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写过一幅对联。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3000越甲可吞吴”。下联中写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励了不少人忍辱负重、奋发成才。越王勾践也因此成为能屈能伸的人生斗士、千古典范。
事实是,很多真相往往被一部文学作品而掩盖,很多真实总是被成王败寇而刷新。越王勾践就是如此,抛开卧薪尝胆,他是一个人品极其低劣的偏王,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厚黑学鼻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完全不配称为春秋霸主之一。
一、越国本是人烟稀少、土地贫瘠之地,受到吴国扶持才慢慢的强大起来。国力强大之后,越国反而有了吞并吴国的野心。起了野心的,正式这个越王勾践父子。
于是,作为一代枭雄的吴王阖闾趁着越国正大兴国丧之时发动了进攻。
吴国来攻,越国肯定是要拼死抵抗的,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越王勾践却在战争中使出来令人齿冷的卑鄙手段——他安排越国“罪人”整整齐齐地站在阵前,在吴军阵前引颈就戮。
吴军士兵哪见过这种诡异之事,当场就愣在了那里。
越军乘机发动进攻,吴军就此战败,吴王阖闾也因此战而死。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载:吴王阖庐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
要知道,在春秋时期即使战争也是讲究礼仪规则的,甚至“半渡而击之”之类的战术都要被耻笑的,何况勾践使用如此惨绝人寰的手段。如此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小人行径,更无半点礼仪可言。
二、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即位,夫差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在伍子胥等一干能臣的辅佐下,很快再度崛起,并击败越国,俘虏勾践。
为了活命,勾践让人贿赂了吴国太宰伯嚭,成功让夫差打消了杀掉自己的想法,甚至坚持了不灭越国,只是让勾践到吴国当人质。在去往吴国路上,勾践见自己夫人痛哭流涕,说了句“孤何忧?吾之六翮备矣。”在刚刚战败成了敌国人质的情况下,勾践能够说服自己这么快接受战败的现实,这真是相当强的心理素质。
在吴王宫里,勾践为了生存下去,极尽厚黑之能事,不仅作小人样讨好夫差,甚至在夫差生病时亲自去尝粪便以替夫差判断病情,简直厚颜无耻。终于,勾践的行为成功“感动”了或者是欺骗了夫差,他认为勾践其心已死便把他放回了越国。可见,勾践的厚黑学完全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了!
三、勾践回到越国后,确实便开始了大众所知的卧薪尝胆之事,并成功让国力再度强大起来,最终成功灭吴,杀吴王夫差。这无疑是勾践的高光时刻,也本应是对功臣领功行赏之时,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越国最大的两个功臣无疑是文种和范蠡。
大臣文种为了使越国存国,对夫差行大礼,并献出自己的妻子给夫差做妾,才最终说服夫差让越国重新成为吴国的属国,并保全了勾践的姓名。
范蠡更是不惜向夫差进献本来与自己情投意合的美女西施,让西施利用自己美貌与机智来保护勾践,最终帮助勾践回到越国,并战胜吴国。
如此功劳的两人,却成了勾践的心头大患。最终,文种被勾践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临死前文种感叹道:“大恩不报,大功不还,悔不随范蠡之谋。”范蠡则早早的看透勾践为人,及时隐退,据说以其聪明才智成了商人之祖,财神之一
可怜一代美女西施,成了政治斗争和争权夺势的历史牺牲品。
勾践如此“鸟尽弓藏”的行径,忘恩负义手刽有恩于自己的谋臣,这无疑是严重的失格和失德,称其为人品低劣绝不为过。
如今我们说起越王勾践,脑袋中浮现的便是卧薪尝胆,但细细品读关于他的传记,字里行间潜藏的却是人品问题。可见历史真假,总是成王败寇,我们看到的,尽是“成者”经过筛选后的“硕果”,因此看史也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思学”,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