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巢湖十大传说故事?
①
峔山岛传说巢湖本是一片平坦丰腴的鱼米之乡,有一座商埠兴旺的城镇。东海鲤鱼精嫉妒这里百姓的富足生活,想要淹没这里,被观音菩萨知晓。
城里有一对贫苦母子,观音念其平日吃斋念佛,尽做善事,决定搭救这对母子。于是观音菩萨托梦于母亲告诉她灭顶之灾即将来临。菩萨说,土地庙门口的石狮子眼睛变红了,就是大水到来之日,你们母子俩赶紧逃命去吧。最后不忘嘱咐,此乃天机,万万不可告诉他人,否则自身难保。
善良的母亲自从知道了鲤鱼精的阴谋后,每天早晨都去土地庙看狮子的眼睛。她挨家挨户告诉大家大祸即将来临,劝大伙逃命,但是没有一个人相信她的话,都认为她疯了。
终于有一天早上,母亲看见石狮子的眼睛红了,母子俩再次挨家挨户动员大伙,此时风起云涌,大家才知道之前错怪了这对母子,于是大家开始扶老携幼拼命向高处奔去。当这对母子通知完最后一户时,鲤鱼精已经赶到。
儿子背着目前艰难地向高处奔去,然而气急败坏的鲤鱼精看到这对母子破坏了他的阴谋,便要惩罚他们,当他举起浪头准备向他们打去的时候,泥沙涌起,托着母亲化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巢湖中风景秀丽的姥山。与姥山相对的湖中还有一座小一点的山叫孤山,也叫儿山,是儿子化成的山。远远的湖边两座小小的孤岛,叫鞋山,那是他们跑丢的两只鞋。
②
陷巢州,王乔洞,银屏牡丹,和县猿人遗址,银屏智人遗址,凌家滩,有巢氏,唐嘴水下古城
③
巢湖地域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三十万年的“和县猿人”、二十万年的“银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国最早的城 市”凌家滩文化遗址,印记了人类祖先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一步步进化的历史,展示了从旧石器期到铁器时期直到新石器时期人类创造的最早的古代文明 居巢区旗鼓山,是项羽谋臣范增的故土。
这里“鼓打旗摇凤点头”的青山秀水,向人们诉说着两千年前历史的辉煌与遗憾:正是由于“当年亚父出居巢”,辅楚反秦,项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业;但也正由于项羽后来不听从他的计谋,在他导演的“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才出现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
秦汉之后,巢湖又是三国争雄的古战场。曹操占据巢湖水乡,与吴国孙权在这里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周瑜英勇善战,与曹操十战濡须河,终使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
周瑜和小乔之墓今犹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千古佳句,以及周郎墩、都督山的传说至今为民间广泛传诵。
④
小白龙陷巢州”的故事情节。
相传,曾经的巢湖没有湖,更谈不上有岛,只有一个名叫“巢州”的小城,居住着上万户人家。城内,两条河如二龙戏珠,环绕巢州;城外,田野平坦,土地肥沃,“抓起一把土,流出四两油”。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让巢州成为鱼米之乡、富庶之地,远近闻名。谁知巢州城竟然遭遇大旱,连续200多天没有下雨,塘坝干涸、寸草不长、人畜缺水,生存维艰。唯一的希望只能寄予苍天,大伙儿成群结队地来到寺庙,日夜不息地烧香磕头祈降雨露。其时,东海小白龙巡游至此,见状于心不忍,遂作法降雨,巢州上空瞬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大雨挽救了巢州数万人生命,但却让玉皇大帝雷霆震怒,以“触犯天条”的罪名将小白龙打下凡尘,并且决定将巢州城陷落为湖。不久,飓风暴雨袭向巢州城,顷刻间将这座小城淹没。巢州陷落之后,西边又崛起一座新城——庐州,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合肥。
