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对曾国藩的评价?
①
曾国藩历史评价参差不齐,但总体是正面的。
因为曾国藩自幼勤奋好学,带着敬畏神明的心态治学,著有《曾文正公集》等文集。
他在官场上多次挽救危局,成功平定太平天国等叛乱,被誉为"平乱之神"。此外,他在治理湘鄂赣一带有重大贡献,开创了新式招生和科举制度,打破了士大夫封建家族政治的专制局面,有助于当时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因此,曾国藩历史评价总体是肯定的。不过,曾国藩在一些抗击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也有过过度屠杀平民的情况,所以在一些人的历史评价中存在争议。同时,他在推广“夷狄”思想,强调“中国”之于“夷狄”的固有优势,鼓吹儒家道德伦理经典,有些人认为这种思想有些过于封建,不利于当时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②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③
曾国藩是清朝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晚清三杰”之一。曾国藩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历史对他的评价普遍比较正面,具体如下:
1、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曾国藩被誉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改革家之一”,他在***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练兵为本,以治民为先”的治国方略,被后人称为“曾氏政治体系”。
2、 曾国藩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主张“练兵不练将,枉费矢石”,提出了“练兵四要,行军四策”的作战理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军事道路。
3、 曾国藩还是一位重视教育的人士,他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开办了许多学校、书院和图书馆,推广了新式教育,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近代中国的伟大改革家”。
④
曾国藩因他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官员之一。尽管他曾帮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受到清廷的嘉奖,但他同时也成为了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争议人物。
早期的评价将曾国藩描述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万能名臣,但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历史研究中出现了许多批评的声音,认为他是传统观念和白莲教徒之间复杂关系的产物,并因其死板和孤立的思想而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此外,他对西方文明的敌视也被批评为刻板和无折服力。
尽管存在这些批评,曾国藩仍被视为清朝末期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官员之一,而且他的思想和方法在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仍有重要意义。
⑤
历史上对曾国藩的评价。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划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自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
二、关于曾国藩勤奋好学的评价?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出生于一个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就展现出了勤奋好学的特点。在五岁启蒙后,他便在家塾“利见斋”接受教育,六岁入家塾读书。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不断努力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军事、政治等领域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勤奋和努力。他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种精神不仅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勤奋好学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是什么?
为人威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部分论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曾国藩是晚清汉族地主阶级的进步分子,创立湘军,屡败屡战,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这里面主要是太平天国腐化内乱的因素,当然曾文正的战斗精神可嘉--屡败屡战,哈哈)。
他的另外一个主要成就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师夷智以制夷”的主张,筹建了江南制造局等近代工业,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西方先进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等汉族地主通过镇压天平天国起义和兴办洋务运动起家,实际支撑着清朝的危局,为近代北洋军阀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曾国藩可谓是北洋军阀的鼻祖。
总体来说,曾国藩是进步的封建地主阶级,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他是股肱之臣,有功之臣。
很多人甚至将他成为晚清中兴之臣。
对于劳苦的农民兄弟而言,他只是满清的走狗,屠杀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客观上,通过洋务运动,建立了近代工业雏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但是任何人都无法脱离时代的局限,曾国潘终究是落后的封建地主,他的大思维更当时的西方列强相比,是远远落后的。
当时掌权的是愚昧无知、软弱无能的慈禧太后,曾国藩在镇压国内人民(太平天国)功勋卓著,在对外(西方)方面毫无建树(幸好他死的早,没想李鸿章在1895年那样受辱) 。
洋务运动的成果---北洋海军、福建水师等在与日本、法国的战争中被动挨打,全军覆没,可悲可叹。
由于曾国藩在传统文化、官场权术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备受后人推崇,包括枭雄和英雄。
