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 / 正文

百战归来 曾志,口述历史|百战归来(3):曾庆德、刘腾云

为了抢救他们的历史,2021年2月—6月,朱文科和王宜泽牵头发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市民协开展老兵口述历史采写活动,组织二十多名民协会员分成7个采写组,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深入城乡寻访老兵,共采写187人,对老兵拍照、录音、笔录。

我们整理老兵口述经历,查找档案史料,严谨考证、研究,反复修改,最终确定109篇,汇编为《百战归来——耒阳老兵口述历史》。

经省委党史办、省***专家组审定,原计划2021年底出版,由于缺乏几万元经费未能如愿,却有十多名老兵先后离世,成为他们的遗憾。

采写组多方找市领导和退役军人事务局争取,被告知财政困难。

百般无奈之下,我们采取两个办法:一是发给《文史博览》杂志选载部分,二是发给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军事历史》主编潘宏大校作为课题选用部分。

与老兵对望,就是与历史对望。值此党的***即将召开之际,特在本公众号开辟老兵“口述历史”专栏,连载这批文章。每期根据篇幅长短刊登1-3篇。愿以这本著作,向敬爱的党献礼,也献给每位参战老兵——那些人民的英雄、祖国最可爱的人!期待社会爱心人士赞助出版此书,功德无量!

曾庆德:勇士征战几人回

口述/曾国飞 整理/朱文科

【人物简介】曾庆德,男,耒阳市竹塔市白茅冲人(今属水东江街道办事处兴竹村1组),1932年9月11日出生。

1949年1月在北京参加人民***,任39军117师351团2营6连通讯员,渡江南下湖南武冈参加衡宝战役,开赴广西。

1950年10月随军首批入朝作战,参加一、二、三、四次战役多次战斗,荣立小功六次;在横城反击战鹤谷里战斗中荣立大功,并战残。

1952年2月退伍回乡,曾任耒阳造纸厂革委会副主任。

1979年病退,1989年1月5日病逝。

曾国飞,曾庆德次子,毕业于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退役后曾任中国工商银行耒阳支行总支委员、二级支行行长。

本文根据曾庆德的立功档案、相关史料和曾国飞对父亲的回忆整理而成。

曾庆德是耒阳竹市人,兄妹五人,幼年丧父,家里一贫如洗,哥哥和妹妹在躲避日军扫荡时病亡。

曾庆德从小就挑起家庭的生存重任,哪怕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都要光脚从东口煤矿挑一担煤,到二十多公里外的水东江渡口,换一斤豆子,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冬夜寒冷又漫长,他带着弟弟钻到牛棚稻草里艰难过冬。

1947年,不满十五岁的他被抓壮丁,编入***第31军当勤杂兵。

1949年1月***在北平率部和平起义,曾庆德积极响应,自愿参加中国人民***,任39军117师351团2营6连通讯员,从此踏上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解放武冈当先锋 奋不顾身救战友

1949年4月11日起,第四野战军70余万大军,分左中右三路,沿津汉路两侧,浩浩荡荡,挥师南下大进军,对***白崇禧集团形成钳形攻击之势。曾庆德跟随部队经河北、河南过长江,进入湖南。

衡宝战役打得很惨烈,白崇禧的广西兵,枪准、会跑、敢冲锋,在山上比猴子还灵活。***与敌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争夺。曾庆德眼见身边的战士倒下一个又一个,复仇的怒火在胸膛熊熊燃烧,端着枪勇敢往前冲。终于,敌人抵挡不住了,掉头就跑,溃不成军。有一股敌人逃到了武冈县城。

曾庆德和战友们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消灭了这股敌人,解放了武冈县城。

残敌纷纷往山中躲藏。

曾庆德所在的二营,在营长张树芳、教导员邹锦章指挥下,分成20多个搜索班,漫山遍野的“搜罗”俘虏。

敌人非常狡猾,在树下挖个坑,再拿落叶盖住。

除非你把他们揪出来,否则绝不投降,死战到底。

战士们来到一口水塘边,曾庆德冲锋在前细致搜查,发现一个角落长了好多水草,有些晃动。

他怀疑里面藏了敌人,就端起枪大喊:“出来,再不出来开枪啦!”话声刚落,冒出一个敌人,站起身来,投来一颗***,走在前面的曾庆德大喊一声:“卧倒”,扑到战友的身上。

