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唯一一个享国近三百年的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清朝为什么会这样成功呢?
因为清朝在入关以后,参考了之前历朝历代的得与失,尤其是明朝的制度,从而形成了自己完善的制度,而正因为清朝继承明朝的制度,所以被称之为清承明制。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制度,虽然外在基本上全盘接受,但内在实际权责之类的大为改变,而且之后也改变衍生出诸如拥有自己特色的军机处和理藩院等。但其八旗制度,却是一直都存在,而且并没有受其明朝制度的影响,统治者也没有依照明朝或者之前朝代的制度,对于八旗制度进行改造,所以说八旗制可以说是一直原汁原味的保持了下来。
那么清朝八旗制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笼统来说,大众都认为八旗制度只是清朝兵制而已,诸如《清史稿》中也将八旗编入兵制。
但认真来说,八旗制应该是清朝独有的一种军国民制度,不应该忽视了其国民这方面,而只认为其属于军队一种。
清朝这种八旗制,甚至在前期可以说是独特的旗制国家,那便是八旗对于国家的发展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并非皇帝独揽大权,八旗旗主是拥有相当大的决策权,也可以认为这是清朝前期皇权不集中的情况。
正因为八旗制的存在,所以清朝前期从太宗皇太极到圣祖康熙帝,一直大力集权,甚至可以说跟后来的九子夺嫡有一定的关系。
先来大概说说八旗制,八旗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可以说是当时一国都尽属于八旗,以八和硕贝勒为旗主,分治其国,无固定的君主,由八家公推一人为主,如果意见不合,大家可以商议易之。
从努尔哈赤所定的国体可以看出,当时后金(清)皇帝并非是独揽大权,军国大事一般是由诸贝勒等人共议裁决。而且后金(清)的继承规则,在早期属于是没有规则的,既不是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亦不是蒙古的幼子守灶制度,而是怎么说呢,可以说是八旗旗主共推的制度。
这个制度,有些类似于共和制度。像努尔哈赤早期立长子褚英为储君为何会失败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因为当时制度并非努尔哈赤一人说了算,加上褚英犯了众怒,努尔哈赤只能废了他,来平息统治内部的矛盾。
到了努尔哈赤死后,清太宗皇太极的继位更是透露出这种制度的与众不同。因为皇太极并非是努尔哈赤立的继承人,而且努尔哈赤也没有立继承人,而是以旗主共治为基础,留下了四贝勒当国的制度。
经过一番政治角斗,清太宗皇太极从四贝勒之中脱颖而出,方才登上帝位。像皇太极这种继位方法,在当时可谓是罕见至极,相当与众不同,如果说努尔哈赤的治国理念在于八家分权,同心同行,那么清太宗皇太极则是集权。
皇太极当时不只是对外降服蒙古各部,身兼蒙古大汗,还有征服了朝鲜李氏政权,更是对内改国号为“大清”,正式改元称帝。
当然内部的集权并不是改国号改元称帝那么简单,皇太极当时不只是将正黄旗和镶黄旗统领,还在兄长莽古尔泰死后将正蓝旗据为己有,这也就是最早的上三旗,这样一来皇太极拥有了三旗,对于其他兄弟来说,就具有很大的优势。
同时皇太极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还有其他贵族共同商议国事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当然看似皇太极是将这种共治制度走向正轨,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是扩大了共同议事的范围,每旗另设议政大臣三员,还允许一些爵位较低的贝子可以参加,将权力稀释,削弱八和硕贝勒的势力。
但八旗权力依旧很大,皇太极这些措施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见效的。在皇太极猝死以后,顺治帝福临就是通过议政王大臣会议选举出来的。
顺治帝六岁继位,大权实际上在于摄政王多尔衮之手,多尔衮从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是一步步独揽大权,成为当时实际上的皇帝。
多尔衮当时大权独揽,当然对于诸王大加打压,议政王会议也起不到了从前举足轻重的作用。
等到顺治帝亲政以后,这位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在多尔衮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压八旗权力。当然清朝入关以后,八旗制身为根本,自然没有进行制度上的大变动,顺治是通过学习明朝建立十三衙门,想以宦官集权,还有利用明朝的内阁制度等来大力起用汉人,达到抑制满洲贵族的目的。
虽然自皇太极以后,经过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的打压,清朝的八旗权力越来越小,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再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满洲贵族的权力没落,八旗大臣们开始掌权。毕竟皇帝不相信自己的血脉近亲,肯定要相信另一个群体,于是顺治帝以辅政大臣的模式,来辅导年幼的康熙帝,意味着八旗大臣开始掌权。
等到康熙智擒鳌拜以后,八旗大臣权力被打压,清朝才算是正式由松散的共治帝国,成为集权式的封建王朝。
没有八旗制对于皇权的约束,康熙因此开始了两个改变。
一是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因为嫡长子早夭,所以在康熙十四年立嫡次子胤礽为皇太子,使其名分早定,并且以期以自己为始,嫡长子制度可以延续下去,进一步巩固政权。
二是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又将六个儿子授予爵位和八旗领民。让皇子插手八旗,很明显就是进一步削弱八旗,进一步集权了。
康熙帝这两个进一步集权的措施,本来没什么问题。但关键在于,在前面宋安之也交代了清朝早期的继承制度既不是嫡长子制度,更不是幼子守灶制度,也就是没有多少规律可寻,像清太宗皇太极和清世祖顺治帝,都是一番政治角斗以后,通过八旗旗主共同议事这种方式推选出来的。
毕竟是几十年的传统,早已深入人心,康熙采取嫡长子制度,虽然有汉人大臣及其部分受汉文化熏陶的满洲大臣贵族支持,但大多数旗人还是理解不了的。
等到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再封六位皇子爵位及其给予八旗领民以后,这些守旧的旗民就认为这是一个皇子都可以竞争得到皇位的讯号。同时没有哪个人不想当未来皇帝的从龙功臣的,于是这些皇子各自下属的旗民开始支持这些皇子争夺皇位,这些皇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自然有野心了,于是九子夺嫡的好戏上演了。
所以说为何独独康熙年间会爆发激烈的九子夺嫡呢,跟雍正时期起立秘密立储,所以之后皇子们没有争夺的必要有关。更跟清朝前期八旗制与皇权相争有关,八旗制权力越来越小,皇帝越来越集权之下,九子夺嫡的爆发,更多是清朝从分散共治的框架转化为集权框架之下,最后爆发出的摩擦火花。
现在清朝独特的八旗制,大家看明白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喜欢说说那些不一样的历史,喜欢的朋友记得点个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