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精益的名人事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
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
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二、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及人才培养?
精益生产一直有这么一个理念信念,就是“造物即造人”,公司高速发展的秘密就在于稳定的组织,优秀的人才。
前面讲过的所有制度推行,方法工具运用,生产绩效达成都离不开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自动自发的人。
精益生产就是通过教育,培养有能力、有干劲、有敬业精神的人,来消除汽车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难以预料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达成生产经营目标。
在人力培养及组织上有如下特征。
1、现场为根在精益生产,从开始到现在,各级主管对于现场都很重视。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就是,当年创始人喜一郎亲手从研磨机废液槽里捞残渣,并留下名言“你不把你的手弄脏,如何能把工作做好”。
以前是那样,现在也如此。
精益生产以现场为根,扎实稳健的作风一脉相承的。
另外还提出了三现的思想——现场、现物、现实,即出问题了不是听汇报而是迅速去现场,看到现物,了解现状现实。
了解问题分析时用连续问5次为什么,以发现问题真正的原因,而不是应付搪塞。
这种扎实的现场为根的作风是很珍贵的,因为它是花钱买不来的,很多公司想做而做不到的。
2、重视内部培训通过企业教育来培养精益生产式的人才,这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又一个重要支撑,精益生产内部的职工教育很发达,不仅在工作中学习,而且下班后或者节假日的培训也相当普遍,人们还引以为荣,以按时回家吃饭为耻。
3、内部提拔制度内部提拔具有人做主管,而不是向欧美等职业经理人制度较发达的国家那样,从外面空降主管领导内部事务。
因为他们都是长期在公司服务,几乎将精益DNA融入自身的人。
事实证明,这种选拔方式是成功的,这种内部提拔制度很好地保持了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
4、团队工作思想在精益生产现场,现场各种工种的人在一起合作共事,有改善一起做(QCC机制),有问题一起解决(Andon机制),团队中的决策权、行职权。
责任完全统一高层的领导对团队内部决策和活动不干预,员工遇到问题时,团队可以自己决定不必请示。
三、精益求精的故事?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在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的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的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2019年1月2日早晨8时,这是今年的第一个工作日。
航空工业西飞机身装配厂某型机中机身装配生产线120余名职工,穿戴整齐地站在中机身总装站位旁。
今天,他们要一同见证这个重要的时刻——某型机中机身装配生产线正式成立。
单元长薛翔在会上激动地跟大家说:“从今天开始,我们中机身装配生产线就是一个大家庭了。
以后,我们要一起面对挑战,一起克服困难,更要一起创造辉煌!
”
开好头,才能走稳步
“装配生产线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要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为用户提供产品。
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现状,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从哪个点切入,成为装配生产线建设的第一个难题。
”单元长薛翔每每回忆成立之初的困境,总是免不了会皱起眉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薛翔带领精益生产线的管理者们认真研读《精益单元建设手册》,以ODMO七步法为准绳,开始了他们的实践。
通过大量的资料学习和研究分析,薛翔领悟到工艺精益化是实现精益装配生产线的基础,工艺精益与否是飞机生产技术、质量等各个环节的关键。
就像是植物的种子一样,育种不合格就无法培育出参天大树。
因此,装配生产线在建设之初,大家一致决定将工艺流程优化与技术管理作为装配生产线建设的第一要务。
随后,装配生产线组建了技术攻关团队,对原有的装配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各站位的装配周期进行了采集,对关键路径上所有工序重新梳理,结合瓶颈站位的产能分析结果,运用ECRS方法将关键路径的工作量拆分转移,均衡装配流程的工作量,实现了中机身部件装配流程的全过程优化。
通过流程优化,将理论装配周期缩短了五分之一。
同时,装配生产线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工艺优化,对现场频繁出现的问题,拉条挂账,制定专项工作计划,逐步减少了现场的质量问题。
17名党员就是17面旗帜