战友们随后反击,将敌人击毙。

衡宝战役历时34天,林彪指挥的四野以伤亡4000余人的代价,歼灭了白崇禧最精锐的四个师,毙伤、俘虏4.75万人,解放湘南和湘西大部地区。曾庆德在战斗中英勇无畏,保护战友,被记小功一次。

【朱文科一行采访曾老的儿子曾国飞】

战士忠孝难两全 虽过家门而不入

1950年1月,39军主力部队在郴州、耒阳、衡阳一带集结。

曾庆德所在的部队驻扎在郴县,距离耒阳不过几十公里。

首长想叫他回家看望一下病重的母亲和两个弟弟。

离家三年了,乱世中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现在怎么样?离家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亲人始终是他心中无限的牵挂,他何尝不想回家亲眼看看他们呢,哪怕看上一眼就走也好啊!可是部队正在集结,他的通信任务既关键又需要保密,是别人不能替代的。

于是,他对首长说:“等部队完成任务以后再说吧!”就这样,他错失了与母亲见上最后一面的机会。

当时,恰巧39军的一支部队经过耒阳,就住在他家。

母亲告诉部队首长说:“我的儿子也是***。

”并拿起儿子写来的信件。

部队首长看到信件上的部队番号后,告诉老人家:“您的儿子跟我们是一个部队的,我马上帮您联系。

”首长打通了驻郴州所在部队的电话,联系上曾庆德,并把话筒递给老人家,叫她跟儿子说话。

老人家迟疑了一下,不知电话为何物,心想手上拿个东西怎么就能和儿子说话呢?首长笑着对老人说;“这是军用电话,您就对着手里话筒跟儿子说话就是了。

”老人家半信半疑,对着话筒喊了一声“德宝崽”,就痛声大哭起来。

电话那头传来曾庆德叫喊妈妈的声音。

稍许,母亲平静后,就问儿子身体还好吧,是不是吃得饱,比以前长高了没有,可不可以回家一趟。

曾庆德告诉母亲:“***的部队是人民的军队,官兵平等,吃得饱,穿得暖,现在已长到一米七五了,快赶上父亲的个子了,现在军务繁忙,抽不了身,请妈妈原谅儿子的不孝。

妈妈要照顾好自己,等这次北上完成任务了再来看妈妈。

”老人家欣慰之余,又怅然失落,吩咐儿子一定照顾好自己,听首长的话,跟***走。

部队首长被这对母子的深明大义、母子情深所感动,决定帮助他们家人见上一面。

由于母亲有病在身,不能前去,就委托两个小儿子去见哥哥。

兄弟刚刚见面,曾庆德所在的部队就接到了上级命令,紧急开拔。弟弟带着部队赠送的两袋大米和战友赠送的衣物,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哥哥和他的战友们。弟弟回家后不久,母亲就不幸病逝,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朱文科一行调阅老兵档案】

中美王牌初交锋 云山违命追顽凶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在***司令率领下,入朝作战。王牌部队39军每天夜行昼宿,五天后隐蔽集结云山地区。上级命令他们消灭这里的守敌——美骑1师第8团和伪1师第12团。

总攻时间原定11月1日晚上7点半。

当天下午3点半,我军前沿观察员发现敌人有撤退的迹象,军长吴信泉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提前发动攻击。