关于“陷巢州长庐州”的传说,在不少古籍中留下了文字记载,难道巢湖真的是“陷巢州”形成的吗?据地质学家考证,巢湖是由于地层局部陷落潴水而形成的,是泥沙淤积、降水变化、围湖造田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巢湖雏形大约在晚更新世开始沉降形成,至晚更新世末奠定了基本形态,距今已有1万余年。
关于此,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昭堂曾考证过大量资料,对巢湖的形成及演变历史有些收获。许昭堂介绍,初始形成的巢湖非常大,西至六安市的双河镇,北至合肥市大兴镇,南至庐江县金牛镇,东至巢湖市夏阁镇。距今8500-5000年间,巢湖面积达到鼎盛时期,北至合肥市大兴镇,东至巢湖市夏阁镇以北地区,西至六安双河镇,西南至舒城县马家河口镇,约为2123km2。后来,随着气候变冷,巢湖面积不断缩小。宋代之后,人们开始大量围湖造田,特别是在庐江、肥西两县,导致湖泊面积大幅“缩水”,到了清代就只剩下787km2,形成了今天的湖貌。
“自古以来,巢湖流域的城市很多,如巢城、庐州城、无为城、历阳城、庐江城等。合肥历来是巢湖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合肥的兴盛一直引领着巢湖流域经济、文化传承发展。”2011年,安徽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合肥更是独拥八百里巢湖入怀,从江淮小邑走向“大湖名城”,又走上了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的发展之路。
如今的合肥,是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人才集聚的智慧之城、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全民参与的创业之城、文化浓郁的魅力之城、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
姥山岛、圣姥庙
舍生忘死大善义举的不老传说
烟波浩渺的巢湖湖心,耸峙着一座林木葱郁的绿岛,远远看去好似老妇托腮凝神望子,这就是姥山岛。郭沫若曾为其写下诗句“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姥山岛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地方,它的由来也与“陷巢州”的传说有关。
相传,当年的巢州城有个居民叫做焦姥,因缘巧合从小白龙那儿得知了“陷巢州”的消息。焦姥和女儿本可以提前逃难,可又不舍日夜相处的乡邻们,她们决定分头通知大家尽快转移。眼见乡亲全都转移走了,焦氏母女这才放心地朝城外跑去,这时突然从天际传来一声巨响,整个巢州城瞬间陷落十几丈深,几丈高的洪水猛扑过来将母女卷入惊涛骇浪中。闻讯赶来的小白龙很悲伤,作法将焦氏母女从波涛中托起,将她们化作大山屹立于湖水之中。
为了感念焦氏母女舍生忘死的义举,人们将焦姥化作的山取名为“姥山”,女儿焦姑化作的山取名为“姑山”,两峰并举、遥遥相望,于万顷波涛中并立诉说着断肠般的母女亲情。焦母奔跑喊人时跑掉的鞋,化为两座小岛取名“鞋山”,千百年来相伴姥山一侧。焦姑掉的眼泪化作银鱼,浮游于姥山、姑山之间,传递着母女之爱。每年谷雨前后,姥、姑两山的山头白云缭绕、雾气腾腾,隐约可见白色龙形的东西,当地人都说是小白龙来凭吊焦姥母女。
如今,姥山依然是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曲岸悬壁、苍松翠竹、花柳相映,山巅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还有20多个钟乳璀璨的奇洞遍布山上。此外,岛上还有“空谷传音”“羊角活石”“石山喷血”“精龟浮水”“螃蟹吐沫”“塔顶夜光”“寿星观月”等七奇景观。山绝、水险、景奇,让姥山成为“山川佳丽·人文娟秀”的旅游胜地,有着“小蓬莱”的美誉。
