此被尊称为 “平乱之神”。

5、 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被誉为政治清明,人格高尚的忠臣。

综上,在历史上,曾国藩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传承者,他的贡献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曾国藩历史评价参差不齐,但总体是正面的。

因为曾国藩自幼勤奋好学,带着敬畏神明的心态治学,著有《曾文正公集》等文集。

他在官场上多次挽救危局,成功平定太平天国等叛乱,被誉为"平乱之神"。此外,他在治理湘鄂赣一带有重大贡献,开创了新式招生和科举制度,打破了士大夫封建家族政治的专制局面,有助于当时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因此,曾国藩历史评价总体是肯定的。不过,曾国藩在一些抗击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也有过过度屠杀平民的情况,所以在一些人的历史评价中存在争议。同时,他在推广“夷狄”思想,强调“中国”之于“夷狄”的固有优势,鼓吹儒家道德伦理经典,有些人认为这种思想有些过于封建,不利于当时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曾国藩是清朝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晚清三杰”之一。曾国藩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历史对他的评价普遍比较正面,具体如下:

1、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国藩被誉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之一”,他在***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练兵为本,以治民为先”的治国方略,被后人称为“曾氏政治体系”。

2、 曾国藩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主张“练兵不练将,枉费矢石”,提出了“练兵四要,行军四策”的作战理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军事道路。

3、 曾国藩还是一位重视教育的人士,他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开办了许多学校、书院和图书馆,推广了新式教育,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近代中国的伟大改革家”。

曾国藩因他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官员之一。尽管他曾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受到清廷的嘉奖,但他同时也成为了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争议人物。

早期的评价将曾国藩描述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万能名臣,但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历史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批评的声音,认为他是传统观念和白莲教徒之间复杂关系的产物,并因其死板和孤立的思想而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此外,他对西方文明的敌视也被批评为刻板和无折服力。

尽管存在这些批评,曾国藩仍被视为清朝末期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官员之一,而且他的思想和方法在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仍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对曾国藩的评价。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划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自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

为人威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部分论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曾国藩是晚清汉族地主阶级的进步分子,创立湘军,屡败屡战,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这里面主要是太平天国腐化内乱的因素,当然曾文正的战斗精神可嘉--屡败屡战,哈哈)。

他的另外一个主要成就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师夷智以制夷”的主张,筹建了江南制造局等近代工业,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西方先进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等汉族地主通过镇压天平天国起义和兴办洋务运动起家,实际支撑着清朝的危局,为近代北洋军阀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曾国藩可谓是北洋军阀的鼻祖。

总体来说,曾国藩是进步的封建地主阶级,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他是股肱之臣,有功之臣。

很多人甚至将他成为晚清中兴之臣。

对于劳苦的农民兄弟而言,他只是满清的走狗,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客观上,通过洋务运动,建立了近代工业雏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但是任何人都无法脱离时代的局限,曾国潘终究是落后的封建地主,他的大思维更当时的西方列强相比,是远远落后的。

当时掌权的是愚昧无知、软弱无能的慈禧太后,曾国藩在镇压国内人民(太平天国)功勋卓著,在对外(西方)方面毫无建树(幸好他死的早,没想李鸿章在1895年那样受辱) 。

洋务运动的成果---北洋海军、福建水师等在与日本、法国的战争中被动挨打,全军覆没,可悲可叹。

由于曾国藩在传统文化、官场权术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备受后人推崇,包括枭雄和英雄。

***: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

题外话:

一说到近代历史,很多人都会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不尽然。

看看中法战争(法国不胜而胜,清朝以胜求和)、甲午海战(实力占优却一味避战,躲进威海卫死亡之港,让日本三面夹击全军覆没,),恐怕对西方包括倭寇的畏惧情绪和懦弱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害怕与列强结怨,不敢与之真刀真枪的干,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一味割地赔款,目的只有一个:维护自己的统治,鱼肉百姓,贪图享乐,苟安思想严重。

(跟南宋一个德行)其实以晚清的实力绝对可以战胜日本,完全遏制日本的任何侵略中国的企图,那样历史就改写了。

可惜晚清是扶不起的阿斗,所谓朽木不可雕也。

英雄生在近代,大都壮怀激烈,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既不能摧锋于正锐,也不能挽澜于极危,纵是英雄也枉然啊。

近代史着实让人郁闷难当,建议大家多研究建国后的对外斗争史,***、1962中印边界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才解气,那才是中华血性男儿的本色。

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曾国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文人身份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曾国藩的半部家书,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1

