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名人对唐太宗的评价?

1、司马光评价: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2、欧阳修评价: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3、苏辙评价: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4、真德秀评价:后世人主好学者莫如唐太宗,贞观之规模不可以不复。

5、范成评价:汝不及生在贞观中,粟米数钱无兵戍。

6、胡寅评价:两汉盛时,太宗所可及也。禹、汤、文、武。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78]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太宗之从谏,近乎圣。

一.枭雄。李世民为了取得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有野心,亦有才华。

二.擅用能人。李世民能发现他人长处且不嫉妒,懂得欣赏他人优点。

三. 有强烈的责任心。他勤于政务,有时一连工作几个小时也未停下来休息。

四. 胸怀宽广。魏征与李世民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这里便不多加赘述。

唐太宗在历史上属于文治武功都比较均衡的一个君主,没有隋炀帝那么极端暴政,也没有汉武大帝穷兵黩武,他对后世影响主要在对外族

包容,对外政治联合制衡,其他都是延续隋朝制度的改革,在前朝基础上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为开元盛世打下了丰厚的基础,但被唐玄宗李隆基玩崩了,造成安史之乱,大唐荣耀急转直下。

唐太宗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给的评价是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的明君。其实,我觉得李世民最大的特点就是认清现实,认清自己。因为历史上做到这一点的君王很少。

他清楚明白隋朝灭亡的原因,所以在大唐建立的时候规避了隋朝问题,以子民为重。

他清楚明白个人有缺点,所以他跟魏征开创出了君臣之间的典范模板。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但是,也有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弟逼父亲退位,以及有传他篡改史书这些负面。

总得来说人无完人,千古一帝!

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的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的过失之处:如杀兄夺位,看《起居记》,崇尚迷信,出征高丽,贞观后期,“渐恶直言”,奢侈现象增多了。

错误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

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看史官所写的起居注,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

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

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大的历史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

功绩:

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②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敢于直言的魏征等。

③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

④合并州县,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⑤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学校还有了专业分科,如医学、算学、天文学等。

⑥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唐太宗还设立安西都护符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太宗实行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既维护了统治,又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

过失:

但是到了贞观后期,太宗又大兴土木,而且穷兵黩武,学隋炀帝远征高句丽,隋炀帝百万大军进攻高丽,最后失败,是隋炀帝自己的原因。但是唐太宗进攻高丽说不上失败。

因为唐太宗进攻高丽的军队总共只有区区几万人,第一次没有成功,但也没有溃败,第二次成功了,最终的结果是高丽臣服于大唐,在战争中,唐太宗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最著名的就是名将薛仁贵。唐太宗对他说:“我不喜得高丽,喜得薛仁贵!”(大意是这么说的)。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

⑤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学校还有了专业分科,如医学、算学、天文学等。

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⑧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

唐太宗实行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既维护了统治,又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历史贡献及晚年得失:

唐太宗曾说过:「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翦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颇有自矜之意。此吾之过也。」可见太宗对自己的武功治绩,曾经有过骄傲自满的心态。

历史贡献

其实,太宗所说的削平群雄,大定天下,自然是他的伟大功绩,但是这只是一个统帅的业绩,其他的将帅也是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而安定国内形势,恢复发展生产,巩固并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繁荣学术和文化,这才是唐太宗作为一个皇帝的主要功业。

而在太宗与大臣论治过程中,所形成的政治思想和君臣一体的政治局面,更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政治家多把唐太宗作为自己效法的楷模,把贞观之治作为自己追求的政治目标。

晚年得失

到贞观中晚年,唐太宗自认为在武功、文治和怀远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古人,骄傲自满的情绪因而大大地滋长,不再鼓励臣下对自己提出意见,臣下提出意见后,接受时多少也有些勉强,而在个人享受的贪欲方面也与日俱增。

唐太宗自己承认,「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於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

但是总的说来,在贪欲和享乐方面,太宗还能注意到不超出人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极富政治智慧,在位期间秉持开明和谨慎的治国方略,崇尚和宽容异己,实行以德治国,推进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对国家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还领导了多次重要战役,如平定玄武门之变、平定吐谷浑、收复长安、平定高丽国等。他的才略和功绩不仅影响了唐朝,也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他被历史评价为伟大的帝王和圣人。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杰出成就的一位皇帝,他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奠定了唐朝的繁荣基础,也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重视选拔人才,开展科举制度,推行平等法治,重启丝绸之路,开辟对外贸易等多项政策,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他是一位开明、英明、威武有力、治国有方的政治家和统帅,被后世推崇为“唐开元之治”的杰出代表之一。

这样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使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他重视人才选拔,推行科举制度,注重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官员。

他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扩大了唐朝的领土和影响力。

他的治国理念以仁政为核心,注重民生,减轻赋税负担,提倡节俭,使百姓生活得到改善。

他的领导能力和智慧被后人称赞,被誉为“贞观之治”的代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学评价】

《新唐书》:

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

《旧唐书》评价:

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

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

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

终平泰阶,谅由斯道。

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

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

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

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

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吴兢在《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贞观政要》集论的撰者元朝的戈直说:“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

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

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

”这里所说,太宗在正心修身,齐家明伦方面,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主要是指太宗与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争。

明宪宗在命儒臣订正重刊《贞观政要》时写道:“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a202405021928145862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