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写的心气不再,看一堆烂文成了所谓的青云计划获奖者,觉得没意思。
不过最近想重读二十五史,大部头的书,读起来很费时间,尤其是看了乱七八糟的各种历史书、点评、野史之类的,再回头读史,却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姑且记录在这里,聊博诸君一笑。
周平王姬宜臼
周携王姬余臣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
除了其外公申侯联合犬戎等攻破镐京之外,史记关于周平王的记载就只有上面这一句话。
但历史的魅力也就在这里。什么叫微言大义?这就是。
太史公一句话,却道出了东周衰落的根源。“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句话,至少有四重含义:
1、周室衰微。迁移到洛邑的周王室彻底成了摆设
2、诸侯疆并弱。这里疆读“强”,强国吞弱国,彻底的摒弃了周公设立的礼制,开始了惟力是视的年代。从此以后,诸侯互相攻杀成为常态,因为周王室已经式微,失去了裁决诸侯矛盾的资格。
3、齐楚秦晋开始做大,奠定后世战国大格局的基础。
4、政由方伯。这句话,哎,懂得才真的懂啊。所有的政事都由诸侯(方伯)决定,这就决定了周王室真正成了傀儡、摆设。
什么叫大家?这就叫大家。太史公一句话,就道出了春秋战国的大格局。
但是,虽然周平王在《史记》中的记载极少,但周平王时期发生的几件大事却决定了整个春秋战国的走向,甚至影响到了以后的数百年。
比如,大家肯定注意到了,周平王下面有一个周携王。
周携王是个什么人呢?类似于后世大明朝的明景泰帝朱祁钰。当周幽王被犬戎等杀于镐京之后,虢公翰拥立周幽王弟弟姬余臣继位,为周携王。但周携王后为晋侯所杀,《史记》无载,但在《竹书纪年》、《左传》中都留下了记录。
自从周孝王夺侄自立,周厉王试图用寒族替代传统宗室贵族地位之后,周王室威望本身就在急剧下坠。而周平王弑父继位,更与周携王叔侄相争,周王室摆出的天子,代天巡幸天下的形象荡然无存。
再加上平王东迁之后,周室地盘急剧缩小,有人还问为什么周王室不能东山再起,形象完全崩塌,地盘如此之小,如何东山再起?
看看,周王室地盘何其可怜。其实,要想维持周王室形象,周携王可能更合适,毕竟他没有弑父的原罪。
另外,一部著名史书《左传》纪年开始,鲁隐公元年。
周桓王姬林
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八年,鲁杀隐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
姬林不是周平王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他爹太子早死,姬林继位。很有意思,几千年之后的建文帝也类似。建文帝削藩削了个不知所踪;同样,姬林不是削藩,是试图重建王室权威。可惜实力不济,在征讨郑国的时候,繻葛之战,让郑庄公的手下射中肩膀,威信全无,中兴也就无疾而终。
干涉晋国,与鲁国交换祭田(周天子在泰山脚下本来有专门的祭田,用来祭祀上天的,为了利益与鲁国进行了交换),一切都是为了加强实力,励精图治。但大势已去,在周桓王被郑庄公射中肩膀之后,姬林躲在王畿,再也没有任何动作,直到去世。
但周桓王的这一番操作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周王室大势已去。
在这一时期,诞生了春秋三小霸之首——郑庄公。喏,就是下面这个。这证明,维持天下秩序的不再是周王室,而成了诸侯中实力最强者——霸。霸其实就是方伯的称呼。当年周文王也是方伯之首。天道轮回,郑庄公再度称霸,也昭示着天下纷争再起。
周庄王姬佗
周庄王时期,可记的事情不多,主要是两件:一是王子克之乱,二是周庄王将妹妹嫁给齐襄王。
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奔燕。
事情很平常,周公黑肩想杀掉庄王另立王子克,但没成功。很平常的宫斗桥段。但周公黑肩证明一件事,就是周公虽然普遍认为是西周建国初期那个制定礼制的周公,但后来却称为了一个官职或者爵位的称呼,黑肩是周公的第N任。
而周庄王嫁妹的做法证明周王室不借助诸侯的实力,已经无法生存了。周王室自此开始有意识的拉拢实力较强的诸侯。
周釐王姬胡齐
周釐王这个人,史记上记载的更少,只有一句话:
十五年,庄王崩,子釐王胡齐立。釐王三年,齐桓公始霸。
其实完全就是个小透明。但周釐王在位期间,却发生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影响深远。
首先就是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开始称霸。但齐桓公的称霸与此前郑庄公的称霸区别在于,他是得到官方认证的。
周釐王三年,亲自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管仲“尊王攘夷”的战略得到完美的贯彻。这算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战略的前身。当然,尊王攘夷比挟天子以令诸侯,听起来文明点儿。
