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国时期吴国的最大疆域?
①
战国时期吴国在吴王阖庐时最为强大,在阖庐之前,吴国疆域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苏南苏中地区,阖庐时经过领土扩张,吴国的疆域向北推进到齐鲁边境,占据了全部江苏省。
吴国最大的疆域,北至沂水,南至浙江,东至大海,西部嘛,在长江以北至于大别山,在长江以南,止于溧阳。大体上比现在的江苏省大一半,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
②
吴国:从晋巫臣开始算起到灭国不过百余年,疆域约5万平方千米。
二、魏蜀吴地图划分?
大体来说,魏国在北方,都城是洛阳,蜀国在西南,都城是成都,吴国在东南,都城是建业(就是今天的南京)。所以,魏蜀吴三国呈鼎足之势。
三国时期魏国主要占据现在的新疆,甘肃,河南,山东,河北,辽宁,以及朝鲜,安徽,湖北北部地区。
蜀国占据现在的陕西,四川,云南,贵州一带。
吴国占据现在的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台湾,以及湖北,江苏的南部
③
如下图所示
红色是曹魏,黄色是蜀汉,蓝色是东吴。这幅图所表达的年代,司马懿还没有远征辽东公孙渊,诸葛亮还没有七擒孟获,孙权还没有去夷州(今台湾)抓壮丁。曹魏的西域长史府(新疆)也没有标注。
④
三国地图魏蜀吴分布如图所示:
疆域分布:
1、蜀国
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二十二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2、魏国
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 ;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有八十七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3、吴国
北至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方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有三十二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三、吴国的历史?
吴国春秋时诸候国。
吴国(公元前12世纪一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的姬姓诸候国。也称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及环太湖的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核心。国都前期在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在吴(今苏州)。吴国是春秋中后期强大的诸侯国。在阖闾,夫差时达到了巅峰。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和楚国属国而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
吴国还曾击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柏举之战攻入楚都迫使楚国迁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
吴钩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
太伯、仲雍"断发文身",接受当地习俗,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并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于是上千小部族,自愿归附于太伯。"泰伯奔吴",无疑是一次中原文化与东南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开发有着重大的意义。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周章死,其子熊遂继位。
熊遂死,其子柯相继位。
柯相死,其子强鸠夷继位。
强鸠夷死,其子余桥疑吾继位。
余桥疑吾死,其子柯卢继位。
柯卢死,其子周繇继位。
周繇死,其子屈羽继位。
屈羽死,其子夷吾继位。
夷吾死,其子禽处继位。
禽处死,其子转继位。
转死,其子颇高继位。
颇高死,其子句卑继位。
这时晋献公灭掉了周北虞公,为的是开拓晋国版图、征伐虢国。
句卑死,其子去齐继位。
去齐死,其子寿梦继位。
寿梦继位后吴国方始日益强大,自称为王。
从太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在中原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到第十二代时晋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又过了两代,夷蛮地带的吴国兴盛起来。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
公元前584年(王寿梦二年),楚国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晋国,由晋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让他儿子做吴国的行人之官,吴国从此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吴国开始派兵征伐楚国。前570年(王寿梦十六年),楚共王征伐吴国,直至衡山。
公元前561年(王寿梦二十五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公元前560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
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
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
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干犯您呢!
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
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
"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反而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秋天,吴又征伐楚国,楚打败了吴军。
前557年(王诸樊四年),晋平公方始继位。
公元前548年(王诸樊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大家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公元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上与诸侯盟会于黄池,想称霸中原保全周室。
六月丙子,越王勾践伐吴。
乙酉,越兵五千人与吴兵交战。
丙戌,俘获吴国太子友。
丁亥,越军进入吴国。
吴人向夫差报告失败的消息,吴王害怕有人泄露消息,让会盟的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于是怒斩七人于帐前。
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
吴王说:"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
"晋定公说:"在姬姓诸国中只有我晋国当过霸主。
"晋国大夫赵鞅发怒,要攻吴王,这才让晋定公当了盟主。
吴王盟会已毕,与晋定公分手,想伐宋国。
太宰嚭说:"你能打败宋国,但你不能留下来占有它。
"于是领兵归国。
吴国没有了太子,国内空虚,吴王在外很久,士卒疲惫,于是就派使者带上厚礼与越国媾和。
公元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国更加强大。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大败吴兵于笠泽。楚国灭了陈国。
公元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
前475年(夫差二十一年),越兵围困吴国。
前473年(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
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
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
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
"于是自杀而死。
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
四、东吴最大疆域?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
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
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孙吴全盛疆域包括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面积 1,450,000平方公里(280年)
五、谁知道春秋战国时吴、越两国的别称?
吴国别称勾吴,还有工吴、大吴、天吴、皇吴。当年吴国版图是苏皖和浙北,建都前期无锡,后期苏州,既今天的苏州吴县。
越国别称会稽、大越。越发源地山东泰山,大禹一路南下,到大越,聚合四方诸侯于会稽,建越国。版图浙南福建,建都绍兴。
吴越两国边境于浙北,两国战争频繁,越不敌吴被殖民。勾践发愤复仇,在范蠡等一干能臣的帮助下,一统两国为吴越国,曾占据1/4个中国。
后来吴越丧于楚。
吴国,也叫勾吴、工吴或攻吾;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
季历的儿子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
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
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
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
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
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为其儿子吴王夫差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础。
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
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吴地尽属越国。
越国,又称作于越,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禹封泰山,禅会稽中封禅大典中的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的封地也本在古雷泽地区,也就是如今地山东荷泽地区。
再后来却逐次南下,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西周初迁至如今地苏州吴中一带。
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差,向吴臣服。
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
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六、三国时越南属于吴国吗?
三国时越南属于吴国
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大致位于现在越南的中北部地区。
由此可见,在东汉时期,越南中北部属于中国的版图。
东汉末年,士燮担任交趾太守,但他不是交州的最高长官。
交州的最高长官是交州刺史。
交州刺史朱符死于部下叛乱,州郡的秩序陷入混乱。
士燮趁机向朝廷表奏自己的三个弟弟,士壹为合浦太守,士䵋为九真太守,士武为南海太守。
士燮家族因此控制了交州的四个郡。
三国混战时期,曹操在赤壁败给蜀吴联军,士燮便积极向孙权靠拢,并接受东吴册封。
因此在三国时期,越南是属于东吴的。
按记载,在秦朝时期,越南北部、中部就已经成为中国中央政权的辖区。在三国时代,越南北部、部分中部地区属于吴国管辖,为交趾郡。
三国时越南部分属于吴国。
按记载,在秦朝时期,越南北部、中部就已经成为中国中央政权的辖区。在三国时代,越南北部、部分中部地区属于吴国管辖,为交趾郡。直到明朝,越南北部也一直属于中国中央政权管辖郡县。期间或有独立,但也依附于中国中央或地方政权。
是的,《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交州包括七个郡,分别是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
在这七个郡中,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大致位于现在越南的中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