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春秋战国延续那么久?
①
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是一个人类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撤里面所消耗的东西所经历的历程是不在其中体会的人是难以体会到的。
秦国建立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豪情万丈,邀请天下的有识之士一起举办了一次晚宴,在这次晚宴上面,秦始皇当众向大家询问究竟应该推行郡县制度,还是应该推行分封制?那一场辩论几乎没有人站在秦始皇的这一方替秦始皇说话,大多数人群情激愤,要求推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说封建制度也就是中央集权制度,在秦始皇的秦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什么这些人还得拼了命的去维护一个已经没落的分封制度呢?这些人难道不明白秦国统一六国使用的就是中央集权制度吗?
其实把当天一个反对秦始皇代表的话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祖宗之法不可违!当时话说出来没有这么难听,被人能够用很多华丽的辞藻,把这句话变成一句好听的话,也变成一句大家都认同的话,但是他不会从实际出发,问题他只会从历史上面生搬硬套。
不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的人仍然还是坚持行驶分封制,虽然天下已经从周变成了秦,可是,原先峰峰制度的流毒仍然存在于天下众人的心中,大家都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哪需要统一呀?(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大家各自在自家恢复自己的生活,各干各的不是很好吗?
任何一条路,都是从第一步筑基开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要想迈出这第一步,其中的困难着实让人感觉咋舌,这也就是为什么历代的先驱者都会遭到其他人的尊重,和常人不能享知识与天下为敌,行使自己内心的正义和新思想,这些人是这些先驱者才是整个人类社会推动的第一助力。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来讲,他们所经历的是一次思想上面的变化是联合在一起组建一个大家庭,也就是形成一个巨大的国家,还是按照原先的那样各干各的各自维持各自的生活,每一点都有自己的理由,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国家趋向于统一整个中原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农。
人更文明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当时的人并没有看到这一点,只是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大家货币不通,语言不通,文字不通,为什么要联合成一个巨大的国家呢?
那么这种情况之下去统一整个中原的国家,所面临的阻力就变成了所有人,只有当一个能够晶石踏出第一步的人,能够拥有巨大意志的人去执行这一个国策,那这一步路才算是踏实的走出来了。
很显然,秦始皇的千古一帝其最重要的一条便在于将分封制度彻底废除,而将封建制度完整地推行的下来,而且不打折扣的那一种,也正是秦始皇率天下之先所做到的,这一点也为接下来后是千年影响深远。
我们所无法理解的就是在那个时代,在那种知识条件之下,当时的人的内心究竟有多么深刻的思想禁锢去反对这种历史浪潮的推行,也正是因为如此漫长的乱世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事情,所有人都祈求和平为什么不去统一呢?是不是?
②
春秋战国自西周的周幽王被犬戎灭亡(BC.770),周平王迁都建立东周,到秦始皇统一六国(BC.221),其间延续了近550年。其时间比后世的任何朝代都要长,之所以能延续那么久,是由当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军事水平等等错综复杂的关系所决定的。
名义上的周天子依然存在,政治地位平等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着相互制衡的关系,谁都难得一家独大、取周而代之
周朝的诸侯国一般都是因为有功于朝廷而获得土地的赏赐,自由发展起来的。
在东周初年时,在周朝的领地范围内还存在着140多个诸侯国。
从政治地位上来讲,它们是平等的,而且在没有能力抗衡周朝时,它们也是得服从周天子的。
周天子虽然没有能力对付诸侯国,但是谁不听话,它号召其它诸侯国去灭掉它还是能做到的,而且诸侯国也很乐意干这种名正言顺地分土地的事情。
所以,相互之间是有制衡的。
它们共同的敌人只有会抢占土地资源的北方外族。
在这种情况下,谁都很难一家独大,取周而代之。
经济上没有能力快速富强、傲世群雄
