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圣经上南北国灭亡的原因,美利坚联盟国灭亡原因?

南北战争,南方战败。美利坚联盟国灭亡。

1865年4月9日,南方部队陷入北军的重重包围,正式宣布投降,南北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简称邦联)随即宣告灭亡。

美利坚联盟国在其短暂的国祚内,一直为着自身存亡与联邦政府军作战,故联盟国政权并无稳定的北部边界。

其南部边界与墨西哥北界一致,东边界是墨西哥湾,而其西界是现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界。

灭亡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愿意废除黑奴制度和反对美国联邦政府,遭到了大多数美国人民和广大黑奴的反对,军事上也被北方军队打败,最终导致灭亡。

南北乱世应为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

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南朝时期公元304年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

在南方,虽然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南京)。

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

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

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

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的皇权比较强大,门阀士族社会地位虽然高贵,却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

随着江南开发的不断深入,土著汉人在政治上逐渐上升,步入官僚行列,为皇帝所倚重。

从梁陈之际开始,南方内地的土豪,也成为割据的一方势力。

北朝时期主词条: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

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

南北灭亡杨坚为北周开国元勋杨忠之子,他的女儿为太子妃。

578年周武帝去世后,由太子宇文贇继立,即周宣帝。

他荒淫昏庸,迷信佛道二教,立五位皇后并夺人妻子。

他杀宗室功臣宇文宪并大撤诸王就国。

杨坚开始集结周廷文武诸臣,形成一股庞大的集团。

周宣帝去世后,其子宇文阐继位,即周静帝,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

由外戚杨坚专政。

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起兵反杨。

杨坚得李德林策划,以韦孝宽等人平定。

581年杨坚代周为帝,即隋文帝,改国号大隋,北周亡。

587年隋文帝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

588年隋文帝发动灭陈之战,以杨广为主将,同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发兵攻陈。

隔年隋军攻陷建康,南朝陈亡,中国再度统一。

自永嘉风暴以来,中国分裂近三百年之久,至此「南北朝时代」结束,进入“隋朝时代”。

历经民族混成后的新汉族,不久即开创隋唐盛世,在世界史留下不朽的伟业。

273年。这个时期的南北分裂状态是从西晋灭亡开始,历经东晋、南北朝,到隋统一南北结束。即公元前316年开始至公元前589年结束,共273年。简单来说东晋和南北朝是分裂的状态,查一下年表就知道了。

西晋,公元265一316。东晋公元317一420。十六国,公元304

共169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概述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北隋灭南陈结束,共169年。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

此后160 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

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

西魏为北周所代替。

历史上把这北方的五个朝代总称为北朝。

部分学者也把隋朝作为北朝的一个朝代。

北朝灭亡原因:1、六镇(北魏贵族将领)之乱,引起了各族人民激烈的斗争;

2、土地兼并严重引发社会矛盾,动摇国家(东魏、北齐)根基;

3、权臣势力过大,皇帝年幼(西魏、北周)难以驾驭。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天下时间最久的朝代,历经了九个短暂的王朝。常言道:“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南北朝尽管非常混乱,但还是免不了灭亡,天下统一的宿命。那么,南北朝是怎么灭亡的,南北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南朝的灭亡过程

南朝宋灭亡

420年刘裕灭掉了东晋,建立南宋,自此便进入了南朝。

宋武帝去世后,宋少帝继立,因为嬉戏失德,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及谢晦所杀,改立宜都王义隆,是为宋文帝。

宋文帝提倡节俭并澄清吏治,开创了“元嘉之治”。

430年起,宋文帝屡次北伐,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错误指挥,以致“兵荒财单”,国力大减。

453年,宋文帝被太子邵所杀,三子刘骏趁机率军夺位,即宋孝武帝,其残暴失德,大肆屠杀宗室,后又历经其子前废帝、湘东王刘彧即宋明帝两朝的屠杀,使宋孝武帝的子孙尽亡。

其子宋后废帝继立后政局动荡,履有叛变,将军萧道成渐渐掌握军权。

后废帝去世后,萧道成拥立宋顺帝,独揽朝政。

在消灭政敌袁粲与沈攸之后,于479年篡位,建国号大齐改元建元,史称齐高帝,南朝宋亡。

南朝齐灭亡

南宋灭亡后,兰陵萧氏建立了南齐。

南齐早期的统治还算比较清明,但很快就不行了。

齐明帝去世后由太子萧宝卷继立。

他昏庸残暴,杀害顾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镇叛乱。

乱事平定后,他又杀平乱有功的雍州刺史萧懿。

501年萧懿之弟萧衍宣布举兵,在江陵立其弟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

萧衍在攻入建康后,齐帝宝卷被将军王珍国所杀。

在次年萧衍篡位,国号大梁,史称梁武帝,萧齐亡。

南朝梁灭亡

梁武帝初期还是比较勤政爱民的,曾经开创了南梁盛世。但在他晚年时,过度崇信佛教 ,国家承平日久,民众不习战事,侯景发动侯景之乱后,梁武帝死在台城,部分萧氏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各自为战,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 完全统一南朝,南梁灭亡。

南朝陈灭亡

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当时侨姓世族及吴姓世族皆因侯景之乱而受创,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方势力亦纷纷割据,南陈的统治岌岌可危。

到陈宣帝时,北齐衰落,陈宣帝本能的想趁机攻灭,并并在577年南征,陈军惨败。

陈宣帝去世,由太子叔宝继位,即陈后主。

588年,隋文帝任杨广为主将,发动南征。

陈叔宝恃长江天险,照常歌舞。

隔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与爱妃张丽华、孔贵人避入井中后被俘,南朝陈遂亡。

北朝的灭亡过程

北朝的朝代更替就没有南朝那样有承接性了,有点像同时代的国家在征战兼并。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朝代。由于北部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魏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