事不拖: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说: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

庸人败于懒惰,天才却输于狂傲。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义称王,却因胜利滋生骄傲,最终惨败。

曾国藩在军中时,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

“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他还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曾国藩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曾国藩还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2

话不多: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嘴茬子厉害未必是好事,留起一些话,也是一种境界。

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一个剑拔弩张、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的人。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禁大言以务实。

在生活中,精辟的、有价值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

”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俗话说,“祸从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而来也会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3

人不作:有智者,方圆有度

不作,就是要把握好“度”。曾国藩家训中有一言,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此举可谓福不可受尽也。

在为人处世中,事事断然不可冒进直击,当拿捏有度。

纵观历史,不乏才华横溢者因“作”而遭贬谪,丢命,比如水浒里面:牛二面对杨志,喊你来砍我啊!结果是一刀毙命!或许,有时一味的直与进看似一种忠贞、一种激昂,但如能审时度势,掂量片刻,就会发现,某些场合下,与其相对的软与退也不失为另一番智慧。

韩信的胯下之辱,苏武的茹毛饮血,是在掂量完小辱与大节后的以退为进;东方朔的机智幽默,春秋晏子的巧言诙谐,是在掂量完直言与婉言后的迂回才能,而魏征的刚毅纳谏,狄仁杰的清廉直抒,则是在掂量完君心与民意后的激进慷慨。

无论是以退为进、迂回婉转还是激进慷慨,用对时,则为良方,用错时,都是足以致命的武器,而其中平衡的度,则着实需要用者亲自掂量才可拿捏得当。

李密庵在《半半歌》中曾言:“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酒至微醺,花开半朵,是恰到好处的趣味,道破了人生交际处世的真谛。林语堂先生亦评此诗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一生成就显著,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一个做人方面比较完美的人,在修身方面登峰造极,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平定了太平天国,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在咸丰元年组建湘军,咸丰四年开始镇压叛匪、咸丰九年攻占南京、同治四年追剿捻军、同治六年开始主办洋务等

曾国藩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帮助清朝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同时开展洋务运动,延长了晚清将近50年的统治。

曾国藩在近代的历史中评价很高,而提起他就不得不提起他最大的成就: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曾国藩是一位“完人”,然而实际上曾国藩在这条修炼的道路上也曾经十分艰难。

人无完人,曾国藩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本身存在很多缺点,而曾国藩自己本人也透露过有一点是他最难以克服的。在曾国藩的日记里曾坦诚说过戒色是他人生中的一大难关。

然而曾国藩最终还是克服了这个难关,因为有一回发生了一件事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可耻,因为当时一心要戒色的曾国藩却发现自己连朋友的妻子都不放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正是在曾国藩一心戒色的过程中曾发生了一件让他“心痒痒”的事情,有一回曾国藩在和自己的好友闲聊,期间他看出自己的朋友非常高兴于是便向其询问缘由。

这个好友愉快地告诉了曾国藩,原来他最近新纳了一位小妾,这小妾年轻貌美,面若桃花,因此他非常满意。曾国藩一听竟然变得十分兴奋起来。

接着他便和这好友说要到他家中做客非要见一见这个小妾,好友只得同意了。结果到了他家之后,曾国藩竟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席间他一直和小妾喝酒,还和她说一些轻薄调侃的话,这好友一听当然非常不满于是和曾国藩发起脾气,此时曾国藩才意识到自己如此可耻的一面竟然连朋友之妻都不放过。

经过这件事以后曾国藩决心改过,这件事对他影响非常大,使他一度以为自己人面兽心,于是他开始修炼自己,最终才有了这一番成就,成为人们眼中的“完人”。实际上这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答: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可以说是自满清入关以来,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功高震主”,可见其对朝庭的政治影响。要知道,历史上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大臣大将,特别是陪伴创业皇帝一路建功立业的名臣宿将,其结局甚少是得以善终的。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便身陷囫囵了。

曾国藩兄弟经过九年的坚苦战争,终于把太平天国打垮,还清庭半壁江山。

其实,当时湘军如日中天,其弟及部下亦有示意与清朝分庭抗礼,曾国藩却把纸条一口吃了,丢掉都不敢,他是深知其中的历害,后便竭力抑制湘军的发展,培养其他地方的人才,又写了首诗给曾国荃劝诫他,诗中说: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屠羊说”是有名的历史典故,其内义应合“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老庄精神。

可见曾国藩的个人素养及政治韬略。

也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文人的抱负。

曾国藩逝后谥号为:曾文正公。其著作《冰鉴》、《家书》、《求阙斋文集》等广为传颂,直至今日仍为知识分子们的必读经典。可以说,曾国藩是青年学子的人生典范,其历史功绩彪炳千古。

为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

不知何时曾国藩和胡雪岩的成功学的书籍突然火起来,占尽大小书摊显眼位置,而曾国藩的毁和誉可以说是一直没有停过,晚晴时期主要因打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闻名,被骂曾剃头,汉奸,但是我个人最敬佩的是他对于坚守二字的贯彻执行!

