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郯城的历史典故,郯国古城历史背景?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临沂市下辖的一个县,与江苏省交界。郯城县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历史非常深厚,在距今三千多年前,这里曾经有一个诸侯国,叫做郯国。县城里有郯国故城,就是当年郯国的国都,不过还有一座郯国古城,很多外地人对此分不清楚。

郯国故城位于县城西北,是真正的历史遗址。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商王武丁封其子于炎地(今山东郯城)建立侯国,称炎国,后来演化为郯国。不过郯国在战国时期就被灭,关于郯国的历史史料并不多。

在郯国当地流传着不少故事,其中有一位郯国的国君郯子,还曾经是孔子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师郯”的故事。当时的孔子还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听说郯子学识渊博,特意前去学习请教。在曲阜孔庙的《圣述图》内有一幅插图叫《学于郯子》,讲的就是“孔子师郯子”的故事。

诗词典故·鲍谢

指的是鲍照和谢朓

鲍照(416年?~466年),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鲍昭”,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郯城县,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南朝宋

 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

 并称“元嘉三大家”。

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齐

 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南齐建元四年(482年)“解褐入仕”,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

【出典】 见“诗凌鲍谢”条。

【释义】 南朝宋鲍照、齐谢朓皆工诗,后人合称之为“鲍谢”。杜甫诗有“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之句。

郯子的后裔就是郯姓子孙。

郯,tan。

郯国,系商周古国,其都城在今山东郯城西南,前后享国七百余年,其历代国君通称“郯子”。

郯国虽是小国,却分外活跃,二十四孝“鹿乳奉亲”故事主人公就是郯子。

孔子周游列国时,到了郯国,曾以郯子为师。 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十分感动。

郯子死后,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问官祠聊以凭吊。据有关资料载,当时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四贤”像,其中“三圣”像为孔子、老子、郯子。

郯国后来被越国灭亡,其后裔以郯为姓氏。

谈姓,读音tán,谈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17位,出自《姓苑》。

谈氏最早起源于今河南商丘地区的宋国。宋国灭亡后,谈氏族人大多留居祖居地,经过时代变迁,如今,谈氏族人在全国分布以江苏省最多,江苏、上海、浙江、陕西地也有该姓的人。

据《姓苑》所载, 西周史宋微子启之后有受封於谈者. 谈国为郯国. 春秋时郯子朝鲁, 其后亡国,郯国旧址在今山东省郯城北, 战国初年为越国所灭。

周朝有大夫籍谈, 其后亦有谈氏. 历史有谈氏改为谭氏。 

谈姓起源:

一; 据《姓苑》所载, 西周史宋微子启之后有受封於谈者. 谈国为郯国. 春秋时郯子朝鲁, 其后亡国,郯国旧址在今山东省郯城北, 战国初年为越国所灭。

二:周朝有大夫籍谈, 其后亦有谈氏. 历史有谈氏改为谭氏。

家族名人谈迁 字孺木。

清海宁人。

好审古今治乱,由熟历代典故。

地望分布:河南永年县,河南商丘县。

谈姓起源参考之二谈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纣王十分无道,屡次规劝他,纣王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杀自己哥哥,于是就不听劝谏。

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投奔周武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他被周武王封于宋,爵位是公爵。

后代中有一个谈君在战国时被封在谈邑,建立谈国,人称他为“谈君”。

他的子孙后代就以“谈”为姓。

因此谈姓起源于商朝王室之姓,子姓。

谈姓后来在梁国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梁国望。

下邳(Pī)别称邳国、下邳郡、下邳国。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为下邳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

后来,汉朝平定天下,将郯郡改名为东海郡治所下邳县;后置下邳国治所下邳县;后下邳国废,置下邳郡治所下邳县;汉末下邳郡为徐州刺史部;曹魏时徐州刺史部迁治彭城郡;西晋时复置下邳国为徐州刺史部;此后徐州刺史部多为下邳郡;南北朝北周时下邳郡废为邳州。

清朝康熙年间,郯城大地震导致邳州下邳县城被毁,北迁至艾山南。

民国元年1912年,全国废州置县邳州废为邳县。

解放初1953年,原邳县古邳镇划为睢宁县所辖。

现在就是江苏省邳州市古邳镇了。

             下邳在三国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引来很多人争抢,在三国与下邳有关的人物都有陶谦,刘备,曹操,吕布甚至还有袁术。

下邳在三国属于徐州,而陶谦在三国时期是徐州刺史,占据着徐州,所以下邳在三国的第一任主人应该是陶谦。

02、下邳在三国的故事。

陶谦当时年事已高,基本上属于一半身子入土的人了,陶谦觉得刘备人不错,站在去世前将徐州给刘备。

刘备夺得徐州后,袁术又开始觊觎徐州,因为刘备当时弱啊,袁术又想涿鹿天下,当然先挑个最弱的。

于是刘备与袁术大战,袁术与刘备大战时。

刚刚在兖州被曹操击败的吕布经过徐州,发现刘备在前线与袁术打的火热,占据下邳城,夺取了徐州。

刘备见老家被吕布偷袭,立刻选择投靠曹操,让曹操前来攻打吕布。

吕布听闻曹操来征,缩在下邳城不出去,耗时两年曹操终于击败了吕布,之后在下邳城杀了吕布陈宫等人。

刘备投靠曹操并不甘心,后又一次反叛曹操,占据徐州,这下邳在一次成为刘备的地盘,可没多久刘备兵败,下邳再次成为曹操的地盘,之后三国的事情就没下邳什么事了。

下邳,汉代、三国时期地名。

起源于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当下邳的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

