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人才辈出,为什么春秋和民国时期,人才辈出?

古人说过: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春秋和民国是两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同样也都是诸侯争霸军阀林立的乱世。乱世之中豪杰辈出,都显示出了过人的才能!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民国的北洋军阀等等,大家是不是感觉有些“何其相似来尔”。

究其原因,无非是乱世之中,有才能的人更容易出头罢了!

我们以张作霖为例做个假设。

如果在太平年间,张作霖能做什么?他可能是一个饭店的跑堂,可能是一个木匠铺的学徒,也有可能是一个刀头饮血的黑帮分子!

但乱世给了他机会,让他天性中的杀伐果断有了用武之地,于是他从土匪摇身一变成了官兵,又被封为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最后打进北京,成为海陆军大元帅,中华民国的实际掌权人。

他凭借的是什么,自然是手中的军队。

他能有这样的人生轨迹,要感谢那个时代!

齐桓公生逢乱世,在管仲的帮助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视周天子如无物,凭的是什么?无他,唯强盛的国力和手中的军队尔!

另外,乱世也是各种思潮活跃的年代,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

在和平年代,那些枭雄可能都是乖宝宝,但是在乱世,他们的心思就活跃起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都想尝尝权力的滋味!出身不好没机会争霸天下的,就纷纷找自己认为可能成就大业的君主,希望帮助他们建功立业。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都走上了历史舞台!

乱世,是百姓的祸端,是冒险者的天堂!

欢迎关注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春秋战国时候,统治阶级为拓展疆土频繁挑起战事,民不聊生。

那么涉及到普通老百姓的生存问题,众所周知: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如果民众连生存的最低要求都无法自主,必然为生存为推翻不平等而揭杆起义。

那么如何推翻暴政就是一个技术问题,在苛政下逼迫出来的起义方略必然掌握在一些十年寒窗的有志向的人手中,方略的贯彻需要人,所以大多数不甘于悲惨的民众就是实施者,有政治敏感性的那部分人自然就成了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推翻诸侯割据统一中华,实行一皇统治才可以政令统一,惠及全民,这是大多数民众的梦想。

当时的领导者深谙此道,所以就有了统一中国的逐鹿,乱世英雄,必然人才济济。

到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等同春秋。所以同样统一政令,为人民公平自由幸福为目标而奋斗的纲领一出必然受全国人民支持,为此信仰而奋斗的人才来源于民众,所以人才济济是必然的。

所谓时势造英雄。春秋时期,中华民族经历了大一统盛世到列国纷争的乱世;民国时期,经历了清王朝天朝盛世到八国联军侵华的乱世,这两个时期充满了生灵涂炭的战争。

面对民不聊生的境况,有志之士纷纷站起来,用自己的才华和才干拯救苍生,挽救国家。各种理念自由碰撞,激烈争论,从纸上走到现实中,为思想大解放创造了自由的大环境,也为各种理念提供了实践的机遇,为人才辈出创造了丰厚的土壤。

百无禁忌,就是春秋和战国的代名词,各国求贤,各种言论派都比较自由,没有任何国家敢打压,就是打仗的情况下,如果这个地方有学宫,也都会主动绕过学宫的,个人觉得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尊重人才的时代,因为这样才有了后来的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从过了汉朝,在没有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了

古往今来,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一个朝代的灭亡,必定有一个领军人物的存在,无论是春秋还是三国,还是民国。还是中国任何一个朝代的变更都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有乱世就有英雄,在和平年代也有英雄,只不过被和平的时代给融入了,无法提现出来!中国现代的科学家,军事家在乱世也必定属于英雄人物!体现出来的方式不同而已!

中国历史上,诞生大师的时代主要有三个,春秋战国、宋明、民国。

先说春秋战国时代,那是中国大师井喷的时代,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孟子、庄子??他们分布在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这就叫诸子百家。

很多人认为春秋战国出大师,是因为那时候是战乱,乱世里没有政治管制,学术自由。个人认为,这也的确是原因之一,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或者说不是内因,而是外因。学过哲学的知道,外因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为什么?如果说乱世出大师,那至少两个现象无法解释:

(1)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也是乱世,为何没出那么多大师?

(2)宋明不算乱世(虽然宋朝很弱,但内部很和谐,算不上乱世――和春秋战国相比),朱程理学、阳明心学又是如何诞生的?

所以说,诞生大师的根本原因,不是战乱,不是政治封锁。

2、真正的原因

先看中国的第一批大师,老子、孔子等。如果横向对比就会发现,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等,基本是同一时代的人。

老子:约前571年- 前471年孔子:前551年- 前479年鬼谷子:约前400年左右墨子:约前468年- 前376年释迦牟尼:约前564- 前484年苏格拉底:前469年- 前399年柏拉图:前427年- 前347年亚里士多德:前384年- 前322年

再看第二批大师,王阳明,和欧美近代革命时期的很多大师也是基本同一时代的。

王阳明:1472年- 1529年卢梭:1712年- 1778年

究其原因,是因为,上层建筑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生产关系又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

当生产力发生质变的时候,社会生产关系就会跟着变化,然后社会上就会出现很多以前没见过的情况。

例如城堡和马蹄钉的出现,使得统治者可以控制更大的领土,于是国家这个新社会组织诞生了,在新的社会组织下,会出现一批人们无法理解的新社会关系,然后人们就开始思考,这是怎么回事?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应该都感觉到了,最近40年里,70后看不懂80后,80后看不懂90后,现在00后出来了,他们的文化我们就更加不懂了。

甚至有人感慨,3年就产生代沟。

根本原因,就是最近40年中国生产力发展实在太快了,导致社会关系、文化等,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变动。

这种代沟在100年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那时候的生产力发展速度没这么快,社会关系变动也就没有这么快。

这种变化就会促使人们思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办?

