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朱元璋的微信聊天
历史上的内乱有这些
朱弟,我们聊了一段时间了,盛世和乱世也说了,最长在位的皇帝和最长寿的皇帝,还是十岁以下的小皇帝也说了,今天说点啥呢,刘邦又开始找朱元璋了。
我们是不是聊一聊内乱的事情,毕竟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朝代都有内乱,比如说七国之乱,还有八王之乱,甚至说我们大明朝哟靖康之乱和宁王之乱,当然历史还有唐朝的安史之乱和三国、五代等等都是内乱的。
中国历史上的内乱是真不少,不是起义,而是统治阶级自己内部出现的问题,这个在历史上真不少,夏商周都有的,刘邦说。
比如说夏朝吧,就有太康失国这种事情,这一般人还真不知道呢。
是的,太康失国是夏朝的,这个故事知道的不多,可以细细说说。
据说大禹治水有功,后来得到大舜的传位,当大禹年老后,没有采取禅让,而是让儿子夏启当上君王,这样&34;父传子,家天下&34;就开始了。
夏启当上君王,开始的时候是很称职的,一时间社会的生产发展得很快,夏王朝也很快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是新生事物,一般都好上几年的,后来其晚年生活奢侈,终日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朝中政事不休。这就是人的本性,开始奋斗,后来奢靡。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一直都很好的君王不是很多的。
启死了之后,夏王室内乱。既然是&34;家天下&34;了,权位当然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了,但启的儿子有五个,于是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再后来就是太康当上君王,太康即位后,不但没有改善朝政,反而变本加厉,终日田猎无度,流连于美色酒肉之中,这样太康逐渐失去了民心,给一些觊觎权位已久的诸侯有了可趁之机。
后来有一个诸侯后羿就趁太康出去田猎之时,领兵拦截了太康的归路,不仅如此,还把太康射死,后羿便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朝中的权位。
这&34;家天下&34;的夏朝,才传了两位君王,权位就落到了外姓人手中。
后来又有了&34;少康中兴&34;,夏朝又回到了夏启的后人身上。
太康失国让夏朝的统治中断约40余年。
这件事也是我国上古氏族公社制转入奴隶世袭制王朝后的第一次政变,它也第一次暴露了世袭王朝的弊端,即天子位置的父、子、孙辈相传,难免出现品质恶劣的国君。
这是夏朝的内乱,也是第一个内乱。
刘哥,我知道了夏朝有少康中兴,还真不知道有太康失国这段历史,看来我需要多看古代的历史了,朱元璋说。
夏朝有内乱,商朝也是有的,就是著名的九世之乱,刘邦接着说。
九世之乱是商朝从仲丁开始,商朝一度中衰,王室内部连续发生王位的纷争。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为&34;父子相传&34;和&34;兄终弟及&34;相结合的继承制度,这两种制度的混用,造成王位继承处于混乱状态。这种制度本身就有问题,不符合人性的,刘邦他是这样认为的。
商朝当继位之弟死时,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还给兄之子,因此造成了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局面。这是人性,都想交给自己的儿子,不想交给侄子,这是人的私心,这种制度有问题,朱元璋也是这样认为的。
看来九世之乱是制度设计有问题,不应该这样,后来的朝代就发生变化,基本上就是嫡长子继承君王位置。
九世之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阳甲在位时期,共经历五代、九王,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34;九世之乱&34;。
九世之乱延续近百年,直到盘庚迁殷后才最终结束,自盘庚迁都殷后,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迁徙。 从此,政局稳定,诸侯来朝,商朝遂强盛起来。
周朝也有内乱的,这个要分西周和东周的,西周有四次“王室之乱”。刘邦对上古时代是比较了解的。
西周的内乱主要有四次,每一次都是不同的。第一个就是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是周武王的几个弟弟联合殷商遗民发动的一场武装夺权的军事斗争。
他们打的名义是清君侧,铲除周成王身边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等人。这是很多王朝都用的口号,就是清君侧,实际上是权力相争,刘邦给他定了性命。
三监之乱严重威胁到了周朝的统治秩序,使刚刚建立起来的周朝一下子陷入了危机之中,当时东夷还有很多方国还未归附周朝,他们趁周朝内斗之机,纷纷起来反抗,企图颠覆周朝。