***: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
题外话:
一说到近代历史,很多人都会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不尽然。
看看中法战争(法国不胜而胜,清朝以胜求和)、甲午海战(实力占优却一味避战,躲进威海卫死亡之港,让日本三面夹击全军覆没,),恐怕对西方包括倭寇的畏惧情绪和懦弱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害怕与列强结怨,不敢与之真刀真枪的干,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一味割地赔款,目的只有一个:维护自己的统治,鱼肉百姓,贪图享乐,苟安思想严重。
(跟南宋一个德行)其实以晚清的实力绝对可以战胜日本,完全遏制日本的任何侵略中国的企图,那样历史就改写了。
可惜晚清是扶不起的阿斗,所谓朽木不可雕也。
英雄生在近代,大都壮怀激烈,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既不能摧锋于正锐,也不能挽澜于极危,纵是英雄也枉然啊。
近代史着实让人郁闷难当,建议大家多研究建国后的对外斗争史,***、1962中印边界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才解气,那才是中华血性男儿的本色。
曾国藩是个怎样的人?曾国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文人身份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还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曾国藩的半部家书,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纵观曾国藩一生经历,曾国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体现在这九个字里: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1
事不拖: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说: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大多数人一辈子平庸,只因懒惰。梅兰芳最初也资质平庸,但他不甘于此,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宗师。
庸人败于懒惰,天才却输于狂傲。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义称王,却因胜利滋生骄傲,最终惨败。
曾国藩在军中时,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曾国藩对军中将士说:
“练兵之道,必须官弁昼夜从事,乃可渐几于熟。如鸡孵卵,如炉炼丹,未可须臾稍离。”
言传不如身教,曾国藩就是这样影响手下的幕僚、将领的。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要给周围的人和下属做一个好榜样。
曾国藩每一天都写日记,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他还规定自己每一天必须坚持看历史不下十页,饭后写字不下半小时。曾国藩说: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曾国藩还有个好习惯就是写家书: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事。
2
话不多:为人处世的第一等功夫
嘴茬子厉害未必是好事,留起一些话,也是一种境界。
说话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自己置于进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一个剑拔弩张、喋喋不休的人,往往是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的人。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禁大言以务实。
在生活中,精辟的、有价值的见解才能受人欢迎,泛泛空谈则招人生厌。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
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
”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俗话说,“祸从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而来也会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3
人不作:有智者,方圆有度
不作,就是要把握好“度”。曾国藩家训中有一言,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此举可谓福不可受尽也。
在为人处世中,事事断然不可冒进直击,当拿捏有度。
纵观历史,不乏才华横溢者因“作”而遭贬谪,丢命,比如水浒里面:牛二面对杨志,喊你来砍我啊!结果是一刀毙命!或许,有时一味的直与进看似一种忠贞、一种激昂,但如能审时度势,掂量片刻,就会发现,某些场合下,与其相对的软与退也不失为另一番智慧。
韩信的胯下之辱,苏武的茹毛饮血,是在掂量完小辱与大节后的以退为进;东方朔的机智幽默,春秋晏子的巧言诙谐,是在掂量完直言与婉言后的迂回才能,而魏征的刚毅纳谏,狄仁杰的清廉直抒,则是在掂量完君心与民意后的激进慷慨。
无论是以退为进、迂回婉转还是激进慷慨,用对时,则为良方,用错时,都是足以致命的武器,而其中平衡的度,则着实需要用者亲自掂量才可拿捏得当。
李密庵在《半半歌》中曾言:“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酒至微醺,花开半朵,是恰到好处的趣味,道破了人生交际处世的真谛。林语堂先生亦评此诗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一生成就显著,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是一个做人方面比较完美的人,在修身方面登峰造极,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平定了太平天国,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
曾国藩是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在咸丰元年组建湘军,咸丰四年开始镇压叛匪、咸丰九年攻占南京、同治四年追剿捻军、同治六年开始主办洋务等
曾国藩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帮助清朝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同时开展洋务运动,延长了晚清将近50年的统治。
四、历史怎么评价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同时又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洋务运动的开山人物。
