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问鼎中原的典故简短,问鼎中原的典故!越短越好?

典故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问鼎中原”。

原指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后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鼎:古代一种三足或四足两耳的器皿,禹铸九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问鼎中原:楚庄王

典故:

“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

闻鸡起舞:祖逖

祖逖与刘琨自勉奋发的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

自幼性格豁达坦荡,轻财好侠,常散谷帛救济贫困之人,很受人们尊重。

后来发奋博览群书,通古晓今。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

在青年时代就有为国立功的大志。

他二十多岁时,与祖逖同为“司州主簿”(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管文书簿籍的官吏),两人意气相投,对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抱着共同的看法;也怀着共同的报国决心。

两人夜间同睡一床,经常谈到深夜。

有一天,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

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问鼎中原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鼎:古代一种三足或四足两耳的器皿,禹铸九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泛指中国)原指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后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出自《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

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

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像,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像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像,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

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

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

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

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

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

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即使小,也是重的。

如果奸邪昏乱,鼎即使大,也是轻的。

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

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

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

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问鼎中原是一个历史典故。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前202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诸侯争夺天下。

项羽一度占领洛阳,自称为“西楚霸王”,企图问鼎中原,成为天下霸主。

然而由于项羽麾下各路大将自相残杀,又发生了淝水之战的失败,最终导致了项羽失败,刘邦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问鼎中原失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故事。

此典故反映出了中国历史上秦末乱世的混乱和诸侯的争斗,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服从中原的传统思想。

问鼎中原是一个历史典故,它指的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景公想要统一天下,向各诸侯国发出挑战,要求“问鼎中原”。

这个典故表明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激烈程度,也是后来中原地区历史上征战和统一的象征。

在春秋时期,诸侯联盟逐渐形成,各国之间相互争斗,争夺领土和权力。

问鼎中原成为了坚持实现统一的珍贵信念,也是展示各个国家积极向上的精神。

问鼎中原是典故中的典故,因为它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分裂中原奠定了基础。

根据《史记》记载,周文王死后,其子周武王被召回辅佐,最终打败商纣王,建立了周朝,统一了中原。

然而,周武王死后,诸侯又开始争夺中原霸权,之后的历史就是春秋和战国的连续动荡。

典故中的“问鼎”,则是指诸侯们为了争夺霸权而趋之若鹜,希望自己成为中原之霸。

这是一段充满戏剧性和历史意义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分裂的循环状态。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

据传,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晋景公想问鼎中原,但一直没有成功。

后来,他得到了一位名叫管仲的智谋大臣的帮助,成功夺取了中原。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想要成功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努力,而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到。

这个典故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人们所传颂,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历史的重要题材。

问鼎中原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雄心勃勃,想要问鼎中原,夺取天下统一的霸业。

他请来了智者管仲,向他请教如何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管仲告诉他:“秦国虽然地处偏僻,但是君主必须要有仁德才能受到天下人的尊重,要以德服人。

如果急于求成,用武力争霸,只会引起天下诸侯的反感和仇恨,最终会引来灭亡。

” 秦孝公听了非常感慨,深受启发,后来果然消除内部乱象,以仁德收买天下诸侯,并且打败了六国,统一了天下,问鼎中原的计划终于实现。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国家需要有仁德之君,方能安定国内,赢得天下的支持。

问鼎中原是指帝尧在举行选定继承人的仪式时,让天下有志之士在中原集会,以此选拔有才能能力的人来继承帝位的典故。

这个典故的起源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据传说帝尧卸任统治天下之前,要选定一个有德有能的人来继任自己的帝位。

帝尧决定让天下英才可以在中原集会,以此来选拔有才华、有能力的继承人。

而在史书中,这个故事也被引用来形容人才辈出、竞争激烈的时代。

可以说,这个典故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所倡导的选拔人才的智慧之道。

问鼎中原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

鼎:古代一种三足或四足两耳的器皿,禹铸九鼎,夏、商、周三代视为传国之宝,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

原指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后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

是一个古代的故事,讲述了楚国霸王项羽问鼎中原,想要统一天下的故事。

这个典故主要可以归结为项羽的野心和权力欲望,他想要成为统一天下的霸主,而问鼎中原就是他的野心表现。

然而,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当时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互相对抗的局面,人民对于统一天下的渴望,以及各个势力之间的角逐和斗争。

该典故在中国历史上也被广泛传颂,成为了相关历史事件的象征,并且成为了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素材和题材。

是关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孟尝君的故事。

他为了实现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不顾一切地联合周边的国家攻打中原地区,最终失败。

这个典故被引申为强大的力量不一定能够征服一切,也需要合适的策略和实力的支持。

成语问鼎中原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庄王一飞冲天,开始进军中原。一次,他率军逼近洛邑。周天子害怕,只得怕王孙满出城劳军。期间,楚庄王问王孙满,代表周天子权威的九鼎有多重?后人遂用问鼎表示有意角逐天下。

禹在巡视涂山时,诸侯纷纷召集世人来仰望大禹平定天下的英姿,并纷纷进献资源。得到进贡后,禹下令用其中的青铜铸造九只巨鼎,将国内的山川河流、奇珍异景雕刻在鼎壁上。这九只巨鼎被大禹安放在宫殿门口,用来彰显九州归一,一统天下。后世将鼎奉为天命所归的存在,江山执掌者的象征。

后来的夏商周时期,都将鼎列为国宝神器,地位等同于传国玉玺。都城可以改变,可是鼎的地位是恒古不移的,因为鼎一旦失去,再得就难了。后来有一句话,叫“问鼎中原”,后世群雄争霸的时候都有一句口号想要问鼎中原。相传,九鼎在战国时候流落到泗水,今夕何在却不得而知了。

得到九鼎之后,大禹曾在涂山召开大会,史称“涂山会盟”。大禹看似仁爱无比,却也是个杀伐果断的掌权者。大禹会师于会稽时,有个防风氏的对他怠慢,他当机立断处死了防风氏,并下令三天之内不许收尸,杀鸡儆猴!经此一事,藩国诸侯无人再敢造次,纷纷臣服顺从。

        问鼎中原”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三年》。

       主要写的内容就是楚庄王借口讨伐入侵者为理由把楚国的军队开到了东周的首府洛阳,在周天子的境内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周定王感到非常不安,于是派遣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重量。

言外之意非常明确了,他想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

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道德的有无,不在鼎的大小轻重。

因为当初的夏禹有德,各地的诸侯都拥戴他,随之进贡许多的铜材,夏朝才能铸成九鼎,用九鼎来观察万物。

后来夏桀昏庸,鼎也随之传给了商。

商纣暴虐,鼎又传给了周。

如果天子有德,鼎虽然小但是不能轻易移动,但是如果天子没有德,鼎即使再大也会被移动。

周朝的国运还没有完结,鼎的大小轻重是不能询问的。

”楚庄王听了无话可说。

从此以后,人们将企图夺权的都称为“问鼎”。

问鼎中原指楚庄王

公元前607年,楚军在楚庄王的率领下,沿着秦楚古道向中原进军,然后驻军在大莘店,并在此举行盛大的阅兵庆典。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可想而知,楚庄王的言外之意就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y20230424112408f557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