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汤圆民间故事,东方朔汤圆的故事?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的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地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作元宵节。

汤圆起源于宋朝,汉武帝时期,为了供奉神明所发明的食物。汤圆煮熟后会在水中会浮起来,称之为汤团。

传说有次元宵节,乾隆爷下江南,在村庄里迷路了,肚中又饥又渴,就向一户农家敲门寻些吃的。开门的是位老婆婆,她家里很穷,没啥食材,只有一些糯米粉和黑芝麻,就用糯米粉裹黑芝麻团成圆球,在汤里煮熟给乾隆爷吃。

乾隆爷吃了大加赞赏,问这是啥好吃的,老婆婆看这东西在汤里团团圆圆的,就顺口说这是汤圆。第二年元宵节,乾隆爷在宫里想念汤圆的味道,就让御厨依样做出来。后来汤圆的做法从宫中流向民间,成了元宵节的一道著名小吃。这就是汤圆的起源。

汤圆,别称“汤团”“浮元子”,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的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所兴起的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软糯,回味无穷。同时,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冬至吃汤圆的传说故事:

远古帝尧的时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岁时节气。到了周朝已有冬节,君王要在冬至日举行祭天的。至汉以后,每年冬至,都有举行祭天、祀神、拜祖、贺冬等行事。到了唐宋两代,祭礼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举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

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汤圆,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团圆,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民间习俗,冬至这天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了。

冬至吃汤圆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为了庆祝团圆,第二种吃了汤圆添岁,也就是大了一岁。在唐宋时就有了吃汤圆的习俗,还会在冬至这一天要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想不开,好心的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在民间占卦,并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六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武帝准凑,“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那天终于见到家人。

之后果真没有大火此后,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便形成了元宵节。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

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

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

这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

关于汤圆的传说故事

汤圆源于宋朝,是当时明州所兴起的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加入少许白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包裹起来的糯米球。早期被称为浮元子,是因为在煮的时候糯米球在锅里又浮又沉,后来人们才把浮元子改为汤圆。

汤头的传说历史巳攸久,传说中的汤圆是从宁波人吃汤果中发展之来,慢慢演变为今天我们的宁波汤圆。每到正月春节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备上糯米粉来做汤圆。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

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

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

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

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1汉钟离⼗试吕洞宾。

2吕洞宾收徒。

3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4吕洞宾大摆天门阵。

5狗咬吕洞宾。

6吕洞宾画鹤。

7吕洞宾和四大金刚。

8吕洞宾舍财救人。

9吕洞宾卖汤团。

10吕洞宾点石成金。11吕洞宾成仙。

1、吕洞宾成仙

唐朝时,在一个叫永乐乡的地方,住着一户吕姓人家。这吕家世代都是读书人,并且都在朝廷上当过官。吕洞宾就出生在这样的人家。

据说吕洞宾出生的时候,吕夫人的屋里异香扑面、仙乐飘荡,一只白鹤从祥云瑞雾中缓缓降下,飞入吕夫人的床帏中,就不见了。随后不久,吕洞宾就降生了。可能因为吕家是书香门弟的缘故,或者原本吕洞宾就是天上的神仙。

他一生下来就气宇不凡,具有很多神异的地方。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家人就请来一位叫马祖的禅师给他看相。马祖禅师一看到吕家的这位小公子,就感到很惊奇,因为吕洞宾跟平常的小孩子很不相同。

于是便不无称赞地说道:“贵家小公子气貌远非一般人能比,恐怕是天上的神仙投胎转世来的。想来有朝一日,他会出家求仙,重返仙界的。”

吕家的人听了马祖禅师的话,想到这小孩将来要出家,似有一点不快。但是又想到,如果真能成仙,便能为百姓解救苦难,也就合家欢喜。

吕洞宾睡下之后,很快就进入汉钟离送给他的梦境中。在睡梦中,吕洞宾梦到自己这次一举考取了状元,并且官运鸿通,一路平步青云,很快就做到朝庭宰相的位置,并且子孙满堂,极尽荣华。

但是因为权倾一世,很快引起奸臣的忌恨,就处处受到陷害,接着就失去皇帝的宠信,并且被判了很重的罪,最后落得个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到他老了以后,就剩下他一个人,穷困潦倒,独自颤立在风雪中。