好在在周公旦的打击下,叛乱终被平定,周公旦还借机收复了很多东夷诸国,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但是战争始终要消耗国力,周朝被这一折腾,变得穷困起来,经过周成王、周康王两代天子几十年的发展才将周室恢复元气。
这是第一次的清君侧,算是鼻祖了,朱元璋说。
还有一个就是周孝王破坏嫡长子继承制。
周朝建立后,定下了很多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是对的,就应该这样,不然会更乱,可是周孝王看到周懿王的软弱,周王室被欺凌不堪,于是周懿王死后,周孝王取代了周懿王儿子,继承了天子之位。
虽然这是一次和平演变,没有动武,但其影响却是深刻的,周天子都带头破坏祖制,让诸侯们如何适从?即使周孝王最后把位子又还给了周懿王的儿子,但乱象依然产生,是如何也抹不去的。
后来还是周懿王的儿子还是当上了郡王,可是周王朝的威信就彻底丢掉了,四方诸侯完全不在乎王室的脸面,周孝王只出现短暂的强盛,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
第三个就是比较出名的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周厉王采取了很多的改革措施,可是在公卿们心中,他是一个暴君,王室的利益和贵族的利益是冲突的,最终周厉王惨败,被赶出了王宫,这就是著名的“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的意义在于:贵族公卿们已经可以公然地和周天子做斗争了,还有&34;国人暴动&34;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直接导致了周王室日趋衰微,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西周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幽王犬戎之乱,犬戎之乱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卖国行为,申侯勾结外敌入侵本国,导致周王室遭到荼毒,西周政权彻底瓦解。
西周就是这样玩了,这是四次内乱的结果,接着就是东周了。
东周的灭亡,原因是多个方面。不过东周自身的多次内乱,无疑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和实力,从而加快了东周的灭亡进程。
第一个就是周平王和周携王“二王并立”,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缯国及犬戎,弑杀周幽王。申侯、缯侯及许文公在犬戎仍占据的宗周立宜臼为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虢公翰则在携拥立余臣为周天子,即“周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
二王并立的局面,削弱了周平王乃至于东周王室的地位,导致部分诸侯国对东周王室心存不满。这不是开了一个好头,这是一个坏头,对今后的东周有不利的影响。
后来就是王子克之乱,这是一个想抢君王之位的乱政,这场内乱最终由策划者王子克的失败而告结束。
第三个内乱就是子颓之乱。子颓为周庄王庶子,受宠。子颓之乱前后历时3年,极大地削弱了周王朝的实力。对于周王室来说,自己没有实力平定内乱,需要依靠郑国等诸侯国的帮助。而这,自然让周天子的颜面逐渐扫地了。
第四个内乱是王子带之乱,子带为周惠王的儿子,受宠,为太子郑所畏惧。后来,王子带叛乱,周惠王恳请晋文公帮助,为了酬谢晋文公平定子带之乱和功勋,周襄王将阳樊、温、原、攒茅四邑赐给晋国。虽然周襄王保住了自己的王位,却让周王室的疆域进一步缩水,这也成为周王室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第五次内乱是王子朝之乱,周景王初立嫡长子姬猛为太子,后来周景王欲废王子猛而立王子朝为太子,此举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大臣竭力反对,认为太子废立乃国之大事,王位传嫡不传贤。后来周景王下定决心,欲更立太子之位。但是周景王去世后,大臣们杀死顾命大臣还是立太子猛为王,是为周悼王。
我们可以看出,东周历史上的几次内乱,大多和废长立幼,违背嫡长子继承制有关,刘邦说出问题的实质。
是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周礼、宗法制、分封制的重要内容,东周王室带头违反嫡长子继承制,自然是在削弱自己的权威,促使齐国、晋国、秦国、楚国等大国,越来越不把周天子放在眼中,这是朱元璋对东周内乱点评的结果。
夏商周的内乱都是关于礼制的问题,后来就是发展成为抢夺皇位的内乱,今天就把夏商周的故事说到这里,明天再说秦朝以后的内乱,朱元璋有点累了,给刘邦说。
好的,朱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