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上还有哪些知音的故事?关于古代知音的故事?

1周瑜和孙策,周瑜从庐江跟踪孙策几百里路,为的就是共谋大业,从此结为兄弟,情同手足。

2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忌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在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两人关系十分好。

心意相投 乱世知己

王维在妻子去世后,只为知音裴迪写过诗。

两人均爱好山水,性情淡泊,翻开《全唐诗》,王维写给裴迪的诗很多,尤其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香菱之口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裴迪所存二十多首也都是与王维赠答同咏之作。

两人还是生死之交。

安禄山攻进长安,王维被叛军抓获,被迫做了伪官,目睹叛军暴虐的王维悲愤交加,在裴迪来看望自己时写下了《菩提寺禁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没想到,这首诗后来救了王维一命。

乱军平定后,伪官一律治罪,王维之弟拿出《菩提寺禁裴迪》呈给皇帝,唐肃宗一看,这不正是对大唐表忠心的吗?找裴迪对证,裴说,是的,那天我去看王维时他亲口吟诵的。

王维因此被赦免。

1、高山流水——俞伯牙回国探亲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生不再鼓琴。

2、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原是好友,因齐国内乱分道扬镳,各为其主,鲍叔牙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即齐桓公,他要抓管仲以解“射钩之恨”,鲍叔牙对他建议如想成就大业, 管仲不可缺少。后来,齐桓公采纳鲍叔牙的建议, 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举贤不避亲,齐桓公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称为千古美谈。

3、刎颈之交——西周时期的一对好朋友杜伯和左儒的故事。相传周宣王时期,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宫女怀孕四十余年产下一女婴。周宣王认为该女婴是“妖女”,就杜伯将孩子扔到清水河中。

三年后,周宣王在睡梦中又接到上天的警示,询问妖女之事,杜伯回答既然“妖女”已经被溺死了,再继续查找下去,会惊扰百姓,于朝廷不利。

周宣王听了大怒,说杜伯是不忠之臣并下令处死,等左儒回到家里听说此事后,拔剑抹了脖子,陪着杜伯一起死了。

4、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吴、晋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虽是敌人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

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依然食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却倾壶饮之。

伯牙子期。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苦于没有知音。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1 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

2 故事讲述了姜子牙在山中弹奏高山流水时,被一位神秘的老者所听到,并在他的引导下,在一处石洞中见到了一位道士,从而开始了他的修行之路。

3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刻的意义,强调了传统文化中对音乐和修行的重视,也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真理和追求自我提升的过程中需要遇到知音的重要性。

《姜子牙》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是: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山中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

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钟子期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来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钟子期已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应该只有一个故事,是《 伯牙断弦》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e2023050319140954d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