当他正感到饥寒交迫的时候,他睡醒了。这时汉钟离的饭还没有煮好。

汉钟离见他醒来了,就笑着对他说道:“这黄粱饭还没有煮好,你就已经梦游到神仙国去了,可见这梦实在太短暂了。”

吕洞宾感到很惊讶,连忙恭身问道:“老道长何以知道我做的梦呢?”汉钟离说道:“你身在俗世,心系浮尘,你的梦又有谁会不知道呢?可是这荣华也太易逝了。所以无论你得到什么,不用高兴;无论失去什么,也不必悲伤。这红尘人世,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吕洞宾对汉钟离的考验都以平淡的心境来对待。汉钟离于是对吕洞宾说:“我已经试了你十次,你都已顺利过了尘俗关,可见你是可以得道的,但是要想成仙,你还得立三千功、八百德才行。”

从此以后,吕洞宾就用从汉钟离那里学来的道法和仙术,以及后来从火龙真人那里学来的剑法,不断四处济世救人,斩妖除孽,为民造福,立下了不少的功德。吕洞宾立满了三千功,积满了八百德,终于成了天上的神仙。

2、三戏白牡丹

洞宾既辞辛氏之酒,又慕洛阳之花。一日游至洛阳,见一女子游玩而至,年方二八,轻盈秀雅,窈窕妖娆,眼含秋波,眉如新月,过处人人注意,行来个个皆思。

洞宾思曰:“广寒仙子,水月观音,吾曾见过,未有如此妖态动人者。倾国倾城,沉鱼落雁,宜颂矣。”不觉心动,前近问之。曰:“乃歌舞名妓山牡丹也。”

吕曰:“良家女子则不可妄议,彼花柳中人,吾可得而试之。况此妇飘飘出尘,已有三分仙气,观其颜色艳丽,独钟天地之秀气,而取之大有理益。”

于是自化为绝样才子,以剑作随行童子,丹点白金一锭,竟往牡丹之家,纳其物而拜之。那女子露朱唇以答礼,启皓齿以陈词,更兼洞宾少年美貌,天称其心,注意频观,妖态毕露;含情凝笑,百媚俱生。

比乍遇之时,又增十倍矣。请问洞宾姓名,洞宾以回道人答之。洞宾更通赂艳,牡丹深加眷恋。俄尔酒至,对饮剧欢。酒至半酣,牡丹持酒醉劝,呈婉转之喉,歌新艳之曲。此时洞宾以为掌上之舞,般般出众,种种动人。洞滨忘却仙凡,不觉大醉。

醉而就寝,牡丹媚态百端,洞宾温存万状,鱼水相投,不为过也。云雨之际,各呈风流,女欲罢而男不休,男欲止而女不愿。且洞宾本是纯阳,岂肯为此一泄;牡丹正当阴盛,终无求免之心。自夜达旦,两相采战,皆至倦而始息。

自此洞宾连宿数晚,云雨多端,并不走泄。牡丹深怪,以为有此异人,吾今尽其技之所长以迎之,不怕彼不降也。是夜呈飞鸾之势,效舞凤之形,尽春意之作为,竟不能得其一泄。

牡丹自觉困倦,乃谓之曰:“君异人也。吾今骨软神疲矣。”洞宾以久恋风尘,恐道友知觉,乃托言欲归。牡丹极留之,至涕泣不忍舍。洞宾乃为之约而去。

3、吕洞宾收徒

吕洞宾修道成仙几千年,有一天心血来潮,想收个徒弟,于是来到人间,变化成一个叫花子,来到京城,一边要饭一边暗自观察过往行人。一个月来吕洞宾观察过的人已经好几万,最后发现只有三个人符合自己的择徒标准,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官员,还有一个是农夫。

吕洞宾恢复本来面貌,把三人用法力转送到一座废弃的道观,并对他们说出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并告诉他们:“我只收一个徒弟,你们却又三个人。到底谁能跟我上天宫成仙得道还要看你们自己的造化。”

说罢取出一个丹炉放在三人跟前,说道:“我现在要炼一颗仙丹,能够使人长生不老。你们三人在一旁帮忙,谁功劳大,就可以得到这颗仙丹,并成为我徒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x20231029161408e293sg.html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