39军各团、营在炮火的掩护下,先后向云山美军骑兵第1师、南朝鲜军第1师各一部发起进攻。

战斗是残酷而激烈的,***战士越山沟、跨战壕,冒着敌人的炮火,从四面八方向云山镇展开突击。

小镇的每一座房屋,每一条街道,都成了双方浴血争夺的目标。

我351团直插上九洞,断敌退路。

二营发现公路上到处都是敌人的汽车和坦克,还听见汽车上有人说话。

营长张树芳命令四连去解决。

敌人以汽车为依托顽固抵抗,十余辆汽车燃起了大火,车上车下趴满了***的美国兵。

敌人乘6辆汽车拼死夺路逃向横城时,曾庆德所在的六连杀奔过来,集中火力,击毁敌人的先头汽车和坦克,卡住了公路,敌人跳车纷纷逃窜。

战斗到2日黄昏,西线美军、南朝鲜军向清川江以南撤退。

云山地区守军残部亦向南寻路撤退。

曾庆德和战友们一路追击,因为敌人把桥炸了,只有蹚水过江。

衣裤弄湿了,过江后把衣裤的水拧干,把裤筒撕成两片,一身泥一身水。

由于追击太猛,六连孤军深入敌后,连长命令曾庆德停止追击,他故意装作没听见,奋力追上了美军溃敌,并一举歼灭。

激战至3日夜,云山守敌被我军全歼。

此战,是中美两军历史上的首次交锋,引起了世界军事界的普遍关注。

日本将它作为经典战例收入军事院校教材。

战后,曾庆德被上级记小功一次。

孤胆英雄把信送 使命未完誓不休

在第三次战役的一次战斗中,曾庆德所在的部队穿插敌后,建制被打乱。部队派他寻找团部。他找到团部后,团首长口头传达命令(按照规定为了保密,在战时通讯员只能口头传递战斗命令,不能携带信物)。他根据首长的命令原意,完整复述一遍后,团首长非常满意,信任地命令他立即找到连队。

天寒地冻,气温在零下四十多度,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下有敌人的围追堵击,曾庆德独身一人闯狼窝,冲虎口,机智勇敢与敌人周旋,饿了吃一把炒面,渴了啃一把冰雪。

