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成都的地名来历和历史故事,成都10个地名和来历?

以下是成都市的十个地名及其来历:

1、 锦江区: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流经市区,因此锦江区得名。

2、 青羊区:青羊是成都市区内的一个古老街区,得名于这里的青砖青瓦和青草。

3、 金牛区:金牛是成都市区内的一个古老街区,得名于传说中蜀王的五头神牛。

4、 武侯区:武侯是成都市区内的一个古老街区,得名于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的封号“武侯”。

5、 成华区:成华是成都市区内的一个古老街区,得名于传说中成都的成华门。

6、 高新区:高新是成都市的一个新兴区域,得名于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 双流区:双流是成都市的一个新兴区域,得名于成都市双流国际机场。

8、 龙泉驿区:龙泉是成都市的一个古老街区,得名于传说中的龙泉剑。

9、 青白江区:青白江是成都市的一个新兴区域,得名于成都市青白江铁路货运站。

10、 新都区:新都是成都市的一个古老街区,得名于传说中的新都门。

关于成都的地名太多了:成都分为三个圈层,其中一圈层是成都市中心,分为:青羊区(有著名的浣花溪、杜普草堂、宽窄巷子等旅游景点)、锦江区、武侯区(武侯祠)、金牛区、成华区、高新区(现在发展很快)等;

二圈层:有桂湖公园的新都、棠湖公园的双流、郫县豆瓣闻名的郫都区、温江;

三圈层:成都周边的市郊县,如天府机场的简阳、街子古镇的崇州市、都江堰的二王庙,天台山的邛崃、花舞人间的新津、石象湖的蒲江、西岭雪山的大邑等

成都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个叫做成华的地方,成华在汉代时是成都地区的一个管辖区域。

成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成都”。

因此,可以说成都这个名称的由来与成华密不可分。

此外,成都还有“蜀都”、“锦城”等称号,这些名称也与成都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有关。

如“蜀”是古代一个地域名称,成都是蜀地的政治、文化中心;而“锦城”则是因为成都地区的文化、艺术、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因此称其为“锦城”。

总之,成都这个名称和称号的由来具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成都为什么叫成都:

成都之城缘于周文王梦岐山止幽山,取名因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所以谓之成都。

成都又为何别名蓉城:

蓉城是后蜀主孟昶娶妻花蕊夫人,其人喜好芙蓉花,命人于城墙头遍植芙蓉花,每年至芙蓉花开的季节,整座城市都没芙蓉花所笼罩,所以人们把这座被芙蓉花掩盖的城市叫做蓉城。

都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她的名字从来就没变过,这在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就是成都的街名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别的城市不同,听上去都很好听,并且都很有特色,而很多地名的背后都有故事,今天给成都小伙伴们整理几个!

【洗面桥】

洗面桥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与武侯祠东西相望,当年刘备出兵讨伐东吴时,出成都南门又想起关羽之死便痛哭流涕,士兵也无不怀念关将军,于是全军军姿虽齐但士兵脸上都挂有泪痕,刘备便命将士用河水洗面,自己也立马桥头无比感慨。

【洛带镇】

三国蜀汉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本为落带,场镇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建筑物大多为清代与民国风格。受湖广填四川影响,现在为客家人聚居地

【衣冠庙】

以前的成都很小,衣冠庙已经算是城外了。话说关羽死后刘备没取回他的尸首,就在现在的位置立起一座衣冠庙来纪念他。每次祭祀,刘备出城都先在洗面桥沐浴焚香,再到衣冠庙拜祭。故此得名

【猛追湾】据说以前猛追湾一代的附近都是沼泽地,许多周围的农民喜欢将自家的猪儿赶到这里活动,好让母猪有更多的奶水。叫做猛追湾还是跟读音有关系,母猪湾、母租湾、母醉湾、猛嘴湾、猛追湾,就这样叫出来了。

【神仙树】

神仙树是相传清朝的时候,一棵死了的大叔有一个蓄满水的树洞,很多人觉得喝了这个水能治百病,后来就很多人慕名前来。许多人向大树祈福,当时香火盛极一时,神仙树就此叫出了名气。

【春熙路】

春熙路是由军阀杨森于1924年建成,最开始是因为森威将军而命名为“森威路”,当时有四条纵横交错的街道,由春熙东路、春熙西路、春熙南路、春熙北路四条步行街组成。后来几经改名,最后以曾做过成都市政长官王缵绪秘书、著名书法家、诗人陈月舫先生改名,其意旨在“春风和煦,民子熙熙而来”,故街名就叫“春熙路”。

