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笔记,觉醒年代之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二)

上次我们分享了《中国人的修养》“华工学校讲义”的经典内容,文章引经据典,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我们不但学到了修身养性的根本,也认识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榜样,相信一定可以督促我们,严以修身,广泛学习,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智慧通达的人。

今天我们来解读“中学修身教科书”的主要内容,重新认识和成就自己。

(一)修己

1、人的一生不能无所作为,而修身要以有理想、有方法的道德为标准。以孝为本,崇尚公义,友爱兄弟,博爱公益,恪守本分。而修己又在于体育、智育、德育,三者缺一不可。

2、体育为修己的根本。

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就难以谈忠孝,于国于家都没有益处。

西方哲学家称:康强的精神,必寓于康强的身体。

人自小懂得卫生之道,少壮时应注意饮食的节度,少年时应控制零食,戒烟戒酒。

而除了保持身体和衣服的清洁,运动也是卫生的重要条件,可以帮助我们促消化,促循环,促进精神爽朗。

还可以涵养精神,治疗抑郁。

3、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平日经常亲近的事物,不知不觉就会浸润到精神当中。所以习惯的养成就像交朋友一样,要慎之又慎。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由礼仪而正心,就不会出现谬误。

4、勤勉,人要各司其职,勤奋工作。因为人所有的德行、才能、功业、名誉、财产,无一不是通过勤勉的努力而得到的。不勤勉的人,甚至连很小的利益也得不到。

5、自制有三方面:节制身体、饮食的欲望,以免沉湎酒色、奢侈荒淫;节制名誉及财产的欲望,不急于做沽名钓誉的事,也不成为金钱财产的俘虏;节制愤怒、傲慢、情欲等热情,不做毁人不利已的事。而以情制情是不错的方法,愤怒时品丝竹乐器来进行中和,抑郁时登山玩水来化解。养成习惯,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6、勇敢可以让人忍受艰难的境遇。人一生的学业和事业,没有什么时可以轻易得到的,在艰难时不屈服,不沮丧,才能最终达成目标。

曾子说: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古往今来,许多大思想家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意大利学者百里诺和加里沙,都是百折不回、宁死不屈从于异端学说的伟人。

而最著名的勇敢行为就是争取独立,独立就要做到自存、自信、自决。义勇之中,以为国家做贡献者为大。人只有处于国家之中,生命、财产、名誉才不能被外人侵犯损毁,所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人有了勇气,还要坚持修习学问,才能担负起国家的责任。

7、修学,人如果没有知识,即使外表秀美,穿锦绣华服,也难以掩盖粗鄙龌龊。知识与道德关系密切。知道应当行善而去行善,知道不应作恶而不去作恶,这才是有道德。世人的不忠不孝、无礼无义、纵情而亡都是因为知识不足,不能辨别善恶导致的后果。

孔子因修学而得道,成为圣贤楷模。当今世界文明之国竞争激烈,作为中国国民,我们要勇于学习知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修学,就要持之以恒、珍惜时间,人在少年时代修学最适宜,积累的智慧终身受用。朱子说:不要说今天不学还有明天,今年不学还有明年。岁月流逝,光阴不会因我而停留。等到老了,是谁的过错呢?

修学应以平时功课为本,再读书助力。如果有好的老师,并有好书相伴,就不愁不进步。

学问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但进步的关键在于质疑。所以读书不能人云亦云,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见。

8、修德,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有德性。用一句话概括,德性就是”循良知“。德性中,最普及的是信义。人无信不立,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敦厚恭敬,即使在野蛮之地也行得通。说话不忠信,行为不恭敬,即使在本州本乡,能行得通吗?守约守信、恭俭礼仪、合群容人,这一切能够做到,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9、交友,在家靠亲友,出门靠朋友,朋友可以拯救我们的过失,可以帮助我们成就事业,患难相助,人如果没有朋友就像身居沙漠。但物以类聚,人与群分,交朋友也须谨慎,不能滥交,既然交往就要互相守信,相互监督和劝谏。

10、从师,老师就是教我们经验和读书方法,从而养成自由选择能力的那个人。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教育。老师劳心劳力,考虑周到;学生信从老师,不断进步,有老师的带领,往往事半功倍,这就是最好的师生关系了。

(二)家族

1、人作为子弟的本分是孝悌,作为夫妇的本分是和睦;作为社会人的本分是信义,作为一国之民的本分是爱国。人在家族、社会、国家中恪守种种本分才能称为全德。

2、对于子女,父母的爱源于天性,从怀孕开始就倍加爱护,一直到成家立业,也是同忧同喜,一生操劳只为儿女。人知道报答一饭之恩,对于父母之恩,何以报答呢?百善孝为先,孝父母是一家幸福的根本,所谓孝道,就是顺、爱、敬和报德。乌鸦尚且知道反哺,何况人呢?

