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
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
莫知其始,莫知其终。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生死有命
庄子认为,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均非人力所为,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的规律 。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与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我们不仅要知道道法自然,也要知道社会运行也是自然而然。
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道”呢!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接下来,庄子演绎了一个绝妙又凄美的故事。泉枯了,河干了,鱼没法在水里呆了,只有在陆地上生存。但鱼是离不开水的,所以在陆地上就相互吹水泡,把对方身体弄湿,以苟延生命,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
【相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儿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
后用来指夫妻恩爱多年,互相扶持,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但是庄子的意思可不仅仅停留在这里,他太懂得人情世态,并不拘泥于道德化的幸福观,他认为最高的境界是“不如相忘于江湖”,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这里的“江湖”,与《逍遥游》中的“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同属于独立生命的真实境界。
庄子把“实”写成“虚”,使我们在“虚”的静寂中体察最深厚的生命本真。
与其赞誉唐尧的圣明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
天地赋予我形体,我就生时勤劳,老时安闲,死时休息。
所以说善于养生的,也善于解悟死亡。
这句话就是庄子对于生死所参透的道理,一个人真认清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认清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方向,生命活着的方式,才知道应该怎么样活着,这是一个大学问。
所以说,善于生活的,才善于死亡,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
《论语》中孔子讲“未知生,焉知死”,他说,你活着都不懂怎么活,还问死后到哪里去。
孔子不是不懂,只是不答复他。
这个道理也就是“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藏于天下才恒久
将船儿隐藏在山谷里,将山隐藏在深泽里,可以说是很牢固的了。然而,夜半时可能是大力士却背着它迁移了,但昏愚的人竟浑然不知。将小物体藏在大物体中是适宜的,不过还是会有丢失。最后藏得自己都不知道放哪里了,该失去的终会失去。
这里的“大力士”是谁呢?其实就是造化,也叫变化,造化就是生命的主宰。
大化流行,变化的大力是抗拒不了的。但由于人总是妄图在真实中添加人为的东西,所以很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过着自欺的生活。人的一个通病,因为贪欲,就是喜欢藏,像那林间肆意乱跳的松鼠,在地上捡到一颗果子,便赶紧把它藏了起来。
人类看到好吃的、好穿的、好用、好玩的东西,就想占为已用。可是藏得住吗?纵然能藏得一时,到头来还是要归于自然。即便自身这个臭皮囊,也是藏不了,何况身外之物!
天下事都是如此,真想藏,那要怎么藏呢?就藏在本位上,把天下藏在天下,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一杯水藏在海里,藏得最好,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人一切归之于自然,归还到本位去,应该如何便如何。你如果只是用个人的私欲、私心,想把拥有的牢牢抓住,你越抓,越容易跑,好像是一个隐隐的规律。
把东西藏在哪里都有可能丢失。而如果把天下托付给天下,就不会丢失,这是万物常在的情景。所以,圣人游于不得亡失的境地而与大道共存。
善夭善老、善始善终
人们一旦获得人的形体而自喜,像人这种形状,千变万化而没有穷尽,那快乐之情难道还能够加以计算吗?所以圣人将生活在各种事物都不会丢失的环境里而与万物共存亡。
“夭”,指少年,少年你要好好对待,跟着老年你也要好好对待,开始的时候你要好好对待,临终的时候,你更要好好对待。
所以,夭、老、始、终,都不必介怀。
人们尚且加以效法,又何况那万物所联缀、各种变化所依托的“道”呢!
【善始善终】 古人云“持之以恒”乃做人之根本,很好地开始,完满地结束。形容办事认真,能很好地坚持到底。当今,善始善终的人依旧是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敬的,同样也会带动更多的人成为善始善终的人。
说不清,道不明
庄子讲到:“道”是真实而又确凿可信的,然而它又是无为和无形的;“道”可以感知却不可以口授,可以领悟却不可以面见,“自本自根”是说它不仅是万物原因和根据,同时也是自己的原因和根据。是不是与《老子》中“道可道,非常道”一个风格呢?
“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未出现天地的远古时代“道”就已经存在。这里揭示出“信”是一种能量的维系,是能量的枢纽关联。鬼神天地都出自它,它在太极之上不为高,在六极之下不为低,先天地存在不为久,长于上古不为老。
有道古人的成就
现在庄子怕你不信他的话是真的,于是就列举出一些上古时期得道的人让我们看:
豨韦氏得道,就可以从容地立于天地之间,成为人类最初的皇上;伏羲氏得道,就可以与元气相合,大开智慧,画八卦以显示自然之理;北斗星得道了,永远不会改变方位,这种规律从来没有错过;日月得道了,它们的光芒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或者说,日月是顺应“道”的本性在运动,就可以经久不息;堪坏得道了,他就可以永远做昆仑山的山神;冯夷得道了,就成了管理各大河流的水神;肩吾得道了,就可以永远驻守泰山;黄帝得道了,他就能够登天入云,遨游天际;颛顼得道了,长居处玄宫,无为而治、天下太平;禺强得道了,就成为了镇守北极的神仙;西王母得道了,就可以永守少广山,不知道什么时间开始的,也不知道什么时间结束。
彭祖得道,他出生于虞舜时期,到春秋五霸时还活着;傅说得道了,用来辅佐武丁,统辖整个天下,傅说是殷商时代的一个贤臣,后来被殷高宗武丁任用为宰相,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
他死后骑着东维、箕尾这两颗星星就上了天,也与其他星星一样,永远发光。
心传的东西妙不可言
庄子告诉我们,“道”是可以被人感知并检验的。但是,它没有明确的作为,也没有明确的样子,可以心传,不能口授,可以有心得而不可以目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用某种方式去感应“道”。圣人的责任是告诉你有这个东西,但能不能得道,全靠修行之人的悟性。当你真正渐渐获得“道”的时候,就可以心想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