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春秋战国郑庄公,春秋首开霸权郑国,霸业历程应归纳为:成于郑庄公,始于历代先君

郑国三代有为国君

郑国霸业成于郑庄公,但若无郑桓公、郑武公两代国君任内高瞻远瞩、励精图治打下坚实的基础,郑庄公恐怕也难以成事。

一、历代国君时刻把握机遇

1、举国动迁雒东

郑国初封君主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庶弟。周宣王二十二年,将姬友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

到了郑桓公的侄子周幽王在位的时候,“幽王以为司徒”。事实再一次证明,姬友有能力,“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郑桓公能力出众,在郑国和周室积攒了不少人望。

好景不长,郑桓公做司徒才一年,还沉浸在成就中,周室即出大事了,“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说实话,诸侯列国从周夷王时就不大愿意来京都串门了。要不是看在周宣王中兴周王室的份上,都懒得搭理荒淫无耻的周幽王。

郑桓公问计太史伯

周王室虽然经历了周宣王中兴,而今周王室发展到这个地步,估计郑桓公已经看出,周幽王早晚要出事,不得不为将来打算,这个人不但有能力,还有战略眼光。于是郑桓公去咨询了个高人,据记载,这个人叫太史伯。郑桓公咨询太史伯算是找对了人,知王朝更替,那是太史伯的本行。

据记载,郑桓公问太史伯说:“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毫不犹豫地建议他赶紧搬家,而且也连迁居的地方都选择了,“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

”而且太史伯认为,目前这一带属于虢国、郐国,而这两国的国君都是鼠辈,既贪婪又爱占小便宜,老百姓也不待见他们。

于是,郑桓公向周幽王申请搬家,竟然十分爽快地被批准了。

在郑桓公的积极运作下,郑国“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郑桓公远见卓识,先于周平王而举国东迁,不但令郑人躲过了犬戎破镐京的灾难,也少了周幽王被杀后戎狄屡次骚扰麻烦。郑国迁居雒东,百姓安居乐业为郑国后来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2、郑武公把握机遇为郑国争取发展空间

郑桓公搬到新址才两年,“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郑桓公也于此次战争中殉职。

周幽王被杀,郑桓公殉职

此后,郑桓公的儿子世子掘突,即后来的郑武公,参与了“救周平戎”,拥立周平王有功,还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

郑武公化悲痛为力量,较好地利用了郑桓公的“烈士”身份,再加上“救周平戎”之功、拥立之功,不但得到大片领土,接替郑桓公继续在周王室任卿士,同时还获取了其他政治利益。

3、郑武公纵观“国际”局势,准确把脉时代发展方向

郑武公亲身经历了西夷犬戎入侵,周幽王身死,郑桓公被杀,周平王东迁等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对他的触动很大,也促使他认真思考了郑国的未来,为郑国未来霸业抢得先机。

郑武公认为,周平王东迁洛邑周王室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将极大地降低,接下来周天子难以恢复往日的威望。同时,以诸侯列国的实力来看,尚无一国敢于单独挑战周天子,即使是数个国家联合起来也势必引来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反对。

在此时代背景下,郑武公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高举“尊王”的旗号,另一方面在国内推行“爱民”的国策,致力于发展经济、开疆扩土,以增强郑国实力。

郑武公

春秋之初,各诸侯国之间有矛盾也仅以战争的方式惩罚一下,少有侵人国土的事件发生。郑武公开疆扩土的行为为其子郑庄公首开霸权树立了榜样。

据说,郑武公趁周平王东迁洛邑,无暇顾及的时机灭了东虢和郐国。郑国原本借虢国、郐国献地才得以东迁,而此时郑武公竟然据虢国、郐国为己有。为了郑国的进一步发展,郑武公以“郑”为名新建国都,以示千秋万代永居此地。

二、挑战周天子权威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是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周王室宗主国实力是一天不如一天。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周王室与诸侯国实力出现了大反转,“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

周王室历经犬戎之乱、东迁洛邑之后,已经沦落到了无法自保的地步,只能依靠诸侯国的保护,丧失了往日的实力和威望。

犬戎之乱打破了周天子不可挑战的神话,也令各诸侯国放下了思想包袱。

1、“周郑交质”郑庄公行逆天之举

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郑武公、郑庄公均在周王室任卿士的职务。周平王看着郑国在郑庄公的带领下一天天壮大,并不断侵吞他国领土。于是,周平王意欲削弱郑的实力,“王贰于虢”,意图让虢公取代郑庄公的卿士之位。

雄才大略郑庄公

周平王此举,引来“郑伯怨王”。周平王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未能实现削弱郑国的意图,还惹来郑庄公的威胁,以至于周平王立即向郑庄公澄清“无之”。周平王天下共主的威严,在实力人物郑庄公面前荡然无存。

协商“周郑交质”

为了让郑庄公相信,周平王甚至答应跟郑国交换人质收场,史称“周郑交质”。《左传》记载: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天下共主周天子做到这个份上,没落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

2、与周天子大打出手

令人没想到的是,周平王去世之后,新任周天子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初生牛犊不怕虎,立即出手挑战郑庄公。据《左传》记载: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周桓王的不理智行为付出的代价是郑庄公不惜周、郑交恶,“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进而“郑侵周地”,“又取成周之禾”,还声言“不朝周”。

周桓王率诸侯伐郑

面对郑庄公公然叫板,周桓王下令收回郑庄公的权力,决心惩罚他一下。

周桓王认为仅仅收回郑庄公的权力还不够,还联合陈、蔡、虢、卫等诸侯,带着联军去讨伐郑国。

周桓王以为自己还是原来的周天子,真是不自量力。

对于联军的到来,郑庄公一点也不紧张。

他与祭仲、高渠弥等大臣率领大军从容迎战,将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

史上称此役为“繻葛之战”。

交战过程中,周桓王被郑国的祝聃射中手臂,祝聃还准备追上去,捉住周桓王。

这时郑庄公立即出面制止。

繻葛之战

当晚,郑庄公又派祭仲前去探视周桓王的伤情,给予慰问。这一慰问不要紧,差点没把周桓王给气死。

至此,郑庄公挑战周天子取得最终胜利,也当仁不让成为春秋时期首开霸权者。

三、郑庄公为霸有因

首先,郑国历经郑桓公、郑武公两代国君积攒的人望,再加上他们施政得当,郑国东迁雒东之后,国力大增,同时“国际”影响力也大幅度提高,为郑庄公称霸打下坚实的基础。

征伐中的郑国国君

其次,郑庄公之所以如此霸道,是因其预见了周王室的未来,“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政由方伯”,此时不趁机捞一把,更待何时。所以,郑庄公不顾一切地与周天子死磕。

另外,郑庄公成长的环境,深刻影响了其叛逆性格。郑庄公之母武姜因郑庄公寤生“生之难”而“弗爱”。郑庄公从小缺乏母爱,在如此环境中成长,养成了霸道、敢于挑战权威、行事果断、占有欲强的性格,无形中为郑庄公于春秋之初首开霸权奠定了基础,再加上祖辈、父辈立国思想的影响,更为郑庄公称霸提供了精神支持。

武姜生郑庄公寤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04281430109552.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