思考的人多了,一代一代地,人们思考的东西,逐渐有了答案,那就是一种全新的思想,这种全新的思想最终会在某一个人身上集大成,于是一代大师诞生了。

所谓时势造英雄,没有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大师是诞生不了的。这就是为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没有大师诞生的原因。因为那时候中国的生产力还在量变积累中。对于社会关系,只需要好好学习春秋战国那一批大师的思想就够了,无需根本性创新。

直到宋明,中国的生产力才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差不多中国就在宋明时代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于是社会关系也出现较大的变化,人们才会发现,继续使用孔孟之道无法解释新的事情,于是继续思考,一代一代地,然后才诞生了朱程理学和阳明心学。尤其是阳明心学,是典型的与孔孟完全不同的的全新思想。

再回头看看中外大师的诞生时代,就会发现,中国第一和第二批大师的诞生,比欧洲要早100-300年。要解释这个原因不难,想想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明朝之前,中国的科技、文化、经济基本都是世界第一,比欧洲的生产力要领先100-300年,然后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诞生大师要略早一些了。

明朝之后,中国因种种原因,没有继续领先地走进资本主义时代,所以接下来就没有大师诞生。但清朝结束后,在孙中山的带领下,我国正式步入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力迅速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社会生产关系也就跟着变动,这一变革又催生一批新的思考者,他们又在思考,这该怎么办?然后又诞生了一批思想家,以胡适等为代表。

同时,新时代需要大量完全不一样的学术体系来支持,例如建筑学、逻辑学、音乐学、美学、人口学、物理学、化学、法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此时社会出现了巨大的需求缺口,于是才诞生了巨大的供给。

那个时候,国内绝大多数科学领域都是没有人开发的处女地,任何一个智商高又勤奋又愿意在此地钻研的人,都有可能做出划时代的贡献(因为以前没有啊,随便一个贡献都可以划时代)。

所以才会有一大批的大师诞生了。

这一批大师,就其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广度而言,只有春秋战国的那一批可以相提并论,远超宋明的那点突破。这一点也不难解释,因为中国的社会制度恰好是发生了两次大变革:

(1)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春秋战国

(2)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民国

而宋明,是本来要向资本主义过渡却没变成功,被草原部落的武力和政治给阻断了,于是大师只诞生了极少的一两个,没有井喷。是不是很明朗了?

再想想欧美近代的一批大师,以卢梭为代表,他们也正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变革为资本主义社会时诞生的:

卢梭(法国人)于1778年去世,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3、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社会关系发生剧变后,一般都有大师诞生。

政治管制的力量的确很大,并且会影响大师的诞生,但它无法完全隔绝大师的诞生,它只能让诞生滞后一段时期,例如蒙古和女真的政权让中国的第二批大师井喷滞后了300年甚至更久,或者让大师诞生在附近的国家或地区(例如港澳台美等)。

民国时代自由的学术环境,的确为大师诞生创造了肥沃的条件。

但只要生产力发生了质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了质变,迟早都会诞生一批新的集大成的哲学思考者――大师。

人们的思考就像草原上的青草,是挡不住、烧不尽的,只要条件具备,就会顺势而生。

民国不过短短三十年,时局又变乱不断,按理说难出大师。

改开至今也差不多三十年,按理该出大师。

但事实上,世人公认的大师,思想文化领域到军事外交领域,均出于民国。

而近三十年中,所谓“大师”,假冒伪劣,已然令世人对这一词敬而远之。

这是为什么?首先说,大师是怎么产生的?如果大师的产生有利可图,那么必然会有很多假大师云集,而且因为他们掌握着各种权力资源,借此牟利完全是分分钟的事。

但问题是十余年后、数十年后,你所依赖的权力资源已然消失,那么这种所谓假大师的彻底消亡,就是分分钟的事。

民国的大师,至今已然近百年。如果说当初他们也是依赖某种权力而得名,那么现如今,这种权力必然已经消失了。

所以,这种大师,是世人自主的选择。

如王国维、陈垣、陈寅恪、顾颉刚、胡适、傅斯年、钱穆等等,他们以作品留世,即便是当下,也没有人否认他们的大师地位。

而当初与政治有很大牵扯的鲁迅,他的作品也令人佩服,大师地位固然有人指摘,却无法动摇。

但一些攀附权势的所谓大师,则渐渐失去光环,譬如郭抹弱云云,终将被后人所唾弃。

其次想说,为什么这些大师会出现在民国那个相对中国国力较弱的时代?我们不妨这么说,中国在那个时代,国家机器的相对弱小,也注定了他难以将机器的力量伸展到社会各个角落去。

相对而言,在很多领域出现了自由真空。

这种真空之下,可以很糟糕,譬如匪盗横行。

也可以很美好,譬如当时的大学与媒体,便允许很多异论的出现,写文章和发表言论的人,无需去阿谀奉承各种势力,至少是不必见每个老爷就磕头。

再次是时局的变幻,正所谓大时局造大人物,民国时期是中国由君主王朝政治向代议制政治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固然不算太成功,但变化确实有。在那种时局之下产生的人物事,自然会得到后人的景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c202302190038532b95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