焦氏母女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朝廷也知道了母女俩的大善义举,为赞许她们善良博爱、舍己救人的精神,特赠“圣妃”名号,又封“显灵圣姥”尊号。光绪《庐州府志》记载:“巢湖圣妃庙,在姥山。庙晋时敕建。”由此可见,朝廷封赠焦姥为“圣妃”的同时,又敕令兴建“圣妃庙”纪念和祭祀她。由于圣妃庙处于巢湖东西湖交界处,又位于巢湖与合肥之中,后人们渐渐称之为“中庙”。
中庙修建的位置很奇妙,在一块延入湖水的巨石矶上,因石矶突入湖中、形似飞台,被称作“凤凰台”。庙宇坐北朝南,横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压云;置身庙宇,仰视楼台,重檐飞出,仿若丹凤之冠,在晚霞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好似凌空欲飞。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盛赞中庙“湖天第一胜境”,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为中庙题诗作赋,如明代诗人储良材还赋诗称赞:“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徙倚首重回。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
当地传说,中庙还有鲁班留下的时光印记。当时庙是建起来了,可梁架怎么都放不正,工匠们正在苦思冥想时,从外走来一个大汉,腰间别着一把木柄斧,看样子是位做木工活计的人,他非常自信地告诉大家:“要想架梁并不难,只要请我就好办了。”按照大汉的方法,工匠们终于恢复了梁架,却突然狂风大作,正梁晃动不止,梁头被断去一截。眼看就要梁倒架翻,大汉抽出腰间斧头向梁柱投掷而去,不偏不倚落在了八底架正梁榫头的地方,断去的一截梁头被接上了,正梁也稳稳当当地架上了。经反复询问,人们才知道这位大汉不是别人,正是神匠鲁班。今天仍嵌于中庙梁上的斧子,正是当年鲁班留下的镇梁神斧。
中庙历来香火鼎盛,民间一直有着“南有九华,北有中庙”的说法。至今,寺庙内还保存着一只铜香炉,炉底铸刻有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年制”的字样,同时还珍藏着乾隆敕封的一块金字木牌,上写“羊子山头施化雨,巢湖水面布慈云”,由此可见其辉煌的历史与荣光。
“姐妹泉”的冷暖故事
非遗传说擘画巢湖文化底色
巢湖东岸,坐落着被誉为“九福天地”的汤山,“中国四大温泉”之一的半汤温泉就在这里。和其它温泉不同的是,半汤温泉分为冷、热二泉,犹如一对孪生姐妹共同喷涌泉水。关于半汤温泉的由来,当地口口相传着一个凄美故事,这个传说作为民间文学被列入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在很久以前,汤山脚下有个贫苦农民,生育了两个天仙般的女儿。一天,有个富家公子游半汤,见到这俩姐妹后惊为天人,上门求亲要娶姐姐为妻。姐姐说什么也不答应,于是富家公子使诈,找了一位貌似自己的青年人,接近姐姐以获芳心。时间一长,姐姐对青年人有了好感,答应以身相许。
洞房花烛夜,姐姐才知道上当受骗,但后悔已来不及了。初时,两人也算相亲相爱,可惜好景不长,富家公子本性毕露,喜新厌旧,并将姐姐关进柴房。姐姐日夜啼哭,终于觅得机会逃出柴房,路经一清泉旁时纵身跳入泉水,从此泉水变得冷冽无比,即使夏天也蚀骨冰心,被后人称为“冷泉”。
姐姐跳入泉眼的第二天,妹妹在泉水下游打秧草,无意中在泉边发现姐姐出嫁时穿的花鞋。妹妹大惊,寻遍后不见姐姐踪影,便猜测姐姐定是跳入泉眼中了,于是也含恨跳入泉眼。此后,那口泉水变得热烫宜人、爽身怡神,后人称之为“热泉”。后来,人们将两口泉水挖掘流通,形成冷暖二水河流,于是唤为“半汤姐妹泉”。
关于半汤温泉,古籍上有所记载。据580年《隋书·地理志》记载:“襄安县有半阳山,山有汤泉,有冷热二泉时分时合,炎凉各半,因为半汤。”《明一统志》记载:“山有二泉,一冷一热,合流其初,冷热仍异。数里之外始相混。热自冷泉(出),触热则亟回。”清康熙版《巢县志》也记载了半汤温泉,并将其作为巢县十景形胜图之一,配有精美的插画。