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他恪守儒家思想,做人做官的典范,被世人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他在政治、军事、文学、思想、理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也是首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积极践行者,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位忠义之士、具有远见的战略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和人格修炼深深影响了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人。
曾国藩被历史所普遍认可和尊重
在清朝末年,曾国藩为实现“中兴大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晚清新政”的基础,他的治学、治军、治政、治民和弘法功绩被推崇,被明代史家蒋廷锡评价为“尚书之法度、天下之清流”,而且他在书信和日记中,“强调道德、反腐反贪、勤政爱民”等观念成为中国近现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典范
随着历史和社会进步,对曾国藩的评价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一些人认为他具有时代限制性,也有一些质疑他的思想,并认为历史的评价应该全面而客观
曾国藩评价相对复杂
曾国藩曾是清政府的一位大臣,他的治理方法及政治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一生致力于“变乱防患原则”,主张利民思想,带领地方上升发展,此外,他还积极推广和发展农业,提出许多农业发展政策
同时他在咸丰之治,颇具争议,其对太平天国的残酷打压、对草民利益的忽视都成为了历史上的争议点,因此评价上有正有负,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利益目标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就不同
曾国藩是清朝末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堪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位杰出的先驱和先锋。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以下是对曾国藩评价的几点:
1、 实施 “夏制秋毫,冬治果实”的农村改革,提倡实业和农业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2、 提倡崇尚复古,推崇儒家思想,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 对抗英法联军入侵,努力推进军事现代化,建立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训练水平的军队。
4、 维护了清朝政治和社会稳定,遏制了太平天国和其他民变的破坏,因此被尊称为 “平乱之神”。
5、 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被誉为政治清明,人格高尚的忠臣。
综上,在历史上,曾国藩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传承者,他的贡献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五、如何评价曾国藩?
曾国藩在近代的历史中评价很高,而提起他就不得不提起他最大的成就: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曾国藩是一位“完人”,然而实际上曾国藩在这条修炼的道路上也曾经十分艰难。
人无完人,曾国藩很早就意识到自己本身存在很多缺点,而曾国藩自己本人也透露过有一点是他最难以克服的。在曾国藩的日记里曾坦诚说过戒色是他人生中的一大难关。
然而曾国藩最终还是克服了这个难关,因为有一回发生了一件事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可耻,因为当时一心要戒色的曾国藩却发现自己连朋友的妻子都不放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正是在曾国藩一心戒色的过程中曾发生了一件让他“心痒痒”的事情,有一回曾国藩在和自己的好友闲聊,期间他看出自己的朋友非常高兴于是便向其询问缘由。
这个好友愉快地告诉了曾国藩,原来他最近新纳了一位小妾,这小妾年轻貌美,面若桃花,因此他非常满意。曾国藩一听竟然变得十分兴奋起来。
接着他便和这好友说要到他家中做客非要见一见这个小妾,好友只得同意了。结果到了他家之后,曾国藩竟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席间他一直和小妾喝酒,还和她说一些轻薄调侃的话,这好友一听当然非常不满于是和曾国藩发起脾气,此时曾国藩才意识到自己如此可耻的一面竟然连朋友之妻都不放过。
经过这件事以后曾国藩决心改过,这件事对他影响非常大,使他一度以为自己人面兽心,于是他开始修炼自己,最终才有了这一番成就,成为人们眼中的“完人”。实际上这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答: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可以说是自满清入关以来,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功高震主”,可见其对朝庭的政治影响。要知道,历史上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大臣大将,特别是陪伴创业皇帝一路建功立业的名臣宿将,其结局甚少是得以善终的。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便身陷囫囵了。
曾国藩兄弟经过九年的坚苦战争,终于把太平天国打垮,还清庭半壁江山。
其实,当时湘军如日中天,其弟及部下亦有示意与清朝分庭抗礼,曾国藩却把纸条一口吃了,丢掉都不敢,他是深知其中的历害,后便竭力抑制湘军的发展,培养其他地方的人才,又写了首诗给曾国荃劝诫他,诗中说: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屠羊说”是有名的历史典故,其内义应合“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老庄精神。
可见曾国藩的个人素养及政治韬略。
也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文人的抱负。
曾国藩逝后谥号为:曾文正公。其著作《冰鉴》、《家书》、《求阙斋文集》等广为传颂,直至今日仍为知识分子们的必读经典。可以说,曾国藩是青年学子的人生典范,其历史功绩彪炳千古。
为官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
不知何时曾国藩和胡雪岩的成功学的书籍突然火起来,占尽大小书摊显眼位置,而曾国藩的毁和誉可以说是一直没有停过,晚晴时期主要因打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闻名,被骂曾剃头,汉奸,但是我个人最敬佩的是他对于坚守二字的贯彻执行!
