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包拯的仕途,宋仁宗提拔包拯的原因?

一是宋仁宗赵祯对包拯非常信任。包拯虽然屡屡弹劾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但他一心一意为朝廷社稷,没有任何私心,更没有拉帮结派;

二是包拯是一位能臣、干臣。包拯在每个任上,都是政绩卓著,破获了很多大案要案,为北宋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包拯清廉。包拯在任期间从来没有出现过贪污受贿现象。监察御史从他身上找不到任何违法乱纪行为。北宋朝廷需要这样榜样来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四是包拯深得民心,在老百姓中有着崇高的微信和威望,被人们誉为“包青天”。

包拯在官场上一路升官,但并未迎合上级,左右逢源。

相反,他得罪的人很多,大都是在朝廷中身兼要职,致使遭到羡慕,在包拯的工作中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宋仁宗从未降罪于包拯,对于他的进言,他坦然接受。

此外,包拯还有御铡三刀,是皇上为了让包拯处理贪赃枉法的皇亲国戚而赐予的,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三把刀的用途各不相同,所铡的人物都大受震撼[1]。

宋仁宗时期,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收礼之风,而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然而,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2]。

因此,宋仁宗提拔包拯是因为包拯在政治上的才华和正直,以及他反对送礼收礼之风的态度。他的正直和才华深得宋仁宗的喜爱和信任[3]。

包公,即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的生活年代为1010年至1062年,属于宋朝的第五代。

包公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之一,他在官场上以清廉公正著称,被人们称为“包青天”。

他在任期间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勇于维护正义,曾在处理案件中多次下大力气打击贪官污吏,保护百姓利益,成为历史上的正义典范。

因此,包公被后人视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法律家,对中国的政治和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包拯(包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和法律家。

他出生于北宋太原府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于北宋哲宗皇祐二年(1079年)中状元,后历任吏部尚书、大理寺卿等职。

包公在官场上以清廉为名,以公正为德,他主持大理寺时,秉公执法,依法裁判,许多冤狱得以昭雪。

包公在法律上的一些重要创新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由于他的公正和正义,包拯被后人称为“包公”,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崇高声誉的名人。

包公是我国宋代人,执法公正,人称清天大法官。

包拯包龙图是北宋名臣,有包青天之称,安徽人

包公是北宋的一位名臣。

包青天的父亲包铁山是金枪值卫士,父亲是大宋英雄,生下包青天,小名黑子,在一次包铁山被追杀的时候,被哥哥跳窗户救了,至此跟随嫂子一起长大,吃嫂子奶长大,因此把嫂子叫嫂娘,由于学习很用功,考入进士,进入仕途,从县令一步步做到之后的开封府府尹,为万民造福

1、《包拯千年之谜》是2008年5月1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春江。本书是记录了包拯一生在仕途上对朝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惩治贪赃枉法和损公肥私。

2、《七侠五义》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改编,由近代学者俞樾改《三侠五义》为《七侠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于光绪十五年作序刊行。

前二十七回,步步深入地描写了贤臣包拯的事迹;随后的四十回,以御猫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的“鼠猫”之争为线索,交代了“五鼠”归附包拯的经过以及包拯与侠客们举拔年轻清官、弹劾惩处权奸与贪官的情形;最后五十回,以颜查散巡抚襄阳为中心,由七侠引出王义剪除襄阳王党羽、打探襄阳王阴谋的故事。

3、《龙图公案》又叫《包公案》,它的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采自史料,或吸收曲艺精华,或取自时事近作。内容大都是包公明断谋财害命、仗势凌人以及奸盗诈骗等案,塑造了一个刚直正义的清官形象,同时夹杂了大量封建伦理道德说教和因果报应思想。故事情节较为生动曲折,但语言呆滞平庸。对后世公案小说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f20240405180619535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