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故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始末?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状况。自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各路诸侯都不再听从周王朝的调遣,而独霸一方,但各路诸侯都想礼贤纳士,以扩充自己国家的实力,此时,各家各派的学者们,也都企图用自己的学说,说服某个诸侯,以功名成就。所以就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

是中国***于1956年根据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的。

“百花齐放是一种发展艺术的方法,百家争鸣是一种发展科学的方法。

”这一方针的着重点是发扬社会主义的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主张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前提下,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流派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讨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讨论和实践去解决,而不应采取简单的方式去解决。

这一方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竞争中、在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得到发展;有利于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文化、艺术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学、文化、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科学、文化、艺术事业得到发展和繁荣。

但在中共十一届三***以前,这一方针的执行受到“左”倾路线的严重干扰。

1、原因:

1、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2、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3、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4、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5、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2、意义:

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扩展资料

各派代表:

1、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

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主张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种思想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重视道德教育,特别是个人修养,强调关爱别人,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2、道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3、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他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

先秦时期诸侯国连年互相攻伐,导致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出现了很多的荒地,于是一些诸侯国(比如鲁国)就规定,百姓可以自愿耕种那些荒地,然后向政府缴纳一部分税即可,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甚至还把它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废井田开阡陌。

此举直接动摇了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推动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同一时期,学术下移,私学出现,平民也开始接受教育,他们评论时事、抨击朝局,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并不是一百家的意思,它只是一个泛指,形容当时学派很多,但是主要的还是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还有名家这些,他们互相攻讦的同时又互相融合。

比如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的师父荀子就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那个时期是思想史上最开放、最包容的时期,各种思想,或主流,或怪异,都有发声的机会,但是这种局面到了汉武帝时期彻底消失了。

因为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这种文化专制扼杀了国人思想领域的创造力,所以后世再也没能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了。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

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思想、文化到汉朝末年。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乱,许许多多的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是要治理一个国家靠武力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哲学思想为根据.这就造成了哲学家的短缺.所有的国家都在大力吸收人才.而那时又没有统一的教育体制,这就必然造成各种思想的泛滥,就像古希腊的状况一样.

派别也就是那么几个主要的:

儒家:孔子、孟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墨子

等等

转抄一下: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

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韩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学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内容包括:“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学术下到民间,形成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的开端,邹鲁儒墨显学之争,到儒墨杨三家鼎立的局面。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百家争鸣的内容: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

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

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

为了更准确纪忆和分析百家争鸣的注说和特点,首选要巧记历史上文化名人的中心思想。它涉及孔子:仁。孟子:民贵君轻。荀子:遵循自然规律。墨子:兼爱非攻。老子和庄子:无为。韩非子:集大成者,以法约束人民。

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巧记诸子百家

老道无为讲辩证,

孔儒仁礼教五经;

儒墨道法百家争,

孟荀墨庄韩非鸣。

“老道”指春秋时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无为”指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辩证”指老子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孔儒”指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仁”指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礼”指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教”指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成就;“五经”指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五部书,即后来的儒家“五经”。

“儒墨道法百家争”、 “孟荀墨庄韩非鸣”指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墨道法等学派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墨家代表人物墨子;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东周剧变百家鸣,思想流派多纷呈。 (春秋时期)

①老 子 老子著书《道德经》,春秋道家创始人。

a哲学主张 万物本源“道”永存,唯心辩证两分明。

万物变化互依存,祸福转化最典型。

b政治主张 政治主张说“无为”,反对严刑影响深。

②孔 子 春秋孔子称“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a思想方面 思想体系核心“仁”,人际关系重调整。

贵贱有序护周礼,思想保守亦革新。

取信于民惜民力,以德治民反苛政。

b教育方面 “有教无类”办私学,“学在官府”局变更。

平民子弟受教育,发展教育功德深。

c编订典籍 孔子晚年编“五经”,春秋书易礼诗经。

儒家思想成正统,传统文化为核心。

战国百家齐争鸣,儒墨道家各显能。 (战国时期)

①墨子 战国墨子多才能,创立墨家为平民。

主张“兼爱”求平等,反对战争图安定。

反对王公世袭制,主张“尚贤”用贤能。

②孟子 战国孟子称“亚圣”,主张“仁政”反苛政。

“民贵君轻”新思想,“政在得民”反暴政。

予民土地国安稳,宽刑薄税影响深。

③荀子 荀子唯物最典型,自然现象多风云。

制服“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为国人。

④庄子 庄子唯心较典型,世界为“我”而产生。

鄙视富贵说诸侯,痛恨社会不公平。

⑤韩非子 韩非代表新阶层,法家思想集大成。

历史发展今胜古,与时俱进求革新。

“以法为本”来治国,打击贵族观念新。

中央集权反割据,秦朝采用影响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q202402081448083a7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