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苏秦简介如何帮助秦国?苏秦是帮秦国还是害秦国?

答案如下:

苏秦当然是在削弱秦国。苏秦在鬼谷子门下学成归来后来到秦国谋职。由于秦惠文王刚刚处死了能说会道功高盖主的商鞅就没接受苏秦的到来。

苏秦在秦国的对手赵国找到了感觉。于是想方设法地削弱秦国的国力帮助赵国强大。在赵王的支持下。苏秦合纵游说六国。并佩戴六国相印风光一时不可一世。

1、苏秦是个勇于尝试的人。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他本来就怀疑秦王不会接受他的意见,但还是没有放过任何可能成功的机会,勇于尝试,即使秦王已经表明不接受他的观点,他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述完整,力图说服秦王。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是自信的表现,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

2、苏秦是个懂得坚持也懂得适时放弃的人。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

我们从他“多次呈上奏折”这一点可以看出苏秦是个不会轻易被困难吓倒的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他踏上一条路后会有所坚持,遇到障碍也会多试几次。但他又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那种人。他会坚持,但他更懂得放弃,而且是适时的放弃。

衣服穿破,钱用完之后,再留在秦国也许只会自取其辱,自讨苦吃,所以他选择离开,可以说他个很识时务的人。

3、苏秦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他没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但他有很明确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为了这个目标,他坚忍不拔,不懈努力。

苏秦本来只是一介贫民,但是他不惜穿貂皮大衣,带黄金百两到秦国说服秦王连横,表面上说明他很爱面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实际上体现了苏秦追求成功的决心和勇气。他在说明秦王未果之后回家埋头苦读兵法,甚至以锥刺股。他的勤奋努力刻苦坚持是动力是什么?

就是获取成功的信念和出人头地的决心。他学有所成之后转而说服赵王并帮助他“约从散横以抑强秦”,他的政治立场转变很快,前后的主张也不一致,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原则。他有原则,他的原则就是为自己的成功服务。

4、苏秦是坚忍不拔的勇者。

面对一时的失败,他不会自暴自弃,面对家人的冷漠,他也没有丧失继续奋斗的勇气。说秦失败后,他“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这一段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苏秦当时形容枯槁、神情惟悴、失意狼狈的样子。

回到家后家人不仅没有安慰支持他,反而冷落他。普通人常常会因此一蹶不振,然而苏秦不但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刻苦努力,孤军奋战。前面的挫折和失落都只能衬托出苏秦内心高人一等的坚强和他令人佩服的隐忍和承受力。

5、苏秦是个很实际也很圆滑的人。

我们提到的他懂得坚持也懂得放弃这一点就可以说明他很实际。而他“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目标也要求他得实际一点。在当时想要成功就必须审时度势,投其所好,我们从苏秦针对不同国君提出不同的方案可以看出他对时代局势把握准确,为人实际而且圆滑,这种能力其实是相当难得的。

在当时很难说那个国家就是正义的,那种立场就是正确的,所以苏秦的“见风使舵”实际上是一种智慧。

苏秦效忠燕国。

苏秦早年到齐国求学,拜入鬼谷子门下,与张仪同为鬼谷子学生。

《史记》记录他学成之后,前往洛阳拜访周显王,周显王看不上他就没有任用他。

这部分内容可信度很低,那时周显王的地位还不如一个诸侯王,封地也小的可伶,苏秦作为一个才华的人,哪里会看不出来周王迟早灭亡,况且周王势力弱小,难以实现他的抱负,他很明显就是去往秦国,顺道到洛阳游历一番。

等到他离开洛阳,继续西行到了秦国,那时候秦惠王即位已有四年左右。苏秦面见秦王,陈述自己能帮秦国兼并列国,统一天下。史书记载,秦惠王认为时机不到,况且秦国刚处死商鞅。

秦惠王用这样的理由来拒绝能帮秦国统一天下的苏秦,实在让人很怀疑,然而四年后即公元前330年,秦国大良造公孙衍(著名纵横家)在雕阴大败魏军,夺取魏国河西。公元前329年,秦军攻取魏国汾阳、皮氏、焦等地。公元前328年,张仪带兵攻取魏国蒲阳。

秦惠王秉承秦孝公遗志,一心想统一天下,在朝里任用像公孙衍这样的纵横家,之后又任用张仪,哪里会容不下一个苏秦,苏秦很可能在这时就与秦国达成协议,充当秦国间谍,为秦国谋利,下面有两件事可以用来佐证。

苏秦表面看都是为燕国削弱齐国实力,然而燕国本就实力弱下,齐国实力再如何被削,也是强于燕国,况且燕国旁边还有赵国。

六国之间本就是矛盾重重,他们之间建立的联盟本就是脆弱不堪,苏秦哪里不会明白这一点,他执意要去六国之间周旋,更多让六国相互算计,彼此削弱对方,淡化秦国威胁,为张仪实行远交近攻争取时间以及和平的大环境。

苏秦辅佐燕国,他将较弱的燕国作为靠山和平台来施行合纵策略,施展才能,并且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

张仪为秦王效力。在秦国,张仪得到了秦王的重用,成为了秦国的宰相。在秦多年,张仪积极为秦王出谋划策,为秦国将来统一天下付出了一定的贡献

秦国和魏国。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而苏秦则是先去秦国没受重视然后到了燕国,提出六国合抗秦,挂六国相印!

苏秦挂六国相印,张仪辅佐秦王

只有1个苏秦

苏秦(约公元前337年—公元前284年),字季子,东周雒邑(今河南洛阳东)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

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最终成功组建合纵联盟,苏秦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进军秦国,使秦不敢出兵函谷关。

随后,苏秦为实现“以弱燕并强齐”的战略目标,策划燕、秦、韩、赵、魏五国“合谋伐齐”。

后燕将乐毅统率的五国联军,迅速攻破齐国的济西防线,直逼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西)。

齐湣王恼怒万分,以“阴与燕谋齐”的“反间”罪将苏秦车裂处死。

苏秦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早佚。《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的传世古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m2022111602001980a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