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知音典故?
①
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伯牙鼓琴时遇到钟子期。
伯牙每次弹奏琴曲,子期都能明白其中的深意,于是伯牙和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
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懂得他的音乐的人了,所以伯牙后来再也没有弹琴。
②
古代最有名的音乐知己就是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人尽皆知,此外,还有荆轲和高渐离,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巴赫是一位受人欢迎的管风琴演奏家,经常有人请他去弹奏管风琴,并且要他指导合唱团的训练和演出。
巴赫不断地追求音乐上的成就,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公元1723年,谱写出一首空前绝后的作品,那就是非常著名的,《马太受难曲》。
这首乐曲表达出耶稣受难时,圣徒们内心的感伤之情。
演出《马太受难曲》需要非常庞大的乐队编制,巴赫在第一次公开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意外地失败了。
巴赫非常伤心,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愿意公开演奏这首曲子了。
直到一百年后,由另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门德尔松,经过一百多天的练习,以一手弹奏钢琴、一手指挥乐团伴奏,才成功地演绎出这首《马太受难曲》,让人们真正地了解巴赫音乐的伟大奥妙之处。
巴赫是位十分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一生创作的乐曲都是奉献给上帝的。
巴赫每个星期都为教堂写一出神剧,每一个受难日都为上帝创作颂歌。
上帝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生命源泉。
他到了晚年,即使双眼失明,也从不怨恨,仍然赞颂上帝。
所以他的内心非常平静,仍然不断地创作出伟大的作品
二、两汉时期音乐故事?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赏析能力也很强。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三、关于乐的中国古代故事?
据说伯牙是个很有地位的人,一天他来到泰山脚下,正遇到大雨,于是就躲到一个山崖下,而那里正有一个打柴的樵夫。伯牙为了消磨时间,于是就拿出他的琴来演奏。他看到巍峨的泰山,心里不自觉地便在琴音中表现了泰山的崔嵬高峻,这时那个樵夫就说,“巍巍乎志在高山!”感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伯牙听了就很奇怪,于是又在音乐中表现浩瀚汤汤的流水,这时樵夫又说,“洋洋兮志在流水。”伯牙不管换什么样的曲子,钟子期都能准确地指出他演奏的内容。伯牙非常感叹,以钟子期为自己的知音,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人懂他的琴音,就把琴摔碎了。后人对此非常感叹,并据此创作了《高山流水》,以表达意境恬淡高邈的知音之情。
四、东周时期的音乐故事有什么?
管仲 唱歌的故事。传说管仲是唱歌的祖师爷。齐襄公在位时,管仲是公子纠的老师。齐襄公去世后,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王位。
管仲向公子小白射了一箭,公子小白很机灵,举起衣服身子低伏躲过了。
走小路首先抵达王宫继了王位,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派人抓住了管仲,押解途中管仲想伺机逃跑,于是他就唱歌,歌声动听,引得差人忘了赶路,跟他唱起歌来了,路上的行人也引吭高歌,管仲乘机逃走。就是这次出色的歌唱,管仲后来被尊敬为唱歌的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