自此,春秋五霸成了周王朝真正的主人,而周王室成了那尊菩萨。地位进一步下降。
周釐王时期另一件大事就是晋国曲沃武公攻杀晋国国君晋侯缗,以小宗代替大宗,并取得了周釐王的官方背书,成为真正的诸侯王。
叔夺侄位,弑父,两王相争,与郑国开战、互质等等,周王室早就把自己的光环败坏得差不多了。这次为了点贿赂承认晋国小宗篡位得到的诸侯位置,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棺材钉上一颗新的钉子而已。
如果说此前周王室还有点活力的话,自此已经是奄奄一息。
周惠王姬阆
史记中关于周惠王的记载比较长,其实就记载了一件事,王子颓之乱:
惠王二年。初,庄王嬖姬姚,生子穨,穨有宠。及惠王即位,夺其大臣园以为囿,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谋召燕、卫师,伐惠王。惠王奔温,已居郑之栎。立釐王弟穨为王。乐及遍舞,郑、虢君怒。四年,郑与虢君伐杀王穨,复入惠王。
因为周惠王比较贪婪,夺大臣的园林用来养野兽,五大夫造反,驱逐周惠王,立王子颓。在郑国和虢国的帮助下,周惠王复位。但为了酬谢郑、虢之功,又将虎牢关以东的地盘赐给郑,周王室地盘进一步缩小。
周襄王姬郑
这个名字取得有意思。姬郑,以郑为名。
周襄王这辈子基本上都在和郑国打交道,那是真正的相爱相杀。
周襄王的妈咪,后妈,惠王的继后生了个儿子叔带,特喜欢,一直在跟周襄王捣乱。叔带联合戎、翟反叛,但被周襄王驱逐。后齐国派管仲帮助周襄王驱逐戎、翟,周襄王欲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却不接受,说不合礼仪,最终接受下卿之礼而还。
不过叔带之乱,除了齐国立大功之外,郑国也一样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郑国攻滑,周襄王却试图帮助滑国,甚至要率领翟人进攻郑国。郑国当年平反王子颓之乱可是立了大功的。就此与郑国混战,也失掉了平王东迁之后最得力的助手。
两败俱伤。周郑交恶,周丧师失地,而郑则因为与周大打出手而失去了道义上的高地,从此退出争霸舞台。
周襄王二十年,晋国发生一件大事:
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
这件事,周王室也是丢尽了颜面。这是第一次周王室被诸侯“召见”,以天子就诸侯,地位降到了谷底。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这两王没什么可记的。史记中甚至一句话都没有。
不过左传中倒是记载了一件趣事:
毛伯卫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二月,庄叔如周。葬襄王。
啥意思呢?周顷王爹死了无钱安葬,不得不向鲁国借钱。鲁国不借,认为不合礼仪。但是鲁国以进贡的方式向王室提供了资金。周襄王才得以下葬。
鲁国不愧是孔子的故乡,既提供了资金,又照顾了王室的面子。但周王室混到如此地步,也算是凄惨之极了。
周定王姬瑜
姬瑜在位期间,除了一个成语,什么事都没有。当然,只是指周王室而言。当时诸侯争霸如火如荼。只不过都与周王室无关罢了。
哦,不对,诸侯争霸还是与周定王有关系的,“问鼎中原”。
这个成语后世影响极大,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北上争霸的过程中,在周边境陈兵耀武扬威。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劳军,楚庄王问周的九鼎之轻重,被王孙满一番义正辞严的说辞不得不退去。但周王室的衰微可见一斑。
王孙满的辩词极为精彩,估录于下:
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祀,年也)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音邪)昬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洛阳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哎,此时的周王室也就能打打嘴炮了。
周简王姬夷
你可以把周简王当成不存在。
这个时候的春秋战国发生了这么几件大事,一是晋国的赵氏孤儿;二是晋楚的鄢陵之战;三是传统的蛮荒之地吴国崛起,加入中原争霸。不过都与周王室无关。
周灵王姬泄心
周灵王在位期间,两件大事。一是弭兵会盟,尊晋楚为共通霸主;二是吴楚的反复征伐, 周景王姬贵
姬贵在位,贡献了一个成语,“数典忘祖”。当时姬贵请来使的晋国大臣荀跞,指着鲁国贡献的酒壶质问晋国,各国都向周王室进献贡品,为什么晋国什么都没有。
