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鸿雁传书"出自哪个历史人物?
典故“鸿雁传书”出自西汉苏武。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二、成语鸿雁传书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成语鸿雁传书,源自于苏武牧羊这个历史故事。
鸿雁是候鸟。鸿雁是书信的代称,后来才有信鸽出现。每年秋季南迁,一般人们会用鸿雁比喻传递书信的人。
苏武牧羊的故事就是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匈奴单于对苏武带来的礼物并不感兴趣,却听从小人挑唆,将苏武等人扣押了起来,单于将苏武送到被海边上去牧羊。
三、"鸿雁传书"是出自哪个典故?
关于“鸿雁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
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
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
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
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
四、鸿一传书自源于哪个历史故事?
①
鸿一传书的故事源于中国历史上的鸿门宴。在秦朝末年,楚汉相争的时期,项羽邀请刘邦赴宴,名为商议和平,实则图谋杀之。在宴会上,项庄奉命舞剑助兴,意在伺机刺杀刘邦。
危险之际,刘邦的谋士张良急中生智,令项羽的侍从樊哙带刘邦逃离。项羽大怒,率兵追赶。刘邦在逃亡途中,遗落一只刘邦赠予的玉壁。这个玉壁后来被刘邦的侍从捡到,并带回了汉营。刘邦得以逃脱险境,最终建立了汉朝。这只玉壁也因此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被后人称为“鸿一传书”。
②
"鸿一传书"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故事,即公元前209年,刘邦派遣鸿门宴的状告信使鸿鹄将秦始皇的暴政和自己的政治理念传达给项羽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刘邦将一封告密信藏在了鸿鹄的羽毛里,让其飞向项羽的军营,以传达自己的意图。所以"鸿一传书"即指鸿鹄传递刘邦的信件。
③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历史故事,出自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这个历史故事出自《汉书·苏武传》是这样的:汉武帝的时候,汉朝的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但他却被匈奴单于扣押,还把他给流放到了北海无人区去放羊,这个地方大概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区域。
十多年后,汉昭帝继位,汉朝和匈奴和好,而且还结为姻亲。
后来汉朝派使节出使匈奴,要求将此前的使臣苏武放回,但单于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此后汉朝还派了使节出使匈奴,这时当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也被扣留的副使常慧秘密会见汉朝使臣,告知了苏武的情况,还设计让使臣告诉单于: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到一只大雁,雁足绑着一封信,上面说苏武没有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
随后,汉使便将此话原本告知单于。
单于听后,非常惊奇,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放苏武回去了。
苏武于十九年前离开汉朝,如今归来时他的胡须与头发全都变白了。
从此之后,"鸿雁传书"的故事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除过上面的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
话说唐朝的大将薛仁贵在外征战,他的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
有一天,王宝钏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天空中有大雁飞过,这勾起了她对丈夫的思念。
所以她便咬破手指在撕下的裙子上写了一封信,让大雁捎给丈夫,盼望两人能早日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