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皇太极建立清朝,长期被低估的皇太极改革:使清朝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一体的王朝

著名的小说家金庸曾经这样评价皇太极“皇太极,实是中国历代帝皇中不可多见的人物,本身的才干见识,不在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中国历史家大概因他是满清皇帝,由于种族偏见,向来没有给他以应得的极高评价。”的确,皇太极不仅仅武功了得,文治也堪称一流。没有皇太极的改革,就没有后来的多民族统一的清朝。

皇太极时代的明清对峙

一,提高汉人地位,恢复生产

努尔哈赤时代,后金只是一个满洲国家,对蒙古族、汉族采取的是奴役、屠杀和压迫的政策。因而辽东的汉人不断反抗,使得后金出现了巨大的危机。

1626年,一代雄主努尔哈赤病死,后金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前方的路该如何走,这些问题都必须要让皇太极来决定。

皇太极即位后,必须要对努尔哈赤的弊政进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满汉关系。皇太极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这里的“安民”主要针对的就是汉人。

他颁布新令,赦免了之前的所有汉民,初步让汉民回归了生产,境内安定下来。接着,他又颁布了保护汉人生产的法令,强调“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等,应一律平等,不得差别对待。严令军队纪律,“有擅取牛羊鸡豕者,罪之”。

在努尔哈赤时代,将汉人编庄,“汉人每十三壮丁编为一庄,按满官品级,分给为奴”。汉人也就沦为了农奴,没有人生自由。

皇太极则取消该制度,让汉民和满人分开居住,提高汉民地位,用汉官管理汉民。当然,还有大量的汉人奴仆无法释放,皇太极则颁布《离主条例》,规定奴隶可以对主人的犯罪行为进行控告,属实就可以获得人身自由。

如此,满洲贵族的特权得到一定限制,满汉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皇太极将农业视为立国之本,禁止屠宰耕牛,减少土木工程建设,保护农业。在皇太极的治理下,原本经济残破的辽东终于恢复了生机。

二,改革八旗制度,提高八旗文化水平

皇太极大量招降汉官汉将,并重用汉人。如范文程,成为了汉官的首领,皇太极决策每一个大事都要咨询范文程。

皇太极积极招降毛文龙。毛文龙去世后,其部将马光远、祖大寿、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都加入了皇太极阵营,为金军带来了先进的火炮技术。随着后金的汉人越来越多,皇太极也增设了汉八旗。

创业之初,努尔哈赤将女真人重新编组,形成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后金的军事制度,也是户籍制度。通过八旗制度,女真人被严密地组织起来,加速了相互之间的融合,增加了战斗力。

1621年,由于蒙古人不断加入后金,努尔哈赤增设了蒙古军。皇太极即位后,征服了漠南蒙古,于是设置了蒙古八旗。而大量的明朝将领投降后金后,皇太极又增加了汉八旗。此后在作战中,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负责大规模的平原、草原作战,而汉八旗主要进行攻城战、守城战。

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的设置,使得后金成为了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金”原本只是女真族的国号,现在为了适应多民族的国家发展的需要,皇太极就改国号为“清”,自己担任满洲、蒙古和汉人的皇帝,初步建立了满汉蒙一体的王朝。皇太极将明朝称为“南朝”,可见其民族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增加蒙古、汉八旗的同时,皇太极也在提高满洲八旗的文化水平。他下令八岁到十五岁之间的满洲贵族之地必须到学校读书,而学习的基本都是儒家经典。

于是八旗学官制度就建立起来,这一点对清朝影响巨大。此后的清朝皇帝大多能文能武,为清朝的“长久治安”培养了治国人才。

三,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

努尔哈赤去世前,实行“八王议政”,这是满洲部落联盟的遗存。努尔哈赤晚期推行此政策,是历史的倒退。

皇太极上台后,有感于“八王议政”严重限制了自己的权力,于是在八王之外又设置了十六大臣,分化八王的权力。随后,皇太极又通过一些政治手段,除掉了八王之中权势最大的三贝勒。从此,皇太极实现了集权。

皇太极在积极学习明朝的典章制度,强调“凡事都照《大明会典》行,极为得策”。1626年,皇太极设置文馆,让满汉学士翻译汉文书籍,记录本朝事务。

这个文馆逐渐成为了皇太极的秘书机构,类似于中原王朝的翰林院,范文程、宁完我、马国柱、高士俊等有名的汉人学士也在其中参政议政。后来文馆被扩充为内三馆。清朝的内三馆在入关后改名为了内阁。

范文程

1631年,皇太极接受宁完我的建议,设置了六部。由于当时满洲军政没有分离,所以最初的六部长官都是由八旗将帅兼任。

六部之下的官员,必须有汉人的代表和蒙古人的代表,体现其多民族政权的特征。1636年,皇太极进一步推行改革,实现军政分离,六部成为了实质上的行政部门。

早期的后金推行军政合一,因而也没有监察机构。皇太极就采纳了汉官的意见,设置了都察院,作为全国的最高监察机构。

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后,为了管理蒙古政务,设置了蒙古衙门。蒙古衙门的设置,标志着对蒙古的管理实现了军政分离,其蒙古八旗负责治军,蒙古衙门负责民政。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实现对蒙古进行民政管理的,清朝是第二个,第一个是元朝。1638年,皇太极又将蒙古衙门扩大为理藩院,成为了一个专门管理全国少数民族政务的机构(满汉除外),地位和六部平行。

理藩院

1629年,皇太极开始推行科举制度,他说“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裁祸乱以文教佐太平。”1629年的这一次考试,不仅仅有大量的汉人参与,还有满洲、蒙古子弟也参加了。

这次考试,录取了200人,考上的人一律免除奴婢地位,并减少赋税。1634年,皇太极又进行了科举考试,选拔了228名汉人。

结语:经过皇太极的改革,清朝成为了一个满汉蒙一体的国家。既然是多民族一体的国家,皇太极也不会全面推行汉化,而是在融合中兼收并蓄。实际上,从辽国以来,少数民族王朝全面汉化的政策就已经不会再出现了。

皇太极一方面要学习汉族的文化,一方面又要强调满洲的民族文化,例如推行满洲的服饰、发型、语言。皇太极认为,如果不保护满洲文化,那么满洲贵族就会被温文尔雅的汉文化侵蚀,最终失去了能征善战的特性,无法维持国家的统一,无法开疆拓土,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史册号网友观点:清朝得意于俩个改革睿智的皇帝,一个是把自己汉化,为积极统一中国做准备的皇太极,一个是力挽狂澜,革新除弊,为清朝续命俩百年的雍正,皇太极根本没有统一天下的想法。

如果真有统一天下的想法。

不可能奔袭北京后有退回去滴!

还准备统一天下?真的很可笑,多民族真的是一体吗?狭隘的民族偏见差点毁灭整个中国文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c20221105101806d9f2.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