有一天,他在山上隐蔽潜行,发现山沟的公路上有几百名美军,仇恨的怒火油然而起。

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悄悄的拉开了枪栓。

他多想将这些可恨的侵略者全部消灭,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瞬间冷静下来。

他考虑自身的重要使命,不能与美军正面冲突暴露自己,他非常遗憾地悄悄隐蔽转移。

几天后,干粮全部吃完,在经过一个村庄时,他想寻找一点食物充饥。

刚走进村庄,敌机发现冒烟的村庄有人,扑了过来,曾庆德迅速向山上转移,敌机掠过村庄的屋顶和树梢,疯狂追赶并猛烈扫射曾庆德。

他在积雪的田坎上快速奔跑,不小心摔倒在田坎下,敌机以为他***了,呼啸扬长而去。

曾庆德爬起来,发现自己并无大碍,只是有些擦伤和把鞋子跑丢了,后背的棉袄也被子弹从上到下撕开。

曾庆德来不及擦干身上的污泥和血迹,赤脚继续寻找部队。

经过一天一夜的艰难跋涉,双脚被冻伤的他被一个朝鲜大爷发现,将他隐蔽在山上。

朝鲜大爷把他冻僵的双脚紧紧抱在怀里,用身子温暖着这个奄奄一息的***战士,在老人的悉心照料下,他渐渐醒了过来。

在朝鲜大爷的帮助下,曾庆德终于把上级的命令带回了连队。

他不怕牺牲,冒死完成通信任务,部队再次为他记小功一次。

【曾老的军人荣誉证书】

血染横城鹤谷里 一人残存立大功

1951年2月11日夜,第四次战役横城反击战全面爆发。

根据***司令员的指示,***39军担负的任务是牵制砥平里地区的***军,确保歼敌一两个师。

同时,把39军117师配属给42军,具体任务是打穿插。

师长张竭诚领受任务后,立即率领部队趁着月光,踏雪疾行,安全地渡过汉江,翻山越岭,一夜穿插76华里,硬是靠两条腿抢在了敌人的汽车轮子之前。

向龙头里靠近的时候,美军的夜航飞机连续轰炸,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

在组织部队通***线时,副师长彭金高负伤、***主任吴书牺牲。

到了龙头里,开师支委会,少了两个常委,气氛异常沉重。

张竭诚再次重申了全师的任务:“务必于12日晨7时前占领夏日、鹤谷里公路西侧的有利地形,彻底切断敌人的退路,配合正面攻击部队歼灭安兴的朝鲜第8师及美第2师一部。

其部署是以351团为前卫,攻占夏日公路,349团负责攻占鹤谷里,350团为师预备队。

敌机不断,炮弹如雨。

117师沿着公路前进,如同在火海中穿行。

半个小时之后,全师进入黑暗的山谷,悄悄地穿过南朝鲜第8师16团的阵地左翼,一刻不停地朝夏日前进。

到了午夜,担任前卫的351团翻过一座满是积雪的大山,上到山顶的时候,曾庆德感觉精疲力竭。

天开始亮了,他往山下一看,一条公路延伸而来,公路上一片寂静。

原来,这里就是鹤谷里,他们走错了路,已经跑在敌人汽车轮子的前边了。

一群溃退下来的南朝鲜士兵,成了曾庆德他们的俘虏。

于是,***就让俘虏带路,抄近路走到了夏日。

公路上的汽车,一眼望不到头地排列着。

俘虏告知,这是美第2师9团的部队,以及南朝鲜第8师撤退下来的人员,正在抢占公路边的高地。

最先到达的351团2营顾不上疲劳和饥饿,立即向公路两侧高地发起攻击。

曾庆德和战友们凶猛冲了过去,俘虏美军和南朝鲜士兵200余人。

很快,敌援军美军第2师9团到了,被围敌军殊死突围,我军腹背受敌。

美军用坦克炮和火炮同时对351团2营六连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天上的飞机丢下无数的炸弹和***。

许多战士牺牲,曾庆德身上多处负伤。

身上的棉衣被战火引燃,他迅速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将火扑灭,又继续投入战斗。

铺天盖地的炮火一停,美军黑压压的一片,开始疯狂的进攻,阻击异常惨烈,170多人的六连,伤亡惨重,只剩下几十人了。

从清晨六点到晚上六点,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阵地也全部被鲜血染红。

六连刚准备撤退,美军的突击队冲了上来,怎么办?大家正犹豫之际,曾庆德大喊一声:“同志们,先撤,我来掩护。

”随即操起一把机枪,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了上去,对着快要靠近的美军一阵狂扫,敌军丢下大批尸体仓惶退下。

与此同时,四连阵地也遭到美军猛烈攻击,全连出现巨大伤亡。

电话员池宣新苏醒后,拖着血迹斑斑的身子,用尽最后一口气,两手握住两端的断线,以身体当导线接通了指挥员们焦急万分的电话……2营接到请求支援的电话后,从六连抽出一个排火速赶来支援。

敌人的坦克打出排炮,将山头的土都削去了一公尺。

曾庆德和战士们冲入敌群,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他用刺刀连续刺倒两个敌人。

“哒哒哒……”,敌人的一阵机枪扫来,将曾庆德的右腿打断,瞬间他晕死过去,全班也只剩下他一个人了,美军突击队冲上了山头,去追击转移的***。

瞬间,昏死过去的曾庆德猛然醒来,他强忍剧痛,用顽强的意志力爬起身,拖过战壕的轻机枪,从后面朝追击战友的美军横扫过去,将十多个美军全部消灭。

就在这时,附近的五连阵地,在连长、指导员及所有连级干部全部牺牲之后,司号员马德起突然吹起了冲锋号!美军步兵最害怕这“魔鬼小号”。

当号角回荡在山谷时,曾庆德调转轻机枪朝冲上来的美军猛烈打击,美军吓得蜂拥退了下去。

阵地的弹药所剩无几,曾庆德每次都要把美军放近了、再放近了,才突然发起反击,既能有效杀伤敌人,又节约了弹药的消耗。

他每打退敌人的一次冲锋,又马上调换一个阻击的位置。

绝望的美军始终无法突破这位全身负伤、拖着一条断腿的***战士坚守的阵地。

天逐渐黑下来,空中升起了三颗信号弹,***的总攻开始了。

公路上,在连成一片的枪炮声中,尖厉的军号声,令美第2师和南朝鲜第8师的官兵们胆颤惊心。

美军的飞机在盘旋,扔下的照明弹把战场映成白昼。

到处是汽车和坦克燃烧的大火,***冲上公路,与***军士兵混战在一起。

战斗到午夜时分,胜利结束。

横城反击战,39军117师歼敌3350余人,生俘敌人800余人,毙敌2500余人,创造了***师级单位一次战斗歼敌最多、俘敌最多、缴获最多的多个***之最。

中朝联合司令部、***就给117师发来嘉奖令。

曾庆德英勇负伤坚守阵地,掩护部队撤退,俘虏十多个美军,被评为大功一次。

他因伤被提前送回国内,在旅顺中苏后方医院治疗,伤愈后被评为三等乙级残废。

古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952年2月,曾庆德光荣退役,回到久别的家乡耒阳。可是,他很多战友永远回不来了,长眠于异国他乡。