半汤温泉溢出区域主要集中在半汤河中段,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的狭长地带。温泉由地下源源涌出,有自流水口20余眼,热泉水温为58-62摄氏度,其内富含3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放射性氡、偏硅酸离子等均达国家矿泉水分类界限标准,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北宋时期的《太平寰宇记》中曾记载:“凡抱疾者饮浴此汤,无不效验。”
早在隋朝甚至更早些时候,半汤附近的人便以石砌池,引聚泉水用于沐浴。1938年,爱国将领冯玉祥回巢湖老家,慕名前往半汤泡温泉,见仅有一道短墙隔挡水池,而且还没有女浴室,便捐资2000元兴建半汤浴室。不到1个月,12间砖木结构的浴室就落成了,6间为男浴室,6间为女浴室。将军还言明不收浴资,无论贫富贵贱在此沐浴一律平等。
巢湖流域还有个香泉,在和县西南边约30公里左右,泉水与半汤同出一脉。香泉又名太子泉,因梁朝太子萧统而得名。相传,萧统曾身患疥疮、久治不愈,听说香泉有治疗皮肤病的作用便移居于此,“一日三把澡”,不久竟然真的痊愈了。萧统十分高兴,为香泉题写了“天下第一汤”五个大字,香泉自此名扬天下。
在香泉时,萧统建起书院,带领一批才贤之士,一边沐浴一边著书立说,讨论编纂《昭明文选》,如今在香泉边还有一座文选楼。唐宋之后,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慕名前往香泉,沐浴游览之余挥毫泼墨或诗或文,在浴池周围竖起了72块碑刻,这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距离香泉不远处,就是刘禹锡任和州(今和县)刺史时的住所,有人推测《陋室铭》中的“水”可能就是香泉。
银屏牡丹惊艳千年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
“谷雨三朝看牡丹。”随着日历一页页翻过,银屏镇居民又开始关注起牡丹花开的消息,这是人们对这一年好光景最大的期盼。银屏山上生长着一株野生白牡丹,据说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被誉为“花中之王”的牡丹,大多“出身”于温柔富贵之乡、烟柳繁华之地,可这银屏牡丹似乎很是“反骨”,偏偏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贫瘠石罅之中,历经千年风霜雪雨、世间风云变幻,就是不凋不败、不蔓不枝。
这株牡丹到底是从何而来?当地流传着一则关于牡丹仙子的神话故事:当年天宫的蟠桃会上,牡丹仙子为庆贺王母娘娘的寿宴前去拜寿,八仙之一吕洞宾为仙子的绝世容颜所折服,一路追随牡丹仙子至银屏山。牡丹仙子盛怒,纵身跳下山崖,她的白色裙带飘落在半山的树枝上。几经轮回,牡丹仙子幻化为如今的银屏牡丹,传说这也是银屏牡丹为白色的原因。
或许是受神话故事的影响,银屏牡丹笼罩着层层神奇色彩,其中一“奇”便是有预兆丰歉之灵异。当地传说,银屏牡丹花开一朵无灾难,花开两朵保平安,花开三朵无旱灾,花开四朵预示四时吉泰,花开五朵预兆五谷丰登,花开六朵则是六畜兴旺,如果花开七朵以上则有洪涝灾害。这个说法在巢湖民谣中也有体现。
“听家里老人说,1998年全国特大洪灾,银屏牡丹开了十几朵,花期长达半个月之久,这是非常罕见的。2016年,银屏牡丹开了16朵,那年南方也遭遇了暴雨洪涝灾害,对合肥的影响也很大。去年甚至开了20朵。老一辈人都把这株牡丹奉为‘神花’。”世代居住巢湖的王海燕说。她还补充介绍了银屏牡丹的另一“奇”:银屏牡丹生长的悬崖峭壁寸草不生,却能长出以娇贵著称的牡丹,不得不令人称奇。
关于银屏牡丹的种种传说,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也有所研究,普遍认为“只是巧合”“没有必然联系”。即便如此,当地人还是津津乐道于讲述这些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
上面提到了吕洞宾,不得不提银屏山的仙人洞了,千年牡丹就生长在洞穴之上的悬崖间。仙人洞内乳泉滴沥,钟乳石笋绚烂璀璨,或耸立,或倒挂,似兽似禽似仙似神,形态各异。传说仙人洞是崔自然、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宝地,也是八仙常常聚会之处,洞内还有一方石刻名为“果老骑驴”,是张果老毛驴尾巴变成的。抗日战争时期,银屏山区曾是新四军的根据地,仙人洞也曾是新四军的藏身之处
二、巢湖的由来和传说?
