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清史稿努尔哈赤,清朝那些事(连载001):努尔哈赤注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类通俗小说连载,希望你关注本号,追着看。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一听这名字就带点异域风格。不过,他实实在在是明朝的臣民。

明朝建立之初,在山海关设立军事要塞,后来不断推进,管到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尔干都司对整个东北实行控制。不过,奴尔干都司存活不过二十几年,撤了。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此时,大明对东北地区的管理方式是“羁縻”。

“羁縻”这个词,可以解释为:束缚、控制、拘禁,笼络、怀柔。准确地说,这个解释就是为明朝治理东北而定身量制的——能控制的就控制,不能完全控制的地区就靠部落首领代管。

对部落首领,实行的是威恩并重。所谓“威”当然是露头就打,所谓“恩”就是我们自古就有的特色方式,叫“怀柔”。

这个词很难翻译成外文,但是,中国人都懂。比如我们村里就有一位谁也不怕的寡妇,每逢别人家里来了客人或办喜事。寡妇必站在村头高声叫骂。

她可能是家里的白菜被人偷了,大骂;可能是村里小孩掏了鸟窝,大骂;可能是……她有无数种可能。

她骂人的话是世界上最恶心的,最不堪入耳的,与文明背道而驰几十亿光年的。她做出的动作是下流无耻的,使全村素质负增长百分之几千的。

但是,谁也阻止她不了。

于是,我村那些没读过一句书的女人们都知道在贵客来之前,办喜事之前,送一些鸡蛋、腊肉、糖果之类的东西给她。第二天,她准会配合你——绝对不骂娘。

这叫怀柔。

努尔哈赤就出生这种在“威恩并重”地区,小地名叫赫图阿拉。阿拉是土台子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乡里娃。

努尔哈赤出生的时候,已是明朝晚期,这叫生得正是时候,俗称命好。事实上,从努尔哈赤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只要自己努力,注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为什么?因为大环境太好了,努尔哈赤的老家赫图阿拉,大约是现在辽宁省的敦化市一带。属于怀柔加半控制地区。在怀柔前面还要加个前缀“无限宽松”。

为什么要加个“无限宽松”呢?因为努尔哈赤从出生到死亡,这段时期碰上了五个好皇帝,分别是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

这五位都有共同的爱好——好色。其中有两位皇帝长期不上班,分别长达22年和28年,还有一位上班不到一个月就死了。加上这段时期还出了史上两个最有名的奸臣——严嵩和魏忠贤。国事如此,边陲的管理也就好不到哪里去。

当然,这种宽松的环境,并不只是针对努尔哈赤一人。凡是有些想法的女真部落首领们,在没人管或者管得不严的情况下,都可以大有作为。那为什么只有努尔哈赤成功了呢?

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答案:他喜欢读书。

一些传记文学,或者影视剧喜欢的手法是:凡是英雄人物必定出生不凡,少有大志,一岁认字,三岁背诗,七岁射虎,但努尔哈赤不符合上述作者的口味。

不过,努尔哈赤的史祖还是有传说的。但按我们传统的观念,叫塑造得不甚“成功”。据传,努尔哈赤这一支的史祖——只有一个史母。史母在河边洗澡时,鹊嘴中含着的一粒丹珠,掉下来落到史母嘴中,接而吞服,便生了布里库雍顺。努尔哈赤就是布里库雍顺的后裔。

没有父亲却有了儿子,按我们汉人的习惯,好像带点侮辱性,但《清史》就这么记载的。

不符合汉人的习惯,但符合女真人的习俗——人家才不管有不有男人,事实上,他们的习俗是允许儿子可娶父亲的老婆。从布里库雍顺一路传下来,到了努尔哈赤这一代,算不上什么望族了。他出生于一个小部落酋长之家。女真人那时也没接受汉文化,也没有给努尔哈赤编造什么红光冲上天空之类的神话。

总之,切切实实地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任何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都不是一首好诗。

唯一有点巧合性的是,他的名字取得好。努尔哈赤在满语中的含意是:勇猛善战,逢凶化吉,茁壮成长,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

他的童年主要是下河摸鱼,上山打猎,骑马射剑,是任何一个女真人都要学会的基本本领。

十岁,他的亲娘死了。

十一岁,他有了后妈。

跟世界上所有有后妈的人一样,反正他有点对立情绪。如果后妈对他挺好,估计没事。但他这个后妈常常“邪睨之”,让小哈赤暗地里牙齿咬得格格响。

实事求是地说,年轻时的努尔哈赤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就想着快点长大,娶个媳妇,跟后妈分家,过点有尊严的生活。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努尔哈赤才认定锻炼好身体,练好一身骑射功夫,以后一箭能射中原野上奔跑的兔,河里游走的鱼,一拳打得开三五个人,才是他的生存之道。

直到十九岁,父亲给了他少量家产,让他分家自立。于是,他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捡蘑菇、拾木耳,捕鱼虾……什么赚钱干什么,纯粹的市场导向行为。

但这些东西当地人不要,大家都是干这种营生的,因此,他必须把这些东西送到抚顺马市卖给汉人、蒙古人.

一些史书上说他“胸怀大志”,基本属于抹粉行为。经常跑马市,比一般人要多些见识倒是实在的。此外,他能说一口汉语,蒙古语。跟今天北京秀水街店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一回事。

清史记载他还喜欢买书看,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一点倒是真的。他认识一些汉字,特别是《水浒传》让他越读越有劲。至于《三国演义》,也就是翻了翻,古文基础不强,难看懂。

总之,这位小名叫“小罕”的努尔兄,真实的生活就这个样子。他的这种生活,直到25岁那年,出现一件突发事件才得到改变。

不仅改变他的人生,而且改变历史的格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s20221105204607c7e9.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