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徽州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精选9条)

文峰塔坐落在徽州城区岩寺的原村口,是徽州水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徽省级文保单位。建于明嘉靖23年(1544),高67米,六角七层,有旋式梯道,游人可拾级而上,远眺黄山烟云,近瞰古镇全貌。

徽州文化徽州景点徽州石雕徽州历史徽州古城徽州四雕徽州祠堂徽州三绝鲍家花园安庆振风塔简介

此塔为里人郑佐(双溪)倡建。

他是明代进士,官至贵州右参政。

他为建此塔确实费了心,从设计到落成花费15个春秋,耗资四万多两白银,每一层由哪些人捐献统通铭该立碑。

仅塔心木一项,就访遍了全县诸山,最后还是在黟县渔亭大圣山觅得的。

这株高13丈的巨材,从伐倒到运来岩寺,百把里地就整整花了三年。

为铸造塔顶的葫芦宝瓶,他参考了南京报恩塔、绍兴大禅寺塔以及泗州塔多处图形。

以往,特别是清代,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四乡八里的人有游塔惯例。

白天游人如织,夜间点燃塔灯,从最高层连珠下垂,倒也五彩缤纷。

每逢游塔盛会,塔四周便象北京"天桥"一样热闹,有说大鼓的、玩杂耍的、变戏法的、卖药的、摆摊的、设赌的,五花八门。

现在七、八十岁老人,少年时还见过游塔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岩寺文峰塔距离国家5A级景区黄山约30公里,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寺文峰塔又称水口塔或岩寺塔,高67米,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北郊的原入村口,西邻丰乐河,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在通往岩寺高速入口的公路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塔的全貌。

文峰塔由明末进士汾阳人朱之俊(曾任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倡议集资而建。当时汾阳境内西北高东南低, 朱之俊相信“风水”之说,认为汾阳县境西高而东南低,不利文脉,出于期望家乡日后多出人才,建塔补救,于是汾阳文峰塔得以修建。

建成后的文峰塔塔高13层,每层中有12生肖塑像。此后,仅清代从汾阳走出的进士就有48名,所以直到21世纪初当地还有登文峰塔祈福许愿的习俗。

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是在当时知府虞德晔等地方官员的赞助支持下、由僧人镇存卖武募化建成。关于此事,明代文学家、兵部侍郎王世贞在《文峰塔记》中说:“此僧在少林寺从师披剃,命名曰镇存,把钵维扬,至南关之外福田庵结夏,有感于阿育王事,发希有想,拟创宝塔……”

塔建成后,当时中丞邵御史闻而喜之,题名“文峰塔”,将文化、宗教、民俗合而为一。

文峰塔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塔,位于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建于后周文顺二年(952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塔建于天宁寺内,故原名天宁寺塔。172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主持重新修建天宁寺和塔。

文峰塔位于河北省大名县。文峰塔是无数名人的无形塑象,是文化进步的象征,是人材冠峰的象征。文峰塔象征着文笔,中午塔影投射到文庙大成殿前的池水中央,像一枝笔,塔尖似笔锋,水池似墨砚。随水波微微颤动,伴着铁铃叮当作响,好像是毛笔沾墨书写文章。景观奇妙,寓意深奥。

文峰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高38.65米,周长40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

文峰塔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五层八面。

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券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

塔坐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

文峰塔的建筑,富有独特的风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点。

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宽敞,是伞状形式,这种平台、莲座、辽式塔身、藏式塔刹的形制世所罕见。

文昌塔又称文笔塔、文峰塔,一般高七层、九层、十一层,它的心理暗示作用同文昌帝君。为什么文峰塔都是单数呢,根据了解,由于单数代表阳性,双数代表阴性,所以文峰塔都是双数。

文峰塔位于安徽省阜阳市中心干道颍州路文峰公园内,文峰公园因此得名。据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696)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文峰塔是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历史久远,寓意深远,登临眺远。

文峰塔总结了唐宋以来各种砖塔结构形式的优点。塔身外壁用砖砌筑,塔的中央又砌筑一个砖塔心;每层之间建有木质楼板和木质楼梯,可盘旋而上,后楼板、木梯毁于战火。

文峰塔塔内第一层供有文昌,第二层供有魁星。文昌,又称文昌帝君、文曲星,中国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旧时多为读书人所崇祀。魁星,即“奎星”,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后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有“魁星点状元”之说。古人建造此塔有“祈福赐恩”、“益国安民”、企盼洛阳文化繁荣、多出人才之意。