荀跞支支吾吾,姬贵讽刺晋国忘了祖宗,这就是成语“数典忘祖的由来”。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这俩人是兄弟,加上个王子朝,三兄弟互相攻杀,王子朝杀周悼王,晋国驱逐王子朝,立周敬王。周敬王与王子朝互相攻杀,最终周敬王暗杀王子朝,但王子朝的支持者又驱逐了周敬王,周敬王后在晋国支持下复位。周敬王在位四十四年,就是在这三兄弟的争权夺利中进一步消耗了自己本就不多的威望和支持度。
这期间,周王室就是内斗。而这个时候处于春秋战国分界之处,所以其实局面是很复杂的,故事也非常精彩,但与周王室,无关。
比如,卧薪尝胆,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兵圣孙武和孙子兵法,吴国攻入郢都;各国大夫开始内斗,尤其是晋国,不久就将三家分晋。其中的故事是精彩纷呈。
最重要的是,周王室已经完全透明。
周元王姬仁
姬匄的儿子。
他只做了一件事情。当越王勾践北上争霸时,向周元王进贡。周元王投桃报李,封勾践为伯,公侯伯子男的伯,正式成为诸侯。
周(贞)定王姬介
在位时间不短,一共四十四年。
周(贞)定王值得记住的是两件事,或者也可以称为一件事:
他在位期间,是春秋战国的分野;而春秋战国的分野,是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来的晋国虽然还在,却已经完全可以忽略,和曾经被它们欺凌的周王室一样,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当韩赵魏灭了智伯之后,晋幽公要反过来向他们进贡。
他死前三年,孔子去世。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二十八年,定王崩,长子去疾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是为考王。
这三个王,都是周(贞)定王的儿子。一年之内,杀了两个。最终的赢家是周考王。但如此作死,周考王这个王,也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罢了。
不过周考王搞了一个创举就是他又创造了一个东周、西周,即封其弟姬揭于河南,就是西周桓公;还在今天的河南巩县西南封了个东周,本就所剩无几的东周王朝土地变得更小了。
而这个时候,战国征战如火如荼,越国进入中原,盛极一时。
周威烈王姬午
他和他祖父周(贞)定王一样,做了一件事,即发文正式承认韩赵魏的诸侯地位。周王室的最后一点点威信荡然无存。
周安王姬骄
他也就做了一件事情,确认田氏代齐。
不过有了承认韩赵魏的先例在前,确认田氏代齐的正统性,也就不足为怪了。
周烈王姬喜
史记中记载如下一句话:
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
周烈王在位期间,是秦国东扩的开始。马上秦国就要开始商鞅变法了。
要变天了。秦国开始要大展宏图了。
周显王姬扁
烈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显王五年,贺秦献公,献公称伯。九年,致文武胙於秦孝公。二十五年,秦会诸侯於周。二十六年,周致伯於秦孝公。三十三年,贺秦惠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於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後诸侯皆为王。
看来看去,只剩下周显王向秦献殷勤了。
没办法,在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变得非常强大;魏国则开始衰落,庞涓和孙膑两次大战,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国大败亏输,魏国退出争霸舞台。
周慎靓王姬定
周无事可记,这个时候的主体是合纵连横。
周慎靓王姬定在位期间,是苏秦张仪大放异彩的时期。苏秦佩五国相印,打得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而最终张仪通过连横破解了五国合纵。
在此期间,秦国派太史公祖宗司马错入蜀,拓地千里,为秦国争得了一片肥沃的后方,为后来秦灭六国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后勤基地。
李冰父子治蜀,修建都江堰。
周赧王姬延
这是亡国之君啊。
不过这个人也挺可怜。
当时秦国已经统一六国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不过周赧王还想拼死一搏,组织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要征伐秦国。结果向诸侯借的军队并没有捧场,向商人百姓借的钱却要还,可是还不上,不得已逃到高台上,留下一个成语,“债台高筑”。
秦国顺手灭掉周赧王,周正式灭亡。公元前256年,周正式走入历史。
对周历代帝王的评价告一段落。
其实发现这种形式挺好的。对于梳理中国历史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