【曾老已经病逝,本文采访他儿子及查阅相关档案史料整理】

刘腾云:穿越火线的汽车运输兵

口述/刘腾云 整理/朱文科

【人物简介】 刘腾云,男,1925年11月出生于耒阳南桥乡豪德刘家,高中文化,194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在38军112师336团政治处担任宣传员。

1950年10月入朝作战,调入38军后勤部汽车团二连担任油料员,参加飞兵三所里、机断龙源里战役。

1956年12月入党, 3次荣立三等功,嘉奖多次。

1955年至1980年在38军112师后勤处、政治处工作,1987年6月离休。

2021年3月4日,刘腾云在病床接受耒阳市老兵口述历史采写组采访,3月27日病逝。

【朱文科、赵娟一行采访刘腾云】

我一辈子忘不了,1949年1月15日,那个冰天雪地的日子,***仅用29个小时的战斗,胜利攻入天津城。我知道,弃暗投明的时刻到了。从此,我就成了38军112师的战士,南征北战,踏上一条阳光大道。

搞宣传的好料子

我的家乡耒阳南桥乡,山清水秀,现在属于余庆街道管辖。祖父刘华山,清朝武秀才,父亲刘培兰,当过伪保长,小日本投降那年病逝。我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作为老满,深受长辈的疼爱。母亲辛勤耕耘,节衣缩食,供我读县立高中,期待我将来出人头地。

1947年7月,我22岁,命运发生一次改变。

受高中师生的影响,我参加了***青年军,编入到205师通信营二连,后来调入接兵大队任文书。

部队最初驻守在上海,后来移防天津,于是有了这次弃暗投明。

让我想不到的是,首长没有让我下连队,而是安排在336团政治处宣传队。

宣传队的任务就是编写、张贴公告和宣传单,组织文艺演出,让老百姓了解***和***的政策,安定民心,恢复社会秩序。

搞宣传,倒是让我如鱼得水。

我工作卖力,表现积极,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平津战役结束后,我军一路南下,跨过黄河,翻越桐柏山,攻占半月山,突破长江天险,一鼓作气,进入湖南境内。

7月25日,我112师解放石门县城。

我师一鼓作气,三天后胜利攻克桃源县城。

入城后,我们宣传队在街头张贴入城十项纪律和宣传标语。

标语是我们连夜赶写的,充满战斗激情:“欢迎自己的军队!”“活捉蒋、白!”“开动机器,为人民的***而生产!”等等。

紧接着,我军攻克湘西重镇常德。

我们以威武雄壮的队列,整齐划一的步伐,进入常德市区。

常德市数万群众夹道欢迎,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响彻云霄,震荡全城,一直到深夜才逐渐平息下来。

8月4日,程潜、陈明仁领衔发出起义通电,宣布湖南正式脱离***政府,古城长沙和平解放。

***伪湖南省逃亡在芷江。

此处又为白崇禧“湘粤联合防线”的左翼要点,由***所指挥的17兵团部率100军驻守。

兵团首长命令我38军切断白崇禧西逃退路。

部队经过休整,技精装轻,人强马壮,正盼望早日出征。

一接到作战命令,全军上下群情振奋。

9月13日,我们112师担任前卫由桃源向沅陵前进,拉开了衡宝战役的序幕。

我所在的336团在团长王敬之指挥下,进至官庄地区,守敌没有抵抗,潜入公路两侧山中,企图扰我后方,破坏桥梁,阻我前进。

我们忍受饥渴,连夜抄小路冒雨猛追,披荆斩棘,翻越高山,十六个小时急进一百二十里,抢占桥梁20余座。

9月18日晚,我团占领沅陵。

由于我团战绩显著,受到四野总部、兵团、军、师各级嘉奖。

全团上下倍受鼓舞。

政治处主任安排我以代拟一份请战书,上书军、师首长,请求安排更艰巨的任务。

请战书用毛笔写的,我写得特别认真。

主任把它交给团政委张集华。

张政委看了,夸道:“刘腾云,你真是搞宣传的好料子呀!”