由来: 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秦时设居巢县,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1月撤巢县设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7月撤市设立居巢区,2011年8月撤区设县级巢湖市。
下辖17个乡镇、街道,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
传说: 古时候,巢湖城里的焦玉姑、焦姥姥祖孙俩偶遇小白龙,并把它带回家。
玉帝为了避免黄霸天作乱,下令把巢州沉到水底。
小白龙奋力与黄霸天周旋,玉姑与姥姥则带着一州的百姓撤出巢湖城。
最后,大水把下沉的巢湖城与黄霸天一起淹入水底,变成了巢湖。
三、关于巢湖的美丽传说?
在长江北岸,江淮之间镶嵌着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她烟波浩森,苍茫无际,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在汉刘安《淮南子》中,就记载了“历阳之都,一夕咸湖”的故事。
东汉王充的《论衡》中还有一个巢湖出黄金的故事。
至于“巢湖”得名,一种说法是湖泊形状像个鸟巢;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湖边人为了避水灾,以树为巢。
古诗云:“大湖淡雅西湖媚,未若巢湖气象雄”。
巢湖之美,主要在湖,在岛,在山。
姥山位于碧波荡漾的湖心,上有玲珑精巧的文峰塔。
中庙是巢湖神女庙,耸峙于突入湖中的凤凰矶上。
从中庙向东可见隐约的银屏山,千年银屏牡丹扎根峭岩之上。
奇花之下,传说是吕洞宾修炼的“仙人洞”。
关于银屏牡丹,传说它是违抗武则天旨意的牡丹仙子,拒绝雪天开放,由牡丹之都洛阳贬到巢湖边。
另一则神话说,吕洞宾来银屏山修炼,不小心留下一粒仙丹,得天光地气孕育而成。
正因为银屏牡丹有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每年谷雨前后,远近游客前去看牡丹的络绎不绝。
巢湖水产丰富,特产有银白鲜嫩的白米虾、体大肉肥的金甲红毛蟹。
小小的银鱼是鱼中珍品,说是孟姜女千里寻夫,途经巢湖,泪珠滴落湖中变成。
湖中还产毛刀鱼,相传鲁班建中庙时,撒下的刨花。
姥山是巢湖第一胜境。
相传巢湖将陷时,有一焦婆先知,备船救民。
后船上人满,焦婆恐船翻,自己跳入湖中化成一山,后人称为姥山。
舍己救人的焦毋化为姥山,女儿化为姑山,母女可望不可及,女儿昼夜伤心啼哭,泪如泉涌。
巢湖水涨,百姓纷纷逃离。
吕洞宾云游至此,对焦氏母女十分同情,对玉帝陷巢州非常不满。
遂使法术,使骇浪淘天的巢湖变得平静清泓,焦姑的眼泪变成了串串银鱼,浮游姥山与姑山之间,传递母女的爱文峰塔高七层,共100多级,为条石青砖砌成,每层风铃8只,塔内有砖雕佛像和石刻匾额题词。
塔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代李鸿章倡议重修。
据民间传说,李鸿章为清代重臣之后,正“挡浪”(合肥方言,即有权有势)时,有位地理先生对他说:“合肥地势好,出了不少人。
只是府门对着巢湖姥山,姥山平了些,不能出人头地,所以合肥出不了状元。
如果塔修好,起名叫‘文峰塔’,就可以应一句谣谚:‘姥山尖一尖,合肥出状元’。
”第二年,李鸿章的子侄正是考期,他委托江苏补用道吴毓芬募了一笔钱又续添了三层。
可是这“尖一尖,中状元”的消息不知怎么让工匠知道了,他们不满李鸿章这种“假公济私”的做法,就找个借口没有把塔顶装上,姥山并没有“尖一尖”,这样合肥也就没有出状元。
