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贵的青铜鼎
我国青铜器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夏代前后,最早出现的青铜器皿,用途只是作为盛水盛饭等生活用具,随着制造工艺的提高,到商周时期逐渐变成了重要的祭祀礼器。商周时代是青铜器文化的鼎盛时期,鼎是青铜器中最尊贵最具代表性的器具。
鼎由最初的烧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
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的大小。
周礼的等级制度严格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人用三鼎。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从形制上可分为独特的系列: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等。
青铜器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状态向文明阶段过渡的状态。
为什么不是先有铁器?
人类发现、冶炼和利用铁要比铜晚。
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铜在自然界储量非常丰富,容易获得;开始冶炼铜的时候,铁矿的开采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
铜硬度较低,并且加工方便,可以锤打成多种形状的器物。
铜(熔点1356K)的冶炼温度比铁(熔点1812K)的冶炼温度低,所以铜的炼制工艺比铁简单。
人们又发现按比例把锡掺到铜里去,可以制成铜锡合金——青铜。
青铜比纯铜坚硬,用它制成金属工器具耐久实用,人类从此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时代。
古人的才智
根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即铜占6/7,锡占1/7,以下类似),谓之钟鼎之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剂;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剂;叁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剂;金锡半,谓之鉴(铜镜)、燧(可以聚太阳取火的凹面镜)之剂。
” 可见古人已经熟练掌握了制造合金时的成分配比技术,以控制产品的物理特性。
小故事1:问鼎中原
相传大禹治水后收天下金以铸九鼎,在九鼎上刻画山川河流都城,以九鼎对应天下九州,从此九鼎一直扮演国家和王权的象征,九州也成为中华的别称。
周定王时期,楚国国力强盛起来。楚庄王带兵行至东周国都洛阳附近,向周定王炫耀武力,周定王派使者王孙满面见楚王。楚王问起九鼎大小轻重,使者答曰:天命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遂退。留下成语-问鼎中原,问鼎就意在挑战王权。
小故事2:潘达于献宝
民国时期苏州望族潘家族精通金石书画,历代家藏颇丰,其中有著名的国宝大盂鼎、大克鼎,属于西周三大青铜器。抗战爆发前夕,潘家后人潘达于女士将所有古董进行了周密安藏,并将最珍贵的大盂鼎、大克鼎埋于地下。苏州陷落后,日军多次到潘家搜寻,始终一无所获。
1951年,潘达于向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捐献了大盂鼎和大克鼎及其他珍贵文物二百余件。如今,大盂鼎保存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大克鼎保存于上海博物馆,两件国宝级巨鼎分镇南北。潘达于先生慷慨无私的献宝行为和拳拳爱国之心,传为佳话。
青铜文化
中国古代礼制在商周时期形成,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而青铜器恰恰成为中国这个礼制时代的代表,礼制是维系社会阶层和社会稳定以及传承的重要方式。
青铜文化从概念上来讲,不单单是指青铜器。
它主要是指通过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工作呈现出来的青铜时代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总和。
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青铜时代的遗物,主要是指青铜器,此外还有陶器、木漆器以及玉器、石器等用品和工具。
另一方面是当时人们生活留下的遗迹,包括房屋、村落、城址及墓葬等。
第三方面包括人们当时创造的精神文化,如文字与艺术。
中国青铜器在海外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收藏有中国青铜器,最早的是日本,更多的是在欧洲,特别是在英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国青铜器在海外流传?这是因为中国青铜器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中国青铜器的流出到海外主要有几个阶段:清末民国初的商业买卖,或是西方在中国的非法走私;改革开放以后,盗墓分子将盗出的青铜器倒卖流失到海外。当然也包括中国百年羸弱,外国军队抢掠走的那一部分。
王者与青铜
古词也常今用,青铜被腾讯公司开发的游戏《王者荣耀》借用,借以指代菜鸟级新手。“本来以为是王者,后来才知道是青铜”已经成为网络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