3、父母之道在于慈,而非溺爱。养子就要教子,这是父母的第一本分。养育子女除了照顾他的身体成长,还要促进他的智慧和品德的增长,等到子女成人而能独立生存,父母的职责也就尽到了。而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家庭氛围的敬爱和正直,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上进。孟母三迁,正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典范。

4、一国之本在于家庭,一家之本在于夫妇。

夫妇和睦,小则是一家之福,大可致一国富强。

这就是古人所说”人伦之始,风化之原“。

夫妇之间的第一要义就是爱,纯粹的爱情源于品性。

男子择妻,要选婉淑而贞正的人;女子择夫,要选明达而笃实的人。

婚后丈夫要勤勉养家,妻子负责整理家庭内务,二人刚柔相济,相辅相成,各司其职,共同教育子女,这就是夫妇的本分。

5、兄弟姐妹之情如同左手和右手,是人生至宝,金玉不换,不可忽视或放弃。所谓“同胞之情,虽千里之河山,不能阻之”。一生都应当互相爱护,相互扶持,荣辱与共,共同赡养父母,让父母心安。

除了自己的家人,与本族和亲戚、邻居及主仆之间,也应互相援助,相互扶持,忠于主人,善待仆从,才是有信有爱的忠良国民。

(三)社会

1、人集而为群,构成社会。社会的定义没有大小,小至乡里,大至世界,都可以称为社会。人在社会,当遵守公义公德,不侵犯别人的生命、财产和名誉的安全,博爱济困,才能完成社会的根本责任。

2、人的生命,是一切权利义务的根本,不可无缘无故杀害或伤害,但若遇到暴徒企图伤害,则应该进行正当防卫,防卫中杀伤暴徒,法律并不追究。同样,国家正当防卫而杀伤人,国际法律也是允许的。比如别国不守国界,入境侵扰,则虽远必诛。

3、另外,人的财产、名誉,跟生命一样不可侵犯。如果人人都有博爱和公益之心,量力捐赠财物,造福子孙后代,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价值。

(四)国家

1、国其实是一个大家,国人就像是家人。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跟个人的权利义务是一个道理。人民享受国家的权利,也当履行对于国家的义务。国家的成立源于权力,那么国家的安定,就一定要巩固国家的权利。

2、而巩固权力,离不开法律,那就是政法、刑法和民法,为官者依法治理国家和人民,人民当尊重国家元首和法律。

3、另外,国家的租税、兵役、教育及爱国心,既是人民的权利,也是义务,人人应当尽力而为。

4、关于国际和人类,我们也有权力和义务关注。国与国之间互通有无,但国家主权不可侵犯。人类共同生活在世界上,人人都应有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五)职业

人不可没有职业,职业是人得以生存的根本。人有选择职业的自由,但选择职业也应谨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宜的职业,那么无论是劳心还是劳力,都可以有所作为。

《中学修身教科书》下篇主要谈及理论伦理学,以人的心灵迹象或现象为研究对象,阐明其中的因果关系。

人的观念,起源于良心,良心让人为善而不作恶。关于善恶的区别,合乎人行为理想的是善,反之就是恶。

人的行为,都是有责任伴随。人听从良心的命令,良心就会赞美他,做违背良心的事,良心就会谴责他。

所以,伦理的极致,就是听从自己的良心,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本书是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关于道德修养的经典著作,充分体现了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本书公开出版后,畅销一时,多次再版,影响了无数读者。

这本书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从古先圣贤和国外名人的身上,学习修身养性的方法。

读蔡先生的书,需要沉下心来静静品读,我们讲述的只是一部分内容。像“华工教学讲义”的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德育篇包括舍己为群、尽力公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畏强而侮弱、爱护弱小等,智育篇包含文字、图画、音乐、诗歌、戏剧、历史、建筑等内容。

而“中学修身教科书”从修己、民族、国家、良心、道德、理想等方面,阐述了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应担当的角色和承担的义务。不仅适合于中学生,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修身养性都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作用。

相信我们都能从这本著作中,汲取智慧,学习精神,加强修养,扬善抑恶,努力做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中国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s20221009142504b477.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