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宋朝是唯一没有亡于内乱的朝代,下面小编就以2486字给大家详细介绍宋朝为什么三百年,预计阅读需要7分钟!
大多数人对于宋朝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积贫积弱。这个来自于钱穆先生的评价,让宋朝一直笼罩在阴郁的天空当中。直观来看,钱穆先生的评价是有道理的,宋朝三百年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屈辱史。宋朝建立于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当中,可是它却没有猛虎之姿,先是辽夏金,后是蒙古,宋朝就像是一只绵羊,谁都可以欺负它。
可是,这时候一个吊诡之处就出现了。按理来说,宋朝这样又是“积贫”,又是“积弱”,对外战争还一败涂地,丧权辱国的国家,早就应该尽失民心。可是为何这样,北宋加上南宋还能享国三百年,且成为唯一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呢?其实,宋这个朝代,与很多人想象的并不太一样。
“积弱”但不“积贫”
积贫这个词出自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他第六编两宋之部第三十一章《贫弱的新中央》中开篇就写道:“在不堪言状的分裂与堕落之后,中国又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来……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这是宋代统一的特殊姿态。”
后来,翦伯赞先生又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中写道:“宋神宗……将……王安石召入政府,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就这样,“积贫积弱”成为了宋朝的代名词,仿佛它就是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最穷最弱的一个一样。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尽然。宋朝“积弱”是真,但它却不“积贫”。实际上,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鼎盛时期,其GDP总量为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比当时的整个西欧还要高。
有的人可能会想,宋朝有钱又如何,还不是都拿去当岁币给侵略者了?可实际上,岁币的总数只占宋朝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至于和宋朝整体的经济总量相比,那更是九牛一毛。
拿钱换取和平确实是屈辱的,但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对于老百姓而言,极大地减轻了负担。而且,宋朝的经济发展确实是惠及到了百姓的。宋朝首都东京开封府鼎盛时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店铺多达六千四百余家,且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夜市与晓市,这极大地丰富了宋朝百姓的物质、精神生活。
尽管宋朝摆脱不了封建王朝的局限性,但客观地讲,宋朝时期的普通百姓生活水平确实有显著的提高。所以,尽管宋朝在对外战争中一败涂地,但宋朝的经济总体是向上发展的,百姓们的生活有盼头,所以民众们对宋朝还是衷心拥护的,这也是北宋灭亡以后南宋还能延续下去的重要原因。
“强干弱枝”的军事制度
对于宋朝“强干弱枝”的军事制度,从抵御入侵、对外战争的角度来看,它确实弊大于利。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制度也使得宋朝从未出现严重的军阀割据和地方叛乱,这对于社会安定是有利的。
在宋朝的制度构建下,兵变、民乱都很难出现。即使到北宋末年,出现了方腊起义等叛乱事件,但它们从规模和持续时间上都不能与其他朝代的内乱相比,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也不是很严重。所以总体来说,宋朝的百姓们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社会当中。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太祖曾立下石碑,刻下祖训:不杀士大夫。宋朝历代统治者恪守祖制,他们敬重文人,重视士大夫,以致于创造了一个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宋朝礼遇士大夫,士大夫也对宋朝忠心耿耿。
北宋灭亡后,南宋涌现出韩世忠、岳飞等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能人志士。即使是到了崖山海战,还有陆秀夫、张世杰等数十万军民跟随小皇帝投海殉国,这足以体现宋朝官员们对于朝廷的忠心。
宋朝倡导气节
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气节,但到了宋朝,气节又被拔高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理学的发展有利有弊,而其中的一个好处,就是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岳飞精忠报国,陆秀夫投海殉国,文天祥丹心可鉴,张世杰死战不退,他们,正是中华民族气节的代表。也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将宋朝的国祚不断延续。
宋朝是一个情况极其复杂的朝代,简单的以“积贫积弱”看待它,显然是不客观、不公正的。宋朝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高度繁荣,陈寅恪先生就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也正是如此,宋朝才能在强敌环伺、饱受入侵的情况下延续国祚三百余年,并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我们不必回避宋朝三百余年的屈辱历史,但我们也不必否认宋朝伟大的成就和无数英雄的壮烈。
参考资料:
《国史大纲》 钱穆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陈寅恪
史册号网友观点:用钱买的和平和用和亲换来的和平,差不多吧。
宋朝没有养马地,没有军马,养马地在唐朝就丢了,再如南宋面对的蒙古,地球上哪个王朝能支撑半个世纪。
人家和了三年亲, 你‘大’宋用钱买了三百年和平 最后还是被灭掉了,五代北周留下的百战之师,,高粱河一战损失殆尽。
宋朝的骑兵并不比辽国差,你知道吗,北宋巅峰时期的骑兵甚至一度超过辽国,赵宋,可以说一无是处,我看历史书,我从来不看宋史,一看到宋史,无比闹心。
宋朝文人气节最低,多贪生怕死,安逸享乐之徒,士大夫重清议而轻实干,内部倾顷甚重。
谁说没有内乱,宋朝民间起义史不绝书,你说的内乱是蕃镇割据吧,其他朝代也不多,其实说宋朝“积贫积弱”,只是历史对它的误解,历史上误会的事情太多,而我们喜欢历史的人就应该去究其真相,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在我看来其实宋朝江山300年,既不“积贫”,也不“积弱”关于“积贫”的问题作者文中已经阐述,关于“积弱”的问题我想说几个事实大家自己判断,第一,在蒙元大军横扫欧亚大陆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抵抗超过2年,唯独南宋跟元朝硬扛了40年,这是军事上“积弱”的表现?第二,看看日本人的反应,唯独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至哀,而且感慨南宋之后无华夏,其他朝代日本没有这种表现,清朝的时候,日本更是不允许大清以“中国”自居。
这难道也是一个王朝“积弱”的表现?,宋朝农民很穷,国家也很穷,士大夫富,大地主大商人富!
北宋灭亡就是因为太能打了,本来宋辽是和平的,不是徽宗想灭掉辽国,暗中联合金国,压根就不会有金国啥事。
宋朝有气节这玩意?明朝气节方面我才是最佩服的,宋恭帝临安投降是什么?宋朝气节?宋朝皇室最不配这俩字,崖山殉节也是陆秀夫抱着殉的,此外宋朝也不是唯一一个被外患所灭的王朝,西晋就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