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装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建设装配生产线的初衷,也是最终的归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装配生产线的管理者们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成果显著。将制度变成一种思想文化深植于员工的内心,形成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工作就会更加高效。
中机身装配生产线紧盯文化建设,通过班前会、党员学习、趣味活动等形式,学习精益理念,讲好精益故事,不断推进“精益管理”在班组落地,员工正从制度的约束逐渐走向文化引领。“精益管理”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步渗入到装配生产线的每一位员工内心。
装配生产线建设的同时离不开党组织的引领,该装配生产线党小组共有17 名党员,这17名党员就是装配生产线内的17面旗帜。装配生产线还成立了党员攻坚先锋队,在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发挥着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我们还能再干点活
高效率交付产品是装配生产线建设的三大目标之一,而要提高效率,合理的计划排产就显得格外重要。薛翔陷入了沉思:既然建设装配生产线,装配生产线的生产计划如何更加精益?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装配生产线新的生产计划模式,解决了他这“直击灵魂”的三问。
合理的计划一定是建立在合理、精益的装配流程基础之上。
装配生产线成立之初进行的工艺流程优化在此刻计划排产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了全新最优的中机身部件装配流程,装配生产线内部以各装配站位为单位,进行了看板拉动,各站位分别编制日排产计划,明确每日工作量和责任人,同时将计划排产与上下游衔接;根据每日作业计划所需零件、标准件、材料提前15天进行拉动,保证开工前物料配套的准确性;最后,在看板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计划管控全覆盖,将每天影响装配进度的各类缺件、技术质量问题、管理问题、人员问题等显示在看板上,由专人进行处理,并明确完成节点。
在新的计划管控模式的运行下,看板一目了然,无论是操作人员还是装配生产线的管理者可以随时全面掌握各站位以及装配生产线整体的生产进度,并根据任务情况对生产作业进行调整和追踪,充分做到了装配生产线的合理排产与柔性管理,为装配生产线的成长提供了优良的土壤。
通过实行新的生产管控模式,装配生产线总装站位实现了提前下架的目标,解决了长期制约公司生产的瓶颈问题。董家兴奋地找到薛翔说:“单元长,我们还能再干点活!”现在总装班已经成为了该装配生产线的柔性突击队,经常出现在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
标准化检査菜单,了解一下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石,企业的发展、品牌的树立都无从谈起,装配生产线建设更是如此。
在装配生产线成立之前,某型机部件的交付过程中,连续多架机交付前检查故障频发,质量形势严峻。
为解决这个问题,装配生产线成立后,全体职工深入开展内提质量工作,以技术预防为手段,广泛开展了工艺技术防差错与标准作业等工作,制定了20多项防差错措施,并针对操作过程的风险工序、关键工序、设备使用等编制了《标准作业指导书》《风险控制点检表》,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操作者进行诠释,使其更容易掌握和理解。
“赵师傅,你铆的这个钉有点高了。
”“李师傅,这个胶涂得质量不行,咱们能不能专门培训一下?”在装配生产线的生产现场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个熟悉的声音,他就是主管装配生产线的检验技术员韩雄雄。
别看他年龄小,但是很能吃苦,责任心强。
工人干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看,边看边学,边发现问题,与工人们打成一片。
面对检验过程中层岀不穷的铆接、螺接不规范,涂胶不规范等细节问题,技术人员与检验员一起编制了《标准化检査菜单》,让操作人员在装配前对照“菜单”明确目标;在装配过程中对照“菜单”寻找差距;在装配结束后修改“菜单”更新完善。
群英聚会,等你来挑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装配生产线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装配生产线成立后,积极组织开展了“多能工”的培养,鼓励员工做到一专多能,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兼顾机身装配厂其他型号的生产。
目前整个装配生产线取得两种以上机型操作资质的人员占装配生产线总数的85%。
在保障主机型交付的前提下,调整近30人次同时承担了其他型号的生产任务,为机身装配厂飞机的交付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在青年职工群体中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同时为装配生产线建设储备后备人才,装配生产线举行了“群英聚会、比学赶帮”技术大比武活动。
“比”的是过硬的技术和挑战自我的激情;“学”的是对手的长处,改进自身的短板;“赶”的是完善自我、永争一流的工作水平;“帮”的是借助平台互相交流学习,促进共同成长的团队氛围。
通过比赛找出差距,共同提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有利于青年职工人才成长、成才的有效激励制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全员业务技术水平提升,让青年人才尽快成为装配生产线建设的主力军。
四、治理的例子?
