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韩信反叛的事后,刘邦还有一件大事一直萦绕在心中。
什么大事呢?
就是分封功臣。
自从项羽被消灭,这个事差不多已经拖了一年多了。
为此,这帮开国功臣日夜争功,吵闹不休。
这就像现在公司年底发年终奖一样,谁多谁少,大家心里都在盘算,不患寡而患不公。
面对这种情况,每个领导其实都很头疼,谁也不想钱花出去了,把人给得罪了。
刘邦也差不多如此。
虽然看着这帮人斗得你死我活,互相诋毁,心中暗爽,但是也不想为此搞崩盘了,那就不好玩了。
所以他一直在想方设法平衡利益,始终没有定下来。
现在韩信被拿下了,为了稳定人心,这事也不好再拖了。
战争打那么久,开国功臣还是非常多的,谁没有战功啊?
把衣服脱掉,基本每个人身上都是伤痕累累。
否则,怎么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呢?
但如果分封的话,却只有三个级别的爵位可以提供:
第一级是封王爵。
这个早在刘邦登基前后搞定,也就是那八个异性王。
其中燕王臧荼已经被杀,发小卢绾顶替为燕王;
另外,韩信刚刚被削去王爵,降封为淮阴侯,不用再考虑进去。
第二级是封侯爵,主要是封列候。
封列侯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战争过程中已经被册封侯位的功臣,需要重新核查后,给以定封或改封;
一种是从未取得侯位的功臣,需要在功劳统计对比后,进行新封。
封候仅次于封王,无疑地位非常高,也是这帮功臣重点争夺的爵位。
第三级是既无王爵也无侯爵,只有封地。
这类受封人员层次相对较低,倒好解决。
面对有限的爵位,这么多的功臣,怎么分封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呢?
虽然嘴上没说,但却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
既然刘邦的江山是马上打下来的,那么开国功臣就要按照战功来评定。
过去每次打仗,谁攻取了几个城,谁斩杀了多少敌人,都一笔笔,清清楚楚记载在每个人的功劳簿上。
于是,按照战功多少,汉六年十二月,刘邦在洛阳,公布第一批封侯功臣的名单:
曹参封平阳侯、夏侯婴封汝阴侯、傅宽封阳陵侯、靳歙封建武侯、王吸封清阳侯、召欧封广严侯、薛欧封广平侯、陈濞博阳侯、陈婴封堂邑侯、陈平封户牖侯。
看到这个名单,有人可能会数一下,一数才十个人,估计会有点失望,而且名字好像大都不太熟悉。
其实,当时大家也都犯嘀咕。
不过,嘀咕的并不是名字熟不熟,而是有人不该封。
谁不该封呢?
就是户牖(you)侯陈平。
武将们认为,他有谋无勇,没有战功,封侯实在太高。
但刘邦对陈平格外看重,说他功不可没,必须分封。
大家也不好多说什么,刚刚抓捕了韩信,就是陈平这小子出的诡计,此时刘邦肯定偏心了,也可以理解。
因为陈平是户牖乡人,刘邦便把他封为户牖侯。
陈平多圆滑乖巧一个人啊,他知道武将们不服气。
在朝堂上,当听到刘邦要封他为侯时,马上出列,拜倒在地辞让道:
“臣哪里有那么大功劳啊,够不上封侯啊!请陛下另封他人吧!”
刘邦心想,陈平这小子圆滑是圆滑点,但面对封侯还是很淡定的,觉悟还是很高的,不封侯于心不忍,便问道:
“朕多次使用先生的计策,每次都成效卓著,怎么能说没有大功呢?”
陈平貌似很感慨地说:
“多谢陛下如此看重臣,但臣如果没有魏无知大力举荐的话,怎么可能有机会为陛下做事呢?”
魏无知这个人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
当年,陈平从项羽那里逃出来,投奔刘邦时,就是先找的老朋友魏无知。
正是魏无知将陈平举荐给了刘邦。
后来,陈平被周勃灌婴等武将私下诋毁,并向刘邦打小报告,也是魏无知挺身而出极力辩白,他才得到刘邦宽恕和信任。
可以说,陈平能有今天,离不开魏无知曾经无私的力挺。
刘邦听陈平这么说,知道他在为魏无知要封赏,非常感动,认为陈平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因此,他赞赏道:
“若子可谓不背本矣!”
什么意思呢?
显然这是夸陈平,说他不忘本。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感恩之心”,懂得感恩。
一个人一旦被别人认为有“感恩之心”,那么这个人的口碑一下子就会提高一大截。
刘邦的这句话应该也是说给那帮武将听的。
接着,刘邦马上把魏无知也叫了过来,特别进行了赏赐。
当然,他仍然坚持分封陈平为户牖侯。
陈平心里那个美啊,欣然接受,拉着魏无知一起向刘邦拜谢后退出。
看到陈平如此高姿态,老大刘邦又如此坚持,众武将也无话可说。
但是,面对那么多功臣,刘邦封出十个侯也实在太少了。
武将们私下里议论纷纷,都在揣测刘邦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正当大家揣测之时,一个月后,刘邦又公布了第二批封侯名单:
萧何封酂侯、周勃封绛侯、樊哙封舞阳侯、郦商封曲周侯、灌婴封颍阴侯、陈贺封费侯、陈豨封阳夏侯、周昌封汾阴侯、张良封留侯、丁复封阳都侯、吕青封阳信侯、郭蒙封东武侯、武儒封梁邹侯、董渫封成敬侯 、孔聚封蓼夷侯、周灶封隆虑侯 、刘缠(项伯)封射阳侯。
看到名单,可能有人又要数。
不用数了,这批分封了十七个侯。
这样,前后两批一共封侯二十七人。
二十七位封侯功臣的名单,稍微间隔一段时间,分两批公布,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是刘邦耍得一个小政治手腕。
第一批封侯是在投石问路,试探大家的反应。
这就像现在有的大型企业搞优秀员工评比一样,会分批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情绪表现是不同的,领导很容易掌握情况,然后权衡利益得失,再调整分配。
刘邦的套路差不多也是这样。
他通过大家的反应,调整封侯的节奏和力度,以便平衡文臣和武将,以及武将与武将之间的利益分配,
否则,分封搞不好,会把喜剧搞成闹剧,说不定还会引起有些功臣的反弹,导致激变。
这批名单公布后,虽然人数增加了,但众武将意见仍然非常大,主要焦点集中在萧何和张良身上。
这帮武将认为文臣谋士虽然有功,但很难量化,又在后方安享太平,这与他们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在前线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无法相比。
上次让陈平这小子给混过去了,武将们就很不爽,考虑到自己还没分封,便没出来坚持反对。
这次刘邦不但分封了张良和萧何,而且还要厚封,武将们肯定不干了。
那么,厚封张良和萧何究竟能封成吗?
史册号网友观点:历史上将相和毕竟是少数,一般而言互相看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