在传统的生产条件下,国力主要依靠土地资源个人力资源,因此,诸侯国谁都难以快速富强、傲视群雄。自然条件较好的是齐国、晋国和楚国,但谁都不愿意让它们强大起来,此消彼长,因此,出头鸟总是要挨大家打的。
军事上没有产生压倒性的优势,更难四面树敌
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军事上也就谁都没有能够在军队数量、装备上产生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唯一的出路只能慢慢吞并,积小为大。
于是,在春秋时经过百余年的争斗,140多个诸侯国中的小国逐渐被吞并,并形成了“五霸”,到春秋末期,仅剩下20多个诸侯国。经过战国的重新洗牌,各个大国相继进行了变法改革,最后剩下七雄。又经过合纵连横的较量,最终秦国各个击破,统一了中国。
③
春秋战国期间各种思想、各种制度竞相出现,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要完成帝国的统一只有不断经历战争检验各种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存性,最后择优而存,不能适应人类历史发展的便被吞并。
秦国由于实行了商鞅所主导的制度变革,形成了不同于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即广泛招纳各国贤士,任用有才之士,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六国仍是贵族掌权,整治黑暗。所以单凭仅此一点,秦国制度的优越性变得到体现,从而在残酷的兼并战中一举击败东方六国,统一四海。
战争大部分时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器,它淘汰旧的、落后的、保守的制度与体系,形成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
因此春秋战国的五百年的兼并战争其实就是一场人类社会制度的漫长进化过程,最终更适合社会发展的秦国胜出,而其他落后制度的国家就被淘汰灭亡了。
④
今天我就不抛书包卖弄历史知识了,这些找度娘都可以知道,重温一次中国历史而已。
单聊春秋战国为什么历时长,边嗑瓜子儿边侃大山,一杯清茶一把大葵扇:
夏商周就掠过了,直接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周朝之后诸侯峰起,能成为一方霸主必然手段魄力是出类拔萃的,当你被大伙拥戴到主攻的位置,哪怕曾经一届布衣也会雄心燃起,因此,春秋是强者奋斗篇。
是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共同目标,在完成这个终极目标可不是一两代能做得来的,毕竟群雄林立,没有超强的政治军事经济手段是无法突围而出,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因此强者打下的基础要多代夯实,弱者被淘汰,不断更迭,不断上演弱肉强食。
因为有强者必然有智者,两者缺一不可,春秋战国的智者多如牛毛,孔子,墨子,鲁班,孙子。。皆出在春秋,这些世外高人的涌现完美了人民的思想,礼教,军事素养,为人处世。既可以说是愚民,又可以说开智。
在如此即统一又矛盾的社会里,每个人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奋斗,为了不被淘汰,为了生存而抗争,只要有一点希望,就不安分,相信强者法则。所以没有谁服谁谁怕谁,至死方休。这就是春秋历时千秋万代的本质。
直到商鞅变法后大秦一统中华才结束这个游戏,从此游戏规则改变。无论朝代怎么更迭,只有一个皇,这是后话。
⑤
动乱之所以这么长,原因有很多。
说几点,第一,是制度僵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证明了“纣无道,起而伐之”这句话很可能是胜利者的特权之一,西周当年是趁着商朝主力去东夷平叛,造成内部空虚,被趁虚而入的,自然而然的要大书特书纣王怎么怎么的了,所以自然而然的有了后面的三监之乱,武庚反叛(人家儿子不服啊)。
为了巩固阶级统治,大封功臣宗室,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巩固了统治,也扩大了疆域。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也逐渐的落后,西周最后的天子,也确实不是个东西,他的前任也不怎么的,这样下来实力自然就不行了,强干弱枝变成了强枝弱干了,还自己作死,烽火戏诸侯,只能玩完,改朝换代了。
第二,周平王也不是东西,本来你爹幽王,想换了你,让你兄弟当接班人,你有想法,想反对,这没错,(扎根在中国几千年的宗法制,嫡庶有别,不可否认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除。
)而且当时天下诸侯也肯定同情你,宗法制在那搁着呢。
可是你不该引外人来助威啊,都是诸夏一家子人,关起门来自己解决,肉烂在锅里,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可是你引犬戎入室,帮你上位,事实上最后人家不是真心帮你,临走吃干抹净,还顺带着一把火烧了镐京,省的你后期打扫了,直接的平王东迁,这一下就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化成敌我矛盾了,你在诸侯心里直接掉价了,鄙视你。