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

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人尽量消除胡汉隔阂。

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关陇贵族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之一,汉族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及主体,取代鲜卑贵族。

北周武帝去世后,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入朝辅政。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于开皇九年下诏灭陈,自西晋末南北分裂300余年的中国再度统一,南北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南北朝灭亡的原因

总结南北朝的灭亡原因,不外乎是以下几个:

1、 皇帝们不争气,不够勤勉。南朝后期的皇帝都比较昏庸好色,甚至暴虐。正因为杀戮太多才会让人心惶惶,从而尽失民心。而北朝的皇帝则比较好战和暴虐,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没有处理好,才导致统治局面乱糟糟的。

2、 皇室宗族们为了皇位而大举屠杀,皇位之争不仅让皇室成员被屠光,更是引发了暴乱,导致政局动荡。

3、 皇帝诛杀忠良之臣而倚重有野心的权臣,皇权旁落。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1276年,忽必烈破宋都临安。1279年,崖山亡国。

但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与繁荣是规模空前的,农业,手工业,制瓷业,造船业等都十分繁荣。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至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

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了靖康之耻,宋室被迫南迁。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后期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时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北宋 南宋

宋太祖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高宗赵构(1127年—1162年)

宋太宗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孝宗赵昚(1162年—1189年)

宋真宗赵恒(997年—1022年)

宋光宗赵敦(1189年—1194年)

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

宋宁宗赵扩(1194年—1224年)

宋英宗赵曙(1063年—1067年)

宋理宗赵昀(1224年—1264年)

宋神宗赵顼(1067年—1085年)

宋度宗赵禥(1264年—1274年)

宋哲宗赵煦(1085年—1100年)

宋恭帝赵显(1274年—1276年)

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5年)

宋端宗赵昰(1276年—1278年)

宋钦宗赵桓(1125年—1127年)

宋幼主赵昺(1278年—1279年)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

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

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在位16年。

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2、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

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

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

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

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3、宋真宗赵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继位,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宋,但因真宗惧于辽的声势,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进贡辽大量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

历史上称澶渊之盟。

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

真宗后期,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4、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

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

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

在位四十一年。

在位时候宋朝面临官僚膨胀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对外战争却又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边患危机始终未除。

后来虽一度推行“庆历新政”,但未克全功。

其陵墓为永昭陵。

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5、宋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1067年在位,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

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

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

1055年立以为嗣。

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

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

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英宗赵曙是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嘉祐七年(1062)立为皇太子,封钜鹿郡公。嘉祐八年即帝位。

6、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长子。

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

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

1067年-1085年在位。

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

7、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

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

在位15年,享年24岁。

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8、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是宋朝第八位皇帝,神宗11子,哲宗弟。

赵佶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9、宋钦宗赵桓(公元1100~1156年),原名赵亶,又名赵煊。

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

生于元符三年(公元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公元1125)十二月金人南下大举入侵时,徽宗禅位于他,在位1年零2个月。

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

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病死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位于今浙江绍兴东南宝山)。

2、南宋:

1、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

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

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

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

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2、宋孝宗赵昚(昚,shèn。

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

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

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惇。

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

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庙号孝宗。

葬于永阜陵。

3、宋光宗赵惇(1147年——1200年),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庙号光宗,在位5年。

庆元二年十月三日,上尊号圣安寿仁皇帝。

庆元六年八月八日辛卯(1200年9月17日)光宗崩殂于寿康宫,享年54岁,后葬光宗于永崇陵。

十一月十四日丙寅,庙号光宗,谥号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嘉泰三年(1203年)十一月八日壬申,加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4、宋宁宗赵扩(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是中国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

宋孝宗时被封为嘉王、平阳王。

宋光宗登基后,赵扩被立为太子。

绍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被逼退位,由赵扩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

宋宁宗在位30年,享年55岁。

其统治期间内,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还恢复了理学地位。

去世后谥号为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5、宋理宗赵昀,宋理宗是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60岁。

赵昀,绍兴府人,宋皇室宗戚,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

原名赵与莒,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

宋宁宗驾崩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史称“宋理宗”。

6、宋度宗赵禥(1240年5月2日-1274年8月12日)荣王赵与丙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

宋理宗没有儿子,收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

1260年,被立为太子。

理宗于景定五年(1264年)10月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

宋度宗在位10年,享年35岁,死后葬于永绍陵,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7、宋恭帝赵隰(1271年—1323年)是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

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

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隰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

諡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

8、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昰:音同“夏”古代人名用字),宋朝第十七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在位2年,享年11岁,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圣睿文英武勤政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

他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长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

9、宋卫王赵昺(bǐng)(1272年——1279年),汉族,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

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

1276年2月,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5岁的宋恭帝及其母全太后(恭帝祖母谢太皇太后因身体不适,暂居临安)。

他与其兄赵昰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及其母杨太妃等南宋遗臣的拥护下南逃,蒙古军队统帅伯颜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斩草除根,便遣张弘范、李恒等人追击。

当时他被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官职,判泉州。

1276年夏,赵昰即位称帝,是为宋端宗,继续和赵昺南逃,在元军的不断追击下,1278年,端宗因落水而染疾去世,赵昺登基做了皇帝,改元祥兴。

他在位时,以厓山(今广东新会崖门)为据点,拜张世杰、陆秀夫为左右宰相,并起用张世杰抗元,陆秀夫整顿内政。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南宋最终还是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

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1864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太平天国灭亡,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军向丹麦发动夺取石勒苏益格的普丹战争,在伦敦圣马丁教堂成立第一国际。

1864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农历甲子年(鼠年),传统纪年:年号:清穆宗同治三年。

清军攻破南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y202304080428157d78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