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商鞅简介100字,商鞅的生平简介100字左右?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车裂,全族被杀。

战国时期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

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

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的一套法家学说。

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应召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便提出变法重点放在两面个方面:一是废除旧的封建领主制,把秦国建成一个封建地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二是推行农战政策,发展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在《史记》中司马迁是这样评价商鞅的:“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大概意思是:商君,他的天资刻薄人啊。从其想干孝公以帝王之道,持浮说,不是它的本质了。再说凭靠宠臣,以及可以使用,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国将领高昂,不兵赵良的话,也足以证明商君的小恩惠了。我曾经读过商君开塞耕战书,与他的个人行为相类似。

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商鞅是有看法的。

这可能就是在当时道家思想跟法学思想的冲突所致,并且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站在我们后世对商鞅的评价可能又不一样了,如果没有商鞅的勤政,没有他的严苛变法,秦始皇怎么会有秦国统一六国的机会。

在世袭贵族的极力阻拦下,他能义无反顾的把法推行下去,可想而知他的魄力与胆识。

商鞅变法,富国强兵,是秦国一跃而成强国;但视人民为仇,是以国富兵强而民穷.商鞅变法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也为秦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商鞅是卫国人。

他的变革史称“商殃变法”。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是强调依法治国的先驱,后被处以车刑,也是为护法捐躯的伟大人物。

商鞅是卫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在秦孝公时期担任丞相大力开展变法活动,使秦国的国力大幅增强,为秦国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商鞅

商鞅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也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

前期法家战国初期、中期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李悝与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他们多是当时领导各国变法改革的政治家,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之下各国之间争斗纷争不断,他们更为关心推行“法治”的实践问题,故他们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色彩。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法家的主张以法治国,以富国强兵为己任,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法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法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汉书》说“法家者流,盖出自理官。”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仲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

韩非简介

韩非,又称韩非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著作。

商鞅简介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

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n2023082610001765d9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