我们的天子居然是这德行,华夏衣冠居然跟蛮夷搞一起了,丢不起那人,人家打心眼里开启看不起你了。
第三,平王甭管怎么说吧,好歹也算是继位了,当了一把手,结果呢发现以前的这些个臣子不怎么恭敬了,不请示汇报工作了,逢年过节也不怎么送礼了。
当然想着重振天子雄风了,可偏偏自己又没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跟郑国打架,折了,肩膀还挨了一箭,丢人啊。
本来诸侯就人心不稳了,但大家心里也知道你是天子啊,明上的大家长,可这一下完蛋了,大家发现原来天子也就那么回事,射他一箭能咋的,咱手里兵啊,怕啥。
天子威严扫地,一落千丈,以前开会没人听,现在开会干脆就没人来了。
第三,人心思乱,要不孔子说礼崩乐坏,周天子说话不怎么管用了,而且分封制到现在了,一个烧饼就那么大,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凭什么啊,都是宗室功臣之后,谁也不差谁。你打我我打你,都开始有自己的小算盘了,反正大领导现在不管事了,就是管事咱们也不听了。天下开始乱了。
总结起来,首先,制度的发展没有跟上生产的发展,只能打破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了。
其次,人治社会,不是法治社会,领导人的智商高低,直接影响了政权的巩固。
第三,这个原因也是第一个原因的发展,制度僵化,分封到最后,一代代的龙子龙孙太多了,社会资源不是无穷尽的,一代代的分封,亲戚越来越来,天子手里的东西越来越少,慢慢实力就不怎么地了,腰杆越来越软了。
所以,天下开始乱了。
一乱就乱了三百年,子弑父,弟杀兄。
引用座山雕的一句话“人心乱了,队伍不好带了。”
⑥
当时和当时之前的时代都是天子分封制
各路诸侯势力和底盘都很强大 ,天子都是 依靠诸侯进贡的财富来维持军队 。
之前夏商是因为一代(暴君)引起诸侯众怒而灭亡 。
而周是几代(昏君)来一点点的败家的 ,从周厉王失民心 ,周宣王失强大军队 ,周幽王失诸侯支持!
东周后天子基本没有任何威望 ,
强大的诸侯取代就会被其他诸侯共同讨伐和瓜分,直到秦惠文王之后才有一家可抗衡其他所有诸侯的势力 !
这样才走向闭幕 ,当然之后的赵国崛起又使得统一延迟了近百年 。
因为赵武灵王和赵文王两代明君能抗衡于秦和楚.齐的老本有一点
⑦
春秋各国都是周边分封下出来的,那时候社会风气注重礼仪,一般国家发生战争只是相互攻击,只要你服输就行(和北洋军阀相似),到了战国时期就成了主要以兼并别的国家为主,实力小的就要被实力强的吞并,到了后期大一统思想更加浓重,有原来大大小小的几百个国家剩下七个主要国家,直到秦始皇吞并六国大一统!
⑧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大周王朝仍在,又无能讨伐,对峙的局面相对长。而三国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天下大统成为共识,谁都想称帝,而又不偏居于偶,自命天子,其余的诸侯均为冒充货,必须剿灭。
二、春秋战国时期距现在多少年?
答案如下: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三千多年。公元前一千零四十六年。周文王灭商纣王建立周朝,周朝建立称为西周。
西周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开始。到公元前七百七十一年,少数民族犬戎杀周幽王。攻入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周平王继位。迁都雍城。开启东周列国时期。
春秋距离现在最多是3000年,而战国距离现在就是2400年了是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卫国,宋国三个国家最强盛时都分别有多少人口?
这三个国家都不很大,属于中等国家,最盛时期,出兵最多的时候大概在二百到三百乘之间。
一乘=一辆战车(3人)+75步兵 也就是说,正规部队在两万人左右。而那时候的士兵(士),都是需要辅兵侍候的,而且一个士兵带的辅助兵有时多达上百人,平均起来,每个士兵也得三到五人.... 也就是说,作战队伍可以达到十万,那时候基本都是全男皆兵了....再按男女比例1:1,家里平均两个孩子算,人口最多时候差不多是四十万左右了...
四、春秋战国时期有哪几个国家,他们的国王分别是?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后的周朝京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之前周朝国都在镐京之时称为西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时期。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都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都有这些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诸侯国:齐、晋、秦、陈、吴、
春秋时期: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