四、巢湖神话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现在巢湖的所在地是古巢州。这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土地贫瘠,民生维艰。某年,巢州大旱,200多天未见滴雨,田地干裂,庄稼枯焦。人们成群结队来到庙里烧香求雨,庙前庙后的旷野跪满了饥渴难耐的乡民,叩头、祈祷、呼天抢地,但是回报他们的依然是日复一日烈日炎炎。
其时,东海的小白龙巡游至此,见此惨状,于心不忍,作法降甘霖。霎时,巢州上空电闪雷鸣,风云际会,转瞬大雨倾盆。跪地的人群跃身而起,欢呼跳跃,一个个兴奋地在雨中奔跑呼叫……
这场大雨挽救了巢州数十万人的生命,但却给擅自降雨的小白龙带来了灾难。玉皇大帝雷庭震怒,着令天兵天将,以“触犯天条”的罪名,用神鞭将其打下凡尘。
正在欢呼奔跑的巢州民众,忽听一声巨响,只见一条白龙从天而降,重重地摔落在地。人们迅速聚集在奄奄一息的小白龙周围,一时不知所措。人群中,聪明善良的焦姥见此情形,已猜出一二,拉着女儿来到小白龙面前,动情地说:”小白龙啊小白龙,您为我们百姓蒙受这样的大难,我们子孙万代都要牢记您的恩情。“说罢失声痛哭,四周的乡亲们也都哭起来,一时间,哀豪震野。
忽然间,恶/霸/地/主“黄/霸/天”带着一伙人闯了进来,人手一把锋利的尖刀,不由分说,将垂死的小白龙身上的肉一块块地割下来,随即欢天喜地而去。原来,“黄霸天”听说吃了龙肉就会长生不老,恰好天上又掉下一条龙,于是便有了这场丧尽天良的恶行。
众人慑于“黄/霸/天”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大伙怀着悲伤和恼怒的心情,慢慢离去。
夜晚,焦姥和女儿来到荒滩,把小白龙的骨头一节节地拼凑起来,又用龙皮包好,而后裹上草绳抬到白龙潭边,把它葬在碧波荡漾的潭水里。
哪知这白龙潭原本就是小白龙修炼成仙的地方,当龙皮龙骨浸入潭水后,灵气附身,小白龙死而复生,驾云回到东海龙宫。
不久,小白龙得知,玉皇大帝已经决定,将巢州这个地方陷落为湖,为这方圆数百里的地方提供水源。想到焦姥和那里的乡亲们,想到在陷巢州时他们将会死去。小白龙又一次冒着“泄露天机”的风险,化成为一个白衣少年,深夜来到焦姥家中,告诉她陷湖的消息,并说:城东门口有一个石龟,如果它的眼睛变红,巢州就要陷落,你和乡亲们就要赶快离开。说完化作一阵轻风飘然而去。
从此,焦姥每天都去看石龟的眼睛。一天,石龟的眼睛果然变得火红火红。焦姥和女儿急忙分头告诉众乡亲,赶快转移。巢州居民绝大多数都相信焦姥的话,扶老携幼地离开巢州投奔地势高的亲友处避难;但也有少数人不大相信,或故土难舍,不忍弃下田园房舍,迟迟不动。焦姥苦口婆心地劝说,动员他们赶快离开,为此耽误了不少时间。
当焦姥一家最后离开巢州时,“黄/霸/天”一家还在饮酒作乐哩!焦姥厌恶地瞅了他们一眼,就和女儿急急忙忙赶路。正在行进中间,忽然一声巨响,天崩地裂,整个巢州城乡一下陷落了十几丈深。随着,几丈高水头的洪水从东向西猛扑过来,波涛翻滚,浊浪排空,“黄霸天”一伙被卷入万丈深渊。
乡亲们因得讯早早离去而未曾遭殃,但是,焦姥母女却未来得及走脱。转眼之间,洪水就追了上来,把她们冲散,并先后将她们卷进波涛……
波涛汹涌的湖面上,陡然升起一座山,人们知道,那是焦姥的身体幻化而成,便称之为姥山。附近还有一座小山,是焦姥 的女儿焦姑,那便是姑山。
后人为了纪念焦姥 ,故民间亦称巢湖为焦湖.并奉焦姥为湖神,建庙祭祀。
每年谷雨前后,巢湖水面姥、姑山头白云缭绕,雾气腾腾,云雾中似有一条白色龙形的东西,若隐若现.据传,那就是小白龙来巢湖凭吊焦姥母女。
五、巢湖的传说?