家兴喜事多。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扬州连续四届蝉联这一桂冠。前不久,扬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同时揭牌,市县乡三级实体化指挥中心全部建成,标志着市级统筹、县级统抓、乡级统办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社会治理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根基,文明城市则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体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这一喜人成绩的背后,可以看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精细精益的“扬州工”。
故事1
“最强大脑”破解小区“老大难”
广陵区古城东关街道彩衣街是“最扬州”盐商文化游的网红打卡地。彩衣苑小区门前有9家商铺,从事餐饮、旅馆、足疗等经营,游客如织、生意火爆。过去,商铺门前光鲜,后墙脚时常污水满溢,居民意见很大。
小问题、小矛盾,街道就能搞定。但沿街商铺水电管网安全隐患治理难题,牵涉到市、区多个层面,街道实在有心无力。
“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这个‘最强大脑’帮忙,市区各个条块积极支持,仅半个月时间,就彻底解决了彩衣街商铺这个老大难问题。”昨天,东关街道办事处主任崔淼连连点赞。
【故事背后】 一网到底“兜”起民生大小事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一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顽症。如何对症下药,根治病症?
今年3月26日,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扬州市委、市政府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市县乡村四级干部6300多人参加的超大规模会议,向全市发出了动员令——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筑牢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底板。
扬州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导小组双组长,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牵头推进。
动员大会后50天,全市在广陵区召开现场推进会,督促推动有关任务加快落地落细。10月份,召开全市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现场会,建构起市域社会治理市县乡三级指挥体系的“最强大脑”。
扬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成勇说,“最强大脑”体现在指挥体系上,既上下贯通,又左右联通,形成了“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系统评单”的闭环工作机制,实现了“一网到底”,“兜”起民生大小事。
故事2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仅7个小时
生态科技新城泰安镇芒稻村的老李夫妇,早年失独。前不久,李老太中风,使用家中老式蹲便器,非常不方便。
10月19日上午10时许,芒稻村网格员顾俊走访知道了这一情况,通过手机平台上传信息至生态科技新城指挥中心,并在“严重程度”这一栏标注“紧急”。一刻钟后,泰安镇指挥中心收到了区里转来的工单,立即转交给该镇社会事业局。当天下午5点,回传指挥中心的图片显示,新的坐便器已经安装完毕。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仅用了7个小时。
【故事背后】 “一根针”能牵动“千条线”
失独老人蹲便器改坐便器的温情故事,见证了乡镇机构调整后的快速响应机制。
今年以来,扬州部署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机构调整,将镇街职责划分为统筹协调、党群、经济(生态)发展、社会事业、社会治理、审批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等7大模块。
一方面通过推行“一办七局”新模式强镇扩权;另一方面,以县为单位出台镇街审批服务清单和行政执法清单,全市共赋予镇街186项行政审批服务权和567项行政处罚权。
借助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张网,形成了镇管“日常”、县管“难事”、市管“重大事项”的三级“闭环”快速响应机制。
街道社区也能指挥区级职能部门,过去大家想都不敢想。现在,乡镇(街道)对派驻机构和人员的考评权重超过50%。改革以来,上级职能部门闻讯而动下基层,不仅“随喊随到,有求必应”,而且“事不完,人不走”。邗江区双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新华感慨道:如今基层的“一根针”,能牵动上面的“千条线”。
故事3
老小区有了“别墅区”感觉
位于广陵区古城汶河街道龙头关社区的秦淮花苑小区,10月份开始安装“智慧安防系统”,人脸识别系统、一键呼叫等“黑科技”一应俱全,外来人员进门得预约。居民李大爷自豪地说:“机关民警送来新科技,老小区有了别墅区的感觉。”
“部门报到”就是要到基层一线、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公安、文旅、城管等部门机关工作人员下沉社区,用“网格+创新服务”破解老城区“疑难杂症”,在基层走出“最强足音”。
汶河街道党工委书记钟蕾感叹:“街乡的‘哨子’吹响了,‘部门报到’的步子勤快了,难题有人帮着解决了,群众也从‘站着看’变成了‘跟着干’。”
【故事背后】 有权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今年以来,扬州将基层迫切需要而且能够有效承接的服务管理权限下放,构建扁平高效、简约精干的基层组织体系;推动条块力量下沉,优先在公共服务、综合执法一线配齐配强人员,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走、钱随事拨,让基层干部有奔头、有劲头、有干头。
到基层光荣,在一线出彩,正成为许多机关干部的选择。扬州广陵区汶河街道荷花池社区党委书记曹霞因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工作突出,被“火线”提拔。她说:“我要一辈子扎根社区!”
“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的‘底板’,只有把基层队伍建强了、稳住了,基层治理才能事半功倍。”7月1日,央视《晚间新闻》栏目这样点赞扬州。10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再次聚焦扬州利用三级智能指挥平台“守护”市民游客健康安全的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