当时晚晴腐朽不堪,政坛昏聩,大小官员人人自保,结党营私,***,军队毫无战斗力可言,真可谓万马齐喑!
而曾国藩率领的湘军较之有极大的优势,不论是将领的才能还是士气或是军纪,都不在一个档次,他的属下都极力支持曾国藩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尤其他的弟弟号称九帅的曾国荃,可他无论属下如何劝如何支持都不为所动,真可谓是英雄也!
顺势而为容易,但在关键时候能够受得住,泰山崩于前不改色的气魄,这才让人佩服!
从个人成长角度来说,曾文正公是绝对的正面人物。
首先,他出身一般,家境背景更是普通,他没有祖宗袭荫,没有家族后台,前半生籍籍无名,走的是普天之下读书人都能走的老路。
再者,他也不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物,至少智商上来说,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水准,上天没有给他任何的厚爱和关照。
他的成功,说到底,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自己笨鸟先飞的认知,以及自己坚韧不拔的强大意志力来逐步逐步实现的,从这一点上讲,他的成功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是更接近常人的奋斗之路,是更容易复制的!
当然,他的生平经历,有过退缩,有过沮丧,也有过颓靡,这更说明他不过是个常人而已,但他最后总能凭着自己不信邪的毅力走出阴霾,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才是他真正的正能量所在,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
又慢又笨,却最后平的天下,曾剃头的故事,让平凡的我们也可以怀揣着不平凡的梦想,坚定向前!
六、世人对曾国藩评价?
曾国藩是清末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忠诚、勤奋和果决著称,被誉为“名臣、忠臣、名将、忠将”。
他在维护清朝的政治稳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击败了叛乱势力,化解了国家危机。同时,他倡导科举,注重教育,致力于传承文化,提高国民素质。虽然他有一些争议性的观点和行为,但他一生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七、曾国藩一生能够怎样去评价?是好人还是坏人?
1 可以评价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其个人修养和品德存在争议。
2 曾国藩在清朝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政治功绩为清朝稳定了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提倡“求实务实”、“祸福同门”等思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他也对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和维护统治地位采取了残酷手段,如剿灭太平天国等行动,这些手段令人无法接受。
3 从整体来看,曾国藩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其个人修养和品德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能一味地将他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应该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现代人口中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他是中国近代事业开创者、晚清的“续命重臣”、洋务运动创始、优秀的军事将领、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等,被惯以“圣人”名号。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变法、强化中央集权、推行洋务运动、加强军备建设等,这些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也是一位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的思想家,他提倡“以经世致用为学”,强调实践和应用,对中国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然而,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捍卫清朝统治方面也采取了残酷手段,对于一些民众的反抗和异见也持强硬态度。这些做法在当时和现在都引起了争议和批评。
因此,对于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评价应该是全面客观的。他的思想和贡献值得肯定,但也不能忽视他的缺点和错误。
八、评价曾国藩的文案?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曾国藩的评价文案:
在政治上,曾国藩是清王朝的忠诚捍卫者,他一生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他提出“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勤俭廉劳,为官自谦,这些思想体现了他对国家社稷的深深忧虑和无私奉献。同时,他也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推动洋务运动,为清王朝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在军事上,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他创建了湘军,并在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成功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他率领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展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此外,他还注重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战术,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
在文化上,曾国藩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桐城派的文学传统,创立了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为后世所赞。他的文学作品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同时,他一生奉行程朱理学,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在人格魅力上,曾国藩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的人。
他忠心耿耿、诚实,忠于领袖赋予的信念;感官敏锐、警觉性高,能察觉到潜伏的危机;责任心强、实干、慎重,对下属要求高,能带领团队共同完成目标;照顾别人、乐于付出、重视团体价值,与他人互相依赖、平等合作。
这些优秀的品质使他在同辈士大夫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伟人。
然而,曾国藩也有其不足之处。他在处理一些政治事件时,有时显得过于保守和妥协;在军事上,他虽然取得了许多胜利,但也曾在战争中遭受过挫折。此外,他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也受到了时代的局限。
总的来说,曾国藩是一位具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丰富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经验。尽管他也有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九、曾国藩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
