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家风家训的历史由来?(精选7条)

家风:源于我国古代乡土亲缘社会,也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包括传承价值观、论理观与道德观,也包括传承的基本方法与规矩。

家训: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优良的家风、家训其终极目的就是达到“家和”,达到“万事兴”,达到家族的世代繁盛。

家风,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古代乡土亲缘社会。从那时起,家族成为构成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一些具体的条文规定,更成为家族的精神“图腾”。

家风家训的雏形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大家庭。

氏族的族长负责氏族家庭成员的生产和生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通过对家庭成员进行传统习俗的训练来巩固家长的统治。

宗族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氏族的遗风,在这一时期,个体家庭开始出现,但它们没有从宗族系统中游离出来,而是依附和隶属于宗族。

宗族作为血缘共同体,不但有共同的宗庙、宗邑、墓地,而且有共同的财产。

《礼记·祭统》中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尊祖祭祀活动能够强化同宗族成员之间的血缘伦理关系,以便形成同姓同德、同德同心、同心同志的社会群体心理和观念,维护宗族制,共同保卫宗族的整体利益。

这一时期尽管存在个体家庭,但这些个体家庭的家长对家庭成员的教育,是与整个宗族家长实施的教育一致的,一个宗族的家风家训是统一的。

家风家训的提出时间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贵族和官僚家庭往往通过家训来规范家风和家族成员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这些家训经常被写成文章或书籍的形式,传承给后代。

在它们的准则下,家庭成员被教导如何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培养品德美德、注重教育和学问等。

这些家训不仅在家庭内传承,而且还会被其他家族、宗亲或朋友关注和学习。

虽然家风家训的具体提出时间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已久。一些著名的家训经典,例如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明代朱柏庐的《朱门家训》等,至今仍然被人们引用和学习。

家风家训的雏形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氏族大家庭。氏族的族长负责氏族家庭成员的生产和生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通过对家庭成员进行传统习俗的训练来巩固家长的统治。

家风随家族产生逐渐形成,家风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古代乡土亲缘社会。

从那时起,家族成为构成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一些具体的条文规定,更成为家族的精神“图腾”。

氏族族长负责氏族家庭成员的生产和生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并通过对家庭成员进行训练来巩固家长的统治。

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扩展资料

在《孟子》《韩非子》等专著中,都有一些古人家教经验的记载和论述,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出现了专门的《颜氏家训》,随后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家训”问世。

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总共有一百二十多种,到了近现代的《梁启超家书》、《曾国藩家书》与《傅雷家书》,则并称我国“三大家教典范文本”,三人的子孙也个个成才。

家训所传达的是传统家庭教育文化,其核心在于“重德修身”,如《颜氏家训》中所说的“笃学修行,不坠门风”等等。这样的家训在今天,跟当下的教育相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现代教育上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它所传递的是最初的信仰。

1、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不忘父训

***,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含泪答应。

***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鲁迅教子顺其自然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4、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5、梁启超全方位爱子女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家训的意思

  家训,顾名思义,是建功立业的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谆谆教诲,以一种精炼的文字形式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传家精神。

家训在传统家庭中往往被视作家庭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

家训也被称为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

 2 家训的由来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这是奉行儒家学说的中国人延绵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精髓。在封建时代,家训往往受到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高度重视,成为这个家庭乃至家族后世子孙为人处事的标志性精神指南。

一般而言,如果有祖宗流传下来的家训,说明这个家庭或家族在祖上曾经显赫过,要知道,如果只是普通人家,又哪里谈得上什么家训呢?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已经是功德圆满了,没有那份闲工夫,也没有那份雅兴搞什么家训。

即便是有家训,那也只是从老祖宗开始,一代一代口口相传而已,不可能像那些曾经显赫的家族搞得那么隆重、规范。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家训之外,其他名称还有:家诫、家诲、家约、遗命、家规、家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d2024033110461245d10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