后来,汉朝平定天下,将郯郡改名为东海郡,辖下有38县,东海郡的首府是下邳。

西元前202年,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定都在下邳。

汉武帝时置为临淮郡,永平十五年即西元72年,汉明帝成立下邳国,封他的儿子刘衍为下邳王。

到三国时期,下邳为东部兵家必争的城池。

是陶谦发迹的属地之一。

释义:

1、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2、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邳的名称还得从我国古代夏商时的下邳国去溯证。相传夏代薛人的祖光奚仲,曾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他被封在邳。奚仲居住在薛地(今山东薛城),他的后人从薛迁到了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古代以北为上,南为下。薛城在北,称上邳,邳在南,称下邳。

下邳为商周时的都邑,春秋时宋襄公修造了城邑,秦时称下邳县,到了汉代,下邳曾为楚都,韩信为楚王时,就驻这里。

东汉时置下邳国,管辖十七城,区域范围相当大,北到山东南部,南至安徽嘉山,西到江苏铜山,东到涟水。

从今天出土的汉代文物来看,下邳作为汉朝东部重镇,其经济和文化是相当发达的。

这跟下邳城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这南濒泗水,沂水和武水北来绕城和泗水相汇,它既占水运之利,又有灌溉渔猎之便,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笮融为下邳相,使督广陵、下邳、彭城运粮。

(融于下邳)大起浮屠祠,课人诵读佛经, 招致旁郡好佛者至五千余户。

每浴佛(释氏谓佛以四月八日生,事佛者以是日为浴佛会)多设饮食,布席于路,经数十里,费以钜亿计。

”五千多户佛门弟子聚居于此,四月初八这一天,四方信徒齐到下邳烧香,沿途数十里设下饭食,可以想见当年的盛况。

难怪汉末吕布、刘备、曹操等都要力争下邳,著名的曹操灌城、吕布被缢、关羽降汉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唐以后,下邳曾作为郡、州的治所,宋时为淮阳军的治所,明时为邳州城,这里已经有相当规模了。

城周长12.5华里,城内有衙署、演武厅、药局、僧道司等,还有6街10巷13市,城内外有大小庙宇72座,在这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盛极一时。

到了清康熙七年,巨大的灾难突然降临古城,先是大地震,后是黄河决堤,千年古城竟成了一片湖荡。

在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阳武县境内的黄河决口,黄水流经封丘,注入泗水,南流入淮河。下邳境内的泗水成了黄河下游的重要水道。因黄水带来大量泥沙,河身日益抬高,汛期常泛滥成灾。为了御灾,人们把河堤不断增高,到清朝初时,下邳城南的大堤已高过城墙,有人用“仰面观黄河,锅底有城廓”的诗句来描述这种现状。

到了七月十二日(公历8月19日,距地震仅26天)黄河从邳州花山坝(下邳城西十余里)决口,无情的黄水吞没了残破的州城,河水长年不涸,城址成为湖荡。二十一年后,离旧址北九十里的艾山南建了邳州新城(今邳县邳城乡),原来的邳州城便称为旧城湖。

1972年冬天,古邳镇开挖引河,河道便通过旧城遗址。民工们在4米深的地下挖到了大批房屋废墟,有一处挖到4具遗骸,4颗人头骨紧挨在一起。人们把头颅扒开,底下是一个黑碗,碗里还盛着两粒骰子!这些人是死于地震,还是亡于洪水,不得而知,但肯定他们正在嬉戏时而突遭灾难,才葬身地下!

现在的古邳镇,就坐落在旧城湖畔,当年是下邳城南关外一个叫木社店的小村,几百年后这里已是一座相当繁华的新兴集镇了。

下邳之战

公元197年,袁术因与吕布发生矛盾冲突,派大将军 张勋、桥蕤联合韩暹、杨奉等,以步骑兵数万人,分兵七路,进攻吕布所在的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吕布只有步骑兵3000余人,处于绝对劣势,在大军压境之下,抓住联军内部矛盾,说服韩暹、杨奉反戈讨袁。

联军由此产生重大裂痕。

吕布乘机进攻张勋军营,韩、杨两军起而策应,袁军大败。

另一说法:

水淹下邳:曹操攻打吕布的下邳久围不克,时北有袁绍之忧,东有表、绣之患。曹操迫不得已决裂沂、泗之水急攻下邳,殃及百姓。“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乱年代人祸的典型事例啊!

起源是在战国的时期,齐威王封邹忌当下邳的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

西元72年,汉明帝成立下邳国,封他的儿子刘衍为下邳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p20230228044024eb0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