10月1日,我们在进军广西剿匪、投身解放大西南的途中,从收音机上听到了***在开国大典的庄严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心里激动不已。

【采写组成员赵娟与老兵交谈】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1950年10月,38军成为首批入朝作战部队。部队跨过鸭绿江前夕,在安东换装。考虑到入朝后后勤物资供应线长,上级决定组建汽车兵队伍。38军把各师团原有的汽车排,集中扩编为汽车团,隶属军后勤部管辖。让我想不到的是,我从336团宣传队调入汽车团一营二连,担任油料员。

我们汽车团的汽车,大多数是在解放战争战场缴获的美式军车,尽管可以使用,但是到了严寒的北方,发动机往往难以启动,咋办?战士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采用摇手柄摇车启动,用喷火器喷烤缸体,连拖带拉地将车卸了下来。

部队严重缺乏驾驶员,少量会开车的战士,多数是从***部队起义投诚过来的,有些是从东北自愿报名支前的无军籍的工人,仍然不够,于是挑选部队文书、宣传员参加驾驶培训,勉强凑齐了全团的驾驶员。

我们汽车二连出发前,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当晚满载粮食随军出发,驶过鸭绿江大桥,前往两百里外的部队宿营地。

朝鲜已是大雪纷飞,气温在零下几十度。

有的汽车开到半路,发生故障,开不动了,新手对车子的性能状况还摸不透,只有交给几个懂修理的连长、排长帮忙检查。

冰天雪地,没有水,饿了抓把雪就着来吃,还时常要挨饿。

行军路上,我和战友借住在朝鲜老乡家,家里只有一个“阿伯吉”(老爷爷)和“阿妈妮”(老奶奶),没有一个年轻人,保家卫国去了。

美军为了切断我军后方运输线,发起了“绞杀战”。

美机在空中不分昼夜地飞行巡逻,遇见我军汽车就疯狂扫射、投弹。

战士们编了个顺口溜:“空中点灯、地上撒钉、路上炸坑、专打汽车兵。

”我和战友们白天把汽车隐藏好,人隐蔽在山坡丛林,敌机就在树梢上飞,都能看清驾驶员的头盔,张狂之极。

晚上出发,美军从空中投下的照明弹,把道路照的如同白昼一般。

11月底,三所里、龙源里阻击战打响了,我军113师与美军精锐的骑兵师激战四天三夜。

军部命令汽车团九个连全部出动,支援前线。

我和战友奉命执行油料运输任务,中途让美国飞机发现,追着我们的汽车进行扫射、轰炸。

我坐在副驾,战友加速地开车。

敌机扫射一阵就飞走了,我们的汽车经过一处拐弯,车辆刹机失控,连人带车翻到坡下。

幸亏下面有道水沟,车辆受损不大,我被抛到车外,所幸身体无碍。

可是战友的头部和手臂受伤流血。

跟在后面的运输车上有卫生员,发现后紧急停车,冲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然后,我们继续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

在朝鲜战场,我算是幸运,命大福大,一次次在运输线上与死神擦肩而过。同去的几十个战友,大多数牺牲了,有的汽车遭敌机轰炸,驾驶员被炸得面目全非,根本找不到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啊。

用鲜血换来山河无恙

美国凭借它的空中优势,对朝鲜北部地区滥施轰炸,城乡一片焦土。我们汽车团流行两句口头禅:“太阳是美国鬼子的,月亮汽***的。”意思是说,白天美国地面部队在空军支持下,恣意横行,一到夜晚就龟缩在一起睡大觉了,晚上就成了我***的天下,行军作战、运输补给,都是在夜幕掩护下进行的。

