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成都茶文化历史典故,成都的茶文化?

成都茶文化最有特色的是茶博士,其实就是掺茶跑堂的。唐代《封氏闻见录》:“茶罢,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

四川的茶倌掺茶技艺高超,还有许多绝活,前些天还有外地的几个女子到成都打擂比武,据说打了个平手。

他们摆茶船,放茶碗的动作一气呵成,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的风车斗转,...

茶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就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在成都人民公园的一角,有一座鹤鸣茶社,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院子里就摆满了桌椅,晨起的老先生、老太太们就在公园里开始了一天的休闲时光。

鹤鸣茶社始建于1923年,距今近百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茶社之一。成都地方志有记载,人民公园曾有5个茶社,但几经沧桑,只有鹤鸣茶社在近百年的风雨兼程中被保存下来,并仍保留了老成都原汁原味的茶文化风貌,见证了茶社的历史变迁。

最开始,鹤鸣茶社并没有如今的规模,而只是一个小小的茶厅,也没有横额,只有一个小吊牌挂在柱头。在1940年,书法家王稼桢题写了横额,茶社创办者便将其题字雕刻成木牌,挂在了入口处。

进入人民公园正门后,沿大道左拐前行数十步便到了鹤鸣茶社。沿途绿意盎然,长廊古意十足,来往行人自在悠然,人、景、情,完美融合。

暖暖的阳光、轻柔的微风、清爽的茶香,让人们在这喧嚣的都市之中找到了一份心灵的慰藉。在高楼林立的成都,鹤鸣茶社始终保持着最纯粹的风格,坚持使用老式的竹椅矮桌、铜制的老茶壶,整体的环境构造也如初保留了旧传统,当真不愧是最具“川西民风古俗风味”的茶馆。

盖碗茶,是成都品茶的一个习俗。所谓盖碗茶,是由茶碗、茶盖和茶船三部分组成的,所以也有三炮台之说。茶船又叫茶舟,以承茶碗防烫手之用,因其形似船,故得此名,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此外,茶盖的使用也是有其特殊的讲究,若感兴趣的话,可以来鹤鸣茶社感受感受。

除了喝茶聊天,这里还有一项十分享受的体验项目,那就是舒耳,也称采耳。这个项目,似乎已经成了许多人到成都必打卡的内容之一了,在鹤鸣茶社也已非常成熟和备受欢迎。

一杯清茶,一盘瓜子零食,三五好友,聊天发呆,好不惬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来鹤鸣茶社,看的是老成都的风貌,寻的是老成都历史的沉淀,享的是繁忙生活中的那份静谧......

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壹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

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

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

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

成都茶文化特点:

1、时代性,2.民族性,3地区性,4.国际性

西汉宣帝神爵年间,王褒,字子渊,四川资中人氏,前往成都赶考,寄居在成都安志里他的亡友家中,与亡友孀妻杨惠有了私情。

王褒常使唤亡友家中一个名叫便了的家童为他打酒,便了不肯,甚至跑到亡主坟上大哭。

于是女主人干脆把便了卖给王褒,王写下买仆的《僮约》,写得四六骈文洋洋洒洒,从晨到夜,从春到冬,从家事杂务到田间耕作,从执戈巡守到收租纳税,从个人起居饮食到对待邻居,从手中编织到市上贩卖,百般苦役,细细规定,倘不听话,鞭打百下。

《僮约》中有两句“烹茶净具”和“武阳买茶”,为中国茶业和中国茶文化史留下了最早最可靠的文字史料。

武阳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文字记载的买卖茶叶的市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v20231006132208f724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