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从秦朝说起 到清朝结束》汉朝(214)分封之争

两批分封功臣,刘邦一共封了二十七个列侯。

但第二批封侯中,众将对分封文臣张良和萧何表示不服。

因为张良和萧何不但被封侯,而且是厚封。

为什么说是厚封呢?

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一下。

功臣中曹参功劳最大,分封最多,才不过封地一万零六百三十户;

其他功臣,除周勃封地八千一百八十户外,没人超过八千户,多在五千户以下。

而张良和萧何呢?

我们先说张良。

在分封时,众将认为张良没有冲锋杀敌,也就是没有战功。

但刘邦不以为然,他认为张良功劳巨大,而且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大。

所以在朝堂上,他非常豪气地说:

“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是大功劳。子房可以“自择齐三万户”。”

什么叫“自择齐三万户”呢?

就是让张良在齐地任意选择三万户作为自己的封地。

这是什么概念,比较一下曹参的分封,一目了然。

当时众臣听刘邦这么说,会怎么想,估计眼睛都绿了。

张良那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一旦真得接受了刘邦的分封,自己也差不多成了众矢之的,以后退养的舒服日子甭想舒服。

所以,听到刘邦这样安排,他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赶快出列辞让道:

“陛下的隆恩,臣消受不起啊!陛下能够重用臣,言必听,计必从,才让臣有点小功劳,这是对臣的知遇之恩啊,臣怎么敢再有妄想呢?当年,臣在下邳避难时,听说陛下起兵,才有幸赶到留城遇见陛下,这是天意啊!是上天安排好让臣辅佐陛下的!所以,陛下只须把留城赐封给臣,臣就已经很满足了,怎么敢担当三万户呢?”

张良所说的留城,位于今天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境内的微山湖。

现在是湖,汉朝时是山地。

刘邦看张良确实与世无争,高风亮节,真心让封,为了好平衡其他功臣的利益,就同意封张良为留侯,封地一万户。

张良这才拜谢而退。

比较一下其他功臣的分封,这一万户也不是小数字啊!

说句实话,看到史书如此记载,我都怀疑刘邦和张良两个人在唱双簧:

一个抬举,故意要厚封,

一个辞让,故作高风格。

他们一起来忽悠这帮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功臣武将。

说白了,就是让众将无话可说,谁争功谁显得小家子气。

可是一万户那也是厚封啊,众将嘴上不说,心中肯定不会痛快。

不过,张良本来就是将相之家贵族出身,又如此谦虚,大家也都不太计较了。

但是,萧何的分封,众将说什么都不干了。

大家一致认为萧何命太好了,毫无战功,整个战争期间在后方安享太平,所以不应该封侯,最起码不应该封那么多。

但在刘邦看来,萧何“功最盛”,应该“食邑多”。

所谓“食邑”,就是封地的意思。

这样,众将和刘邦之间就产生了严重分歧。

凭什么说萧何“功最盛”,应该“食邑多”?究竟什么理由?

大家都想不通!

也不知道谁牵头串联的,也搞不清楚QQ群主是谁,众将相约一起来找刘邦讲理:

“臣等披坚执锐,出生入死,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也不下十余战,攻城略地,斩将杀敌,都立过大小不等的战功。而萧何呢?他有过这样的汗马功劳吗?他只是在后方舞文弄墨,指指点点,从未参加过战斗,但如今封赏反倒在我们之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陛下明示!”

这帮武将大都是粗人,又刚建国,虽然刘邦是皇帝,但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他们说话也不讲究了,咄咄逼人。

刘邦也是个大老粗出身,和这帮武将大都是生死之交,说话从来也没客气过。

他没有直接回答众将的问题,而是哈哈一笑问道:

“诸位打过猎吗?”

众将纷纷回答道:

“当然打过啊!”

刘邦又问:

“打猎时,有使用过猎狗吗?”

有人回答道:

“使用过啊!”

刘邦缓缓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众将中间,一本正经地说道: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 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这段话后世流传非常广,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

在这里,刘邦独家冠名,提出了“功狗”和“功人”的概念。

那么,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大致先翻译一下:

“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位置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捕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象猎狗;至于萧何,他发现野兽的踪迹,能够指明野兽所处的位置,功劳如同猎人。再说,诸位只是一个人追随朕,多的也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带领本族几十人,跟随朕打天下,功不可没啊!”

我们现在看到刘邦这段话一般都会感觉不可思议。

虽然“话糙理不糙”,但也不能把一帮开国功臣比喻成狗啊!

甚至有人把这段话作为刘邦没有文化,耍流氓腔的证据。

其实,后人反应过度了。

前面说过,韩信在喊冤时曾说过一句话: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其中的“走狗”和刘邦使用的“功狗”,是差不多的用法,就是一种比喻。

这也说明当时的人非常认可这种比喻。

这就像现在形容一个人很厉害,说他真“牛逼”一样,应该是一个道理。

虽然粗俗,但听起来,让人感觉特别过瘾。

所以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放在这个比喻上。

在这段话中,刘邦实际上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看似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第一个意思,他的本意是说大家的分工不同:

武将们像猎狗一样在前方冲锋陷阵,功劳如猎狗,也就是“功狗”;

萧何们像猎人一样在后方坐镇指挥,功劳如猎人,也就是“功人”。

既然只是分工不同,萧何为什么不能被封侯呢?

有时候,类似萧何这样的文臣,可能比武将的作用还要大。

第二个意思,刘邦在提醒大家,萧何忠心无人可比:

因为几乎所有的功臣都只是一个人,最多带两三个家人参加他的创业团队;

但萧何不是一个人在为他战斗,而是带着整个家族过来拼命干的,他如此忠心,下血本,谁能做到?

既然都做不到,为什么萧何不能“食邑多”。

刘邦表达的这个意思,有点像现在的合伙创业,出资多寡决定了谁更忠诚于创业团队。

显然,刘邦在强词夺理。

因为大家比的是战功,并不是比谁出的人多,人多都吃干饭,还浪费战略资源呢。

但这帮武将脑子哪里会反应那么快啊?

当时听到刘邦如此解释,都无言以对,不再言语了,悻悻退出。

以往很多人,包括很多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大学教授,都教条化,庸俗化理解刘邦的这段话了。

所以,我这里多说几句。

众将虽然当时无法反驳,但回去后,只要稍微仔细一思量,就会感觉不对劲,知道被刘邦这个老滑头给绕晕了。

以战功分封诸侯,这是大家心中的共识,怎么突然改变标准了呢?

所以大家肯定不会信服!

那么,刘邦最终会怎们做呢?


声明:

特此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z2022090909500627c4.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