朝鲜北部地区山多、河多、桥梁多,美国飞机把桥都炸了。

我们***工兵部队想方设法修暗桥,把桥梁隐藏在水面之下,敌机从空中看不到,运输车辆从水面上驶过,只要水不淹没汽车的排气管就行。

我们还在暗桥的附近架起了假桥,引诱敌机盲目投弹轰炸,消耗敌人弹药,引开敌机的视线,保护运输车辆的安全。

我们还开辟了许多便道、小道、迂回道,经常绕道而行,以避开敌机的锋芒。

装载重要物资的车辆一般都伪装上路,而将废弃物故意暴露,引诱敌机前来轰炸。

晚间行车,我们巧妙利用敌人两轮照明弹的间隙,加大油门往前冲,一冲就是十几公里,然后停下车来隐蔽休息。

尽管如此,每次出征,汽车被打得千疮百孔,弹痕累累,车辆和驾驶人员损失严重,远远超过了步兵和其他兵种的战损率。

期间,汽车团二营发生了“一车高粱米换回一车美国兵”奇事。

该营五连司机宋惠国奉命从军需库送一车高粱米到前线,黑夜开车,车速不快,快要接近敌人的封锁线时,宋惠国和战友走错了路,汽车后轮陷进弹坑里,动弹不得。

这时来了一辆美国鬼子的军车。

从驾驶室里跳下两个美国兵,误把这辆车当成了他们自己的军车,居然在灯光下打手势摆划着调车的方向。

宋惠国和战友急中生智打开车门,从车左侧的黑暗处下了车,迅速钻入美国兵的汽车驾驶室,握紧方向盘踩下油门,把两个美国兵撞倒在地,扬长而去。

汽车顺利地回到汽车团营地,天色微明,宋惠国揭开大蓬一看,傻了眼:车上全是东倒西歪熟睡的美国兵!一时间,这件事在***中传为佳话,还传入国内,出现了《一车高粱米换回一车美国兵》的精彩节目和文学作品。

随着战场缴获的汽车越来越多,38军汽车团不断壮大。

期间,我们回国短暂休整过一次,两次入朝,三年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1953年7月27日,这是我们永生铭记的日子。

天黑后,敌我双方疯狂打光了所有炮弹,曳光弹照亮了夜空。

22时,停战协议签订。

那一瞬间,朝鲜半岛三八线上,三年间未停息的炮火戛然而止,万籁俱寂,夜风中,只有硝烟和火药味渐渐消逝。

回国后,我先是调到112师335团后勤处担任文书,半年后调到112师后勤油料科担任文书。

1956年3月,调入38军坦克自行火炮313团后勤处,提拔为油料主任(正排级),同年12月光荣入党。

1959年5月起,我一直在38军112师后勤处、政治处工作,直到1987年6月离休,享受副团级待遇。

离休后,我热心公益事业,先后为家乡农村建设累计捐款30多万元,并捐建了一所“腾云小学”。

2015年,我被省民政厅评为“湖南省军休先进个人”。

如今,七十年过去,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子,都成了耄耋老人。回首三十多年戎马岁月,荣立三等功3次,嘉奖多次。与战场牺牲的战友们相比,我是幸运儿。我永远怀念他们。

【原耒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宜泽与军休所领导看望老兵刘腾云】

《百战归来—耒阳老兵口述历史》省市审稿组

1.湖南省专家组

胡振荣(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彭 岗(省委党史研究院二级巡视员)

刘文典(省委党史研究院综合部主任)

禹丁华(原湖南省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龙 琛(湖南省档案馆利用部副主任,原《档案时空》杂志编辑)

2.耒阳市初评组

李乙平(耒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李志超(耒阳市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主任)

何丽娟(耒阳市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王宜泽(原耒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

朱文科(政协常委、市文联副主席、市民协主席)

耒阳市参战老兵口述历史采写组

总策划:伍检告

原耒阳市政协副主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现任市政府副市长。

总调度:王宜泽、朱文科

负责采写工作的总调度、相关工作协调和后勤保障。

红1组:朱文科、赵娟、谢玲玲、谷新则、朱柳婕、邓广义

红2组:谭小郴、周治中、蒋从陆

红3组:梁莹玉、贺清华、刘少斌

红4组:张育宁、虢应章、谷贤文、严志刚

红5组:龙鸿发、黄海峰、雷小专、李仕俊

红6组:曾传林、谷彦平、刘小朋

红8组:欧阳本法、龙建威、张小兵

宣传摄影组(红7组):刘源、杨敬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史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cehao.com/w20240304092008a3b3.html

为您推荐