文峰塔是洛阳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旧时人们登临塔顶,除有“危楼高百尺,上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慨叹外,更多的是纵目河洛大地的壮丽景色。

文峰塔凭其独特的伞状造型与悠久的历史,与中华文字鼻祖甲骨文、周易发祥地羑里城,妇好墓、岳飞庙、颛顼二帝陵,富有文化气息的马氏庄园、代表安阳人精神的、令世人所瞩目的红旗渠、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等著名景点而被世人所熟知。

1997年,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诗人赵朴初先生游览文峰塔后挥毫赋诗:“层伞高擎窣堵波,洹河塔影胜恒河。 更惊雕像多殊妙,不负平生一瞬过。”

文峰塔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至今已千年有余。

172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主持重新修建天宁寺塔。

塔高 38.65米,塔基周长40米,壁厚2.5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黄邦宁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至今。

塔基留下的岁月的痕迹,向世人述说着千年的沧桑巨变。

文峰塔的构造为平面八角形,砖木结构,琉璃瓦顶。四周正面各有一门,其中正南面为真门,其他为假门。从浮雕佛教故事图像中可以看到图里的人物已经明显中国化了,说明释迎牟尼这位西方的圣人那个时期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

进入塔门,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可到塔顶。塔内为中空,四壁各有一小窗,沿窄窄的通道拾级而上,我们可见墙壁已被摩擦的光滑明鉴。由于楼梯向上越来越陡,通道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每次只能容一人通过。

塔顶四周为l米多高的女儿墙,平台可容纳200余人。从塔顶向四周看,可以看到古城安阳的全貌。

文峰塔的意思是文化的峰顶,含义是为了纪念和传承文化而建立的塔楼。

文峰塔通常建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名城中,是该城市文化传承的象征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座高耸的塔楼,更是对于城市文化精神的维护和传承。

从文化角度来看,文峰塔的建造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高层次上领略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知道这座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因此,文峰塔既代表了高度与权力,也代表了文化和传承。

1 文峰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通常作为佛教寺庙的塔。

2 文峰塔原本是为了储藏佛经而建造的,是佛教信仰的象征。

3 同时,文峰塔也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文峰塔是一座中国古代的石塔,多建于佛寺或道观中,也有的修建在文化名胜区或公园内。它的寓意是“视野开阔、心灵通透”,既是佛教的信仰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文峰塔的形制通常是多层、紧凑的石塔,塔顶有大小不一的伞盖覆盖,整个石塔高耸挺拔,雕刻精美。在佛教中,文峰塔是一种塔式殿堂,寓意佛法不亏缺,智慧无尽境。它既象征了人们对教义和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是佛门念诵经文的场所和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

文峰塔通常选址在山顶、山脊或地势高峭处,颇具观赏性和地标性,在很多城市也成为了旅游胜地和文化名片。

文峰塔是中国传统建筑物,其意思是指“塔上有文,高不可攀”,表示塔上所记载的文献文化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文峰塔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一种文化象征和文化遗产。

其建造目的是为了保存和弘扬传统文化,让后人能够了解和学习古代知识。

同时,文峰塔也代表着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许多古代文化名人曾经在文峰塔前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可以说,文峰塔不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文峰塔的寓意是人才辈出、文化进步和文笔,代表着古代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渴求,也体现了当地官员和民众对地域内所报有的美好憧憬。

文峰塔象征着文笔,中午塔影投射到文庙大成殿前的池水中央,像一枝笔,塔尖似笔锋,水池似墨砚。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彰德知府黄邦宁为塔门楣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故又名文峰塔。

民国十八年(1929年),复修时改为七层。

1964年,安阳市人民政府又进行了较大的修整。

2001年,恢复部分建筑。

 文峰塔背后的故事

中国的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主要用于供奉佛祖舍利或大德高僧灵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塔除了以上作用,也逐步成为古代一些城市或地区的风水建筑,荆门现存的三塔既有共同又各有不同作用,按照传统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东宝塔用于镇地域龙脉,月亮湖广场的白骨塔用于镇古城水口,文峰塔用于乞求一州文运昌盛,人民安泰。

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三塔已成为历史人文景观,这里让我们去探索文峰塔背后被遗忘的故事。

文峰塔修建于公元1862年,距今143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305051140109b2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