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历史怎样评价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首先,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以谋略过人著称于世。

在明朝开国战争中,刘伯温伴随朱元璋左右,参与重大军政决策,是朱元璋最为重要的智囊团成员之一。

“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明武宗代表明朝皇帝对他的一生做出的最高评价。

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形形色色的野史逸闻、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逐渐偏离了他的本来面目,被神化过度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俨然成为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未卜先知算无遗策的“半仙”,与正史中他的真实形象相去甚远。

其次,在真实历史中,刘伯温的特点有两项:一是长于用兵筹谋,他虽是文人,却熟读兵书,胆识过人,战争年代他是朱元璋的军事高参。

二是他性情刚烈,以直言敢谏、不徇私情著称,所以朱元璋才会把他任命为专管纠劾百官的御史中丞,因此把他比作诸葛亮未免以偏概全,他的性格和经历其实更像魏征或者包拯。

另一方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伯温也不例外,他也并不能做到时时处处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也会犯错误捅娄子。

他的一记昏招,曾导致明朝军队战斗力迅速下滑,变成了一头没牙的老虎。

明朝开国后,百废待兴,刘伯温全面参与了明初军政构架的制定与搭建。

《明史》记载,刘伯温曾向朱元璋提出过一项影响深远的建议,“太祖即皇帝位,基奏立军卫法”,刘伯温向朱元璋建议推行“军卫法”。

我觉得刘伯温虽厉害,但非真正厉害。

所以虽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自古君王都非常多疑,一旦天下安定。

马放南山,刀枪入库,难免多疑。

和他们打天下大臣难免被害。

所以也有激流勇退,隐退避祸之意。

但还是算计不过朱元璋。

刘伯温晚年有病,不能吃发物,而朱元璋故意赐给他鱼吃。

所以刘伯温不敢违抗不得不吃。

最终病发无可救药。

呜呼哀哉了。

所以刘伯温虽才智过人但仍斗不过朱元璋。

在这方面朱元璋对众臣驾驽能力和斗智斗勇,玩阴谋诡计上无人能及,所以刘伯温不是最厉害。

最厉害的是皇帝朱元璋。

三分天下诸葛亮,诸葛亮隆中未出就能策划三分,一统天下刘伯温,这句话一点都不实际,朱元璋手下有着不计其数的能人异士,有或者没有刘伯温,朱元璋都能够顺利的统一中国,所以说刘伯温在朱元璋的阵营里仅仅只是做到了锦上添花,明朝并不是依靠刘伯温才有了天下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说明刘伯温在民间的评价很高,很多地方都有关于刘基的传说,说他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能掐会算,知道天文知道地理。

那么,刘伯温真有这么神么?我们不妨来看看几个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传说清朝入关初年,在江南地区大肆杀戮。

有一个亲王带领清军打到江南以后还师,从南方往北方走,走到了刘基的故乡青田县,说刘基既然是个神人,那么他的坟墓必然要留意,就把他的坟墓挖开,看看有什么神秘。

一挖不要紧,发现一个石碑,这个石碑上写了句话,“顺治三年春,如何开我坟”,就是说刚刚建立的清朝,入关不久,你怎么能够开我的坟呢?他已经预测到这一年清朝的军队要挖开他的坟。

而且碑的背面写了几句话,把这个亲王吓坏了,说“贝勒贝勒,天下无敌。

生于北方,死在浙直”。

结果亲王回去以后吓得一身病,一命呜呼了。

还有人说刘伯温曾经得过一部天书。

一次刘基在山中独坐,突然发现墙壁上有四个字,“山为基开”,这座山为刘基而开。

他走上前去,山突然打开一道石门,继续走进去,又一道石门打开,只见一个道士横卧在石床上,指着一本书。

刘基上前一看,是一部兵书。

道士一翻身,问,什么人进来?你对这部书有兴趣吗?如果你明天能够把这个书的内容背诵下来,我就把我掌握的全部术数全部本领传授给你。

刘基记忆力惊人啊,这部书第二天就倒背如流,所以他就得到这个道士的真传,成为神人。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的传说,那么真实的刘伯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刘基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在石门山那里读书。他读书“七行俱下”,五经俱通,后来精通天文、术数之学。不仅懂得儒家学说的五经,而且还懂得天文、数学,这就跟我们刚才所讲的,他能掐会算,懂得天文就有关系了。