对曾国藩整体评价:
1、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都涉及这一点。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
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
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
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有的论者则说,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它的糟粕。
2、曾国藩与太平天国
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但有些论者的看法则有所不同,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文化观念决定一切的观点或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观点,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与片面性。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
洪秀试图引进西方宗教的教义来发动一场推翻满清王朝的农民战争,但所引进的并不是新教伦理精神,而是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并使之同中国本土的封建迷信与农民起义的朴素平等观念相糅合,成为太平天国神权政治的精神,因此,太平军如若取得全胜,洪秀全的神权政治得到巩固,有可能会把中国拉回到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去。
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与封建政权的捍卫者,他的立场显然是保守的"。
"但是,洪秀全的神权政治比曾国藩所维护的封建政权更落后,两害权取其轻,曾国藩镇压太平军获胜,缩短了瞎折腾的时间,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反而较为有利"。
这与冯友兰对太平天国的看法是一致的。
但不同意冯友兰认为镇压太平军起到了抵抗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作用的看法。
有的论者则完全不同意冯友兰的看法,认为"洪秀全、杨秀清等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言行,虽然涂上一层"天父天兄"等神道设教色彩,但其愚昧、落后和迷信的程度,究竟不同于一般的会道门,就其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纲领性文件而论,实际上已带有一定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有别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因此,"神权政治"倒退到黑暗时代的假设,显然是根据不足的。
因此,太平天国还是难于否定,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罪责难逃。
"
3、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现在,普遍认为,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领,随着人们对洋务运动的重新认识,从而对其首领曾国藩也必须重新认识。
洋务运动被论证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运动,因此曾国藩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虽然一开始就有怀着各种目的的洋人的参与,但其主流是中国人自己的活动,它的爱国性和进步性已经日益为更多的人所认同。
因此,对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及其实践的爱国性和进步性,争议日少。
此次对此也无大的争论。
有的论者说,对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应一分为二:曾国藩将魏源的"师夷之长技"思想付诸实践,率先制炮,兴办近代军工及科学技术,是应当肯定的;对其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以制民",是应该否定的。
对此,有的论者反驳说,说曾国藩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于制民",是没有根据的。
十、如何正确的评价曾国藩?
曾国藩是儒家文化至王阳明后的又一位集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文武兼备的典范,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是洋务运动的首创者。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
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
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
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
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1872)是清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他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维护清朝统治、建立湘军、推动洋务运动等方面。对于曾国藩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政治贡献:曾国藩在清朝晚期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担任了多个要职,如两江总督、江苏巡抚、浙江巡抚等,为清朝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他在洋务运动中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军事成就: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领导的湘军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屡立战功,为维护清朝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在军事管理和战略谋划方面也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3、 教育理念:曾国藩重视教育,他创立的湘乡派和江南派被誉为清代湖南和江南地区的两大教育派别。他提倡尊师重教,推崇读书,为培养人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4、 个人品质:曾国藩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作风。他谦虚谨慎、勤奋好学,为人正直,对国家和人民充满责任感。同时,他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坚守。
然而,曾国藩在历史上也有一些争议。有观点认为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导致大量无辜百姓遭受迫害。此外,他在洋务运动中的某些政策和行为也受到了批评。
总之,对曾国藩的评价应当全面、客观地进行。他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贡献和成就应当得到承认,但同时也应关注他的争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