【八宝街】这里的八宝街和八宝粥没什么联系,实际上是清末时为贫民聚居地,沿街多为竹蔑为墙,草席为顶的简陋棚屋,被当地人称为“笆笆巷”。

因其名不雅,民国初年据其谐音改为“八宝街”。

说法二:传说元末朱元璋军围攻苏州,盘踞城中的张士诚因守军屡屡受挫,考虑破城在即,便将宫中收藏的八种宝物,装了九缸十八甏,令士兵乘黑夜运出子城,埋于此处。

至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队占领了苏州,埋藏的八宝终被挖出,该地始有“八宝”之称。

该处原为荒野,清末民初始具街巷雏形,《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均作八宝街。

【升仙桥】

升仙桥位于四川成都北门外,原为木桥,现已无存。

东晋《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

人们为了纪念胸怀大志的司马相如,将升仙桥改为驷马桥,至今仍是成都北上的必经之地。

古时一车套四马,故称驷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

升仙桥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唐朝诗人汪遵曾写过两首赋咏《升仙桥》绝句诗:“汉朝卿相尽风流,司马题桥众又闻。

何事不如杨得意,解搜贤哲荐明君”。

歌颂了杨得意的荐才之功。

另一首为“题桥贵欲露先诚,此日人皆笑率情。

应讶临邛沽酒客,逢时还作汉公卿”。

【龙潭寺】

龙潭寺,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期某年六月,蜀汉皇帝刘备之子刘禅路过此地,因天气 炎热,便到一水池里沐浴,后刘禅称帝,人们便把此池故名“龙潭”。因龙潭右侧有一寺庙而得名“龙潭寺”。

今成都人民中路二段,原名骡马市街。

清初成都驻有满、蒙八旗兵丁,为应军队及贵族养马需要,陕、甘、宁贩马商人逐渐增多,便在少城(满城)东,近“皇城”后子门外的广场设立骡马市场。

雍正以后,四川安定,用马减少,马市便迁到城外,由于广场地处城区中心,居民修房营商业者多,逐渐形成街道,“约定俗成”名骡马市街。

虽市场不存,却流行一种习俗,即凡成都畜马的人,每年正月初四必乘马到此街一行,祈骑马者一年平安,这种风俗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废止。

因为成都在五代十国时期遍种芙蓉,成都便因花而得其美名-芙蓉城(也就是蓉城)。

蓉城这个名称由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出现的,当时是蜀后孟昶执政时期。公元932年后蜀皇帝孟知祥病故,他的帝位传给儿子孟昶。这位后蜀皇帝在成都称帝32年。

孟昶称帝这32年,如若说政绩,他没有哪一样有美名的,但唯独他令成都人遍种芙蓉花树,倒成了他的功绩。其实,种芙蓉花树最先也是老百姓,而不是成都的孟昶。成都遍种芙蓉,花开似锦,从那时起,成都便因花而得其美名--芙蓉城。

时光悠悠,蓉城这名儿始终不能抹掉。孟昶当年命令栽种芙蓉是为了他开心、观赏。而人们遍种芙蓉则还有美化市容、清新空气的目的。

基于芙蓉树在成都的历史影响,1983年5月26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决定:正式命名芙蓉花为成都市市花。现在蜀都大道龙泉段,特别是金牛大道两旁,每到秋天,芙蓉花成排地迎着秋阳,或红、或白地开放,极为好看。

扩展资料

成都的另一个别称:龟城

南床大诗人陆游在成都西门登张仪楼时曾写了这么两句诗:“龟书成城锦水滨,金牛路辟复通秦”。西晋词赋家左思在《蜀都赋》中赞美成都高大华丽的建筑、繁荣的经济说:“金城石郭,兼匝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成都”作为城市地名,其二字从古至今都没有变更,但它从修筑城墙那天起就有个“龟城”的别称,这就是陆游所言的“龟书成城锦水滨”。

公元前316年的事儿,秦国大将张仪、张若打败蜀开明王以后,为防止开明王残余的反攻,便在成都修筑城墙。刚筑好不久就垮了,几个月也未修好。

又暴雨不断,所筑的城墙全部垮塌了,一天夜里,张仪、张若两位将军不约而同梦见一只大乌龟在成都这块地方爬行,乌龟托梦说:“将军筑城有诚意,就顺我爬行之道修筑,保证城墙不会再垮!”

次日,张仪、张若便照乌龟所爬的道路修筑高七尺的城墙,还修筑东、南、西、北四门,以及城门楼,说来也怪,这次城墙再也不垮塌了。

成都城很快修好了,形状简直像只大乌龟:东、南、西、北四门正好是乌龟的四只脚,西门修筑的张仪楼既高又大,东门修筑的张若楼虽然矮一点,但结实粗壮,每当太阳出来,东门的张若楼像乌龟的头;西门的张仪楼则像乌龟的尾;而那极不方正的城墙,则像一只巨大的乌龟。

于是,便有了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别称-龟城。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新闻网-揭秘成都三别称:曾因城墙状似乌龟得名“龟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31029152810e8e6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