相传古巢湖为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除旱,触犯天条,被打下凡尘,遇焦姥相救。
为报焦姥救命之恩,小白龙告知天帝将陷巢州的天机,焦姥及时告与巢州百姓,众人因此而得救。
而焦姥母女却因告知众邻而延误了逃生的机会,被涛涛洪水吞没。
后人敬仰焦姥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遂将所陷之湖命名为“焦湖”,将湖中一山命名为“姥山”。
六、巢湖市的散兵镇有什么典故?
散兵,之所以为散兵。是因为西楚霸王在此散去士兵和军队!追溯到西楚霸王时期,在垓下之战后,项羽兵败,落荒而逃,逃到散兵此地,后因一夜晚,刘备军中一高手,出了一招。派人在散兵中心的一大空道上,用蜂蜜写上散兵两个字,天明后,蜂蜜干了,一夜之中,蚂蚁等昆虫被蜂蜜引来,形成了散兵两个字,后派人在谣言,说是天要降诏,在此散兵!散兵由此而来!
地级市巢湖已经于2011年撤销,目前巢湖市属于合肥市管辖县级市,散兵镇属于巢湖市下属乡镇。也就是说散兵镇属于巢湖市(不再有下辖区县)管理。
有西楚霸王项羽散兵于此得来
七、巢湖旗山鼓山典故?
古代作战时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而旗山形状像一面飘扬的军旗,鼓山形状像一面巨大的战鼓,两山南北正对遥相呼应,山体海拔不相上下(旗山海拔232米,鼓山海拔206米),与不远处的凤凰山一起构成“旗摇(旗山)、鼓响(鼓山)、凤点头(凤凰山)”的风水格局。当地百姓历来有此说法,并以此引申说自从范增出山扶楚反秦,楚军与秦军可谓“旗鼓相当”。后来楚军取得胜利,又出现了楚汉相争的局面,范增扶助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也可谓是“旗鼓相当”,范增真不愧是旗鼓山下成长起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
旗山也叫亚父山,是为了纪念亚父范增。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时期,谋士范增辅佐西楚霸王项羽,被项羽尊为“亚父”,意味着仅次于父亲,也就是干爹的意思。范增曾经摆下鸿门宴准备除掉汉王刘邦,结果刚愎自用的项羽让刘邦逃过一劫。不到两年时间,失去范增辅佐的项羽就在(安徽灵璧和固镇交界处)垓下大战中,遭遇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含泪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乌江自刎。巢湖市散兵镇,传说就是当年项羽部下士兵解散的地方,成为楚汉相争的休止符。
八、巢湖的一个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巢湖是个盆地,盆地中有一座城池叫巢州。
某一天,一位渔人捕捉了一条千斤大鱼,运到城内廉价出售。
全城人争相购买食鱼肉,唯独一老妇焦姥和女儿玉姑不食。
一叟者过闾对焦姥说:“此鱼系吾儿,汝母女不食,必有厚报。
见城东石鱼目赤,城将陷。
”果然不久的一天,焦姥见东门石鱼目赤,她心急如焚,奔走大街小巷呼号,请全城百姓避灾,然后才携女欲行。
忽然晴天一声巨响,大雨如注,洪水横流,巢州下陷。
焦姥母女被浊浪冲散淹溺。
正在危急之时,小白龙急施法术,从湖内长起三座山,将其母女和焦姥失去的鞋托出水面。
后人为颂扬焦姥的德行,又将巢湖取名焦湖,将湖中的山取名姥山、姑山和鞋山。
九、安徽巢湖有哪些传说?
小白龙陷巢州,姥山儿山鞋山的由来,千年牡丹花
十、巢湖峔山岛有哪些传说?
1.郭沫若曾在此盘恒,挥毫写下了“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的佳句。
2.相传"陷巢州"时,焦姥为救乡邻,自己被洪水吞没,化成了一座山,后人遂称之为"姥山"。
3.古塘,位于峔山岛南麓,天然避风良港,旧称“南塘”,系元末抗元将领 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师屯寨姥山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