当时晚晴腐朽不堪,政坛昏聩,大小官员人人自保,结党营私,***,军队毫无战斗力可言,真可谓万马齐喑!

而曾国藩率领的湘军较之有极大的优势,不论是将领的才能还是士气或是军纪,都不在一个档次,他的属下都极力支持曾国藩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尤其他的弟弟号称九帅的曾国荃,可他无论属下如何劝如何支持都不为所动,真可谓是英雄也!

顺势而为容易,但在关键时候能够受得住,泰山崩于前不改色的气魄,这才让人佩服!

从个人成长角度来说,曾文正公是绝对的正面人物。

首先,他出身一般,家境背景更是普通,他没有祖宗袭荫,没有家族后台,前半生籍籍无名,走的是普天之下读书人都能走的老路。

再者,他也不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物,至少智商上来说,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水准,上天没有给他任何的厚爱和关照。

他的成功,说到底,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自己笨鸟先飞的认知,以及自己坚韧不拔的强大意志力来逐步逐步实现的,从这一点上讲,他的成功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是更接近常人的奋斗之路,是更容易复制的!

当然,他的生平经历,有过退缩,有过沮丧,也有过颓靡,这更说明他不过是个常人而已,但他最后总能凭着自己不信邪的毅力走出阴霾,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才是他真正的正能量所在,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又慢又笨,却最后平的天下,曾剃头的故事,让平凡的我们也可以怀揣着不平凡的梦想,坚定向前!

1 可以评价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其个人修养和品德存在争议。

2 曾国藩在清朝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政治功绩为清朝稳定了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提倡“求实务实”、“祸福同门”等思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他也对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和维护统治地位采取了残酷手段,如剿灭太平天国等行动,这些手段令人无法接受。

3 从整体来看,曾国藩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其个人修养和品德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一味地将他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应该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现代人口中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他是中国近代事业开创者、晚清的“续命重臣”、洋务运动创始、优秀的军事将领、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等,被惯以“圣人”名号。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变法、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洋务运动、加强军备建设等,这些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的思想家,他提倡“以经世致用为学”,强调实践和应用,对中国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然而,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捍卫清朝统治方面也采取了残酷手段,对于一些民众的反抗和异见也持强硬态度。这些做法在当时和现在都引起了争议和批评。

因此,对于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评价应该是全面客观的。他的思想和贡献值得肯定,但也不能忽视他的缺点和错误。

历史评价: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

看其幕僚的评语不足稀罕,看对手怎么评价才足以肯定一个人。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近代大家的评语:

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谭嗣同:历观近代名公,其初皆未必了了。更事既多,识力乃卓。如曾文正、惠敏父子,丁雨生中丞,洞彻洋务,皆由亲身阅历而得。左文襄晚达,故沈观最久。

蔡锷:曾、胡两公,中兴名臣之铮佼者,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章太炎: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杨昌济(***的父亲,***、***、萧子升的大学老师):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曾国藩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消灭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大儿子是耶蘇。他封了六千多个大小不等的王,设立了森严的等级,等级越高待遇越高,六千多个王,人民的负担太重了,为了使所有的百姓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为其所用,下令男女分营而居,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他牺牲。

有人认为,洪秀全是最早寻求救国救民的先进的中国人,他率领的军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义军。这种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会高的。

客观评价曾国藩,他是个成功人士,留下的家书都是教人行善,教人不做恶的。

曾国藩别名曾剃头,在剿灭太平军的时候功勋卓著,被封为一等侯。后人说中国有两个半圣人,这半个就是曾国藩。传世著作曾文正公家书。因此看来曾国藩能文能武,尤其是后来功成身退,说明很有政治远见。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史曾为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首先,曾国藩组建湘军,曾重挫太平军并取得了胜利;其次,曾国藩力主洋务运动,曾创办了诸多近代工厂,同时也推动了近代史第一次留学生运动。但晚年曾国藩亦有过政治污点就是在天津教案中的表现让国人大失所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t202405030928120cf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