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中国古代老子的传记故事,关于老子的故事!快?

老子的故事:作为道教崇拜的最高尊神,他连出生都与众不同。

按辈分和年龄算起来,孔子绝对是老子的后生小辈,在知识储备方面他也及不上老子渊博。孔子某次去周国公干,注意,此时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周朝了,周朝已经沦为了名副其实的诸侯国。

他老早就听说过老子这个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大名,知道他素来见识广博德高望重,所以就决定前去虚心求教关于礼仪方面的事情。据说孔子问礼的大概地点就在如今河南鹿邑县。还有一种说法是孔子学了一辈子习,到五十一岁了还是没能领悟人生大道,不得已才想到要去沛求教于老子的。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和《老子韩非列传》两篇文章中对于孔子问礼的具体内容记载的不是很详细。倒是《庄子·外篇·天运篇》里非常详尽的记述了此事的始末。

有一天,老子在路上行走。

走着走着,一位老人走上去问老子:“我一生碌碌无为,可最后我有房住,有饭吃,有钱花;而我的那些邻居们他们一辈子在田地里耕作,可他们却住的不好,而且都先我而去。

你说人是不是应该像我这样呀。

”老子听后,拿来路边的石头和砖头问这位老人:“两样东西,你会选择哪样。

”老人毫不犹豫的拿了砖头,答道:“石头虽寿命长,但砖头对我有用。

”老子又问了问路人,答案都是一样的。

于是,老子便说:“正如石头和砖头一样,人的价值也在于此。人不在乎活的长短,而在乎他对这个社会是否有价值。对我们的社会为价值的,我们会惦记于心,而对社会无用之人,世人会很快将他遗忘。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一日,老聃骑牛行至梁(今河南开封)之郊外,正闭目养神,忽闻有人大呼“先生”。老聃闻声,睁开双目,发现是弟子阳子居。

阳子居,魏国人,入周太学,闻老子渊博,曾私拜老子为师。没想到在梁会与老子相遇,阳子居慌忙从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锦绿长袍,跪拜于老聃所乘青牛前。老聃下来,扶起阳子居,与之相并同行。

老聃问道:“弟子近来忙于何事?”

阳子居施礼道:“来此访先祖居,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

老聃道:“有卧身之地、饮食之处则足矣,何需如此张扬?”

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

老聃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阳子居知己浅陋,惭愧道:“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指教。”

老聃问:“安居何处?”

阳于居道:“沛(今江苏沛县)。”

老聃说:“正好相伴同行。

”阳子居很高兴。

欣然与老师结伴向东而行。

行至难水,二人乘船而渡。

老聃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

老聃慈容笑貌。

与同渡乘客谈笑融融;阳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见之施之以座,船主见之奉茶献巾。

难水过,二人骑牲继续前行。

老聃叹道:“刚才观你神态,昂首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

”阳子居面带愧色,恳言道:“弟子习惯成自然,一定改之!

”老聃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

”阳子居听后,一改原来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骄亦不媚。

老子赞曰:“小子稍有进!

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

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不自然,则合于道矣!

一:

于是,老子便说:“正如石头和砖头一样,人的价值也在于此。

人不在乎活的长短,而在乎他对这个社会是否有价值。

对我们的社会为价值的,我们会惦记于心,而对社会无用之人,世人会很快将他遗忘。

是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任何时候,就应该想着发挥我们的价值,想着对班级、对社会有帮助,而不是只想着收获,不懂付出。

二;

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 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

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

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

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

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

天地万物莫不如此。

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 老翁顿然大惭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

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

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

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

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

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

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

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

当时三位教主共立封神榜,后来通天教主大摆诛仙阵,老子应邀闯阵,在阵中与通天教主一场大战,酣战中,老子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来,把鱼尾冠一推,只见头顶上三道气出,化为三清,少顷,从东、南、北方向来了上清、玉清、太清三个道人,俱各霞光万道、鹤发童颜,将通天教主团团围住,混战中,通天教主中了老子几扁拐,落荒而逃。

这就是著名的“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

后人有诗赞曰:“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弭山倒性还存。

老子在外出西行讲学时路过函谷关,函谷关关长见“紫气东来”,知道有贵人要来,等老子到了函谷关,他便要老子留下一些作品再走,老子只好挥笔写下了只有五千多字著名的《道德经》。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韩非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

因限于篇幅,司马迁无法详细论述道家的各个流派,故而只能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庄、申、韩为其立传。

司马迁以老子“深远”,说其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并将其与申、韩同传,勾勒出道、法两家嬗变传承之关系。

又附庄子,盖看重其“沈洋自恣以适己”的修身处世之道,还特意列举楚威王聘庄子为相的故事。

代表了道家“刑名法术系统和养生神仙系统”这两个系统。

司马迁的安排选取颇有见地。

司马迁将他们合为一传,代表了先秦汉初人们对道家与法家关系的重要看法

老子老家鹿邑。

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而著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经》。

而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则没了消息。

这个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据。

有人说经流沙奔印度去了,并说老子到印度传教,教出了释迦牟尼这样的大弟子。

历代不少人认为此说只是道教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来的。

而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老者教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

1、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 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

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老翁顿然大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j202404291350110a1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