当时正逢科举之年,刘基他不够年龄。按规定25岁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他才21,就虚报年龄报考,一举中了举人,再举中了进士。

刘基考中进士以后,被任命为官员。但是,他先后四次辞官,期间著书立说,最著名的一本书叫作《郁离子》。他在《郁离子》当中表达了对社会的批评,同时,他也表达出了自己身怀满腹经纶想贡献给社会、为社会做一点事情的心境。

元朝末年,社会黑暗,天下已经开始大乱。这个时候,群雄并起,既有张士诚,又有陈友谅,还有大家都知道的朱元璋。朱元璋到了浙东以后要找贤才。当时浙东有什么人呢?号称有四学士。刘基、宋濂、叶琛、章溢。刘基就是其中之一。

据记载,说刘基一见到朱元璋以后,就给上了一个《时务十八策》,就是把他在信中提到十八项策略和方式进献给朱元璋。按照朱元璋后来对于刘基贡献的回忆,说刘基为他“勘定天下之机,措安黎庶之道”,一起讨论如何平定天下的策略,还讨论如何使百姓得到安定的办法。

到此为止,刘基都是纸上谈兵,打仗到底怎么样?到战场上试一试。

刘基到了南京三个月,就碰上了一场战争。

不出刘基所料,陈友谅依仗地广人多于至正二十年,顺江而下,直接攻打朱元璋的地盘,夺取了朱元璋在应天府附近的重镇太平,现在是安徽当涂。

你想,朱元璋刚刚夺取南京,立足未稳,这时候遇到了强敌怎么办?他下面的将领意见不一了,有的人说陈友谅的势力太大,我们要避其锋芒,撤离躲一躲;有的人说,南京城的钟山地势很高,我们不如在钟山上面安营扎寨;也有人甚至说不如投降。

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刘基来到了会场,一言不发,看大家说的什么话。

这时候刘基示意朱元璋,说你随我来,咱们有话单说。

朱元璋说,我看出你要说话,你说,什么意见吧。

刘基说,先赐我尚方宝剑,斩那些号召投降的。

别看他们先发制人,我们后举的也可以得胜,现在就是要统一军心,诱敌深入。

结果这一仗打胜了,奠定了刘伯温在朱元璋军队当中的军事地位。

之后,又爆发了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在这遭遇了他的劲敌—陈友谅。

这一场战争打得非常长。

陈友谅的船是上下三层的大船,上面都包了铁皮,上下说话听不到,马可以在上面行走,而朱元璋是小船。

大船有大船的优势,小船有小船的灵活,于是朱元璋下令火攻。

在这场火攻当中,陈友谅的弟弟战死。

陈友谅一下子泄气了。

弟弟死了,而且跟朱元璋打了这么长的时间,离开自己的后方很远,所以供给就发生了问题,这时候陈友谅他们就准备撤离。

刘基又提出了一个计策,说现在要封锁湖口,断绝他们的回路。后来陈军粮食断绝又突围不成,士气低落,而陈友谅又在乱军之中被一只飞石流弹射中头颅,穿过眼睛而出,陈军惨败。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这个强敌。

第二年,朱元璋的西边全部扫平了,所以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先汉后周”,朱元璋就按照这个计划,最后实现了统一天下的大治。

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

这4句都是刘伯温赞颂诸葛亮的,

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询问司马徽关于诸葛亮的事,并且用诸葛亮与徐庶比较,司马徽说徐庶比诸葛亮好比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这句话也是指诸葛亮的。说诸葛亮是堪当大任的人才。 如果(刘备)得到诸葛亮,就会像周公得到姜太公,刘邦得到张良一样

刘伯温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对诸葛亮料事如神的能力表示跪服...

刘伯温自视甚高,评价自己博学多才,能断天下大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d20221112184831750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